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李超沒有忽悠李世民,而是很直接的回答。畢竟從大戶那裏和買,也不可能直接把糧食都拿走,設一個限額,然後把超額的和買一半,這都已經有點很狠了。
“還得多管齊下。”
“怎麽個多管齊下法?”房玄齡問。他不像蕭瑀和陳叔達他們那樣保守,對於李超的激烈計劃,心裏是持讚成態度的。真要控製不住中原災情,到時可就不隻是得罪一些地主權貴們了,而是要江山不穩啊。
“其一,從中原地區,也就是來年旱災嚴重的地區,把那些貧困、地少的百姓,盡早遷往隴右、河西、朔方等地去,在那裏給他們分田分地。如此一來,中原人口會減少,明年發生災荒之時,受災的人也少了,需要的糧食也少了。再者,這些人移到邊疆去,還能自食其力,甚至還能為朝廷上繳些糧食,向市場出售些商品糧。”
本來中原人口密度就大,正所謂的狹鄉,地狹人多。均田授地不多,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中原百姓更苦,家裏有存糧的不多,連地主豪強們都沒多少餘糧,抗災荒能力較弱。
“把人遷走,倒也是一個方法。隻不過移民也需要錢!”杜如晦道。
李超卻不讚成這種說法,富有富的移法,窮也有窮的移法。比如說如果移民們窮,那到了新地方,可能沒錢蓋房子沒錢買耕牛農具,甚至都沒有錢去移民。
這個時候朝廷就得出麵了。
先幫忙把移民送去邊地,到了地方,也可以先來一個集中屯墾,由朝廷提供些耕牛種子,移民們先抱團墾荒勞作,等落下腳了,兩三年後再分田授地也不遲。
“朝廷也沒這麽多錢啊!”
“朝廷可以引入民間資本啊,比如由朝廷可以審核準許一些民間的錢莊、商行等,向移民們提供貸款,租借農具、耕牛、種子等等。而朝廷為移民們擔保,同時,朝廷為移民們保證,他們借貸的錢,利息會比較公正,不會出現高利陷阱等。”
也許這樣的移民會比較艱辛一點,但總好比呆在中原沒田沒地,生活更艱辛強吧?畢竟到了邊地能分田授地呢,何況,馬上還有大災荒到來呢。移民可不光是為了讓他們過更好,還是為了救他們命啊。
“從中原移民去邊地,嗯,這也算一條預防救災之法。還有呢?”李世民現在也是焦頭爛額,自從知道明年很可能大災後,他現在也是吃不香睡不著。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以工代賑,朝廷現在就往襄鄧一代多調集囤積糧草,做好新京的規劃。待到秋後災情起,立即從災區抽調青壯到襄鄧修建新都。”
這一招,其實是跟北宋學的。北宋的廂軍,說白了就是各種工程部隊。來源更簡單,一遇災荒,馬上把災區的青壯挑入廂軍之中。
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災區的青壯都被朝廷招走了,賞了口飯吃之後,災民之中沒有了這些中堅的青壯,就很難再出現造反這樣的事情。
再者,修漢京本來就需要人力。
現在把這些災區青壯拉過來修漢京,正是一舉兩得。隻要有飯吃,再給點工錢,不需要很多,有一點點,相信那些青壯就會感激的要死了。
拉災區青壯來修漢京,既是釜底抽薪,也是雪中送炭。
李世民眼睛陡然瞪大,也認為這是個不錯的辦法。
“好,那修漢京就不需要從各地征發百姓,到時直接從中原災區召人做工就好了。”
現在朝廷已經要提前半年多準備,全力圍著即將到來的中原大災做準備了,一切都要為救災讓路。
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應當要停止漢京的營造。但正如李超所說的,中原如此大災,那麽多的災民,不能讓他們閑著啊。閑著就可能閑出問題來的。
因此得讓他們有事做。
把青壯都拉出來修漢京,釜底抽薪,免的出亂子。至於剩下的那些婦孺老人,朝廷拔給些救濟糧,讓他們續著命就好了,老人婦孺是亂不起來的。
大災之年,首要防亂,其次防疫。
“臣還有一個計劃,就是把各地義倉、社倉、常平倉、轉運倉等各倉的糧食,還有和買過來的糧食,拿出部份來,加工成救災餅,以做救災之需。”
救災餅用到的糧食較少,同樣的糧食,做成救災餅更耐吃。雖然不好吃,但能救命。
在糧食有限的情況下,想辦法把糧食生產成更多的救災餅,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讓百姓們多去捕蟲捕魚,不一定隻要蝗蟲,不管什麽蟲,隻要無毒吃不壞就行,曬幹隻要粉碎了與大豆、高粱、穀糠等一切能吃的東西混合加工,蒸製曬幹成救災餅。”
李世民看了看麵前桌上的那一桌子幹糧,腦子裏浮現出大唐數十上百萬石的糧食,加上大量的雜糧、各種蟲子,還有什麽魚幹等給碾粉煮成糊然後再蒸製曬幹,成為一塊塊石頭樣的救災餅,覺得臉色都有點白。
那種東西絕對是吃貨的惡夢。
不過李超說的也對,正經一石糧食,如果加上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配料,最終做成救災餅,絕對會增量很多。而且這東西少吃點,還扛餓,起碼充饑是沒有問題的啊。
在災荒餓肚子的時候,有塊這樣的餅吃,誰還嫌?
