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的省試對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雖然經曆了一場前所未遇的天象異變,但是太宗皇帝仍然沒有動搖提前開科取士的決心,一般來說省試應該是在二月舉行,但是為了體現皇帝陛下文治武功的偉大,放在冬天也無可厚非。雖然也有一些頑固守舊的大臣們上書言事,指責天象有變是因為人主的德行所致,痛陳提前取士的危害,但是皇帝絲毫沒有把這些議論放在心上,反倒下了一道詔書,說今年的科考要擴招到四百人左右,理由就是老天對於舊的選拔製度不滿,因此才發了雷霆之怒,皇帝上體天心,撥亂反正,為天下士子們大開方便之門。
今日瑞雪初晴,汴梁城比往日的哪一天都要熱鬧三分,科考的日子自是與往日不同,來自各地的士子們蜂擁而至,汴梁街頭人山人海,金明池畔曲影交疊,大路上叫嚷之聲雷霆撼動,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氣味,精明的小商小販們爭先恐後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曆史機遇,把自家的寶貝,從市麵上可以見到的貨物,到老祖宗留下的鍋碗瓢盆統統都搬到了攤鋪上羅列出來,盡顯品種的多樣性,以此來吸引遊客或者是書生們的目光。
看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禁有些惶然了。這裏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一些有家眷相隨的,正在一邊唧唧喳喳說著一些安慰或者鼓勵等毫無營養的話,而另一些人則是興高采烈或是胸有成竹地互相鼓勵著,滿臉的意氣風發,頭上的白巾璞頭在微風下盡顯飄逸本色,似乎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光宗耀祖金榜題名。
禮部的考場位於距離皇宮不遠的地方,早在考前三天就開始戒嚴了,周圍把守的都是被稱作大宋精銳的禁軍禦林軍,每一個通向考場的交通要道上都有甲胄鮮明的金吾衛負責盤查,通往考場的階梯上更是筆直的站著兩排身著的嶄新戰袍的禁軍士兵,手執銀槍鐵刀,威風凜凜,如同銅塑一般。
“老六,上了考場不要慌張,一定要看清楚那些題目,定下心來再作答,千萬不要弄汙了卷子,那是會影響閱卷官員們的心情的!”四郎在我身邊不住地提醒道。
“知道了!”我有些好笑地應承道。
仿佛又回到了後世的考場中一般,我的心中忽然湧上一股怪異絕倫的感覺來。由於今日的街道上麵十分擁擠,四郎和七郎搶著來為我開道,惟恐我這個楊家的希望被延誤在路上,四郎更是擺出了他平空得來的崇儀副使的三品儀仗來,將我一路護送到考場外麵。
“六哥!好好考,小弟再外麵給你擺酒席接風!”七郎鼓勵道。
“給我接風?怕是你肚子裏麵的酒蟲又作怪了吧?”我啞然失笑道,“不過你的用心總是好的,到時候咱們兄弟幾個還是去飄香閣好了!”
“六哥你說話可要算數哦!”七郎興奮地叫了起來,也不管自己是站在大街上,引得周圍的士子們紛紛為之側目不已。
隨著考場內的鼓聲響起,士子們開始拿著自己的提籃和號牌魚貫而入。
宋初的科舉製度非常嚴密,實行權知和同知貢舉製度。禮部省試主考官不再由固定的官員擔任,而是臨時委派,以防考官作弊,並加強對考官的監督和相互製約。與考官有親屬或其他親近關係的考生,另行開場考試,考官與考題也另行安排,以防止科場作弊。在考場內實行鎖院和糊名製度,以防師生勾結作弊。
總體上來說,宋代的科舉通過上述程式的改革,更加成熟健全,為公平競爭提供了製度上的保證,已經接近於後世的標準化考試製度了,而糊名製度則是最早的密封卷。
大門處有專門的官吏來檢查士子們所持有的戶籍證明與鄉試通過的文書,官吏們在名冊上將其逐一登錄,然後發給號牌,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很遠的地方,禮部的官員們特意開設了五條檢查通道,每個人都忙得滿頭大汗。
曆代選拔人才都注重德才兼備的標準。宋朝在朝廷舉行的考試中,力圖避免因人情賄賂而出現作弊行為,導致錄取不公正,所以對考卷又是密封姓名、鄉貫,又是謄錄,將考生背景與考卷水平完全隔絕,使考試僅限於文化才藝的展示和競爭。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考試成績優良但品行不端者被錄取的尷尬情況。麵對各地參加考試的上萬名考生,朝廷不可能掌握其品行,隻有遵照鄉舉裏選的傳統,把這一基本資格的審查把關任務,交給地方州郡,這就要求應舉者必須擁有本地戶籍。
