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州城光複後的第一陣風波,終於以涉案豪紳們交錢贖罪而告終,在我而言,盡量不影響到銀州的正常秩序是首要的,況且又能有不少的進項,可謂是一石兩鳥,而對於城中依附過李繼遷的眾人來說,避免了遠走他鄉,不必放棄自己的本地的基業,也是劃得來的,隻是城中的百姓們少看了一場楊青天怒斬賣國賊的好戲而已。
一場交易,總共進帳白銀四十萬兩,喜得我心花怒放。
在西北這個地方,四十萬兩銀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比如說可以支持我的人馬半年軍費,或者買上幾萬畝地,再或者,可以購買種子農具等物,開墾一萬畝荒地了。
收複銀夏兩州之後,紅柳河、榆林河、蘆河以及無定河所覆蓋的廣闊流域已經盡數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在水資源匱乏的西北,這可算得上是一塊兒風水寶地了。
以往由於兵禍接連的原因,這一地區的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可以說是民生凋弊,糧食全靠外援,如今我一舉收複了大片的土地,黨項人也向西越過了廣闊的沙漠,回到自己的發祥之地河西,這些無主的土地就體現出它們的巨大價值來了。
早在來到西北之前,我就曾經深入考慮過屯田的問題。
自宋以後,中原王朝對西北的經營可以說是一團兒糨糊。既沒有長遠打算也沒有戰略眼光,致使這一地帶地黨項人、鮮卑人、回鶻人以及其他一些胡人不斷地向南侵吞,長城的控製全都失掉了,單靠關中險阻的支撐,始終是弱了一些,更可惜的時,一旦以黨項人為首的西北異族同契丹人為代表的北方強國聯合起來。
再加上西南方吐蕃人與大理的威脅,可以說大宋朝除了麵海地東南麵之外,到處都是處在戰火的邊緣。
站在戰略的高度看,我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屯田西北,防止黨項人向東向南侵入,更重要的是,要將東北方的契丹人與西北方的黨項人徹底隔絕,使之不能結成戰略合作關係,隻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就是對中原的最大貢獻。
夏州以北。便是蒼茫大漠,人獸絕跡,以西,則是洪州、鹽州,瀚海,再往西,就是靠著黃河的賀蘭、懷州、靜州等地了,總體上來看,隻要沿著黃河繼續西進。便可以將西部逐漸收回到治下。
可是這一切地基礎,便是屯田。
隻有得到充足的糧食和後勤支援,才有可能把這一切都變成現實。
如今擺在我麵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難於取舍。最好的打算。自然是應該先進兵西部,將李繼遷的勢力徹底消滅掉,這樣自然可以將整個西部收入囊中,可惜的是,我的軍費和後勤都達不到遠程作戰的條件,若是以這麽一隻軍隊孤軍深入地話,別的不用講,單是供給就可以把我給拖死,估計不等我打到銀川。自己的士兵就先都餓上了。
可是如果按照朝廷地意思,在長城之內屯田養兵,也是一個下策。
屯田有個基本地要求,就是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如今四周兵火未靖,李繼遷的隊伍又在西邊不定期地騷擾,朝廷的軍隊疲於奔命,實在不是忙農活兒的好時候,況且現在已經到了夏天,具體能在地裏麵種什麽東西,我還真有些弄不明白了。
一個人想著也是心煩,我幹脆將遇到的困難羅列下來,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然後裝進信筒,蓋上陝西安撫使的大印,封上火漆,派快馬送入關中,遞解到京師去了。