“文遠,陛下馬上要巡視襄陽,而這個時候把大批災民青壯拉到襄陽附近營建新都,這會威脅到行在安全。”高士廉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
“對,決不能讓大量的災民靠近行在,尤其還全是青壯,這就如同是一大堆的幹柴啊,萬一有點火星,可就著了。”
“不讓災民靠近行在,和修建新都並不衝突。”李超說道。
現在新都的選址工作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新都的地址就在鄧州穰城。穰城就是鄧州的州城,處於南陽盆地的中心,在湍河南岸,湍河最後匯入漢江。鄧州在南陽盆地的中心,在襄陽之北。
穰城與襄陽之間,南北相距二百裏。
二百裏的路程,在後麵不過兩個小時車程,但在這個時候還是很遠的。隻要在兩地中間的新野一帶布個防,保證沒有哪個營建新都的災民能跑到襄陽去。
鄧州南列荊山,後峙熊耳,宛葉障其左,鄖穀拱其右。據江漢之上遊,處秦楚之扼塞,沃野千裏,地稱陸海。
交通也是十分方便,漢江、丹水、淅水、湍水、育水、堵水、白河等分列周邊。
西有秦嶺,北有伏牛山,南有武當山荊山,東有大別山。
穰城處於南陽盆地的中央,被稱為中原天府,漢京建於此,正合適。
“移民、買糧這些事情,就交給朝廷諸相,招災民建新都,這事就交給你了。”李世民道。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未完待續。)
“還得多管齊下。”
“怎麽個多管齊下法?”房玄齡問。他不像蕭瑀和陳叔達他們那樣保守,對於李超的激烈計劃,心裏是持讚成態度的。真要控製不住中原災情,到時可就不隻是得罪一些地主權貴們了,而是要江山不穩啊。
“其一,從中原地區,也就是來年旱災嚴重的地區,把那些貧困、地少的百姓,盡早遷往隴右、河西、朔方等地去,在那裏給他們分田分地。如此一來,中原人口會減少,明年發生災荒之時,受災的人也少了,需要的糧食也少了。再者,這些人移到邊疆去,還能自食其力,甚至還能為朝廷上繳些糧食,向市場出售些商品糧。”
本來中原人口密度就大,正所謂的狹鄉,地狹人多。均田授地不多,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中原百姓更苦,家裏有存糧的不多,連地主豪強們都沒多少餘糧,抗災荒能力較弱。
“把人遷走,倒也是一個方法。隻不過移民也需要錢!”杜如晦道。
李超卻不讚成這種說法,富有富的移法,窮也有窮的移法。比如說如果移民們窮,那到了新地方,可能沒錢蓋房子沒錢買耕牛農具,甚至都沒有錢去移民。
這個時候朝廷就得出麵了。
先幫忙把移民送去邊地,到了地方,也可以先來一個集中屯墾,由朝廷提供些耕牛種子,移民們先抱團墾荒勞作,等落下腳了,兩三年後再分田授地也不遲。
“朝廷也沒這麽多錢啊!”
