第102章:音樂交流會(下)
退圈七年,歸來仍是歌王 作者:零點二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銘的出現引起了轟動,但這種轟動卻是反向的。
沒錯。
現場雖然有不少認識江銘的年輕人,但他們也並不相信對方能有補全肖邦也去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這些人都是內行。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禮堂內可都是學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古典音樂的人,補全肖邦的夜曲可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做到的。
雖然大家都不信江銘有這個實力,但現場依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是作為一個觀眾最基本的素質。
伴隨著掌聲,江銘來到舞台的鋼琴旁。
他微微一笑,向場下觀眾紳士鞠躬以示謝意。
坐在鋼琴前,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
此刻。
他有些緊張。
這種緊張感要比在《蒙麵歌王》總決賽的時候還要強烈。
隻是江銘的沉默,讓現場眾人都有些懵逼。
“他怎麽了?”
“怎麽不動了?這是睡著了?”
“怎麽不彈?該不會是忘記曲譜了吧?”
“別吵,我相信銘哥。”
“大驚小怪,每個鋼琴家演奏前都有獨特的準備方式,隻是我沒想到他的準備方式看起來有些像冥想。”
江銘的沉默,讓眾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就在大家的耐心快要用光的時候,一個清脆的鋼琴音安撫了場下的騷亂。
曲子的前奏很是舒緩,像是一首情歌,不緊不慢,徐徐而來。
“Op.32 No.1 B大調夜曲”
前奏一響,坐在貴賓席的約瑟夫便聽出了這首夜曲。
安格斯微微點頭,“沒錯,這首曲子優美、如夢一般的單純的風格,此曲和莫紮特的詠歎調一樣簡樸,這也是一首殘曲。”
肖邦夜曲的殘譜的段落各不相同,這首《B大調夜曲》缺失的部分是整首曲子的後半部分,大約缺少了四分之一。
雖然這首曲子沒有詳細的創作筆記,但通過作品的曲式風格、每節拍數、強弱規律,就可以判斷出這首曲子的結構。
所以補全肖邦的夜曲,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事實上。
這個世界已經有不少鋼琴家都二次創作過夜曲。
但卻沒有一個人公開表示能把所有夜曲全部補全。
這也是大家認為他過於狂妄,詬病他的主要原因。
雖然這首曲子為甚緩板,但江銘無比流暢的演奏,已經讓眾人都陶醉其中。
“接下來的部分,應該就是他的原創了。”
約瑟夫點評道。
作為世界最有潛力的年輕鋼琴家,約瑟夫也嚐試著補全肖邦的夜曲。
這首《B大調夜曲》他也親自創作過。
“很有想法。”
約瑟夫本來還在想對方會以什麽方式去續寫這首名作。
但令他意外的是,對方沒有創新而是把上一段落重新彈奏了一遍。
這種做法不是不行,隻是很少有人會去這樣做。
因為一提到補全夜曲,大家都會忍不住地去發揮自己的音樂天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把心中最美妙的音符一股腦的加上去,但這樣做反而有些畫蛇添足。
“借的巧妙,非常絲滑。”
聽到這段旋律,金芸芸忍不住感歎道。
“借?”
