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述措施,羅蘭借鑒地球上體育賽會的商業運營模式,通過賣門票、賣裝備、賣彩票、賣廣告等等眾多方式對比武大會進行全麵細致的商業運營。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不光能夠達到盈利目的,還將為基特蘭德城提供眾多就業崗位,刺激消費,最終帶動全城經濟活力。
羅蘭寫完盈利方案之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紙麵上的推演清晰合理,但要切實執行下去並不容易。
為了防止參與運營的工作人員營私舞弊,羅蘭最後補充了一條——建議組建一個監督審計部門,由文化水平較高、忠於領主的寇德牧師出任督察員,確保各家店鋪往來賬目清晰,應繳款項一文不少,貪汙受賄偷稅漏稅者交由法庭嚴加處治。
羅蘭覺得維格拉夫最適合擔任該部門的領導,但是他沒有在方案中舉薦維格拉夫,免得貝奧武甫懷疑他們私下裏做了什麽交易。
搞定比武大會運營方案,羅蘭換了一份稿紙,繼續撰寫一部篇幅更長、內容更複雜的文章——《基特蘭德城及其周邊鄉村調查報告》。
旅行期間,羅蘭養成一個習慣:每到一地都要進行充分的社會調查,寫成一份詳實的報告寄給父親,作為日後施政的參考。
相對於之前走訪的那些村鎮,比如大兔子窩鎮和穀地村,基特蘭德的規模無疑要大得多,社會階層更為複雜,需要調查的環節也更多。
羅蘭活動一下有些發酸的手指,提起鋼筆在稿紙上列下提綱,準備從地緣環境、社會階層、權力架構、軍事防務、宗教民俗、農工商貿、財政稅收、教科文衛等諸多方麵加以論述。當然,這裏的“科學技術”與地球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主要是指煉金術和魔法的應用。
羅蘭梳理了一下提綱,發現還漏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就在末尾補上一項——關於基特蘭德的工會運動。
筆尖在稿紙上順暢的流動,羅蘭在撰寫報告的同時也在重溫材料,加深思考,對一些社會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然而寫到“宗教民俗”這一節,他謹慎地擱下筆,決定明天親自去城裏各大神殿走訪一遭再下結論。
維格拉夫是一個很嚴謹的人,第二天早上七點準時來敲門。
冬季的北地夜長晝短,七點鍾天剛蒙蒙亮,路上沒有幾個行人。寇德大聖堂坐落在大競技場正北方,如果把大競技場看做一枚指環,那麽寇德大聖堂就好比鑲嵌在指環上的鑽石。
羅蘭遠遠看見七尊高大威嚴的大理石雕塑陳列在教堂門外廣場上,便加快腳步走過去就近觀賞。
七尊塑像都是基特蘭德蠻戰士形象,手持各種武器做出戰鬥姿態,雕工頗為傳神。這些塑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身****,背上雕刻出大幅紋身,羅蘭逐一看過去,紋身呈現為熊、狼、鷹、蟒、猿、獅、龍七種野獸形象。
“這些雕塑象征著七大圖騰武士,他們都是捍衛寇德教會的鬥士,也是貝奧武甫大人的侍衛。”維格拉夫適時向羅蘭介紹這些雕塑的寓意:“隻有那些忠於寇德信仰,忠於貝奧武甫大人的勇士才有機會選擇一種靈魂圖騰,接受貝奧武甫大人祝福並將之紋在背上,在那之後,將會隨著自身成長獲得對應的圖騰之力。”
“比如你的龍圖騰?”