“朝廷可以引入民間資本啊,比如由朝廷可以審核準許一些民間的錢莊、商行等,向移民們提供貸款,租借農具、耕牛、種子等等。而朝廷為移民們擔保,同時,朝廷為移民們保證,他們借貸的錢,利息會比較公正,不會出現高利陷阱等。”
也許這樣的移民會比較艱辛一點,但總好比呆在中原沒田沒地,生活更艱辛強吧?畢竟到了邊地能分田授地呢,何況,馬上還有大災荒到來呢。移民可不光是為了讓他們過更好,還是為了救他們命啊。
“從中原移民去邊地,嗯,這也算一條預防救災之法。還有呢?”李世民現在也是焦頭爛額,自從知道明年很可能大災後,他現在也是吃不香睡不著。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以工代賑,朝廷現在就往襄鄧一代多調集囤積糧草,做好新京的規劃。待到秋後災情起,立即從災區抽調青壯到襄鄧修建新都。”
這一招,其實是跟北宋學的。北宋的廂軍,說白了就是各種工程部隊。來源更簡單,一遇災荒,馬上把災區的青壯挑入廂軍之中。
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災區的青壯都被朝廷招走了,賞了口飯吃之後,災民之中沒有了這些中堅的青壯,就很難再出現造反這樣的事情。
再者,修漢京本來就需要人力。
現在把這些災區青壯拉過來修漢京,正是一舉兩得。隻要有飯吃,再給點工錢,不需要很多,有一點點,相信那些青壯就會感激的要死了。
拉災區青壯來修漢京,既是釜底抽薪,也是雪中送炭。
李世民眼睛陡然瞪大,也認為這是個不錯的辦法。
“好,那修漢京就不需要從各地征發百姓,到時直接從中原災區召人做工就好了。”
現在朝廷已經要提前半年多準備,全力圍著即將到來的中原大災做準備了,一切都要為救災讓路。
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應當要停止漢京的營造。但正如李超所說的,中原如此大災,那麽多的災民,不能讓他們閑著啊。閑著就可能閑出問題來的。
因此得讓他們有事做。
把青壯都拉出來修漢京,釜底抽薪,免的出亂子。至於剩下的那些婦孺老人,朝廷拔給些救濟糧,讓他們續著命就好了,老人婦孺是亂不起來的。
大災之年,首要防亂,其次防疫。
“臣還有一個計劃,就是把各地義倉、社倉、常平倉、轉運倉等各倉的糧食,還有和買過來的糧食,拿出部份來,加工成救災餅,以做救災之需。”
救災餅用到的糧食較少,同樣的糧食,做成救災餅更耐吃。雖然不好吃,但能救命。
在糧食有限的情況下,想辦法把糧食生產成更多的救災餅,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讓百姓們多去捕蟲捕魚,不一定隻要蝗蟲,不管什麽蟲,隻要無毒吃不壞就行,曬幹隻要粉碎了與大豆、高粱、穀糠等一切能吃的東西混合加工,蒸製曬幹成救災餅。”
李世民看了看麵前桌上的那一桌子幹糧,腦子裏浮現出大唐數十上百萬石的糧食,加上大量的雜糧、各種蟲子,還有什麽魚幹等給碾粉煮成糊然後再蒸製曬幹,成為一塊塊石頭樣的救災餅,覺得臉色都有點白。
那種東西絕對是吃貨的惡夢。
不過李超說的也對,正經一石糧食,如果加上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配料,最終做成救災餅,絕對會增量很多。而且這東西少吃點,還扛餓,起碼充饑是沒有問題的啊。
在災荒餓肚子的時候,有塊這樣的餅吃,誰還嫌?
“文遠,陛下馬上要巡視襄陽,而這個時候把大批災民青壯拉到襄陽附近營建新都,這會威脅到行在安全。”高士廉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
“對,決不能讓大量的災民靠近行在,尤其還全是青壯,這就如同是一大堆的幹柴啊,萬一有點火星,可就著了。”
“不讓災民靠近行在,和修建新都並不衝突。”李超說道。
現在新都的選址工作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新都的地址就在鄧州穰城。穰城就是鄧州的州城,處於南陽盆地的中心,在湍河南岸,湍河最後匯入漢江。鄧州在南陽盆地的中心,在襄陽之北。
穰城與襄陽之間,南北相距二百裏。
二百裏的路程,在後麵不過兩個小時車程,但在這個時候還是很遠的。隻要在兩地中間的新野一帶布個防,保證沒有哪個營建新都的災民能跑到襄陽去。
鄧州南列荊山,後峙熊耳,宛葉障其左,鄖穀拱其右。據江漢之上遊,處秦楚之扼塞,沃野千裏,地稱陸海。
交通也是十分方便,漢江、丹水、淅水、湍水、育水、堵水、白河等分列周邊。
西有秦嶺,北有伏牛山,南有武當山荊山,東有大別山。
穰城處於南陽盆地的中央,被稱為中原天府,漢京建於此,正合適。
“移民、買糧這些事情,就交給朝廷諸相,招災民建新都,這事就交給你了。”李世民道。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