李沐沐有些沒聽懂。
“一般的鋼琴家續寫都想著埋頭往前衝,但小銘的做法非常討巧,他沒有直接續寫,而是借了第二段式中的高潮段落,這樣做不僅加強了了情感也讓曲調銜接更為順滑,我怎麽就沒想到呐……”
金芸芸望著舞台上坐姿筆挺的男子,心中滿是羨慕。
由於江銘是把肖邦的殘曲全部整合了,所以他彈奏完這首《B大調夜曲》之後並沒有停下,而是把下一首夜曲無縫銜接。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這自然是江銘的原創。
這也是他創作《致敬肖邦》這首曲子中最難的一部分。
好在他已經做到了,算不上完美,但銜接起來並不突兀。
“《升F大調夜曲》?我沒想到他竟然把這兩首曲子串聯起來了。”
約瑟夫目露驚色。
“這首夜曲太美了,裝飾的花音象蜘蛛絲般飄渺地圍繞著我們而舞蹈,氣氛如此寧靜,仿佛置身於月光下的湖畔,期待他能把中段遺失的段落補全。”
安格斯本人很喜歡這首曲子,但因為這段曲子缺少了中段,所以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個遺憾。
事實上。
他這次答應來中音參加這次春季音樂交流會,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首曲子。
他想看看在遙遠的東方,能否有人把自己最愛的這首夜曲補全。
江銘之所以把這兩首曲子串聯,很大的原因是這兩首曲子的結構、段式、節拍甚至是情感表達,都很類似。
伴隨著曲子的進行,江銘的演奏的速度變快。
直至中段演奏速度已然加倍。
旋律中飄散出華美的五連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聲開始,沸騰的心被巧妙地表現出來,雖然使人感到一絲憂鬱。
聽到這裏,安格斯愣住了。
他沒想到江銘把第二段改成這樣。
這首曲子也是三段式,第一段為優美甜蜜的回憶,第三段也是如此。
其他鋼琴家就把這首曲子定義為抒情的曲子,而眾多版本的第二段亦是抒情優美。
但江銘的做法完全不同。
江銘把這首曲子的第二部分“魔改”了。
他把中段用快節奏的演奏方式勾勒出了一種不安的情緒,像是夏日遙遠的天空中那一道彩霧,慢慢地消失,使人感到憂鬱。
這種創作可謂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全曲的最後,江銘再次複刻第一段的優美,在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中結束。
聽到這裏,約瑟夫突然明悟。
“怪不得以前聽這首曲子,隻覺得很柔美,卻少了些什麽,沒想到中段還可以用一種悲傷的旋律去表達,學到了。”
“沒錯,我聽了許多版本,而他是唯一一個把中段的情緒向下拉的鋼琴家,這種做法看似離譜,可正是有了中段的低潮,反而讓最後一段的情緒更加飽滿,很有想象力。”
安格斯很滿意。
且不說對方接下來的表現如何,單單是這首曲子,他覺得這一趟華夏之行就沒有荒廢。
隻是他還不知道,震驚才剛剛開始……
沒錯。
現場雖然有不少認識江銘的年輕人,但他們也並不相信對方能有補全肖邦也去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這些人都是內行。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禮堂內可都是學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古典音樂的人,補全肖邦的夜曲可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做到的。
雖然大家都不信江銘有這個實力,但現場依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是作為一個觀眾最基本的素質。
伴隨著掌聲,江銘來到舞台的鋼琴旁。
他微微一笑,向場下觀眾紳士鞠躬以示謝意。
坐在鋼琴前,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
此刻。
他有些緊張。
這種緊張感要比在《蒙麵歌王》總決賽的時候還要強烈。
隻是江銘的沉默,讓現場眾人都有些懵逼。
“他怎麽了?”
“怎麽不動了?這是睡著了?”
“怎麽不彈?該不會是忘記曲譜了吧?”
“別吵,我相信銘哥。”
“大驚小怪,每個鋼琴家演奏前都有獨特的準備方式,隻是我沒想到他的準備方式看起來有些像冥想。”
江銘的沉默,讓眾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就在大家的耐心快要用光的時候,一個清脆的鋼琴音安撫了場下的騷亂。
曲子的前奏很是舒緩,像是一首情歌,不緊不慢,徐徐而來。
“Op.32 No.1 B大調夜曲”
前奏一響,坐在貴賓席的約瑟夫便聽出了這首夜曲。
安格斯微微點頭,“沒錯,這首曲子優美、如夢一般的單純的風格,此曲和莫紮特的詠歎調一樣簡樸,這也是一首殘曲。”
肖邦夜曲的殘譜的段落各不相同,這首《B大調夜曲》缺失的部分是整首曲子的後半部分,大約缺少了四分之一。
雖然這首曲子沒有詳細的創作筆記,但通過作品的曲式風格、每節拍數、強弱規律,就可以判斷出這首曲子的結構。
所以補全肖邦的夜曲,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事實上。
這個世界已經有不少鋼琴家都二次創作過夜曲。
但卻沒有一個人公開表示能把所有夜曲全部補全。
這也是大家認為他過於狂妄,詬病他的主要原因。
雖然這首曲子為甚緩板,但江銘無比流暢的演奏,已經讓眾人都陶醉其中。
“接下來的部分,應該就是他的原創了。”
約瑟夫點評道。
作為世界最有潛力的年輕鋼琴家,約瑟夫也嚐試著補全肖邦的夜曲。
這首《B大調夜曲》他也親自創作過。
“很有想法。”
約瑟夫本來還在想對方會以什麽方式去續寫這首名作。
但令他意外的是,對方沒有創新而是把上一段落重新彈奏了一遍。
這種做法不是不行,隻是很少有人會去這樣做。
因為一提到補全夜曲,大家都會忍不住地去發揮自己的音樂天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把心中最美妙的音符一股腦的加上去,但這樣做反而有些畫蛇添足。
“借的巧妙,非常絲滑。”
聽到這段旋律,金芸芸忍不住感歎道。
“借?”
