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老太太急著回汴京,但還是耽擱了幾日,畢竟大老太太出殯的路上遇到劫匪,驚擾了大老太太太太亡靈,算命的又說最近幾日不宜下葬,待盛維請了和尚給大老太太念了幾天經文之後,才又重新召集族人和仆役,將老太太的靈柩安葬到祖墳,這一次倒是順順利利,沒出什麽岔子。
巧的是,朝堂封賞的折子終於下來了,但卻不是以聖旨下發,而是兵部文書下發,全旭被調回汴京是意料之中,但卻沒有明確職責,隻說在殿前司聽用,回去之後另有任命。
不過,全旭在汴京還有其他人脈,兵部文書到達應天府的當天,消息就傳了過來,老太太不愧是老而彌堅,這政治敏感度果然很敏銳,京中果然出事了,連汴京百姓都知道,官家近日身體不適,邕王已經逐漸行使監國的職權,明張目膽的拉攏武官,安插親信,倒也不至於就把全旭的功勞給漂沒了,隻是可能沒那麽快。
既然如此,全旭倒也不必著急回京,況且盛淑蘭的身子,也不適合陸路奔波,沒法與老太太同路,雖然盛淑蘭想要留在老家給祖母守靈,但畢竟自己懷有身孕,祠堂重地也不便進入,即便是盡孝,也隻能是給老太太抄寫經文祈福,在哪裏都一樣,留在宥陽,反而諸多不便。
說來也巧,出行的日子,恰好就是十月十六,剛剛過了下元節,京東西路送發解的學子入京趕考,之所以要去這麽早,並非是時間來不及,這個年代,科舉考試之前,還有投卷一說,提前把舉子送到汴京,也是方便他們往達官貴人門下投卷,以打響自己的名聲。
每逢科考,大宋十五路舉子紛紛進京,更有各路大儒開堂講課,若是留在家中閉門造車,反而是下下之選,況且讀書人尚有遊學一說,早早去了汴京,遠離家鄉,既增長了見識,又不耽誤科考,倒是京東西路轉運使上任來的一個善舉。
好容易出了應天府地界,又碰到了個熟人,祝禎祝元直,獨自一人往汴京的方向行走。
“元直,遠遠的我就看像你,果不其然,還真是巧,你怎麽步行前往,這得走到什麽時候,等你到了汴京,怕不是要過年了,怎麽不坐轉運使派的官船前往。”
真不愧於徐慎給他取的那個書呆子的外號,人家徐慎早就給他說了,讓祝元直和他一起處發前往汴京,還能互相有個照應,這祝元直怕麻煩好友,畢竟人家夫妻同行,執意要隨同官府解送舉子的船一起出行。
結果可倒好,祝元直又誤了時辰,下元節祭祀之日,發解的舉子按慣例是祭祀完至聖先師之後一起出發,這祝元直隻記住了祭祀之後,在家祭祀完父母才出發的,等到的時候,船剛剛開走,他一個書生,不會騎馬,光靠兩條腿哪裏能趕得上客船,反而被遲一天出發的盛長槐他們在半路上給碰到了。
早就在電視劇上看到過入京趕考的舉子,這祝元直倒是形象和電視劇裏麵的舉子差不多,背著個考箱,從這裏到汴京,差不多得有上千裏路,水路行船得二十多天,陸路近一些,倒是十來天就到了,但光憑一雙腳,祝元直一個文弱書生,恐怕兩三月都到不了。
“本想著碰碰運氣,能不能找個同路的商旅,搭個馬車,但這鬼天氣,路上人都沒幾個,也隻碰到個牛車,坐了不到十餘裏,早知道,我就留在碼頭上,看有沒有到汴京的客船或者商船碰碰運氣了。”
祝元直雖然不至於就是那種隻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徐慎給起這個外號,不過就是因為他很少出門,社會經驗欠缺的很,才給他起了這個外號,但確實經常鬧笑話,科考前耽誤找客棧,進京趕考又誤了官船,這一次,又忽略了連日大雪,跑到官道上碰運氣,要不是碰到盛長槐,誰知道哪天才能碰到過路的商旅,凍也凍他個半死。
