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公府。
李被穩婆擋在門外。
“女人生產,男人不能進去。”
李還想說自己要進去陪著十三娘一起生孩子,結果那個長的粗壯的婆子直接一用力就把李推了出來,門砰的合上了。
“三郎,在外麵等也一樣的。”老爹過來,拉著李到一邊廊下等候。
外麵的知了不停的叫著,叫的李心煩。
一樣在外麵等候的鄭紅線立即喊道,“你們都是死人啊,不知道把蟬給粘了。”
產房裏麵,不時的有用力,再用點力的聲音傳出來。
李聽的真是心急,恨不得自己進去握著崔鶯鶯的手喊加油。
他也是回到京才知道,崔鶯鶯居然懷的是雙胞胎。
頭胎就是雙胞胎,這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崔鶯鶯人長的苗條秀氣了點,不是屁股極大的那種。李非常擔心她的第一次生產,生怕她難道。
好在李家早早就請來了好幾個接生的穩婆,甚至長孫皇後也派來了禦醫在府裏侯著。李又顧不得其它,親自給產婆們上了幾課,講各種消毒什麽的。接生的針線要消毒,剪臍帶的剪刀要消毒,開水要備好,產房得消毒等等講了一堆。
好在接生婆們個個都是長安城裏最有名的,個個經驗豐富,每個都接生過百個的,而且還是那種接生百個以上還沒有出過事的那種。
穩婆們告訴李,雖是雙胞胎,但胎位很正的,不需要擔心。
等了足有一個多時辰,李都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突然,門打了開來。
一個產婆從裏麵衝出來,興奮的對大家喊道,“生了,生了,生出來了!”
李連忙上前,“怎麽樣?”
老爹也在一邊問,“是男是女?”
“恭喜趙國公恭喜上洛公,是位小公爺呢,帶把的!”
李卻依然還很緊張,“怎麽沒有聽到哭聲?”
“十三娘怎麽樣了?”
恰在此時,屋裏的一個產婆把剛出生的嬰孩擦幹淨,然後倒提著雙腳。巴掌在屁股上拍了一掌。
一掌,沒聲音。
兩掌,還是沒聲音。
崔鶯鶯滿頭大汗,抬起頭,緊張的問,“我的兒子怎麽樣了?”
“夫人放心,沒事。”
穩婆一點也不慌,不急不忙的拍出了第三掌。
“哇!~”
嬰孩終於哭出了第一嗓子,嗓門洪亮,然後不停歇了。
聽到這個哭聲,崔鶯鶯長鬆了一口氣。
外麵的李和老爹他們聽到這哭聲,也全都露出歡喜笑容。
“哭了,哭的好響,不愧是我大孫子,李家的長孫,哭的有力氣!”老爹哈哈大笑。
李也笑的很開心。
“十三娘怎麽樣?”李想起還有一個呢,不由的趕緊問道。
有的雙胞胎前後腳出生,有的可能卻要隔上半天。
最理想的還是隔個半個時辰左右,這樣產婦就能恢複力氣再生。
“快,把準備好的百年老參湯送進去,給夫人恢複力氣。”鄭紅線在那裏大聲指揮。家裏早就燉好了人參湯,還是百年遼東老參,對於產婦來說,這是最補元氣的。哪怕就是那些隻剩下一口氣的,喝一口這百年老參湯,也一樣能續命。
“對,趕緊送參湯進去。”
李想親自送參湯,又被穩婆攔住了。
這群穩婆,個個身材魁梧,簡直就是個圓桶。李號稱高大,但卻不是這些人的對手。有她們攔著,那真是一婦當關,萬夫莫開。
東宮。
李世民正跟房玄齡等宰相們議事呢,談論著朝廷最近新增了不少稅收,如今太倉裏都存了一百多萬貫錢了。
這麽大筆錢,以前可是沒有的啊。
不是實物,而是實實在在的錢,金幣銀幣銅錢還有絹。
有錢了,該怎麽花?