過了半個月後,朝廷的批複下來了,一方麵肯定了我的成績,勉慰西北將士,另一方麵則對我提出地困難表示了理解,並許諾很快會派一些長於農事的人才過來,幫助我種地,並且答應運送一披優質的糧食種子餓農具過來支援屯田。
其實朝廷和太宗皇帝心裏麵也很清楚,如果西北安定下來,屯田成功,不但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軍費可以省去大半,就是糧食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並可能有少許贏餘,還可以回饋到民間,真是一舉數得,若非現在朝廷的財政真的比較緊張的話,銀子上麵他們是不會吝嗇的。
“總比沒有強”看了朝廷的批複後,我有氣無力地評論道。
西北的夏天也是很不好過的,雖然地勢很高,又偏於北方,可是太陽的光線卻絲毫不吝嗇地大把大把地撒了下來,將大人小孩兒的臉蛋兒都曬得通紅。
自來到這裏後我才體會到,為什麽西北的人都是高大豪爽,喝起酒來滿麵通紅,估計都是太陽曬多了的緣故,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的陰暗麵都非常少。
幸好這裏的西瓜不錯,可以用來消暑。
陝西安撫使衙門的位置不錯,據說以前是一位唐朝的王爺住過的院子,不但空間夠大,而且有滿院子的梧桐樹,遮下來的蔭涼,著實喜人。
我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卷一襲草席鋪在地上,斜靠在大樹底下乘涼,聽著樹上的知了叫著,喝著泡好的**,偶爾在吃上幾塊兒瓜果,倒也是愜意得很。
在我同近衛們連著幹掉了二十顆大西瓜以後,終於有人來報,軍師回來了。
“石雷見過大人。”王石雷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身上帶著滿身的暑氣。
前些日子,因為某些原因,我特地將七郎派了過去,陪同王石雷一道,代替我全權處理夏州的事務,此時回轉。自然是功德圓滿了。
“免禮,免禮——”我扔掉一快西瓜皮,將手擦了擦,從旁邊地水井裏麵親自提出來幾隻冰好的大西瓜,熱情地招呼道,“石雷,你路上辛苦了!先坐下來。
喘口氣兒,吃塊兒西瓜消消暑氣!“
王石雷確實也感到有些疲乏,在這麽酷熱的環境中長途跋涉,確實比較傷身子,因此也不客套,坐下來先洗了把臉,擦了擦身子,便捧起西瓜大嚼起來,沒有片刻,半顆西瓜就下了肚子。
我再遞過去**茶的時候。王石雷已經艱難地擺了擺手,意思是說實在喝不下去了,我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少歇了一會兒後,王石雷終於緩了過來,長出了一口氣後非常舒服地說道,“唉,差點兒就慘死過去!三伏天趕路,真不是人幹的!”
“怎麽樣?獨攬大權生殺予奪的滋味兒如何?”我在一旁笑吟吟地問道。
王石雷長歎一聲道,“爽是爽了點兒。可就是有點兒不適應,看來我還是成不了大事的人。”
“怎麽回事兒?”我不由好奇道。
原來王石雷和七郎去夏州,也是為了處理勾結李繼遷地當地豪紳的問題。因為有銀州的前車之鑒。所以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隻不過與銀州比較起來,夏州的親黨項勢力更加囂張一些,最後王石雷不得不動用我的令牌,狠狠地殺了幾個出頭鳥後,才將情勢平複下來。
“石雷你也不必介懷!”我安慰道,“要知道夏州與銀州還是有區別的,銀州畢竟在長城之內,人心思定。朝廷的威信還是有的,而夏州則地處長城以外,臨近大漠,很多人都過著半遊牧的生活,崇尚實力,國家概念淡薄,隻知道武力以群分,巧取豪奪強者為尊。我王師初到,自然一時無法消除李賊造成的影響,受些羈絆也是意料中地。”
王石雷點了點頭,“話雖如此,可是辦起來還是有些介懷。大人,你下一步有什麽打算呢?”
