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貞觀元年,十一月。


    李超騎馬行走在河南的大地上,沿路所見,田地都長著高高的蒿草。早已枯黃,一片蕭瑟。


    落葉的深秋,不見百姓豐收的喜悅,但見荒涼,頹敗。


    好在,一路上村莊倒是都還有人,隻是人少。村裏青壯不是去修漢京,就是集中到州縣裏去修水庫堤壩溝渠等去了。村裏隻留下一些年邁的老人和一些半大的孩子。就連年青的婦人,許多也被官府或商人們雇傭去做工幹活了,以工代賑,年青人還在為了抵禦那場大災而努力。


    “情況還算不錯的,餓死的人不多,也沒有出現流民作亂以及瘟疫。今年冬天很冷,好多人說冬天會下大雪,明年肯定不會再旱,也不會有蝗災了。”蘇烈騎著匹黑馬,與李超並轡而行。


    古典時代,人口銳減有四大凶手。


    大天災、大饑荒、大戰爭和大瘟疫。


    這四者,往往又都是並行一起的,大的天災或者大的戰爭,往往就會導致大饑荒,然後還容易發生大瘟疫。一樣就能減少許多人口,如果幾樣一起並發,往往能白骨盈野。


    去年和今年北方大災,然後是大饑,可朝廷救援得力,安撫有方,並沒有出現大量餓死人的事情,也沒有出現饑民叛亂。一來朝廷籌措了糧食以工代賑,隻要還能吃到口飯,哪怕不是飽飯,可餓不死,大家不到絕望之時,總不會卻甘犯殺頭之險造反的,雖然不滿足現狀的人有,但那種亡命徒畢竟少。


    再者,朝廷的以工代賑,把那些青壯都調走了,監管看護起來更嚴格,沒有這些年輕的不安因素,各地方的留守老弱也鬧不起事來。


    再則保甲製和連坐製,也使得叛亂的危險減少,因為造反的成本更高了,風險更大了。


    “北方的富戶豪強們大多暫時離開了,沒有這些人,其實北方才能一直這麽安穩。”李超卻說了一個讓蘇定方意外的原因。


    雖然看似好像沒關係,可細思卻又很有道理。富人豪強在地方上有聲望勢力,有財力,他們且往往家大業大,家族成員眾多,能一呼百應。造成不單單要亡命,還得有組織。


    離開了組織,一事無成。


    朝廷若沒有組織,就無法救災安民。流民若沒有組織,也造不了反,頂多就是餓急了聚起來搶劫,而不是造反。


    有造反組織能力的,正是那些鄉村名望的豪強地主們。


    朝廷把那些人勸走了,表現上好像是為了得到他們留下的糧食,但實際上是為了把這些不安的因素隔離出災區。


    看著這一路上的荒涼。


    李超心頭也很沉重。


    以現在北方的這個情況,萬一他此行守不住長城一線,那麽後果將無法承受。如今朝廷在北方邊境上,有一層堅固的蛋殼包著,但那邊境蛋殼內的廣大北方地區,卻相當的虛弱,鄉村裏全是些老弱。


    “天怎麽還不下雪。”


    天很冷,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可就是不下雪。


    不過李超並不認為一陣雪就能把突厥人阻住,隻要不是那種特大的暴風雪,突厥人是不會怕雪的。現在才十一月,突厥人對於寒冷可比漢人更加適應習慣。


    天冷下雪結冰,甚至會成為對漢人更不利的氣候。


    這個季節,河流結冰,成為坦途通道。


    原來能夠成為險要的河流,變成了暢通的道路,甚至黃河,都結冰了。突厥人南下,他們的騎兵,能夠來去如風,更加沒有阻攔了。


    “希望長孫無忌棄守豐州的時候,能夠堅壁清野。”


    突厥人作戰,主要的補給方式,還是以戰養戰,雖然他們也會攜帶肉幹奶幹等,還會攜帶牛羊群,但更多依靠打草穀,就地劫掠補充。


    堅壁清野對於防禦突厥人,是個好招。


    把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燒掉,把廣大的河套地區變成無人區,這會讓突厥人很難過。


