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雷斯世界進入聖光紀元以後,其戰爭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本世紀初興起的魔導工業革命即為這兩個階段的分界線。魔導工業革命以前的戰爭模式乏善可陳,無非傳統的封建領主與騎士戰爭。限於路徑依賴,當代瓦雷斯各國的軍隊當中仍然保留著許多不合時宜的兵種和傳統,而當這些過時思想的產物與全新的戰爭模式發生碰撞,往往落得個頭破血流、一敗塗地的下場。比如以傳統方式組建起來的騎兵和步兵,麵對縱橫交錯的塹壕和布滿荊刺的鐵絲網時總是無計可施——這在近年來瓦雷斯各國的戰爭實踐中已經有所體現。帕拉丁娜充分利用帶刺鐵絲網結合塹壕構建防禦陣地,可謂走在當代軍事理論實踐應用的最前列,無愧為亞珊帝國新一代青年將領當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羅蘭這個穿越者的推動下,遠東政府建立起的現代軍事體係甚至還要比瓦雷斯各國剛剛興起的“塹壕戰”更超前一個時代。高達十尺、有著厚重鋼鐵裝甲保護的機械鎧可不在乎什麽鐵絲網,衝鋒在最前線的鎧騎士們將魔晶蒸汽引擎的出率開到最大,一尊尊高大威武的鋼鐵巨人邁開大步並肩衝鋒,如同一道在戰場上移動的鋼鐵長城,徑直撞向布設在前方的鐵絲網。一陣塵土飛揚,固定鐵絲網的木樁被強勁的衝擊力連根拔起,鐵絲網也被當場撕碎,根本無法阻擋這群鋼鐵巨人前進的腳步。
擲彈兵小隊緊跟在機械鎧身後,踏過被撕碎的鐵絲網向敵軍據守的塹壕迫近。塹壕的深度約有三尺,寬達八尺,為守軍提供了一條可供快速移動的安全通道,同時還能充當阻擊敵軍的胸牆。傳統戰爭中參與進攻的步兵和騎兵很難跨越這道寬闊的塹壕,往往因此拖慢推進的腳步。這種百試不爽的防禦戰術,麵對遠東一方鎧騎士加擲彈兵的進攻組合時就顯得很無力了。鎧騎士在距離塹壕兩百碼外停止推進,就地展開防禦,舉起魔晶機炮頻頻掃射,以凶猛的火力壓製塹壕中的守軍。
帝國一方駐守塹壕的防禦部隊,多為弓弩手和擲彈手。弓弩手大多是雇傭兵出身,所持弓弩的極限射程也不過兩百碼左右,既不可能射穿對麵機械鎧的鋼鐵裝甲,也很難對躲藏在機械鎧背後的擲彈兵進行精確狙擊,基本上就是擺擺樣子。帝國東岸陣地上安設的“擲彈手”類似遠東的擲彈兵,同樣是帝國軍方花錢招募來的傭兵,以投擲煉金炸彈作為主要攻擊手段,而帝國軍工廠出品的煉金炸彈除了外表看起來像個鑄鐵殼小甜瓜,內部構造和殺傷力都與遠東陸軍列裝的木柄手榴彈差不多。擲彈手的素質雖然比不上正規騎士,比起仆從步兵還是明顯強出一截,但是哪怕他們個個力大如牛,也不可能將煉金炸彈投擲到兩百碼那麽遠,實際上也就不可能對進攻一方造成有效的殺傷。
相比之下,遠東擲彈兵則裝備了能夠在兩百碼外殺傷敵人的班組武器——擲彈筒!由機械鎧結成鋼鐵壁壘擋在前方,擲彈兵們可以從容不迫地撐開三角支架,將擲彈筒固定在陣地上,觀測員測出攻擊距離和當時的風速,借助計算尺熟練地算出射擊諸元,炮手根據上述數據調整炮口仰角,填入一顆帶有穩定尾翼的榴彈,伴隨一連串砰砰悶響,迫擊炮彈如同鳥群騰空而起,在戰場上空劃出一條條優美的拋物線,吊射到兩百碼開外的戰壕當中,對那些躲藏在陰溝裏的帝國守軍予以當頭痛擊。