“朝廷讓我種地啊!過些日子,農具種子什麽的就送過來了,據說,同來的還有一些會種地的人才。”我百無聊賴地回答道。
“當今之計——也隻有這樣了!”王石雷搖了搖頭,皺著眉頭分析道,“隻可惜給了李繼遷休養生息的機會,過不了多久,他就會卷土重來了。”
“我何嚐不知道這一點?”我十分無奈地回答道,“目前我根本沒有實力西征,那裏可是李繼遷的老窩啊!屯田的話,起碼可以有個事兒幹,不致於使士兵們無事生非,要知道西北的冗兵已經有十多萬人,這些人不事生產,卻要耗費難以計數的糧餉,確實是一個問題。從這一點上來看,朝廷地決定也沒有錯。”
“削減兵員,墾荒屯田,事情雖然利國利民,卻難於執行啊。自古以來在西北屯田的人不在少數,可是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大人你也得仔細籌劃才是。”王石雷不得不小心提醒我道。
我深感讚同,當初屯田地人,著名一些地如曹操和諸葛武侯,都取得了成功,不過這些人都是權力的絕對控製者,有能力也有威望更有魄力,一聲令下,沒有人敢說不,可是我要屯田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打李繼遷時大家肯聽我的號令,那是因為李繼遷對他們產生了重大威脅,可是逼著他們去種地,這就難說了,想來是會有不少人反對的。
想來想去,還是要得到朝廷的書麵保證才行,屯田要形成製度,才能保證西北的長治久安。
於是我又上了一封奏章,說明了西北冗兵與屯田的困難,這一次卻足足等了一個月的時間,方才等到了朝廷的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太宗皇帝地三皇子趙恒。
“原來是他啊——”我接到信使的報告後笑了出來。
“大人何故發笑?”王石雷有些不解地看著我問道。
“石雷你有所不知啊!”我笑著說道,“這位三皇子乃是當今皇帝的愛子,恐怕很有可能登臨大寶,不過他的年紀畢竟小了些,皇帝派他前來西北協助我處理屯田事宜。其實隻是為了給我張虎皮而已,借著這位皇子親王地名義,辦起事來就方便多了。”
“原來如此!”王石雷恍然大悟,可是又苦著臉問道,“好是好,可是這些皇親國戚很麻煩的,一個招待不好。恐怕日後有芥蒂。”
我擺了擺手道,“這個卻不是問題,對待這種年紀輕輕的皇親,遠比對付垂垂老矣的重臣們輕鬆得多,辦法不外乎三個!”
“敢問大人是哪三個字?”王石雷被我提起了興趣。
“第一,就是蒙。”我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些年輕人,平時呆在皇城,什麽事情都沒有見識過,到了下麵。
還不是你說什麽就是什麽?行得通的事情就說好話,行不通的事情就極力宣揚危害,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說一旦做了這事兒,皇帝會如何如何,要知道,皇子們最忌憚的就是皇帝地看法,這可是關係到他們能不能成為儲君登上大寶的關鍵!不管什麽時候,你一提這個準靈!“
“第二。就是拖。要知道年輕人最是沒有耐性,隻要不是太關心的事情,今天說了。明天可能就忘記了!所以辦不了又拒絕不得的事情。就要靠拖了,日子一久,他自然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王石雷想了想,還真是這麽回事兒,“那第三個辦法是什麽呢?”
“混——”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混?”王石雷有些不解地問道。
“沒錯,就是混!”我解釋道,“所謂黨同伐異,皇子也不例外,隻要你肯放下身架。同他混到一處,就是自己人,有什麽事情不能解決?這才是上上之策!
比如說如今的老太師潘仲詢,為何能夠深得兩代皇帝的重新,禮遇有加,穩立官場數十年而不倒?就是因為他與太祖還有當今是打小玩出來的交情,這可是非同小可啊!若非叛國,有什麽揭不過去的?“
三皇子趙恒來到綏德城的時候,我安排了隆重的迎接儀式。
迎接儀式地規模雖然算不得很大,但是卻充滿了西北的特色,這樣令從來沒有出過京師的趙恒感到非常地新鮮有趣。無論是綏德城中百姓代表打出的萬民傘還是由長住西北的各族商人獻上的小禮物,都使他覺得此行不虛。
以我現在的身份,樞密院副使兼任陝西安撫使、崇儀正使,已經是封疆大吏了,況且又是有戰功的大將,即便是皇帝也要另眼看待,自然不可能同趙恒混到一處的,因此這個接待欽差皇子地重任就落到了王石雷的身上。
“反正你也需要同未來的皇帝打好關係嘛,可能有機會封侯拜相地哦!”我如是對王石雷全說道。
王石雷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千斤重擔,好在他地年紀也不大,又遊走過西北各地,風物人情非常熟悉,將一個呆呆的三皇子趙恒倒也哄得團團轉,直到離開西北的時候,還對王石雷的熱情念念不忘,最後甚至問我是否可以將王石雷讓給他?