由於我的特殊身份,所開具的省試資格證明是直接由禮部尚書親批下來的,而戶籍證明則是由開封府尹頒發下來的,門官檢查過後,立刻誠惶誠恐地派了專人將我領了進去,找到了自己的小廂房。我抬眼望去,應試殿裏一排排的小廂房就象養殖場裏的雞籠子一樣,士子們每人一間,裏麵炊具齊全,甚至還備有取暖用的小炭爐。
考官們很是忙碌了一陣子後,才把考生們安排妥當,然後一聲鑼響,本次省試正式拉開了序幕。我報考的是進士科,第一場考詩和賦,第二場考論議,第三場考對策,第四場考經文。考試時間是三天,考生必須在三天之內做完所有的題目,當然也可以提前交卷,但是出了考場以後,就不能再進去了,這倒跟我在後世經曆的考試情況完全相同。
“楊將軍,按照規矩,考試一開始下官就不能呆在廂房裏麵了,如果將軍有什麽需要,可以敲壁上掛著的小銅鑼,自然會有人來聽候差遣的。”領我進來的官吏恭敬地說道。
“有勞了!”我道了聲謝。
那官吏連道不敢當,告了個罪後就退了出去。
第一遍鑼響之後,考生們都回到了各自的廂房之內,然後就有巡視的官吏們挨個檢查考生們攜帶著隨身物品,檢視夾帶之類的作弊用具,一經發現,立刻將其逐出,並注冊在案永不錄用,雖然處罰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可是依然有敢於頂風作案的考生,在盞茶工夫之內,我就看到有數十名考生被維持秩序的禁軍們推推搡搡地押了出去。
接著第二遍鑼響,試卷被分發到了每個考生的手中。
少時第三遍鑼響,除了幾個掛著權知和同知頭銜的主考副主考外的無關人員都退到了限定的範圍之外,考場裏麵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紛紛埋下頭來,認真地看那題目。
雖然經曆了一場前所未遇的天象異變,但是太宗皇帝仍然沒有動搖提前開科取士的決心,一般來說省試應該是在二月舉行,但是為了體現皇帝陛下文治武功的偉大,放在冬天也無可厚非。雖然也有一些頑固守舊的大臣們上書言事,指責天象有變是因為人主的德行所致,痛陳提前取士的危害,但是皇帝絲毫沒有把這些議論放在心上,反倒下了一道詔書,說今年的科考要擴招到四百人左右,理由就是老天對於舊的選拔製度不滿,因此才發了雷霆之怒,皇帝上體天心,撥亂反正,為天下士子們大開方便之門。
今日瑞雪初晴,汴梁城比往日的哪一天都要熱鬧三分,科考的日子自是與往日不同,來自各地的士子們蜂擁而至,汴梁街頭人山人海,金明池畔曲影交疊,大路上叫嚷之聲雷霆撼動,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氣味,精明的小商小販們爭先恐後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曆史機遇,把自家的寶貝,從市麵上可以見到的貨物,到老祖宗留下的鍋碗瓢盆統統都搬到了攤鋪上羅列出來,盡顯品種的多樣性,以此來吸引遊客或者是書生們的目光。
看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禁有些惶然了。這裏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一些有家眷相隨的,正在一邊唧唧喳喳說著一些安慰或者鼓勵等毫無營養的話,而另一些人則是興高采烈或是胸有成竹地互相鼓勵著,滿臉的意氣風發,頭上的白巾璞頭在微風下盡顯飄逸本色,似乎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光宗耀祖金榜題名。
禮部的考場位於距離皇宮不遠的地方,早在考前三天就開始戒嚴了,周圍把守的都是被稱作大宋精銳的禁軍禦林軍,每一個通向考場的交通要道上都有甲胄鮮明的金吾衛負責盤查,通往考場的階梯上更是筆直的站著兩排身著的嶄新戰袍的禁軍士兵,手執銀槍鐵刀,威風凜凜,如同銅塑一般。
“老六,上了考場不要慌張,一定要看清楚那些題目,定下心來再作答,千萬不要弄汙了卷子,那是會影響閱卷官員們的心情的!”四郎在我身邊不住地提醒道。
“知道了!”我有些好笑地應承道。
仿佛又回到了後世的考場中一般,我的心中忽然湧上一股怪異絕倫的感覺來。由於今日的街道上麵十分擁擠,四郎和七郎搶著來為我開道,惟恐我這個楊家的希望被延誤在路上,四郎更是擺出了他平空得來的崇儀副使的三品儀仗來,將我一路護送到考場外麵。
“六哥!好好考,小弟再外麵給你擺酒席接風!”七郎鼓勵道。
“給我接風?怕是你肚子裏麵的酒蟲又作怪了吧?”我啞然失笑道,“不過你的用心總是好的,到時候咱們兄弟幾個還是去飄香閣好了!”
