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染紅的夜幕下,趕赴軍港支援的群鷹按照預定戰術兵分兩路。
第三聯隊在港口與岸堤的交界地帶盤旋,尋機投彈轟炸試圖登陸的沙華魚人陸戰隊。
妮基塔騎在座鷹背上,吩咐這位新搭檔壓低飛行高度為她提供施法空間,打算沿著岸堤拉開一條火牆將沙華魚人連同他們騎乘的海蛞蝓趕回海中。然而初次騎乘巨鷹她還有點不適應,受到狂風和顛簸幹擾很難保持施法專注,索性吩咐巨鷹降落下去,腳踏實地以便從容施法。
事實上柳德米拉、布魯姆和維羅妮卡也不習慣在空中戰鬥,維格拉夫倒是可以變身紅龍,然而敵方盤踞在防波堤與岸堤之間的淺水帶,他沒有攜帶炸彈,飛在空中有力也使不出來,索性跟隨同伴一同著陸,扛起大劍主動出擊。
同一時間,珍妮弗率領鷹之團第三聯隊越過岸防陣地,直撲海盜艦隊控製的港口,一聲令下群鷹散開,以中隊為單位在滄龍艦、白鯊艦、虎鯊艦上空盤旋,輪番俯衝下去投擲炸彈。
甲板上的水兵正高舉弩弓試圖狙擊巨鷹,發覺黑乎乎的木桶當頭砸下來,老練的水兵雙手抱頭就地臥倒,菜鳥嚇得丟下弩弓在甲板上亂竄,試圖躲到橋樓背後作為掩體。
裝滿熾火膠的木桶呼嘯著隕落下去,正中敵艦甲板,一聲巨響爆發烈焰。強烈的衝擊波橫掃甲板,將那些尚在奔跑的水兵高高拋起,跌入火場哀嚎翻滾。
一輪轟炸過後三艘軍艦多處起火,傷亡總數超過百人。這種時候反而體現出巨妖島遠勝雜牌海盜的深厚底蘊,艦橋拉響空襲警報,身著法袍手持魔杖的“航海術士”們再次登上橋樓露天平台,居高臨下施法滅火。
這些航海術士既是船上的損管專家也是防空主力,高舉魔杖向天一指,滾滾濃煙彌漫開來,轉眼間便把港口上空遮蔽。
早在海洋紀元,人類就掌握了製造大型帆船的技術,開始探索大洋尋覓財富的冒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古典海戰應運而生。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戰船排水量越來越大,海戰方式也由接舷跳幫揮刀對砍,逐漸演變為更依賴遠程火力,而這火力的提供者正是法師和術士。一發火球轟出千尺之外,點燃敵艦桅杆就可以解決戰鬥,迫使敵艦舉起白旗投降,最不濟也能趁敵艦喪失動力逃之夭夭。
航海行業對施法者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施法者總是稀缺資源,施法服務價格高昂,航海家被迫找出一條替代航海法師的策略,就是將原本隻用於城市防禦的炮台搬上戰船,由此開啟了風帆戰艦時代。
雙方戰艦擺開陣勢對轟,通常隻能依賴肉眼瞄準,受到天氣和海浪影響命中率很低,這時候被動一方倘若點燃鋸末之類製造煙幕遮蔽敵方炮手視野,被炮彈擊中的可能就更低了,大可趁機進行戰術機動。
時至今日,釋放煙幕的戰術依然適用,並且反過來影響到航海術士,這些高傲的施法者覺得此法不錯,於是也來效仿。
高貴的施法者當然不屑於幹燒火生煙之類髒活兒,隻需要借鑒戰術思路,具體執行可以用法術替代,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這一廣受航海術士青睞的奧術就是2環變化係“煙火術”。因其在海戰中頻繁被使用,等級又不高,施法者便將這種法術製成魔杖,以便適用高強度的海戰施法。
“煙火術”魔杖有四個好處。首先當然是省去準備法術的繁瑣程序,需要的時候舉起魔杖就來一發,可以把自身法術位節省出來準備其它法術;其次是魔杖施法不需要手勢、咒文和素材之類要素,也不需要維持施法專注,簡單快捷,非常適合風大浪急顛簸起伏的海上作戰;第三是量大方便,一根全新的魔杖儲有50發煙火術,單發連射悉聽尊便,足夠撐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海戰;最後一個好處屬於權益之計,實在招募不到航海術士,或者船上原有的航海術士犧牲了,找個盜賊繼承魔杖,隻要手藝別太潮,鼓搗幾下也能湊合著釋放煙火術。
“煙火術”顧名思義有兩種效果,施法者可以選擇製造濃煙,也可以選擇製造一道強烈到足以使人致盲的火光。
空中盤旋投彈的巨鷹猝不及防,被敵方航海術士以魔杖激發的強光刺傷眼睛,被迫哀鳴著飛離戰場。
“煙”與“火”中更麻煩的還是煙。航海術士以魔力創造的濃煙遮蔽鷹群視野,使其無法看清敵艦具體位置,投下的炸彈也失去準星。
為了盡可能提高轟炸成功率,有的巨鷹冒險壓低俯衝高度,幾乎是貼著敵艦桅尖掠過。然而這就給艦上的海盜提供了狙擊機會,尤其海盜旗艦“滄龍號”,艦艏與艦尾分別設有一門速射炮,以支架固定在橋樓露天高台上,可以全方位無死角的轉動射擊方位。這種發射1磅梭形彈的機炮幾乎就是這個時代口徑最小的“炮”了,再小的就不是炮而是槍。1磅炮不可能用來射擊敵方戰艦,用於防空效果卻是奇好!