“沒錯,我的龍圖騰就是貝奧武甫大人親手繪製的,這種圖騰隻有龍血生物才能獲得,在七種圖騰武士中占據的比重很小,但它畢竟是一種榮耀的象征,自從豎起這尊雕像,就沒有人敢公開歧視像我這樣具有龍族血統的基特蘭德人了,否則就等於侮辱寇德教會,必將遭到所有寇德信徒的聲討。”維格拉夫眼中洋溢著自豪。
羅蘭微微頷首,望向雕像的眼神裏多了一些敬佩的意味。
雕像的意義不隻取決於雕工是否精美高超,更在於其體現的精神。貝奧武甫在寇德大聖堂門前樹立起龍圖騰武士雕像,實際上是用宗教精神化解種族矛盾,將“龍血”這一因素納入到寇德信徒的陣營中來,為那些具有巨龍基因的混血兒撐開一把保護傘,使之免遭歧視並且提供一條上升渠道,激勵他們投入寇德信仰的懷抱,努力表現自己出色的一麵,爭取晉升為一位光榮的龍圖騰武士,維格拉夫就是懷有上述夢想者的“標杆”。
包括維格拉夫在內,絕大多數龍血基特蘭德人並非自願獲得龍族基因,而是祖先遭到“龍之眼”惡棍強暴之後誕生的私生子。
他們從打出生就要忍受歧視的目光,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往往會在成年之後、擁有一定實力的時候,就向那些曾經侮辱、歧視他們的家夥發起血腥報複,過後要麽因罪行受到懲罰,要麽逃離基特蘭德城,懷著一腔怨憤投奔“龍之眼”,成為昔日同胞的敵人。
安德莉雅的遭遇就是上述悲劇的一個縮影。
這種衝突從基特蘭德城創建以來就不斷上演,每次衝突都會製造出更多仇恨,加深族群裂痕。
在最嚴重的時期,基特蘭德城甚至實行過一條殘酷的法令:禁止一切龍血生物在城內定居,基特蘭德女性產下的龍血後代必須立即溺斃永絕後患。
這種近乎種族滅絕的法令顯然無法長期執行,後來雖然廢除,但是對混血兒的歧視並沒有改變,一直持續到貝奧武甫和娜塔莎夫婦從新大陸遊曆歸來。
任何種族矛盾的產生都有曆史原因,調解********、促進民族融合也必然需要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遺憾的是融合的努力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釀成更多衝突乃至戰亂。
根據地球上的經驗,羅蘭認為促進民族融合不能隻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逆向民族主義更不可取,真正有效的手段隻有兩種:要麽輸出強勢意識形態移風易俗,要麽輸出強勢宗教信仰使異族皈依在同一神祇的大旗之下。
兩種手段的本質都是喚醒不同民族之間的精神共識,“求同”戰勝“存異”,最終達到消除差異的目的,多民族融合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文明共同體。
在那之後,國際競爭的主體就不再以民族為單位,而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直到強勢文明融合弱勢文明;而當強勢文明因為種種原因陷入衰落,就會被更強勢的文明融合,重複上述循環。(未完待續。)
羅蘭寫完盈利方案之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紙麵上的推演清晰合理,但要切實執行下去並不容易。
為了防止參與運營的工作人員營私舞弊,羅蘭最後補充了一條——建議組建一個監督審計部門,由文化水平較高、忠於領主的寇德牧師出任督察員,確保各家店鋪往來賬目清晰,應繳款項一文不少,貪汙受賄偷稅漏稅者交由法庭嚴加處治。
羅蘭覺得維格拉夫最適合擔任該部門的領導,但是他沒有在方案中舉薦維格拉夫,免得貝奧武甫懷疑他們私下裏做了什麽交易。
搞定比武大會運營方案,羅蘭換了一份稿紙,繼續撰寫一部篇幅更長、內容更複雜的文章——《基特蘭德城及其周邊鄉村調查報告》。
旅行期間,羅蘭養成一個習慣:每到一地都要進行充分的社會調查,寫成一份詳實的報告寄給父親,作為日後施政的參考。
相對於之前走訪的那些村鎮,比如大兔子窩鎮和穀地村,基特蘭德的規模無疑要大得多,社會階層更為複雜,需要調查的環節也更多。
羅蘭活動一下有些發酸的手指,提起鋼筆在稿紙上列下提綱,準備從地緣環境、社會階層、權力架構、軍事防務、宗教民俗、農工商貿、財政稅收、教科文衛等諸多方麵加以論述。當然,這裏的“科學技術”與地球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主要是指煉金術和魔法的應用。
羅蘭梳理了一下提綱,發現還漏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就在末尾補上一項——關於基特蘭德的工會運動。
筆尖在稿紙上順暢的流動,羅蘭在撰寫報告的同時也在重溫材料,加深思考,對一些社會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然而寫到“宗教民俗”這一節,他謹慎地擱下筆,決定明天親自去城裏各大神殿走訪一遭再下結論。
維格拉夫是一個很嚴謹的人,第二天早上七點準時來敲門。
冬季的北地夜長晝短,七點鍾天剛蒙蒙亮,路上沒有幾個行人。寇德大聖堂坐落在大競技場正北方,如果把大競技場看做一枚指環,那麽寇德大聖堂就好比鑲嵌在指環上的鑽石。
羅蘭遠遠看見七尊高大威嚴的大理石雕塑陳列在教堂門外廣場上,便加快腳步走過去就近觀賞。
七尊塑像都是基特蘭德蠻戰士形象,手持各種武器做出戰鬥姿態,雕工頗為傳神。這些塑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身****,背上雕刻出大幅紋身,羅蘭逐一看過去,紋身呈現為熊、狼、鷹、蟒、猿、獅、龍七種野獸形象。
“這些雕塑象征著七大圖騰武士,他們都是捍衛寇德教會的鬥士,也是貝奧武甫大人的侍衛。”維格拉夫適時向羅蘭介紹這些雕塑的寓意:“隻有那些忠於寇德信仰,忠於貝奧武甫大人的勇士才有機會選擇一種靈魂圖騰,接受貝奧武甫大人祝福並將之紋在背上,在那之後,將會隨著自身成長獲得對應的圖騰之力。”
“比如你的龍圖騰?”