“六哥你說話可要算數哦!”七郎興奮地叫了起來,也不管自己是站在大街上,引得周圍的士子們紛紛為之側目不已。
隨著考場內的鼓聲響起,士子們開始拿著自己的提籃和號牌魚貫而入。
宋初的科舉製度非常嚴密,實行權知和同知貢舉製度。禮部省試主考官不再由固定的官員擔任,而是臨時委派,以防考官作弊,並加強對考官的監督和相互製約。與考官有親屬或其他親近關係的考生,另行開場考試,考官與考題也另行安排,以防止科場作弊。在考場內實行鎖院和糊名製度,以防師生勾結作弊。
總體上來說,宋代的科舉通過上述程式的改革,更加成熟健全,為公平競爭提供了製度上的保證,已經接近於後世的標準化考試製度了,而糊名製度則是最早的密封卷。
大門處有專門的官吏來檢查士子們所持有的戶籍證明與鄉試通過的文書,官吏們在名冊上將其逐一登錄,然後發給號牌,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很遠的地方,禮部的官員們特意開設了五條檢查通道,每個人都忙得滿頭大汗。
曆代選拔人才都注重德才兼備的標準。宋朝在朝廷舉行的考試中,力圖避免因人情賄賂而出現作弊行為,導致錄取不公正,所以對考卷又是密封姓名、鄉貫,又是謄錄,將考生背景與考卷水平完全隔絕,使考試僅限於文化才藝的展示和競爭。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考試成績優良但品行不端者被錄取的尷尬情況。麵對各地參加考試的上萬名考生,朝廷不可能掌握其品行,隻有遵照鄉舉裏選的傳統,把這一基本資格的審查把關任務,交給地方州郡,這就要求應舉者必須擁有本地戶籍。
由於我的特殊身份,所開具的省試資格證明是直接由禮部尚書親批下來的,而戶籍證明則是由開封府尹頒發下來的,門官檢查過後,立刻誠惶誠恐地派了專人將我領了進去,找到了自己的小廂房。我抬眼望去,應試殿裏一排排的小廂房就象養殖場裏的雞籠子一樣,士子們每人一間,裏麵炊具齊全,甚至還備有取暖用的小炭爐。
考官們很是忙碌了一陣子後,才把考生們安排妥當,然後一聲鑼響,本次省試正式拉開了序幕。我報考的是進士科,第一場考詩和賦,第二場考論議,第三場考對策,第四場考經文。考試時間是三天,考生必須在三天之內做完所有的題目,當然也可以提前交卷,但是出了考場以後,就不能再進去了,這倒跟我在後世經曆的考試情況完全相同。
“楊將軍,按照規矩,考試一開始下官就不能呆在廂房裏麵了,如果將軍有什麽需要,可以敲壁上掛著的小銅鑼,自然會有人來聽候差遣的。”領我進來的官吏恭敬地說道。
“有勞了!”我道了聲謝。
那官吏連道不敢當,告了個罪後就退了出去。
第一遍鑼響之後,考生們都回到了各自的廂房之內,然後就有巡視的官吏們挨個檢查考生們攜帶著隨身物品,檢視夾帶之類的作弊用具,一經發現,立刻將其逐出,並注冊在案永不錄用,雖然處罰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可是依然有敢於頂風作案的考生,在盞茶工夫之內,我就看到有數十名考生被維持秩序的禁軍們推推搡搡地押了出去。
接著第二遍鑼響,試卷被分發到了每個考生的手中。
少時第三遍鑼響,除了幾個掛著權知和同知頭銜的主考副主考外的無關人員都退到了限定的範圍之外,考場裏麵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紛紛埋下頭來,認真地看那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