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逆地尊者和zhouyu1976的打賞


    ――――――――分割――――


    迪奧在中間策應,馬蓋蒂和卡塞爾兩個人圍繞著他不斷的跑位,三個人就像一個撥浪鼓似的。而球就在三個人間不停的傳遞,時而打到籃下,時而飛到底角,但是不管球怎麽飛,最後總是能進到筐裏轉換為分數。


    愛迪生看著快船出色的表現,忍不住喝彩,“老鄧利維真是把這幾個球員的能力發揮到了極限,選擇了一種最適合他的戰術。”


    其實戰術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麽,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百度上說的是,“籃球戰術是籃球比賽中隊員所運用的攻守方法的總稱,是隊員個人技術的合理運用和隊員之間相互協同配合的組織形式。”[


    但是具體說來,每個人的理解肯定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覺得就是一種關於球員和球的移動方式;有的人可能覺得應該是一種球員之間的站位關係;還可能有人覺得是教練布置的配合流程。


    這玩意還是那句老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阿姆雷特”,這玩意誰也不能誰別人的不對。所以我等下如果說的不合您的心意了,那您就跳過去,如果覺得我說的還有那麽點道理,那就湊合著看。


    我個人覺得籃球發展到今天,所謂的戰術就和90年代的個人技術一樣,已經進入了一個大融合的階段。


    比如那大家最熟悉的三角進攻來說。自從菲爾傑克遜以三角進攻獲得9個總冠軍之後,這個戰術就已經臭了街了,基本上處於一種提戰術不說三角進攻就相當於看見和尚不提阿彌陀佛一樣。


    但是這個戰術到底有什麽特殊的,我這裏就不直接去照搬百度或者虎撲的介紹了,但是有心的人可以同時去查找一下掩護戰術。


    你會發現這兩個戰術非常的相似,都強調拉開空間,同樣都專注於對持球人的保護,而且一般都是半場32布局。隻不過三角進攻對於球員距離更加苛刻,有著明確15英尺的標準。


    不過如果拋棄這一點差距,你詳細的去看兩種戰術接下來的變化,你會發現論是人員的跑動,還是分球的線路也都非常接近,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三角進攻更多的在3人強側打,而掩護進攻不是,三角進攻要求背打能力,而掩護強調麵框。還有就是低位擋拆可能是三角進攻的第一選擇,而到了掩護進攻中可能變成了第三選擇。


    可問題是到了實際的比賽中,具體執行哪個後續套路更多的是看雙方人員的配置和臨場發揮。


    另外多說一句,其實三角進攻的起手站位和ul也很像,大體是弧頂一人加罰球線一條線的套路。


    其實如果大家仔細想想這也難怪,籃球場子就那麽大,還有這種種站位時間限製,而球員又隻有5個,擺來擺去除了14分路就是23分路,再加上左右也就是4種可能。不像足球場子那麽大,人又多,光單前鋒就能整出4、5種變化出來。


    所以在我看來籃球的戰術執行其實都大同小異,除了極個別之外都能找到共同點。


    到最後很多人看戰術純看主教練,禪師不管咱們安排,那就是三角進攻;老尼爾森隻要把速度拉起來,那就是炮轟;阿德爾曼帳下隻要出現大個子傳球了,那就是普林斯頓;同樣的擋拆,在爵士就掩護,在魔術就是老鷹,在火箭就是拉鏈。


    這很沒意思,也很武斷。


    但是為什麽造成了這種情況呢?其實任何戰術都是由基本的2人配合和多人跑動組成的,這就像很多武俠小說裏說的基本姿勢,不管後來招數都nb都是以那十來個基本姿勢打底。


    而籃球發展到今天的實際情況就是各種基本姿勢,即各種基本配合的方式已經被挖掘到了極限。而且隨著電視錄像的出現,球場上再也沒有秘密可言,一種配合的方式隻要你今天用了,成功了,第二天肯定就有人會效仿。可能說斯隆你對擋拆的理解已經人能及了,但是我不需要理解,給我一個保羅一個小斯,我就讓他們兩個按照你的那個套路去打,最後的效果差不了多少。


    所以現在的nb已經不能像當初那樣靠某種領先時代的戰術去贏得比賽了,勝負的天平重新回到了球員的身上。誰的球員實力強,誰就能拿到總冠軍,這也是為什麽現在聯盟對於球員身體天賦要求越來越高的原因。


    而隨著球員的身體素質也來越好,反過來又開始壓製戰術要求,於是惡性循環。比如說翼位球員突破,原本的戰術套路應該是另一邊的內線去衝搶前場籃板。但是如果突破的人是詹姆斯,那就要變了。老北京能抗能跳,進不去自己能再拿回來,完全用不著隊友給他擦屁股,還不如拉的更開,讓他獲得更多的空間。


    那是不是說現在的戰術已經沒有意義了呢?