低空俯衝下來的鷹群必須穿越重重煙幕,倘若一時不慎吸入濃煙,立刻會被嗆得頭暈腦脹咳嗽不止,在這種極端不利的環境裏下降至敵艦上方百尺附近的無煙地帶,那還不就是防空炮手的活靶子?滄龍號首尾呼應,兩門機炮在空中掃出交叉火力網,勉強突破煙瘴封鎖的巨鷹根本來不及投彈就被呼嘯而來的鋼鐵風暴擊中,於空中濺血悲鳴。
更悲慘的還在後頭。
前來執行轟炸任務的巨鷹腹部都掛有彈倉,收納最多4隻爆炸桶,這些裝滿大量易燃易爆煉金藥物的木桶一旦被機炮掃到立刻猛烈爆炸,巨鷹根本來不及自救便被炸得粉身碎骨。
鷹之團第三聯隊完成一輪投彈過後重新整隊,戰果幾乎為零,還為此犧牲了半個中隊的巨鷹,海港上空充斥腥風血雨,仿佛櫻花瓣瓣凋零。
第三聯隊在港口與岸堤的交界地帶盤旋,尋機投彈轟炸試圖登陸的沙華魚人陸戰隊。
妮基塔騎在座鷹背上,吩咐這位新搭檔壓低飛行高度為她提供施法空間,打算沿著岸堤拉開一條火牆將沙華魚人連同他們騎乘的海蛞蝓趕回海中。然而初次騎乘巨鷹她還有點不適應,受到狂風和顛簸幹擾很難保持施法專注,索性吩咐巨鷹降落下去,腳踏實地以便從容施法。
事實上柳德米拉、布魯姆和維羅妮卡也不習慣在空中戰鬥,維格拉夫倒是可以變身紅龍,然而敵方盤踞在防波堤與岸堤之間的淺水帶,他沒有攜帶炸彈,飛在空中有力也使不出來,索性跟隨同伴一同著陸,扛起大劍主動出擊。
同一時間,珍妮弗率領鷹之團第三聯隊越過岸防陣地,直撲海盜艦隊控製的港口,一聲令下群鷹散開,以中隊為單位在滄龍艦、白鯊艦、虎鯊艦上空盤旋,輪番俯衝下去投擲炸彈。
甲板上的水兵正高舉弩弓試圖狙擊巨鷹,發覺黑乎乎的木桶當頭砸下來,老練的水兵雙手抱頭就地臥倒,菜鳥嚇得丟下弩弓在甲板上亂竄,試圖躲到橋樓背後作為掩體。
裝滿熾火膠的木桶呼嘯著隕落下去,正中敵艦甲板,一聲巨響爆發烈焰。強烈的衝擊波橫掃甲板,將那些尚在奔跑的水兵高高拋起,跌入火場哀嚎翻滾。
一輪轟炸過後三艘軍艦多處起火,傷亡總數超過百人。這種時候反而體現出巨妖島遠勝雜牌海盜的深厚底蘊,艦橋拉響空襲警報,身著法袍手持魔杖的“航海術士”們再次登上橋樓露天平台,居高臨下施法滅火。
這些航海術士既是船上的損管專家也是防空主力,高舉魔杖向天一指,滾滾濃煙彌漫開來,轉眼間便把港口上空遮蔽。
早在海洋紀元,人類就掌握了製造大型帆船的技術,開始探索大洋尋覓財富的冒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古典海戰應運而生。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戰船排水量越來越大,海戰方式也由接舷跳幫揮刀對砍,逐漸演變為更依賴遠程火力,而這火力的提供者正是法師和術士。一發火球轟出千尺之外,點燃敵艦桅杆就可以解決戰鬥,迫使敵艦舉起白旗投降,最不濟也能趁敵艦喪失動力逃之夭夭。
航海行業對施法者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施法者總是稀缺資源,施法服務價格高昂,航海家被迫找出一條替代航海法師的策略,就是將原本隻用於城市防禦的炮台搬上戰船,由此開啟了風帆戰艦時代。