一輪試射過後,遠東擲彈兵根據炮彈落點校定射擊諸元,其後射出的迫擊炮彈愈發精準,超過半數落入塹壕,炸得帝國守軍雞飛狗跳。
對麵拋射過來的炮彈不斷在塹壕中爆炸,聲聲轟鳴伴隨著血肉橫飛的慘狀,使駐守塹壕的傭兵陷入極大恐慌。擔當弓弩手和擲彈手的雇傭兵可不講什麽騎士精神,參加戰爭對他們而言無非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命都快沒了,賺錢還有什麽用?相比堅守陣地,當然還是保命更重要。恐慌如同瘟疫在東岸陣地上迅速蔓延,奉命駐守外圍塹壕的傭兵紛紛拋下武器,順著塹壕抱頭逃竄,毫不吝惜的將陣地讓給遠東官兵。
遠東一方的攻勢也並非總是順風順水。鐵絲網和塹壕阻擋不了鎧騎士推進的腳步,然而設置在塹壕與鐵絲網之間的地雷陣卻能對這些沉重的鋼鐵巨人造成極大威脅,倘若觸發地雷,機械鎧當場就會被掀翻在地,運氣好的還能爬起來繼續作戰,運氣差的就被炸斷下肢管線,失去移動力,淪為戰場上的一座固定炮台。除了地雷,東岸陣地上廣為散布的碉堡炮台也對機械鎧構成了威脅。炮台內部安設有一門魔晶步兵炮,轟出的炮彈足以將機械鎧擊倒並且造成重創,而機械鎧裝備的魔晶速射炮隻能發射1磅彈,殺傷敵軍有生力量效率很高,卻很難破壞岩石堆砌的堅固碉堡,魔晶機炮的射程與深藏在碉堡中的步兵炮相比也居於劣勢。
為了破解攻堅戰中必然遭遇的上述兩大障礙,遠東炮兵第一師指揮官尤裏·波波夫將軍從司令部那裏獲得一項特殊指令,授意其在反攻作戰中使用一種全新的、尚未經過實戰檢驗的炮兵戰術,從而為攻堅部隊提供更有效地火力支援。
這種新戰術並非尤裏·波波夫將軍的發明,而是魯道夫一世諸多軍事思想遺產當中最寶貴的一項。魯道夫·寇拉斯在其生前撰寫的炮兵戰術教材當中,將這種積極運用火炮為步兵開道的戰術稱之為“徐進彈幕射擊”。
準確地說,“徐進彈幕射擊”也不能算是魯道夫·寇拉斯獨創的炮兵戰術,其靈感來自五年前羅蘭在露西亞高原上旅行時的一個意外發現。
然而在羅蘭這個穿越者的推動下,遠東政府建立起的現代軍事體係甚至還要比瓦雷斯各國剛剛興起的“塹壕戰”更超前一個時代。高達十尺、有著厚重鋼鐵裝甲保護的機械鎧可不在乎什麽鐵絲網,衝鋒在最前線的鎧騎士們將魔晶蒸汽引擎的出率開到最大,一尊尊高大威武的鋼鐵巨人邁開大步並肩衝鋒,如同一道在戰場上移動的鋼鐵長城,徑直撞向布設在前方的鐵絲網。一陣塵土飛揚,固定鐵絲網的木樁被強勁的衝擊力連根拔起,鐵絲網也被當場撕碎,根本無法阻擋這群鋼鐵巨人前進的腳步。
擲彈兵小隊緊跟在機械鎧身後,踏過被撕碎的鐵絲網向敵軍據守的塹壕迫近。塹壕的深度約有三尺,寬達八尺,為守軍提供了一條可供快速移動的安全通道,同時還能充當阻擊敵軍的胸牆。傳統戰爭中參與進攻的步兵和騎兵很難跨越這道寬闊的塹壕,往往因此拖慢推進的腳步。這種百試不爽的防禦戰術,麵對遠東一方鎧騎士加擲彈兵的進攻組合時就顯得很無力了。鎧騎士在距離塹壕兩百碼外停止推進,就地展開防禦,舉起魔晶機炮頻頻掃射,以凶猛的火力壓製塹壕中的守軍。