“難啊——”我非常無奈地回答道。
“為何?”趙恒非常詫異地問道。
在西北的這一段兒時間裏麵,我挑選了很多國寶級的文物贈送給他,這使素來喜歡附庸風雅的三皇子非常高興,因此當我直接拒絕他的提議時,趙恒感到非常不能理解。
“殿下——”我看了看四下無人,故意壓低了聲音對趙恒說道,“請恕臣直言,韓王殿下是皇上心目中最佳的繼承人,將來整個天下都是殿下地,我們這些臣子在哪裏不都是魏殿下做事?況且現在以皇子身份結交外臣,並非明智之舉,皇上雖然英明,卻也忌諱這個,為殿下計,還是讓王大人留在西北為好。當然了,這隻是微臣的一點愚見,僅供殿下參考,如何取舍,還是要看殿下您。”
“楊卿你是說——父皇恐怕會不高興?”趙恒有些猶豫地問道。
說起來,我們之間還是有一點點的拐彎兒親戚關係的,四郎跟他算是挑擔,一個娶了姐姐,一個娶了妹妹,都是潘美的女兒,因此他對我也有那麽一點點親切的感覺,更何況我的威名在京師內還是非常能夠唬住人的,耳濡目染下,趙恒對我這個少年英雄也有一些潛意識中的迷信。
“那是一定的。”我非常肯定地點頭答道。
趙恒自然是不會做出令他老子不滿的舉動的,因此帶著滿車的寶貝和西北民眾的各種禮物,高高興興地回京師了。
在韓王趙恒在西北的這段兒時間裏,我充分利用這個大頭帶來的廣告效應,將西北的人事做了大規模調整,整束軍隊,肅清吏治,削減冗兵,大力宣傳屯田的好處和可以給參加屯田的人所帶來的好處。
“參加屯田,免稅十年!”我提出了一個看似非常大膽的口號。
所有的人多為我的大膽決策吃了一驚,免稅這種事情也敢提,這可是皇帝才能做出的決定啊!如果要是有人對我不滿的話,單憑這一條就可以將我參上一本,判個欺君罔上的大罪!
可惜,這是在西北,天高皇帝遠,各級官吏又剛剛調整,眾人也摸不清免稅的主意到底是皇帝提出來的還是我私自做出的決定,總之,沒有把握扳倒上司的舉動是不智的,因此居然也沒有人提出異議。
秋風初起的時候,三條大河兩側的數十萬畝新開墾出來的田野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參加屯田的人們,將沉甸甸的種子撒了下去,將土銇實,沿著大河修築了上百條的溝渠作為灌溉的基礎。
“明年這個時候,會有多少收獲呢?”包括我在內,每個人的心裏麵都在憧憬著。
一場交易,總共進帳白銀四十萬兩,喜得我心花怒放。
在西北這個地方,四十萬兩銀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比如說可以支持我的人馬半年軍費,或者買上幾萬畝地,再或者,可以購買種子農具等物,開墾一萬畝荒地了。
收複銀夏兩州之後,紅柳河、榆林河、蘆河以及無定河所覆蓋的廣闊流域已經盡數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在水資源匱乏的西北,這可算得上是一塊兒風水寶地了。
以往由於兵禍接連的原因,這一地區的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可以說是民生凋弊,糧食全靠外援,如今我一舉收複了大片的土地,黨項人也向西越過了廣闊的沙漠,回到自己的發祥之地河西,這些無主的土地就體現出它們的巨大價值來了。
早在來到西北之前,我就曾經深入考慮過屯田的問題。
自宋以後,中原王朝對西北的經營可以說是一團兒糨糊。既沒有長遠打算也沒有戰略眼光,致使這一地帶地黨項人、鮮卑人、回鶻人以及其他一些胡人不斷地向南侵吞,長城的控製全都失掉了,單靠關中險阻的支撐,始終是弱了一些,更可惜的時,一旦以黨項人為首的西北異族同契丹人為代表的北方強國聯合起來。
再加上西南方吐蕃人與大理的威脅,可以說大宋朝除了麵海地東南麵之外,到處都是處在戰火的邊緣。
站在戰略的高度看,我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屯田西北,防止黨項人向東向南侵入,更重要的是,要將東北方的契丹人與西北方的黨項人徹底隔絕,使之不能結成戰略合作關係,隻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就是對中原的最大貢獻。