雙方戰艦擺開陣勢對轟,通常隻能依賴肉眼瞄準,受到天氣和海浪影響命中率很低,這時候被動一方倘若點燃鋸末之類製造煙幕遮蔽敵方炮手視野,被炮彈擊中的可能就更低了,大可趁機進行戰術機動。
時至今日,釋放煙幕的戰術依然適用,並且反過來影響到航海術士,這些高傲的施法者覺得此法不錯,於是也來效仿。
高貴的施法者當然不屑於幹燒火生煙之類髒活兒,隻需要借鑒戰術思路,具體執行可以用法術替代,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這一廣受航海術士青睞的奧術就是2環變化係“煙火術”。因其在海戰中頻繁被使用,等級又不高,施法者便將這種法術製成魔杖,以便適用高強度的海戰施法。
“煙火術”魔杖有四個好處。首先當然是省去準備法術的繁瑣程序,需要的時候舉起魔杖就來一發,可以把自身法術位節省出來準備其它法術;其次是魔杖施法不需要手勢、咒文和素材之類要素,也不需要維持施法專注,簡單快捷,非常適合風大浪急顛簸起伏的海上作戰;第三是量大方便,一根全新的魔杖儲有50發煙火術,單發連射悉聽尊便,足夠撐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海戰;最後一個好處屬於權益之計,實在招募不到航海術士,或者船上原有的航海術士犧牲了,找個盜賊繼承魔杖,隻要手藝別太潮,鼓搗幾下也能湊合著釋放煙火術。
“煙火術”顧名思義有兩種效果,施法者可以選擇製造濃煙,也可以選擇製造一道強烈到足以使人致盲的火光。
空中盤旋投彈的巨鷹猝不及防,被敵方航海術士以魔杖激發的強光刺傷眼睛,被迫哀鳴著飛離戰場。
“煙”與“火”中更麻煩的還是煙。航海術士以魔力創造的濃煙遮蔽鷹群視野,使其無法看清敵艦具體位置,投下的炸彈也失去準星。
為了盡可能提高轟炸成功率,有的巨鷹冒險壓低俯衝高度,幾乎是貼著敵艦桅尖掠過。然而這就給艦上的海盜提供了狙擊機會,尤其海盜旗艦“滄龍號”,艦艏與艦尾分別設有一門速射炮,以支架固定在橋樓露天高台上,可以全方位無死角的轉動射擊方位。這種發射1磅梭形彈的機炮幾乎就是這個時代口徑最小的“炮”了,再小的就不是炮而是槍。1磅炮不可能用來射擊敵方戰艦,用於防空效果卻是奇好!
低空俯衝下來的鷹群必須穿越重重煙幕,倘若一時不慎吸入濃煙,立刻會被嗆得頭暈腦脹咳嗽不止,在這種極端不利的環境裏下降至敵艦上方百尺附近的無煙地帶,那還不就是防空炮手的活靶子?滄龍號首尾呼應,兩門機炮在空中掃出交叉火力網,勉強突破煙瘴封鎖的巨鷹根本來不及投彈就被呼嘯而來的鋼鐵風暴擊中,於空中濺血悲鳴。
更悲慘的還在後頭。
前來執行轟炸任務的巨鷹腹部都掛有彈倉,收納最多4隻爆炸桶,這些裝滿大量易燃易爆煉金藥物的木桶一旦被機炮掃到立刻猛烈爆炸,巨鷹根本來不及自救便被炸得粉身碎骨。
鷹之團第三聯隊完成一輪投彈過後重新整隊,戰果幾乎為零,還為此犧牲了半個中隊的巨鷹,海港上空充斥腥風血雨,仿佛櫻花瓣瓣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