帝國一方駐守塹壕的防禦部隊,多為弓弩手和擲彈手。弓弩手大多是雇傭兵出身,所持弓弩的極限射程也不過兩百碼左右,既不可能射穿對麵機械鎧的鋼鐵裝甲,也很難對躲藏在機械鎧背後的擲彈兵進行精確狙擊,基本上就是擺擺樣子。帝國東岸陣地上安設的“擲彈手”類似遠東的擲彈兵,同樣是帝國軍方花錢招募來的傭兵,以投擲煉金炸彈作為主要攻擊手段,而帝國軍工廠出品的煉金炸彈除了外表看起來像個鑄鐵殼小甜瓜,內部構造和殺傷力都與遠東陸軍列裝的木柄手榴彈差不多。擲彈手的素質雖然比不上正規騎士,比起仆從步兵還是明顯強出一截,但是哪怕他們個個力大如牛,也不可能將煉金炸彈投擲到兩百碼那麽遠,實際上也就不可能對進攻一方造成有效的殺傷。
相比之下,遠東擲彈兵則裝備了能夠在兩百碼外殺傷敵人的班組武器——擲彈筒!由機械鎧結成鋼鐵壁壘擋在前方,擲彈兵們可以從容不迫地撐開三角支架,將擲彈筒固定在陣地上,觀測員測出攻擊距離和當時的風速,借助計算尺熟練地算出射擊諸元,炮手根據上述數據調整炮口仰角,填入一顆帶有穩定尾翼的榴彈,伴隨一連串砰砰悶響,迫擊炮彈如同鳥群騰空而起,在戰場上空劃出一條條優美的拋物線,吊射到兩百碼開外的戰壕當中,對那些躲藏在陰溝裏的帝國守軍予以當頭痛擊。
一輪試射過後,遠東擲彈兵根據炮彈落點校定射擊諸元,其後射出的迫擊炮彈愈發精準,超過半數落入塹壕,炸得帝國守軍雞飛狗跳。
對麵拋射過來的炮彈不斷在塹壕中爆炸,聲聲轟鳴伴隨著血肉橫飛的慘狀,使駐守塹壕的傭兵陷入極大恐慌。擔當弓弩手和擲彈手的雇傭兵可不講什麽騎士精神,參加戰爭對他們而言無非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命都快沒了,賺錢還有什麽用?相比堅守陣地,當然還是保命更重要。恐慌如同瘟疫在東岸陣地上迅速蔓延,奉命駐守外圍塹壕的傭兵紛紛拋下武器,順著塹壕抱頭逃竄,毫不吝惜的將陣地讓給遠東官兵。
遠東一方的攻勢也並非總是順風順水。鐵絲網和塹壕阻擋不了鎧騎士推進的腳步,然而設置在塹壕與鐵絲網之間的地雷陣卻能對這些沉重的鋼鐵巨人造成極大威脅,倘若觸發地雷,機械鎧當場就會被掀翻在地,運氣好的還能爬起來繼續作戰,運氣差的就被炸斷下肢管線,失去移動力,淪為戰場上的一座固定炮台。除了地雷,東岸陣地上廣為散布的碉堡炮台也對機械鎧構成了威脅。炮台內部安設有一門魔晶步兵炮,轟出的炮彈足以將機械鎧擊倒並且造成重創,而機械鎧裝備的魔晶速射炮隻能發射1磅彈,殺傷敵軍有生力量效率很高,卻很難破壞岩石堆砌的堅固碉堡,魔晶機炮的射程與深藏在碉堡中的步兵炮相比也居於劣勢。
為了破解攻堅戰中必然遭遇的上述兩大障礙,遠東炮兵第一師指揮官尤裏·波波夫將軍從司令部那裏獲得一項特殊指令,授意其在反攻作戰中使用一種全新的、尚未經過實戰檢驗的炮兵戰術,從而為攻堅部隊提供更有效地火力支援。
這種新戰術並非尤裏·波波夫將軍的發明,而是魯道夫一世諸多軍事思想遺產當中最寶貴的一項。魯道夫·寇拉斯在其生前撰寫的炮兵戰術教材當中,將這種積極運用火炮為步兵開道的戰術稱之為“徐進彈幕射擊”。
準確地說,“徐進彈幕射擊”也不能算是魯道夫·寇拉斯獨創的炮兵戰術,其靈感來自五年前羅蘭在露西亞高原上旅行時的一個意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