“哈哈哈,元直這運氣也算不錯了,過路的商旅沒有,同行的同年確有一個,早就聽用修兄說元直得令父祖真傳,擅長傳道受業,在家鄉守孝期間,為族中子弟開蒙,深受族人愛戴,我有個弟弟,開蒙讀書一直不認真,這一路不如由元直教導一二,就當抵了這車馬費了。”
看祝元直有些不好意思,盛長槐便開起了玩笑,祝元直的父親和曾祖父,都曾經做個私塾先生,他父親更是傳說中的金牌老師,每年都有學生考中秀才,就連徐慎徐用修的徐家,那麽大的家族,請什麽老師請不到,都把族中優秀的弟子送到祝元直父親開設的私塾中,可見一斑,或許是有誌子承父業,又或者是感激族人的照顧,此人竟然在父親墳前教導族中幼童開蒙,倒是一樁美談。
祝家小家族,祖墳也並非全是墳塋,旁邊更是有族人的田地,鄉下孩子,別說跟著大人下地了,晚上都有可能跑到亂墳崗子抓螢火蟲了。
祝元直倒不是如盛長槐在墳前結廬而居,但白日裏,還是在父親墳前守墳讀書,見族中幼童整日玩耍,大字不識,便趁白日大人幹弄活,教導族中幼童識字,想不到此舉竟然得了族中長輩的支持,將族中幼童全部送到他這裏開蒙,祝元直的族人之所以會如此幫襯祝元直,也正是祝元直此舉讓他們心生感激,這年頭,識字的機會可是不多,自家子孫不希望能讀個秀才,但若能識字,就可到城裏找個學徒的事情,比在家裏幹農活強多了。
這一舉動,甚至得到了縣令的表彰,也沒人說祝元直此舉驚擾亡靈。其父是私塾先生,去世之後,兒子守孝期間在墳前為族中幼童開蒙,這才是讀書人應有的品德,專門將此事計入縣誌,這也是徐慎折節下交的原因,要不然,以徐慎的家世和才學,什麽樣的朋友交不到,反而和祝元直關係這麽好。
盛長槐雖然是開玩笑,但祝元直卻是當了真,果真讓盛長槐把盛長楊叫到他這輛馬車裏來,在盛長楊滿臉鬱悶中,馬車學院開課了,盛長槐見狀,又把看熱鬧的楊繼宗趕到馬車裏旁聽,也是覺得祝元直講的確實好,盛長楊早就開蒙了,正在學論語,讓楊繼宗聽聽,沒壞處。
不過此舉倒是有效果,祝元直不愧是徐慎誇獎的那種天生的先生,就連楊繼宗聽了幾日,都會說幾句子曰了,甚至找全旭派來護送老太太的老兵請教戰陣之事的時候,還能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話來。
這樣的趣事,甚至驚動了老太太,休息的時候帶著兩個孫女來看熱鬧,也不知為何,這祝元直在老太太她們來看熱鬧的時候,大失水準,倒是叫明蘭和如蘭頗為失望。
“主君,老劉頭那邊回來了,正如您預料的那樣,左邊的山上,果然看上去有些不太平,老劉怕打草驚蛇,沒敢上去看個究竟,您看怎麽辦。”
老劉頭是全旭派來的老兵之一,從西北全旭招來了二十個退伍老兵,他既然要調回汴京,老兵當然不會留在宥陽,分了一半護送老太太回京。
盛長槐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一道山穀的入口,再往前走,若是按照行軍布陣的規矩,是最容易被埋伏的地方,所以盛長槐提前讓車隊休息,派了幾個老兵在山穀兩側偵查一番。
雖然說京東西路最大的十三家綠林山賊水匪已經被盛長槐連同全旭一網打盡,但這天下的土匪多如牛毛,這年頭因道路不好,官府哪裏剿滅的過來,剿滅一波,沒多久又來一波,所謂的綠林十三寨,隻不過是最大的十三家,沒名頭的不知道有多少,況且,這地方已經快出京東西路了,盛長槐哪裏可能會掉以輕心,這不,果然有不長眼的,敢攔盛家的車隊,真是不知死活。