“沒錯,我的龍圖騰就是貝奧武甫大人親手繪製的,這種圖騰隻有龍血生物才能獲得,在七種圖騰武士中占據的比重很小,但它畢竟是一種榮耀的象征,自從豎起這尊雕像,就沒有人敢公開歧視像我這樣具有龍族血統的基特蘭德人了,否則就等於侮辱寇德教會,必將遭到所有寇德信徒的聲討。”維格拉夫眼中洋溢著自豪。
羅蘭微微頷首,望向雕像的眼神裏多了一些敬佩的意味。
雕像的意義不隻取決於雕工是否精美高超,更在於其體現的精神。貝奧武甫在寇德大聖堂門前樹立起龍圖騰武士雕像,實際上是用宗教精神化解種族矛盾,將“龍血”這一因素納入到寇德信徒的陣營中來,為那些具有巨龍基因的混血兒撐開一把保護傘,使之免遭歧視並且提供一條上升渠道,激勵他們投入寇德信仰的懷抱,努力表現自己出色的一麵,爭取晉升為一位光榮的龍圖騰武士,維格拉夫就是懷有上述夢想者的“標杆”。
包括維格拉夫在內,絕大多數龍血基特蘭德人並非自願獲得龍族基因,而是祖先遭到“龍之眼”惡棍強暴之後誕生的私生子。
他們從打出生就要忍受歧視的目光,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往往會在成年之後、擁有一定實力的時候,就向那些曾經侮辱、歧視他們的家夥發起血腥報複,過後要麽因罪行受到懲罰,要麽逃離基特蘭德城,懷著一腔怨憤投奔“龍之眼”,成為昔日同胞的敵人。
安德莉雅的遭遇就是上述悲劇的一個縮影。
這種衝突從基特蘭德城創建以來就不斷上演,每次衝突都會製造出更多仇恨,加深族群裂痕。
在最嚴重的時期,基特蘭德城甚至實行過一條殘酷的法令:禁止一切龍血生物在城內定居,基特蘭德女性產下的龍血後代必須立即溺斃永絕後患。
這種近乎種族滅絕的法令顯然無法長期執行,後來雖然廢除,但是對混血兒的歧視並沒有改變,一直持續到貝奧武甫和娜塔莎夫婦從新大陸遊曆歸來。
任何種族矛盾的產生都有曆史原因,調解********、促進民族融合也必然需要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遺憾的是融合的努力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釀成更多衝突乃至戰亂。
根據地球上的經驗,羅蘭認為促進民族融合不能隻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逆向民族主義更不可取,真正有效的手段隻有兩種:要麽輸出強勢意識形態移風易俗,要麽輸出強勢宗教信仰使異族皈依在同一神祇的大旗之下。
兩種手段的本質都是喚醒不同民族之間的精神共識,“求同”戰勝“存異”,最終達到消除差異的目的,多民族融合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文明共同體。
在那之後,國際競爭的主體就不再以民族為單位,而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直到強勢文明融合弱勢文明;而當強勢文明因為種種原因陷入衰落,就會被更強勢的文明融合,重複上述循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