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五年七月六日當天下午,光複奧列維要塞的消息經由魔導廣播網傳遍遠東各地,舉國民眾為之歡欣鼓舞。那些在戰火中失去親人、劫後餘生的孤兒寡母,那些盼望兒子、兄長和丈夫由前線歸來的軍屬們,在得知這一勝利消息的時候,大多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當場喜極而泣。然而就在同一時間,寇拉斯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內閣議事廳”中,眾位內閣大臣與前來參加“國防委員會臨時擴大會議”的元帥和將軍們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爭執!
以勞埃德首相為首的內閣群臣一致認為,奧列維要塞的解放是一個決定性的標誌,表明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已經在事實上宣告結束,接下來軍方隻需要將部隊駐守在奧列維要塞增強防禦,從而盡快結束這兩年來已經給國家和民眾造成沉重負擔的“戰時經濟體製”,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國內經濟建設上,憑借發達的農、工、商業體係——而非軍隊——實現和平崛起。
“戰爭已經持續得太久,我們已經流了太多的血,付出太多的犧牲,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再給我們十年和平發展機遇,不費一兵一卒,隻憑強大的經濟實力就能取代亞珊帝國成為瓦雷斯世界國際舞台上說一不二的霸主!”農業大臣約德爾這番宣言代表了全體內閣大臣共同的心聲。
軍方將領們則一致堅決反對上述言論,甚至普遍認為文官根本不懂戰爭,妄自宣稱停戰是一種很可笑的行為。
“攝政殿下,首相閣下,在座的諸位女士們、先生們,我很遺憾地不能同意約德爾先生的高論,事實上戰爭並未結束,無論諸位喜歡或者討厭,敵我雙方的戰爭機器還是會遵循其內在規律繼續運轉,直到其中一方徹底喪失動力。”
帕維爾元帥作為西線總指揮,代表軍方將領慷慨陳詞。
“哪怕是兩個人在街頭打架,當其中一人將另一人擊倒在地,也不能就此認為這場鬥毆已經結束,你怎麽能確保被擊倒的人不會爬起來反撲?隻有當其中一方被打到徹底喪失反抗能力並且願意向獲勝者低頭認輸,這場爭鬥才算畫上一個較為圓滿的句號。”
“戰爭也要遵循同樣的規律,帝國當局至今仍未承認失敗,在這種局麵下,我方單方麵宣布勝利是既可笑又危險的行為,倘若帝國重整軍隊,趁著我方鬆懈的機會發起反擊,重新奪回奧列維要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豈不是很尷尬?”
“基於以上淺顯的常識,我等遠東軍人一致認為,作為受到入侵的一方,僅僅是奪回失地還無法撫平遠東人在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所遭受的傷害!戰爭隻有在同時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被宣告結束——帝國當局必須公開投降,並且為發起這場不義之戰做出賠償!”
“倘若帝國當局不肯接受上述停戰條件,戰爭就仍未結束,我們的官兵也不會僅僅止步於烏利諾山脈,以‘遠東王庭’龐大的魔導工業體係作為後盾的戰爭機器將衝出烏利諾山口,朝著帝國內陸省份一路碾壓過去!”
“當我們的軍隊打到赫倫堡,倘若查理四世皇帝還不肯麵對現實,那就繼續向前推進,打到濱海城,打到亞珊聖城,直到徹底摧毀這個腐朽墮落的帝國,罷黜查理四世以及漢森伯格皇室,擁立攝政殿下於亞珊帝國的皇宮加冕,在舊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遠東人的新帝國!”
帕維爾元帥的宣言令人震驚。哪怕是最保守的內閣文官聽到元帥閣下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也禁不住內心騷動,熱血沸騰,對元帥閣下描述中的那些揮師遠征、兵臨亞珊聖城的情景心馳神往。
然而心動歸心動,文官們終歸還是把持得住原有立場,依舊堅持盡快停戰,至於帕維爾元帥要求的帝國當局宣告戰敗和賠款事宜,完全可以交給外交部門來運作,就不勞駕諸位雄心勃勃的將軍了。
往常當內閣與軍方發生爭執的時候,羅蘭總是秉承“以文禦武”這一基本原則,立場稍微偏向內閣一方。但是這次,因為某些不便明言的原因,他一反常態的站在了軍方那邊。
“我支持帕維爾元帥的觀點。戰爭不能單方麵宣告結束,既然帝國的當權者們還活在夢裏,還沒有意識到已經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有義務去喚醒他們!”