李沐沐有些沒聽懂。
“一般的鋼琴家續寫都想著埋頭往前衝,但小銘的做法非常討巧,他沒有直接續寫,而是借了第二段式中的高潮段落,這樣做不僅加強了了情感也讓曲調銜接更為順滑,我怎麽就沒想到呐……”
金芸芸望著舞台上坐姿筆挺的男子,心中滿是羨慕。
由於江銘是把肖邦的殘曲全部整合了,所以他彈奏完這首《B大調夜曲》之後並沒有停下,而是把下一首夜曲無縫銜接。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這自然是江銘的原創。
這也是他創作《致敬肖邦》這首曲子中最難的一部分。
好在他已經做到了,算不上完美,但銜接起來並不突兀。
“《升F大調夜曲》?我沒想到他竟然把這兩首曲子串聯起來了。”
約瑟夫目露驚色。
“這首夜曲太美了,裝飾的花音象蜘蛛絲般飄渺地圍繞著我們而舞蹈,氣氛如此寧靜,仿佛置身於月光下的湖畔,期待他能把中段遺失的段落補全。”
安格斯本人很喜歡這首曲子,但因為這段曲子缺少了中段,所以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個遺憾。
事實上。
他這次答應來中音參加這次春季音樂交流會,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首曲子。
他想看看在遙遠的東方,能否有人把自己最愛的這首夜曲補全。
江銘之所以把這兩首曲子串聯,很大的原因是這兩首曲子的結構、段式、節拍甚至是情感表達,都很類似。
伴隨著曲子的進行,江銘的演奏的速度變快。
直至中段演奏速度已然加倍。
旋律中飄散出華美的五連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聲開始,沸騰的心被巧妙地表現出來,雖然使人感到一絲憂鬱。
聽到這裏,安格斯愣住了。
他沒想到江銘把第二段改成這樣。
這首曲子也是三段式,第一段為優美甜蜜的回憶,第三段也是如此。
其他鋼琴家就把這首曲子定義為抒情的曲子,而眾多版本的第二段亦是抒情優美。
但江銘的做法完全不同。
江銘把這首曲子的第二部分“魔改”了。
他把中段用快節奏的演奏方式勾勒出了一種不安的情緒,像是夏日遙遠的天空中那一道彩霧,慢慢地消失,使人感到憂鬱。
這種創作可謂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全曲的最後,江銘再次複刻第一段的優美,在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中結束。
聽到這裏,約瑟夫突然明悟。
“怪不得以前聽這首曲子,隻覺得很柔美,卻少了些什麽,沒想到中段還可以用一種悲傷的旋律去表達,學到了。”
“沒錯,我聽了許多版本,而他是唯一一個把中段的情緒向下拉的鋼琴家,這種做法看似離譜,可正是有了中段的低潮,反而讓最後一段的情緒更加飽滿,很有想象力。”
安格斯很滿意。
且不說對方接下來的表現如何,單單是這首曲子,他覺得這一趟華夏之行就沒有荒廢。
隻是他還不知道,震驚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