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更了,為刀在手跟俺走的萬賞加更,謝謝了!兄弟們別急,今天還會有更新,記得訂閱哦!


    這一晚,直到天色漸曉,李淵才有些疲倦的起身,帶著一眾人離開了,諸學士們也都一一告辭離開。


    秦王府學士虞士南還笑著跟張說以後享受不到張家的宵夜美味了,皇帝已經在皇城的安上門內太常寺旁邊拔了一片宅院,做為翰林學士院。以後翰林學士們要編書議事等,就都要去那邊了。


    張笑笑,這段時間,張家確實熱鬧的不像話,真正是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張的名氣,這段時間也飛漲。


    跟長安的這些名士學者們,張也是混的很熟了。


    太子走前,還叫張過去好好讚了一遍。


    張還感覺到李世民走時給他投入的一個隱秘目光,兩人目光短暫碰撞,然後收回,互相裝著不認識似的。


    秦瓊沒走,留了下來。


    “明天可以換牌匾了!”秦瓊站在大門口,回頭看著那塊學士府的牌匾。


    李淵臨走前,還禦筆親題了字賜給張。


    “大學士第”“武安伯府”“詩書禮樂”“耕讀傳家”“翰林學士”


    李淵禦筆親題五塊門匾,還特別下旨在張府敕造五重門樓,以安放五道禦賜的牌匾。


    這樣的榮耀可是一般官員們求都求不到的,皇帝卻給張禦賜親題五個匾額。


    秦瓊看著張家的大門,很高興,比張還高興。


    “我過些天就要正式離京去同州赴任了,看到你現在這個樣子,我很高興。”


    “我對現在這個樣子也挺滿意的。”張笑著回道,他滿意的倒不是今天剛升了武安縣伯,也不是高興皇帝給他賜門匾,他高興的是他在長安站住了腳。


    那天之後,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有將作監的人過來了為張家修門樓,為之人居然還是將作監的少監閻立本。


    見到張這位年輕的將作少監十分的客氣,張拉著他一起進府喝冰糖雪梨,後世人對於閻立本更熟悉的還是他的畫,其實這位閻兄卻是位工程世家,一家父子三人都是搞工程的,而且很有名,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這幾朝,閻家都混的很開。


    閻立本還是北周武帝的外甥,他的母親是宇文邕的女兒清都公主。


    張對閻立本很客氣,因為閻立本這個將作少監本來了就官職很高,更何況在太宗朝他先當工部尚書,後又升了宰相。


    張喜歡結交善緣。


    閻立本對張也很客氣,造個門樓其實都算不上工程,可他卻親自來了了。皆因皇帝一次給張寫了五個匾額,這可不是一個武安伯或者翰林學士就能得到的。


    僅花了幾天時間,五座門樓就快馬建好了,而皇帝禦筆親寫的五個門匾也已經製好,一塊塊的安裝在了上麵。


    第一重門樓上安的就是大學士第四個字,然後是武安伯府,接著是翰林學士、耕讀傳家、詩書禮樂。


    安放牌匾的當天,張特意擺了酒席,老牛更是大放神,又弄了一個一千響爆竹,炸的務本坊是人人皆知。


    許多張家的客人都來了,許多勳貴,不少士族,連帶著一眾翰林學士也大多出席。這份熱鬧,看的隔壁國子學裏的一眾學生都驚歎羨慕不已。


    不過這熱鬧之中也少了些人。


    秦瓊和羅士信都已經離了京,正式到同州、華州赴任去了。李世績也回了河南,徐圓朗基本上被打殘了,但還在負隅頑抗,李元吉不再出征,河南戰場由李世績這個河南大總管全權負責。


    這段時間還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正式下令,撤除四個行台,而將全國劃分為十五個監察道,並已經選了十五位監察禦史,授為觀察使,巡察各地。


    四行台撤除,行台官員召回。


    李世民和李元吉、段綸、李伏威四行台尚書令都被召入京師。


    李世民曾上書反對立即撤除行台,認為天下還不太平,時機未到。特別是巴蜀偏遠,需要有行台能夠臨機決斷,而江淮更是不能冒然撤消,不然恐引起李伏威等的誤會,或引動亂。


    不過太子卻上書力陳撤除行台之必要,最終李世民的反對沒起作用,皇帝下旨,三省通過,四行台就此撤除。


    李世民的陝東道大行台撤消,李世民留在洛陽的行台仆射屈突通和行台兵部尚書殷開山等,也都被調回京中。


    東宮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整天忙著白天編小學教材,晚上編字典,寫資治通鑒的張,也被李建成召去東宮。


    李建成臉色極好,在他看來,這次是取得了重大勝利。


    “大家說說,如何趁勝追擊!”