    自然也不是,比如你有庫裏、雷阿倫,那就打一些外線戰術,如果你有鄧肯、奧尼爾,那就強攻內線,如果擰過來那肯定死的不能再死了,所以我舉得現在的戰術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一種節奏,或者說就是為了適應球員的素質一種比賽態度。[


    還拿三角進攻說事,拋棄那些配合套路,三角進攻剩下的是什麽?巨星打法和巨星發揮。


    同理普林斯頓則是私的跑動和傳遞,每個球員腦子裏都隻有別人,容不下任何個人英雄主義;炮轟是超頻的攻防轉換速度、進速度以及不放過任何出手機會???當然戰術不隻這三個,但這個三個比較典型,大家也比較熟悉。


    所以說現在的戰術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球員的信念,是一種哲學上的理念。如果你手下沒有巨星,你讓他們去打三角進攻,進了季後賽也是被橫掃的命兒。同樣,普林斯頓進攻中如果摻雜了跟多的個人色彩,那麽運轉就不能那麽流暢,結果自然悲催,參考佩賈崛起後開始爭老大的國王,人還是那些人,但是一眼看過去就是沒有那年那麽行雲流水了。炮轟也是,如果你把速度帶起來了,結果到了最後你不投,開始要找更合理的機會,那防守方肯定也落回來了,就變成攻半場陣地。


    這也是本書中,我為什麽沒有去創造一個戰術,以及後來沒有更多的去介紹某個戰術的原因。因為在我的腦子裏,我覺得沒必要,簡單說一下戰術的起手站位就夠了,接下來的變化完全就是看發揮,套用一句話就是好的球隊戰術如流水,對方那裏弱,就往那裏流,沒有固定的線路。


    好了言歸正傳,接著說魔術和快船的比賽。


    快船雖然打得花團錦簇,內外線都有得分,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但實際上的核心還是迪奧和卡塞爾。


    一個能傳球的內線,加上一個投籃精準的外線,兩個人串聯起來發揮出來的效果絕對不是112那麽簡單。


    “怎麽辦,必須要想辦法封鎖其中一個。”錫伯杜同樣看出了問題的所在,於是向愛迪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怎麽封鎖?卡塞爾是聯盟的老油條了,什麽樣的防守沒見過,而且頭腦清楚,你要是讓伊戈達拉去防他,那反而中了他的計策。他會把伊戈達拉拉得遠遠的,然後看其他球員肆虐納什。迪奧比卡塞爾更不好辦,這家夥能投能傳,以他現在的狀態一個人根本看不住他。你要是讓霍華德去包夾,卡曼的基本功也很紮實,不是那種沒有任何得分能力的內線。”


    “要不,我們打聯防試試。”錫伯杜不甘心再次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


    但是他這話剛一說出來就知道不靠譜,果然愛迪生也是一臉奈的看著他。


    “聯防,那卡塞爾就能在三分線活活投死我們,而且除了卡塞爾他們板凳上還有一個莫布裏,要是用他換下馬蓋蒂,三分外的火力直接爆表。”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麽辦,難道就看著?”錫伯杜有地點起急了。


    “沒錯,就是看著。”愛迪生點了點頭,反而認同了錫伯杜的氣話。錫伯杜一臉茫然的看著愛迪生,“湯姆,別著急。坐在這裏好好的看比賽,等一下你就明白了。”


    錫伯杜被愛迪生的鎮定所感染,開始冷靜下來,不過他並沒有坐下,還是站著看比賽,不時的對場內防守沒盡全力的魔術球員大吼。


    時間移,雖然快船打的很漂亮,球從來不會過多停留在一個人手裏,當真是行雲流水一般。但是第一節結束之後的比分,魔術反而領先4分,29-25。


    第二節開始之後,老鄧利維開始進行輪換,用莫布裏換下了卡塞爾,韋爾考克斯換下了卡曼。兩個對位的換人後,快船的打法不變莫布裏完全複製了卡塞爾的作用。


    而魔術這邊則是大範圍輪換,主力除了納什之外,全部下場。


    但是打著打著魔術的領先優勢反而擴大了,達到了8分。


    錫伯杜看著比分,非常的疑惑,他覺得沒有道理,這時候愛迪生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話,“湯姆,比賽你不能把不光隻放在對方那裏,當然也不能隻放在自己這裏,你要摻和起來看,這樣一切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術教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柘並收藏魔術教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