夏州以北。便是蒼茫大漠,人獸絕跡,以西,則是洪州、鹽州,瀚海,再往西,就是靠著黃河的賀蘭、懷州、靜州等地了,總體上來看,隻要沿著黃河繼續西進。便可以將西部逐漸收回到治下。
可是這一切地基礎,便是屯田。
隻有得到充足的糧食和後勤支援,才有可能把這一切都變成現實。
如今擺在我麵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難於取舍。最好的打算。自然是應該先進兵西部,將李繼遷的勢力徹底消滅掉,這樣自然可以將整個西部收入囊中,可惜的是,我的軍費和後勤都達不到遠程作戰的條件,若是以這麽一隻軍隊孤軍深入地話,別的不用講,單是供給就可以把我給拖死,估計不等我打到銀川。自己的士兵就先都餓上了。
可是如果按照朝廷地意思,在長城之內屯田養兵,也是一個下策。
屯田有個基本地要求,就是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如今四周兵火未靖,李繼遷的隊伍又在西邊不定期地騷擾,朝廷的軍隊疲於奔命,實在不是忙農活兒的好時候,況且現在已經到了夏天,具體能在地裏麵種什麽東西,我還真有些弄不明白了。
一個人想著也是心煩,我幹脆將遇到的困難羅列下來,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然後裝進信筒,蓋上陝西安撫使的大印,封上火漆,派快馬送入關中,遞解到京師去了。
過了半個月後,朝廷的批複下來了,一方麵肯定了我的成績,勉慰西北將士,另一方麵則對我提出地困難表示了理解,並許諾很快會派一些長於農事的人才過來,幫助我種地,並且答應運送一披優質的糧食種子餓農具過來支援屯田。
其實朝廷和太宗皇帝心裏麵也很清楚,如果西北安定下來,屯田成功,不但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軍費可以省去大半,就是糧食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並可能有少許贏餘,還可以回饋到民間,真是一舉數得,若非現在朝廷的財政真的比較緊張的話,銀子上麵他們是不會吝嗇的。
“總比沒有強”看了朝廷的批複後,我有氣無力地評論道。
西北的夏天也是很不好過的,雖然地勢很高,又偏於北方,可是太陽的光線卻絲毫不吝嗇地大把大把地撒了下來,將大人小孩兒的臉蛋兒都曬得通紅。
自來到這裏後我才體會到,為什麽西北的人都是高大豪爽,喝起酒來滿麵通紅,估計都是太陽曬多了的緣故,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的陰暗麵都非常少。
幸好這裏的西瓜不錯,可以用來消暑。
陝西安撫使衙門的位置不錯,據說以前是一位唐朝的王爺住過的院子,不但空間夠大,而且有滿院子的梧桐樹,遮下來的蔭涼,著實喜人。
我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卷一襲草席鋪在地上,斜靠在大樹底下乘涼,聽著樹上的知了叫著,喝著泡好的**,偶爾在吃上幾塊兒瓜果,倒也是愜意得很。
在我同近衛們連著幹掉了二十顆大西瓜以後,終於有人來報,軍師回來了。
“石雷見過大人。”王石雷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身上帶著滿身的暑氣。
前些日子,因為某些原因,我特地將七郎派了過去,陪同王石雷一道,代替我全權處理夏州的事務,此時回轉。自然是功德圓滿了。
“免禮,免禮——”我扔掉一快西瓜皮,將手擦了擦,從旁邊地水井裏麵親自提出來幾隻冰好的大西瓜,熱情地招呼道,“石雷,你路上辛苦了!先坐下來。
喘口氣兒,吃塊兒西瓜消消暑氣!“
王石雷確實也感到有些疲乏,在這麽酷熱的環境中長途跋涉,確實比較傷身子,因此也不客套,坐下來先洗了把臉,擦了擦身子,便捧起西瓜大嚼起來,沒有片刻,半顆西瓜就下了肚子。
我再遞過去**茶的時候。王石雷已經艱難地擺了擺手,意思是說實在喝不下去了,我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少歇了一會兒後,王石雷終於緩了過來,長出了一口氣後非常舒服地說道,“唉,差點兒就慘死過去!三伏天趕路,真不是人幹的!”