盛長槐用眼神暗示了楊繼宗一眼,楊繼宗馬上明白過來,借口說自己肚子不舒服,要找地方方便,盛長槐怕老太太她們受到驚嚇,說是這兩天嘴巴有些淡,帶著李逵張順去林子裏看看,能不能打個野味,給祖母加個餐。
盛長槐幾人要去看看,除了老劉頭要帶路,其餘的老兵都留了下來,畢竟這裏是野外,真要是有什麽意外,盛家這些下人,還是有些靠不住的,當初老太太和盛明蘭在江上遇襲,就是明蘭身邊的一個丫鬟,把明蘭給出賣了,當然,那個丫鬟最後沒活下來,即便是活下來了,別看老太太平時那麽仁慈,這種賣主之奴,老太太也是能下狠手的,真以為老太太就是個菩薩心腸,這些年念經拜佛的,要沒點手段,孤兒寡母的,不僅保住了盛家的家業,還能騰出手把大老太太母子三人保下來。
山穀兩旁也就是兩座矮山,另一側山峰險峻,下來的時候得費好大的功夫,另一側比較平緩,既能藏人,也能迅速攔住馬車,土匪搶劫又不是軍隊設伏,當然選擇容易下山的山峰,另一側倒是平平安安的。
全旭當了一段時間都頭,別的沒學會,假公濟私卻學了個十成十,憑著自己的麵子,給盛長槐開了個護送官眷回京的證明,倒是讓盛長槐一行攜帶武器有了正經借口,這也是盛長槐敢就帶著楊繼宗和李逵張順去找山賊麻煩的底氣。
等盛長槐他們到達山頂的時候,果然發現了一夥山賊,呼啦啦二三十號人,卻被兩個人攔在了山頂上,其中一人還抱著個孩子,但幾人的對話,卻叫盛長槐啞然失笑。
“朋友,我是槽幫姓石的,今日你給我個麵子,放過山前那對肥羊,我槽幫也承你情。”
聲音聽著有些耳熟,盛長槐在一看,不正是顧廷燁主仆二人,抱著的那個孩子,盛長槐印象頗深,很懂事的一個姑娘,顧廷燁的長女。
那夥山賊看上去有些不長眼,他們一群不知名的小毛賊,除了兩三個領頭的看上去像土匪,其他人,更像是放下鋤頭拿起刀劍的農夫,估計顧廷燁還不看在眼裏,但那幾人哪裏認識顧廷燁,領頭的還沒說話,旁邊的一個人就咋咋呼呼的說道。
“槽幫算是什麽東西,一幫水魚,上了岸,碰到我們山林的猛虎,連個小泥鰍都不如。”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石頭笑了笑,往後一退,顧廷燁將自家閨女交到石頭手上,正準備以(恃)理(強)服(淩)人(弱),結果那領頭的眼尖,看到了盛長槐一行人。
“小的們吃了狼心豹子膽,也不敢打劫您家的車隊,黑白雙煞和小霸王的名頭,三山五嶽的兄弟都聽說了,看到黑旋風爺爺的那雙斧頭,我們就準備撤了,隻是被這兩人攔住了,沒來得及而已,全大將軍繞過小的這一次吧。”
緊接著,那人就罵罵咧咧的叫手下的人手裏的武器全扔了,呼啦啦全都跪了下來,把顧廷燁看的一愣一愣的,順著山賊頭領的眼神看去,草叢裏走出了盛長槐四人,盛長槐隻拎著一把長弓,左邊的李逵手上拿著兩把大斧頭,張順手持雙刀,楊繼宗的樣子就有些古怪了,手裏拿著一柄長槍,腰裏還懸掛著一把樸刀,就等著自家哥哥射完箭之後,長槍換刀,把長槍讓給自家兄長。
“原來是孟英,隻是不知道,這黑白雙煞和小霸王,是哪位英雄豪傑,莫非是繼宗小兄弟和孟英的兩個隨從。”
盛長楊啞然失笑,走到山賊跟前,問了那頭領一聲。
“你認識我們。”
那山賊連忙磕頭,滿口求饒的說到。
“小的不認識全將軍,但卻聽說過黑旋風爺爺和浪裏白條的名號,您一夜鏟平綠林十三寨的威風,三山五嶽的兄弟都聽說了,更何況,還有刀槍雙絕的小霸王,都能對得上號,但聽說他們都是全將軍的麾下,小的們眼瞎,提前沒看出來,等黑旋風爺爺拿出雙斧才認出來,要不然,小的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攔您的車隊。”