李世民認為要再擴建一下天子禁軍。現在北衙禁軍有左右羽林軍,編製兩萬人。不過李世民不太滿足,才兩萬人,太少了。
“朕打算再擴建一支北衙禁軍,專為騎兵部隊。以朕的玄甲騎為底子,擴編至萬騎。軍號朕都想好了,就叫萬騎,編額一萬。隸屬於北衙,從十二衛中招募精勇銳士騎兵,為常備之騎軍。”
“陛下,羽林軍剛擴編一萬,現在又擴編一萬騎兵,是不是有些過快了。”房玄齡提醒。
“擴編一萬騎兵,還是常備兵,這個養兵之費可是不少啊。一個常備騎兵,一年起碼得需要五十貫軍費,何況若按羽林軍的方式,還得給這一萬騎兵關中各授百畝田地,這可一下子需要一百萬畝。”
一百萬畝地,就算今年跟貴族們玩土地置換,朝廷換回了不少地,還又通過遷民去邊疆,騰出不少地來,但一百萬畝地依然不少。
上次新擴編一萬羽林軍,那一百萬畝地都還沒有準備好呢。
三萬天子親軍,就要在京畿劃出三百萬畝地來。
何況,養一個北衙羽林,一年起碼要二十貫錢,這還算是少的,而要養一個北衙萬騎,一年至少要五十貫。
兩萬羽林,一年就是四十萬的軍費,一萬萬騎,一年則是五十萬軍費,光這三萬北衙禁軍,一年就要至少九十萬貫錢。
這還不算打賞啊各種年節賞賜啊等,若是有戰事,調動這些北衙禁軍,那開支還更大呢。
另外,還得養馬呢,萬騎那每個騎兵都得有馬,就算是羽林,裏麵也有不少騎兵,同樣要養馬。
養戰馬的開支,可比養兵還要貴。
算下來,三萬北衙禁軍,一年起碼得一百多萬的軍費開支,往多了算,兩百萬都不算多。
就算節省點,可一年一百萬的軍費,再加上還得三百萬畝的京畿田地,這個北衙禁軍的開支可真不小了。
“不算多,李跟朕說過,僅僅是鹽、茶兩項稅收,一年可得至少五百萬貫。何況,還有糖酒礦稅,還有商稅,附加課稅,這些可都是在正稅租庸之外的稅收,一年正稅之外,商稅等甚至能達到近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啊,難道朕從裏麵拿出一百萬貫來養三萬北衙禁軍,也不行嗎?”
房玄齡等宰相當然也知道這個事情。
李是個變態,幾乎是憑空讓大唐每年增加上千萬稅收,這還並不是什麽苛捐雜稅,不是搜刮民財。雖然鹽加稅,對百姓有點影響,但十稅一,似乎也不算多。畢竟百姓吃鹽,一年也是有限的,這不比糧食,一人一年要多少石,一人一年頂多吃幾斤鹽而已。
不過千萬新增的財收,宰相們卻也早盯上了。
天下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有提出要給京官們加薪的,有提出要給外地官員俸祿的,還有提出要撤公廨錢放貸,然後由朝廷拔付衙門辦公經費的。
當然,興修水利,建設道路,疏通河道,修建驛站,興建學校,等等,要花錢的地方真的是多了去的。
別說一千萬,再多也不夠花啊。
反正宰相們是看上這些錢了,甚至都已經在商量如何分配,量入為出嘛。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
現在皇帝突然要分走二百萬,大家哪願意,就算分一百萬,也肉疼啊。
建北衙禁軍有那個必要嗎,還建那麽多,還要建常備兵。甚至還建騎兵,這萬騎建了,能調出去打仗嗎?
“陛下,北衙禁軍做為天子元從,護衛宮禁,騎兵必無必要啊。就算要建,建個千騎就好,萬騎實無必要。”
左仆射蕭瑀很不客氣的反對道。
蕭瑀蕭時文,南朝梁明帝之子,西梁靖帝之弟,隋蕭皇後之弟。他的妻子還是隋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也是李淵母親的侄女,因此蕭瑀的妻子還與李淵是姑舅表兄妹。
就在不久前,李世民還把自己的庶出長女襄城公主,許給了蕭瑀的長子蕭銳,李世民跟蕭瑀還成了親家。
如此高貴的身世,如此顯赫的宰相之職,讓他在新朝還是很有威望的。
蕭瑀不久前在一次皇帝酒宴上就說過一句話,“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後弟,尚書左仆射,天子親家翁。”
牛逼到了極致。
“朕隻要一百萬貫!”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的親家居然這麽不給麵子,臉有點黑。隻得降低要求,開口改要一百萬。
“陛下,建一個千騎就好,萬騎實無必要。兩萬羽林,一千騎兵,五十萬貫吧!”蕭瑀還價,直接減了一半。
李世民還要爭,這時內侍過來,在旁低聲稟報。
“陛下,趙國公夫人崔氏剛產下一子,六斤四兩,母子平安!”
李世民聽了點頭。
“嫡出長子,好。去稟報皇後,給李家送去賀禮。還有,傳旨李家,朕兌現前諾,賜封趙國公李嫡長子臨洮郡公之爵,實封三百戶,賞蜀綿一百匹!”
“諸位愛卿,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趙國公夫人剛剛產生一子。”哈哈笑了幾聲,“遇如此喜事,不如今日就到此為止,朕與卿等結伴同去務本坊趙國公府,去為李賀喜,順便討一杯喜酒喝!”
聽此消息,房玄齡等倒也為李高興。
“同去,同去!”