“怎麽樣?獨攬大權生殺予奪的滋味兒如何?”我在一旁笑吟吟地問道。
王石雷長歎一聲道,“爽是爽了點兒。可就是有點兒不適應,看來我還是成不了大事的人。”
“怎麽回事兒?”我不由好奇道。
原來王石雷和七郎去夏州,也是為了處理勾結李繼遷地當地豪紳的問題。因為有銀州的前車之鑒。所以操作起來也並不困難,隻不過與銀州比較起來,夏州的親黨項勢力更加囂張一些,最後王石雷不得不動用我的令牌,狠狠地殺了幾個出頭鳥後,才將情勢平複下來。
“石雷你也不必介懷!”我安慰道,“要知道夏州與銀州還是有區別的,銀州畢竟在長城之內,人心思定。朝廷的威信還是有的,而夏州則地處長城以外,臨近大漠,很多人都過著半遊牧的生活,崇尚實力,國家概念淡薄,隻知道武力以群分,巧取豪奪強者為尊。我王師初到,自然一時無法消除李賊造成的影響,受些羈絆也是意料中地。”
王石雷點了點頭,“話雖如此,可是辦起來還是有些介懷。大人,你下一步有什麽打算呢?”
“朝廷讓我種地啊!過些日子,農具種子什麽的就送過來了,據說,同來的還有一些會種地的人才。”我百無聊賴地回答道。
“當今之計——也隻有這樣了!”王石雷搖了搖頭,皺著眉頭分析道,“隻可惜給了李繼遷休養生息的機會,過不了多久,他就會卷土重來了。”
“我何嚐不知道這一點?”我十分無奈地回答道,“目前我根本沒有實力西征,那裏可是李繼遷的老窩啊!屯田的話,起碼可以有個事兒幹,不致於使士兵們無事生非,要知道西北的冗兵已經有十多萬人,這些人不事生產,卻要耗費難以計數的糧餉,確實是一個問題。從這一點上來看,朝廷地決定也沒有錯。”
“削減兵員,墾荒屯田,事情雖然利國利民,卻難於執行啊。自古以來在西北屯田的人不在少數,可是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大人你也得仔細籌劃才是。”王石雷不得不小心提醒我道。
我深感讚同,當初屯田地人,著名一些地如曹操和諸葛武侯,都取得了成功,不過這些人都是權力的絕對控製者,有能力也有威望更有魄力,一聲令下,沒有人敢說不,可是我要屯田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打李繼遷時大家肯聽我的號令,那是因為李繼遷對他們產生了重大威脅,可是逼著他們去種地,這就難說了,想來是會有不少人反對的。
想來想去,還是要得到朝廷的書麵保證才行,屯田要形成製度,才能保證西北的長治久安。
於是我又上了一封奏章,說明了西北冗兵與屯田的困難,這一次卻足足等了一個月的時間,方才等到了朝廷的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太宗皇帝地三皇子趙恒。
“原來是他啊——”我接到信使的報告後笑了出來。
“大人何故發笑?”王石雷有些不解地看著我問道。
“石雷你有所不知啊!”我笑著說道,“這位三皇子乃是當今皇帝的愛子,恐怕很有可能登臨大寶,不過他的年紀畢竟小了些,皇帝派他前來西北協助我處理屯田事宜。其實隻是為了給我張虎皮而已,借著這位皇子親王地名義,辦起事來就方便多了。”
“原來如此!”王石雷恍然大悟,可是又苦著臉問道,“好是好,可是這些皇親國戚很麻煩的,一個招待不好。恐怕日後有芥蒂。”
我擺了擺手道,“這個卻不是問題,對待這種年紀輕輕的皇親,遠比對付垂垂老矣的重臣們輕鬆得多,辦法不外乎三個!”
“敢問大人是哪三個字?”王石雷被我提起了興趣。
“第一,就是蒙。”我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些年輕人,平時呆在皇城,什麽事情都沒有見識過,到了下麵。
還不是你說什麽就是什麽?行得通的事情就說好話,行不通的事情就極力宣揚危害,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說一旦做了這事兒,皇帝會如何如何,要知道,皇子們最忌憚的就是皇帝地看法,這可是關係到他們能不能成為儲君登上大寶的關鍵!不管什麽時候,你一提這個準靈!“
“第二。就是拖。要知道年輕人最是沒有耐性,隻要不是太關心的事情,今天說了。明天可能就忘記了!所以辦不了又拒絕不得的事情。就要靠拖了,日子一久,他自然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王石雷想了想,還真是這麽回事兒,“那第三個辦法是什麽呢?”