說完這句話,羅蘭就離開了會議現場,將群臣的議論拋在腦後。結束一場戰爭遠比發動一場戰爭更難,還有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等待他親自處理。
毫不誇張的說,在當今的寇拉斯王國乃至整個“遠東王庭”,羅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的一句話就是聖旨,內閣文官與軍方將領的爭執就此畫上句號。遠東的軍事機器繼續開動,這一次,戰爭不再局限於遠東一隅之地,不再是帝國內陸居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亞珊聖城的貴族老爺們也不得不吞下這杯他們親手釀造的苦酒。
……
內閣群臣的反戰傾向並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事實上這代表了寇拉斯王國諸多社會群體的共同立場。這些群體主要包括文化界的高級知識分子,因“戰時經濟體製”而利益受損的商人和農戶,以及那些盼望親友由前線平安歸來的軍屬家庭。
羅蘭深知上述反戰人士的影響力不容小視,而且隨著戰爭由國內轉向國門之外,戰時經濟體製的延續,時間拖得越久,民間反戰的聲音就會愈發強烈,支持者也將與日俱增。根據這一普遍規律,羅蘭很自然的產生一種緊迫感,私下裏對阿列克謝元帥和帕維爾元帥吐露真心話:“對外作戰與反抗外敵入侵完全不同,民眾暫時還看不到遠征亞珊帝國能給他們自己帶來什麽切身利益,缺少一個支持將戰爭延續到國門之外的理由,士兵也會因‘為何而戰’感到迷茫。”
以勞埃德首相為首的內閣群臣一致認為,奧列維要塞的解放是一個決定性的標誌,表明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已經在事實上宣告結束,接下來軍方隻需要將部隊駐守在奧列維要塞增強防禦,從而盡快結束這兩年來已經給國家和民眾造成沉重負擔的“戰時經濟體製”,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國內經濟建設上,憑借發達的農、工、商業體係——而非軍隊——實現和平崛起。
“戰爭已經持續得太久,我們已經流了太多的血,付出太多的犧牲,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再給我們十年和平發展機遇,不費一兵一卒,隻憑強大的經濟實力就能取代亞珊帝國成為瓦雷斯世界國際舞台上說一不二的霸主!”農業大臣約德爾這番宣言代表了全體內閣大臣共同的心聲。
軍方將領們則一致堅決反對上述言論,甚至普遍認為文官根本不懂戰爭,妄自宣稱停戰是一種很可笑的行為。
“攝政殿下,首相閣下,在座的諸位女士們、先生們,我很遺憾地不能同意約德爾先生的高論,事實上戰爭並未結束,無論諸位喜歡或者討厭,敵我雙方的戰爭機器還是會遵循其內在規律繼續運轉,直到其中一方徹底喪失動力。”
帕維爾元帥作為西線總指揮,代表軍方將領慷慨陳詞。
“哪怕是兩個人在街頭打架,當其中一人將另一人擊倒在地,也不能就此認為這場鬥毆已經結束,你怎麽能確保被擊倒的人不會爬起來反撲?隻有當其中一方被打到徹底喪失反抗能力並且願意向獲勝者低頭認輸,這場爭鬥才算畫上一個較為圓滿的句號。”
“戰爭也要遵循同樣的規律,帝國當局至今仍未承認失敗,在這種局麵下,我方單方麵宣布勝利是既可笑又危險的行為,倘若帝國重整軍隊,趁著我方鬆懈的機會發起反擊,重新奪回奧列維要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豈不是很尷尬?”
“基於以上淺顯的常識,我等遠東軍人一致認為,作為受到入侵的一方,僅僅是奪回失地還無法撫平遠東人在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所遭受的傷害!戰爭隻有在同時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被宣告結束——帝國當局必須公開投降,並且為發起這場不義之戰做出賠償!”
“倘若帝國當局不肯接受上述停戰條件,戰爭就仍未結束,我們的官兵也不會僅僅止步於烏利諾山脈,以‘遠東王庭’龐大的魔導工業體係作為後盾的戰爭機器將衝出烏利諾山口,朝著帝國內陸省份一路碾壓過去!”
“當我們的軍隊打到赫倫堡,倘若查理四世皇帝還不肯麵對現實,那就繼續向前推進,打到濱海城,打到亞珊聖城,直到徹底摧毀這個腐朽墮落的帝國,罷黜查理四世以及漢森伯格皇室,擁立攝政殿下於亞珊帝國的皇宮加冕,在舊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遠東人的新帝國!”
帕維爾元帥的宣言令人震驚。哪怕是最保守的內閣文官聽到元帥閣下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也禁不住內心騷動,熱血沸騰,對元帥閣下描述中的那些揮師遠征、兵臨亞珊聖城的情景心馳神往。
然而心動歸心動,文官們終歸還是把持得住原有立場,依舊堅持盡快停戰,至於帕維爾元帥要求的帝國當局宣告戰敗和賠款事宜,完全可以交給外交部門來運作,就不勞駕諸位雄心勃勃的將軍了。
往常當內閣與軍方發生爭執的時候,羅蘭總是秉承“以文禦武”這一基本原則,立場稍微偏向內閣一方。但是這次,因為某些不便明言的原因,他一反常態的站在了軍方那邊。
“我支持帕維爾元帥的觀點。戰爭不能單方麵宣告結束,既然帝國的當權者們還活在夢裏,還沒有意識到已經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有義務去喚醒他們!”
說完這句話,羅蘭就離開了會議現場,將群臣的議論拋在腦後。結束一場戰爭遠比發動一場戰爭更難,還有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等待他親自處理。
毫不誇張的說,在當今的寇拉斯王國乃至整個“遠東王庭”,羅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的一句話就是聖旨,內閣文官與軍方將領的爭執就此畫上句號。遠東的軍事機器繼續開動,這一次,戰爭不再局限於遠東一隅之地,不再是帝國內陸居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亞珊聖城的貴族老爺們也不得不吞下這杯他們親手釀造的苦酒。
……
內閣群臣的反戰傾向並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事實上這代表了寇拉斯王國諸多社會群體的共同立場。這些群體主要包括文化界的高級知識分子,因“戰時經濟體製”而利益受損的商人和農戶,以及那些盼望親友由前線平安歸來的軍屬家庭。
羅蘭深知上述反戰人士的影響力不容小視,而且隨著戰爭由國內轉向國門之外,戰時經濟體製的延續,時間拖得越久,民間反戰的聲音就會愈發強烈,支持者也將與日俱增。根據這一普遍規律,羅蘭很自然的產生一種緊迫感,私下裏對阿列克謝元帥和帕維爾元帥吐露真心話:“對外作戰與反抗外敵入侵完全不同,民眾暫時還看不到遠征亞珊帝國能給他們自己帶來什麽切身利益,缺少一個支持將戰爭延續到國門之外的理由,士兵也會因‘為何而戰’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