巧的是,朝堂封賞的折子終於下來了,但卻不是以聖旨下發,而是兵部文書下發,全旭被調回汴京是意料之中,但卻沒有明確職責,隻說在殿前司聽用,回去之後另有任命。
不過,全旭在汴京還有其他人脈,兵部文書到達應天府的當天,消息就傳了過來,老太太不愧是老而彌堅,這政治敏感度果然很敏銳,京中果然出事了,連汴京百姓都知道,官家近日身體不適,邕王已經逐漸行使監國的職權,明張目膽的拉攏武官,安插親信,倒也不至於就把全旭的功勞給漂沒了,隻是可能沒那麽快。
既然如此,全旭倒也不必著急回京,況且盛淑蘭的身子,也不適合陸路奔波,沒法與老太太同路,雖然盛淑蘭想要留在老家給祖母守靈,但畢竟自己懷有身孕,祠堂重地也不便進入,即便是盡孝,也隻能是給老太太抄寫經文祈福,在哪裏都一樣,留在宥陽,反而諸多不便。
說來也巧,出行的日子,恰好就是十月十六,剛剛過了下元節,京東西路送發解的學子入京趕考,之所以要去這麽早,並非是時間來不及,這個年代,科舉考試之前,還有投卷一說,提前把舉子送到汴京,也是方便他們往達官貴人門下投卷,以打響自己的名聲。
每逢科考,大宋十五路舉子紛紛進京,更有各路大儒開堂講課,若是留在家中閉門造車,反而是下下之選,況且讀書人尚有遊學一說,早早去了汴京,遠離家鄉,既增長了見識,又不耽誤科考,倒是京東西路轉運使上任來的一個善舉。
好容易出了應天府地界,又碰到了個熟人,祝禎祝元直,獨自一人往汴京的方向行走。
“元直,遠遠的我就看像你,果不其然,還真是巧,你怎麽步行前往,這得走到什麽時候,等你到了汴京,怕不是要過年了,怎麽不坐轉運使派的官船前往。”
真不愧於徐慎給他取的那個書呆子的外號,人家徐慎早就給他說了,讓祝元直和他一起處發前往汴京,還能互相有個照應,這祝元直怕麻煩好友,畢竟人家夫妻同行,執意要隨同官府解送舉子的船一起出行。
結果可倒好,祝元直又誤了時辰,下元節祭祀之日,發解的舉子按慣例是祭祀完至聖先師之後一起出發,這祝元直隻記住了祭祀之後,在家祭祀完父母才出發的,等到的時候,船剛剛開走,他一個書生,不會騎馬,光靠兩條腿哪裏能趕得上客船,反而被遲一天出發的盛長槐他們在半路上給碰到了。
早就在電視劇上看到過入京趕考的舉子,這祝元直倒是形象和電視劇裏麵的舉子差不多,背著個考箱,從這裏到汴京,差不多得有上千裏路,水路行船得二十多天,陸路近一些,倒是十來天就到了,但光憑一雙腳,祝元直一個文弱書生,恐怕兩三月都到不了。
“本想著碰碰運氣,能不能找個同路的商旅,搭個馬車,但這鬼天氣,路上人都沒幾個,也隻碰到個牛車,坐了不到十餘裏,早知道,我就留在碼頭上,看有沒有到汴京的客船或者商船碰碰運氣了。”
祝元直雖然不至於就是那種隻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徐慎給起這個外號,不過就是因為他很少出門,社會經驗欠缺的很,才給他起了這個外號,但確實經常鬧笑話,科考前耽誤找客棧,進京趕考又誤了官船,這一次,又忽略了連日大雪,跑到官道上碰運氣,要不是碰到盛長槐,誰知道哪天才能碰到過路的商旅,凍也凍他個半死。
“哈哈哈,元直這運氣也算不錯了,過路的商旅沒有,同行的同年確有一個,早就聽用修兄說元直得令父祖真傳,擅長傳道受業,在家鄉守孝期間,為族中子弟開蒙,深受族人愛戴,我有個弟弟,開蒙讀書一直不認真,這一路不如由元直教導一二,就當抵了這車馬費了。”