皇帝和宰相們於是國事也不議了,一同出宮前往李府!(未完待續。)
李被穩婆擋在門外。
“女人生產,男人不能進去。”
李還想說自己要進去陪著十三娘一起生孩子,結果那個長的粗壯的婆子直接一用力就把李推了出來,門砰的合上了。
“三郎,在外麵等也一樣的。”老爹過來,拉著李到一邊廊下等候。
外麵的知了不停的叫著,叫的李心煩。
一樣在外麵等候的鄭紅線立即喊道,“你們都是死人啊,不知道把蟬給粘了。”
產房裏麵,不時的有用力,再用點力的聲音傳出來。
李聽的真是心急,恨不得自己進去握著崔鶯鶯的手喊加油。
他也是回到京才知道,崔鶯鶯居然懷的是雙胞胎。
頭胎就是雙胞胎,這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崔鶯鶯人長的苗條秀氣了點,不是屁股極大的那種。李非常擔心她的第一次生產,生怕她難道。
好在李家早早就請來了好幾個接生的穩婆,甚至長孫皇後也派來了禦醫在府裏侯著。李又顧不得其它,親自給產婆們上了幾課,講各種消毒什麽的。接生的針線要消毒,剪臍帶的剪刀要消毒,開水要備好,產房得消毒等等講了一堆。
好在接生婆們個個都是長安城裏最有名的,個個經驗豐富,每個都接生過百個的,而且還是那種接生百個以上還沒有出過事的那種。
穩婆們告訴李,雖是雙胞胎,但胎位很正的,不需要擔心。
等了足有一個多時辰,李都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突然,門打了開來。
一個產婆從裏麵衝出來,興奮的對大家喊道,“生了,生了,生出來了!”
李連忙上前,“怎麽樣?”
老爹也在一邊問,“是男是女?”
“恭喜趙國公恭喜上洛公,是位小公爺呢,帶把的!”
李卻依然還很緊張,“怎麽沒有聽到哭聲?”
“十三娘怎麽樣了?”
恰在此時,屋裏的一個產婆把剛出生的嬰孩擦幹淨,然後倒提著雙腳。巴掌在屁股上拍了一掌。
一掌,沒聲音。
兩掌,還是沒聲音。
崔鶯鶯滿頭大汗,抬起頭,緊張的問,“我的兒子怎麽樣了?”
“夫人放心,沒事。”
穩婆一點也不慌,不急不忙的拍出了第三掌。
“哇!~”
嬰孩終於哭出了第一嗓子,嗓門洪亮,然後不停歇了。
聽到這個哭聲,崔鶯鶯長鬆了一口氣。
外麵的李和老爹他們聽到這哭聲,也全都露出歡喜笑容。
“哭了,哭的好響,不愧是我大孫子,李家的長孫,哭的有力氣!”老爹哈哈大笑。
李也笑的很開心。
“十三娘怎麽樣?”李想起還有一個呢,不由的趕緊問道。
有的雙胞胎前後腳出生,有的可能卻要隔上半天。
最理想的還是隔個半個時辰左右,這樣產婦就能恢複力氣再生。
“快,把準備好的百年老參湯送進去,給夫人恢複力氣。”鄭紅線在那裏大聲指揮。家裏早就燉好了人參湯,還是百年遼東老參,對於產婦來說,這是最補元氣的。哪怕就是那些隻剩下一口氣的,喝一口這百年老參湯,也一樣能續命。
“對,趕緊送參湯進去。”
李想親自送參湯,又被穩婆攔住了。
這群穩婆,個個身材魁梧,簡直就是個圓桶。李號稱高大,但卻不是這些人的對手。有她們攔著,那真是一婦當關,萬夫莫開。
東宮。
李世民正跟房玄齡等宰相們議事呢,談論著朝廷最近新增了不少稅收,如今太倉裏都存了一百多萬貫錢了。
這麽大筆錢,以前可是沒有的啊。
不是實物,而是實實在在的錢,金幣銀幣銅錢還有絹。
有錢了,該怎麽花?