“混——”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混?”王石雷有些不解地問道。
“沒錯,就是混!”我解釋道,“所謂黨同伐異,皇子也不例外,隻要你肯放下身架。同他混到一處,就是自己人,有什麽事情不能解決?這才是上上之策!
比如說如今的老太師潘仲詢,為何能夠深得兩代皇帝的重新,禮遇有加,穩立官場數十年而不倒?就是因為他與太祖還有當今是打小玩出來的交情,這可是非同小可啊!若非叛國,有什麽揭不過去的?“
三皇子趙恒來到綏德城的時候,我安排了隆重的迎接儀式。
迎接儀式地規模雖然算不得很大,但是卻充滿了西北的特色,這樣令從來沒有出過京師的趙恒感到非常地新鮮有趣。無論是綏德城中百姓代表打出的萬民傘還是由長住西北的各族商人獻上的小禮物,都使他覺得此行不虛。
以我現在的身份,樞密院副使兼任陝西安撫使、崇儀正使,已經是封疆大吏了,況且又是有戰功的大將,即便是皇帝也要另眼看待,自然不可能同趙恒混到一處的,因此這個接待欽差皇子地重任就落到了王石雷的身上。
“反正你也需要同未來的皇帝打好關係嘛,可能有機會封侯拜相地哦!”我如是對王石雷全說道。
王石雷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千斤重擔,好在他地年紀也不大,又遊走過西北各地,風物人情非常熟悉,將一個呆呆的三皇子趙恒倒也哄得團團轉,直到離開西北的時候,還對王石雷的熱情念念不忘,最後甚至問我是否可以將王石雷讓給他?
“難啊——”我非常無奈地回答道。
“為何?”趙恒非常詫異地問道。
在西北的這一段兒時間裏麵,我挑選了很多國寶級的文物贈送給他,這使素來喜歡附庸風雅的三皇子非常高興,因此當我直接拒絕他的提議時,趙恒感到非常不能理解。
“殿下——”我看了看四下無人,故意壓低了聲音對趙恒說道,“請恕臣直言,韓王殿下是皇上心目中最佳的繼承人,將來整個天下都是殿下地,我們這些臣子在哪裏不都是魏殿下做事?況且現在以皇子身份結交外臣,並非明智之舉,皇上雖然英明,卻也忌諱這個,為殿下計,還是讓王大人留在西北為好。當然了,這隻是微臣的一點愚見,僅供殿下參考,如何取舍,還是要看殿下您。”
“楊卿你是說——父皇恐怕會不高興?”趙恒有些猶豫地問道。
說起來,我們之間還是有一點點的拐彎兒親戚關係的,四郎跟他算是挑擔,一個娶了姐姐,一個娶了妹妹,都是潘美的女兒,因此他對我也有那麽一點點親切的感覺,更何況我的威名在京師內還是非常能夠唬住人的,耳濡目染下,趙恒對我這個少年英雄也有一些潛意識中的迷信。
“那是一定的。”我非常肯定地點頭答道。
趙恒自然是不會做出令他老子不滿的舉動的,因此帶著滿車的寶貝和西北民眾的各種禮物,高高興興地回京師了。
在韓王趙恒在西北的這段兒時間裏,我充分利用這個大頭帶來的廣告效應,將西北的人事做了大規模調整,整束軍隊,肅清吏治,削減冗兵,大力宣傳屯田的好處和可以給參加屯田的人所帶來的好處。
“參加屯田,免稅十年!”我提出了一個看似非常大膽的口號。
所有的人多為我的大膽決策吃了一驚,免稅這種事情也敢提,這可是皇帝才能做出的決定啊!如果要是有人對我不滿的話,單憑這一條就可以將我參上一本,判個欺君罔上的大罪!
可惜,這是在西北,天高皇帝遠,各級官吏又剛剛調整,眾人也摸不清免稅的主意到底是皇帝提出來的還是我私自做出的決定,總之,沒有把握扳倒上司的舉動是不智的,因此居然也沒有人提出異議。
秋風初起的時候,三條大河兩側的數十萬畝新開墾出來的田野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參加屯田的人們,將沉甸甸的種子撒了下去,將土銇實,沿著大河修築了上百條的溝渠作為灌溉的基礎。
“明年這個時候,會有多少收獲呢?”包括我在內,每個人的心裏麵都在憧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