看祝元直有些不好意思,盛長槐便開起了玩笑,祝元直的父親和曾祖父,都曾經做個私塾先生,他父親更是傳說中的金牌老師,每年都有學生考中秀才,就連徐慎徐用修的徐家,那麽大的家族,請什麽老師請不到,都把族中優秀的弟子送到祝元直父親開設的私塾中,可見一斑,或許是有誌子承父業,又或者是感激族人的照顧,此人竟然在父親墳前教導族中幼童開蒙,倒是一樁美談。
祝家小家族,祖墳也並非全是墳塋,旁邊更是有族人的田地,鄉下孩子,別說跟著大人下地了,晚上都有可能跑到亂墳崗子抓螢火蟲了。
祝元直倒不是如盛長槐在墳前結廬而居,但白日裏,還是在父親墳前守墳讀書,見族中幼童整日玩耍,大字不識,便趁白日大人幹弄活,教導族中幼童識字,想不到此舉竟然得了族中長輩的支持,將族中幼童全部送到他這裏開蒙,祝元直的族人之所以會如此幫襯祝元直,也正是祝元直此舉讓他們心生感激,這年頭,識字的機會可是不多,自家子孫不希望能讀個秀才,但若能識字,就可到城裏找個學徒的事情,比在家裏幹農活強多了。
這一舉動,甚至得到了縣令的表彰,也沒人說祝元直此舉驚擾亡靈。其父是私塾先生,去世之後,兒子守孝期間在墳前為族中幼童開蒙,這才是讀書人應有的品德,專門將此事計入縣誌,這也是徐慎折節下交的原因,要不然,以徐慎的家世和才學,什麽樣的朋友交不到,反而和祝元直關係這麽好。
盛長槐雖然是開玩笑,但祝元直卻是當了真,果真讓盛長槐把盛長楊叫到他這輛馬車裏來,在盛長楊滿臉鬱悶中,馬車學院開課了,盛長槐見狀,又把看熱鬧的楊繼宗趕到馬車裏旁聽,也是覺得祝元直講的確實好,盛長楊早就開蒙了,正在學論語,讓楊繼宗聽聽,沒壞處。
不過此舉倒是有效果,祝元直不愧是徐慎誇獎的那種天生的先生,就連楊繼宗聽了幾日,都會說幾句子曰了,甚至找全旭派來護送老太太的老兵請教戰陣之事的時候,還能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話來。
這樣的趣事,甚至驚動了老太太,休息的時候帶著兩個孫女來看熱鬧,也不知為何,這祝元直在老太太她們來看熱鬧的時候,大失水準,倒是叫明蘭和如蘭頗為失望。
“主君,老劉頭那邊回來了,正如您預料的那樣,左邊的山上,果然看上去有些不太平,老劉怕打草驚蛇,沒敢上去看個究竟,您看怎麽辦。”
老劉頭是全旭派來的老兵之一,從西北全旭招來了二十個退伍老兵,他既然要調回汴京,老兵當然不會留在宥陽,分了一半護送老太太回京。
盛長槐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一道山穀的入口,再往前走,若是按照行軍布陣的規矩,是最容易被埋伏的地方,所以盛長槐提前讓車隊休息,派了幾個老兵在山穀兩側偵查一番。
雖然說京東西路最大的十三家綠林山賊水匪已經被盛長槐連同全旭一網打盡,但這天下的土匪多如牛毛,這年頭因道路不好,官府哪裏剿滅的過來,剿滅一波,沒多久又來一波,所謂的綠林十三寨,隻不過是最大的十三家,沒名頭的不知道有多少,況且,這地方已經快出京東西路了,盛長槐哪裏可能會掉以輕心,這不,果然有不長眼的,敢攔盛家的車隊,真是不知死活。
盛長槐用眼神暗示了楊繼宗一眼,楊繼宗馬上明白過來,借口說自己肚子不舒服,要找地方方便,盛長槐怕老太太她們受到驚嚇,說是這兩天嘴巴有些淡,帶著李逵張順去林子裏看看,能不能打個野味,給祖母加個餐。