李世民認為要再擴建一下天子禁軍。現在北衙禁軍有左右羽林軍,編製兩萬人。不過李世民不太滿足,才兩萬人,太少了。
“朕打算再擴建一支北衙禁軍,專為騎兵部隊。以朕的玄甲騎為底子,擴編至萬騎。軍號朕都想好了,就叫萬騎,編額一萬。隸屬於北衙,從十二衛中招募精勇銳士騎兵,為常備之騎軍。”
“陛下,羽林軍剛擴編一萬,現在又擴編一萬騎兵,是不是有些過快了。”房玄齡提醒。
“擴編一萬騎兵,還是常備兵,這個養兵之費可是不少啊。一個常備騎兵,一年起碼得需要五十貫軍費,何況若按羽林軍的方式,還得給這一萬騎兵關中各授百畝田地,這可一下子需要一百萬畝。”
一百萬畝地,就算今年跟貴族們玩土地置換,朝廷換回了不少地,還又通過遷民去邊疆,騰出不少地來,但一百萬畝地依然不少。
上次新擴編一萬羽林軍,那一百萬畝地都還沒有準備好呢。
三萬天子親軍,就要在京畿劃出三百萬畝地來。
何況,養一個北衙羽林,一年起碼要二十貫錢,這還算是少的,而要養一個北衙萬騎,一年至少要五十貫。
兩萬羽林,一年就是四十萬的軍費,一萬萬騎,一年則是五十萬軍費,光這三萬北衙禁軍,一年就要至少九十萬貫錢。
這還不算打賞啊各種年節賞賜啊等,若是有戰事,調動這些北衙禁軍,那開支還更大呢。
另外,還得養馬呢,萬騎那每個騎兵都得有馬,就算是羽林,裏麵也有不少騎兵,同樣要養馬。
養戰馬的開支,可比養兵還要貴。
算下來,三萬北衙禁軍,一年起碼得一百多萬的軍費開支,往多了算,兩百萬都不算多。
就算節省點,可一年一百萬的軍費,再加上還得三百萬畝的京畿田地,這個北衙禁軍的開支可真不小了。
“不算多,李跟朕說過,僅僅是鹽、茶兩項稅收,一年可得至少五百萬貫。何況,還有糖酒礦稅,還有商稅,附加課稅,這些可都是在正稅租庸之外的稅收,一年正稅之外,商稅等甚至能達到近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啊,難道朕從裏麵拿出一百萬貫來養三萬北衙禁軍,也不行嗎?”
房玄齡等宰相當然也知道這個事情。
李是個變態,幾乎是憑空讓大唐每年增加上千萬稅收,這還並不是什麽苛捐雜稅,不是搜刮民財。雖然鹽加稅,對百姓有點影響,但十稅一,似乎也不算多。畢竟百姓吃鹽,一年也是有限的,這不比糧食,一人一年要多少石,一人一年頂多吃幾斤鹽而已。
不過千萬新增的財收,宰相們卻也早盯上了。
天下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有提出要給京官們加薪的,有提出要給外地官員俸祿的,還有提出要撤公廨錢放貸,然後由朝廷拔付衙門辦公經費的。
當然,興修水利,建設道路,疏通河道,修建驛站,興建學校,等等,要花錢的地方真的是多了去的。
別說一千萬,再多也不夠花啊。
反正宰相們是看上這些錢了,甚至都已經在商量如何分配,量入為出嘛。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
現在皇帝突然要分走二百萬,大家哪願意,就算分一百萬,也肉疼啊。
建北衙禁軍有那個必要嗎,還建那麽多,還要建常備兵。甚至還建騎兵,這萬騎建了,能調出去打仗嗎?
“陛下,北衙禁軍做為天子元從,護衛宮禁,騎兵必無必要啊。就算要建,建個千騎就好,萬騎實無必要。”
左仆射蕭瑀很不客氣的反對道。
蕭瑀蕭時文,南朝梁明帝之子,西梁靖帝之弟,隋蕭皇後之弟。他的妻子還是隋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也是李淵母親的侄女,因此蕭瑀的妻子還與李淵是姑舅表兄妹。
就在不久前,李世民還把自己的庶出長女襄城公主,許給了蕭瑀的長子蕭銳,李世民跟蕭瑀還成了親家。
如此高貴的身世,如此顯赫的宰相之職,讓他在新朝還是很有威望的。
蕭瑀不久前在一次皇帝酒宴上就說過一句話,“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後弟,尚書左仆射,天子親家翁。”
牛逼到了極致。
“朕隻要一百萬貫!”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的親家居然這麽不給麵子,臉有點黑。隻得降低要求,開口改要一百萬。
“陛下,建一個千騎就好,萬騎實無必要。兩萬羽林,一千騎兵,五十萬貫吧!”蕭瑀還價,直接減了一半。
李世民還要爭,這時內侍過來,在旁低聲稟報。
“陛下,趙國公夫人崔氏剛產下一子,六斤四兩,母子平安!”
李世民聽了點頭。
“嫡出長子,好。去稟報皇後,給李家送去賀禮。還有,傳旨李家,朕兌現前諾,賜封趙國公李嫡長子臨洮郡公之爵,實封三百戶,賞蜀綿一百匹!”
“諸位愛卿,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趙國公夫人剛剛產生一子。”哈哈笑了幾聲,“遇如此喜事,不如今日就到此為止,朕與卿等結伴同去務本坊趙國公府,去為李賀喜,順便討一杯喜酒喝!”
聽此消息,房玄齡等倒也為李高興。
“同去,同去!”
皇帝和宰相們於是國事也不議了,一同出宮前往李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