    張在太子的殿上,也有了一席之地。他這個崇文館大學士、太子洗馬跟魏征並排著坐一塊。


    眾人各抒已見,都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有些還挺不錯,比如,就有人提議,讓朝廷重開封建之製,給皇子們分封諸侯國。他甚至提出給李世民封到蜀中去,改封蜀王。


    這個提議確實不錯,若朝廷真的開分封建國之製,那李世民封到蜀國去,肯定也就是封一個郡國之地,諸侯國最多一兩個州大小。


    就藩之國後,諸侯可是不得輕易離藩的,若沒朝廷召令,他們根本沒機會入京。隻是呆在蜀中自己的那二畝三分,李世民當然鬧不出什麽來了。


    不過建議是好,李淵肯定不會答應。


    “文遠,你可有何建議?”太子見張一直沒說話,直接點名。


    張看了看一眾人,心裏無奈,他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是得拿出些真東西來了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東宮的核心會議。


    “回殿下,我認為這次撤消行台,我們東宮確實贏的漂亮。但秦王如今依然身兼多職,既是雍州牧又是天策上將,還是尚書令,並是十二衛大將軍。陝東道大行台撤消之後,秦王在河南的部屬大多歸京,其實力依然不可小覷。”


    “若能將秦王分封就國,這自然是好的,但以如今的局勢來了看,這卻幾乎不可能。一來天下還未真正安穩,大唐立國不久,陛下怎麽會讓秦王這樣一員能征善戰之大將離開?再者,陛下很重親情,肯定舍不得讓秦王分封邊疆,然後數年才能一見。”


    “臣以為,與其現在就想著如何把秦王分封蜀地,還不如再等等。”


    “就隻是再等等嗎?”李建成對張這番話似乎不太滿意。


    “也不是坐等,臣以為,當下第一要務,是讓秦王和齊王從宮中搬出。”


    這話一出,倒讓李建成意外。


    “秦齊二王早已成年,甚至孩子都有了好幾個。到現在還一直居住在宮中,出入隨意,每次出入都是騎馬通行,甚至還拾弓刀,宮禁如無物。這是違背製度的,也有損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權威。”


    李建成聽到這裏不住點頭。


    “因此,臣有三個建議。一,殿下可上書陛下,要求為二王在宮外建造王府,建好之後讓二王搬出宮外,並且以後嚴明宮禁。”


    “其二,殿下可上書陛下,今後諸王麵見陛下和殿下,必須行朝禮而不是家禮,除非是宮中家宴。陛下的敕、太子的令、諸王的教,也必須重申,皇帝的敕最高,其次為太子的令,然後才是親王教,諸部衙有司,得按照此優先順序執行,而不能再隻是按接到的敕令教的先後順序執行。”


    “文遠說的好,這點很重要。孤的太子令,經常都不如秦王教管用,太胡來了!”


    張笑笑,“殿下,隻要先讓陛下旨聲明,然後再抓幾個典型,殺雞儆猴,那麽此事就能改爾。”


    “這第一第二條建議都非常好,文遠,你這第三條又是什麽?”李建成沒有想到,張居然還真的有好建議,還都是這麽實用的。


    張也沒什麽顧忌,他說的這幾條,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就算他不提出,隨著天下一統,皇帝自己也會提出來了的。而他現在說出來了,卻能讓太子更加信任於他。


    “至於第三條,臣以為,如今天下一統,朝廷也當偃武修文。過往因戰爭需求,因此才有各地行台,有諸王統屬的軍隊。但現在,天下一統了,朝廷也應當歸於正規,凡事得按製度而行。諸王擁有軍隊,本就不符名製度。因此,臣這第三條,就是向陛下進言,收歸諸王兵馬!”


    “諸王可保留親事府和帳內府,但其餘左右六護軍府數萬之兵馬,須上交朝廷。”


    大唐手裏有軍隊的不光是皇帝太子和兩個親王,其餘郡王甚至公主,也有人手裏有不少兵馬。好多,名義上已經是歸屬於十二衛,但實際上多是他們的直屬兵馬。


    秦齊二王手裏,甚至每人有幾十個軍府兩三萬的精銳部隊。


    張的建議就是隻保留這些人手裏的侍衛,但把其餘的部隊都解除。如此一來,李世民李元吉長平公主等這些原來了手裏有兵的,最多一人隻剩下千餘護衛。


    張說這些是沒什麽壓力的,這本來了就是曆史趨勢,而且李世民真要造反,也不可能跟漢王楊諒一樣弄個十幾二十萬兵馬造反,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沒用到他的那些兵馬,因為正常情況下,其實李世民也不能隨意調動這些兵馬的。


    “說的好!”李建成拍案叫好,大聲稱讚,哎喲,張三張文遠,真是王佐之才,老天派來了助他的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