盛長槐幾人要去看看,除了老劉頭要帶路,其餘的老兵都留了下來,畢竟這裏是野外,真要是有什麽意外,盛家這些下人,還是有些靠不住的,當初老太太和盛明蘭在江上遇襲,就是明蘭身邊的一個丫鬟,把明蘭給出賣了,當然,那個丫鬟最後沒活下來,即便是活下來了,別看老太太平時那麽仁慈,這種賣主之奴,老太太也是能下狠手的,真以為老太太就是個菩薩心腸,這些年念經拜佛的,要沒點手段,孤兒寡母的,不僅保住了盛家的家業,還能騰出手把大老太太母子三人保下來。
山穀兩旁也就是兩座矮山,另一側山峰險峻,下來的時候得費好大的功夫,另一側比較平緩,既能藏人,也能迅速攔住馬車,土匪搶劫又不是軍隊設伏,當然選擇容易下山的山峰,另一側倒是平平安安的。
全旭當了一段時間都頭,別的沒學會,假公濟私卻學了個十成十,憑著自己的麵子,給盛長槐開了個護送官眷回京的證明,倒是讓盛長槐一行攜帶武器有了正經借口,這也是盛長槐敢就帶著楊繼宗和李逵張順去找山賊麻煩的底氣。
等盛長槐他們到達山頂的時候,果然發現了一夥山賊,呼啦啦二三十號人,卻被兩個人攔在了山頂上,其中一人還抱著個孩子,但幾人的對話,卻叫盛長槐啞然失笑。
“朋友,我是槽幫姓石的,今日你給我個麵子,放過山前那對肥羊,我槽幫也承你情。”
聲音聽著有些耳熟,盛長槐在一看,不正是顧廷燁主仆二人,抱著的那個孩子,盛長槐印象頗深,很懂事的一個姑娘,顧廷燁的長女。
那夥山賊看上去有些不長眼,他們一群不知名的小毛賊,除了兩三個領頭的看上去像土匪,其他人,更像是放下鋤頭拿起刀劍的農夫,估計顧廷燁還不看在眼裏,但那幾人哪裏認識顧廷燁,領頭的還沒說話,旁邊的一個人就咋咋呼呼的說道。
“槽幫算是什麽東西,一幫水魚,上了岸,碰到我們山林的猛虎,連個小泥鰍都不如。”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石頭笑了笑,往後一退,顧廷燁將自家閨女交到石頭手上,正準備以(恃)理(強)服(淩)人(弱),結果那領頭的眼尖,看到了盛長槐一行人。
“小的們吃了狼心豹子膽,也不敢打劫您家的車隊,黑白雙煞和小霸王的名頭,三山五嶽的兄弟都聽說了,看到黑旋風爺爺的那雙斧頭,我們就準備撤了,隻是被這兩人攔住了,沒來得及而已,全大將軍繞過小的這一次吧。”
緊接著,那人就罵罵咧咧的叫手下的人手裏的武器全扔了,呼啦啦全都跪了下來,把顧廷燁看的一愣一愣的,順著山賊頭領的眼神看去,草叢裏走出了盛長槐四人,盛長槐隻拎著一把長弓,左邊的李逵手上拿著兩把大斧頭,張順手持雙刀,楊繼宗的樣子就有些古怪了,手裏拿著一柄長槍,腰裏還懸掛著一把樸刀,就等著自家哥哥射完箭之後,長槍換刀,把長槍讓給自家兄長。
“原來是孟英,隻是不知道,這黑白雙煞和小霸王,是哪位英雄豪傑,莫非是繼宗小兄弟和孟英的兩個隨從。”
盛長楊啞然失笑,走到山賊跟前,問了那頭領一聲。
“你認識我們。”
那山賊連忙磕頭,滿口求饒的說到。
“小的不認識全將軍,但卻聽說過黑旋風爺爺和浪裏白條的名號,您一夜鏟平綠林十三寨的威風,三山五嶽的兄弟都聽說了,更何況,還有刀槍雙絕的小霸王,都能對得上號,但聽說他們都是全將軍的麾下,小的們眼瞎,提前沒看出來,等黑旋風爺爺拿出雙斧才認出來,要不然,小的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攔您的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