    這一天,兵馬到達風陵關。


    風淩關就在風陵渡口,把守著這一處重要的渡口。風淩渡口聯通河東與河南,又距離潼關極近,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與蒲津渡口一樣成為河東、河南、關中交匯處最重要的關防之一。


    把守風陵關的,是蒲州刺史牛進達。


    一過黃河,渡口碼頭,牛進達就與幾員大將在那裏等候。


    蒲州都督牛進達、華州都督羅士信,同州都督單雄信,虢州都督李君羨,陝州都督吳黑闥。


    五位都督,也是這個三角地區的關防大將,都來迎接李超。


    他們也都接到聖旨,將隨李超北上,一起防禦突厥。


    五人都是秦王府的大將,更早還都曾是瓦崗的,因此跟李超的關係那是極好的。


    “相國來的好快。”


    李超跟羅士信幾個一一見禮。


    五位都督,都掛了一個北伐總管之職,每人從自己的防區裏,各挑了一千精銳,都是騎兵。


    加上李超的三千騎,這裏倒是有了八千騎。


    不過實際上,卻有差不多萬騎。


    三人一千騎之外,各又帶了五百騎,這五百騎是以家將部曲親衛這些名義帶的,李超也有一支這樣的兵馬,因此倒又有兩千騎。


    隻轉了一遍,李超就對牛進達他們每人帶的一千五百騎有了印象,都是精銳,老府兵,真正的騎兵而不是騎馬的步兵。


    弓箭裝備率百分之一百四,弩的裝備率百分之四十。


    有百分之二十的騎兵配有雙馬。


    至於騎槍、橫刀這樣的裝備,更是百分百裝備。


    裝備好、經驗足,且精壯,這樣的一萬騎,雖是輕騎兵,裝備以皮甲為甲,可李超敢說,這樣一萬騎,就算野外騎戰,以一對一,也不懼突厥人。


    “相國,我們剛接到一個好消息,李靖剛打了個大勝仗。”單雄信笑著道。


    他們今天剛接到的消息,李靖在代北雲中與突利接了一仗。李靖派出輕騎襲擊突利的前鋒哨騎,引誘突厥人追擊,然後李靖派兵伏擊,再詐敗,再誘敵。如此一來二去,突利的前鋒一天贏了十幾仗,越追越興奮,越追越輕敵,結果一支五千人的前鋒徹底脫離了突利大部隊。


    然後,這支五千人的契丹騎兵,被李靖帶著唐、突步騎三萬圍在雲中一處山穀,一番激戰,五千契丹人被射殺千餘,其餘皆降。


    聽到這個消息,李超點了點頭。


    看來李靖當初沒有聽長孫無忌的撤回雁門,也沒有聽他後來的命令,依然還留在代北。


    “一場大捷,振奮人心,衛國公威武!”李超這個時候沒去說李靖不聽軍令,這是一場勝利,不管如何,眼下大唐確實需要這樣的一場勝利來鼓舞人心。


    “殺敵一千,俘虜四千,李靖將軍現在哪?”


    “李靖將軍得勝之後,在雲中白登山下,將四千契丹俘虜統統砍去一臂,並剁掉了他們的雙腳大拇指,然後帶走了他們的馬匹幹糧,隻留了他們在山下。”


    羅士信說到這裏,臉上還閃著光。這個矮小的郯國公,打起仗來最是凶悍,打仗的時候還喜歡衝鋒陷陣,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割下敵人的耳朵串起來,掛在脖子上,弄的身上鮮血淋漓的往來衝鋒,甚至殺的興起,有時還會直接取一隻耳朵下來送進嘴裏邊嚼邊衝鋒。


    李超在家的時候,有時孩子吵鬧怎麽都哄不好,他就直接把羅士信吃耳朵的故事講出來,一講,太平郎他們就安靜了,擁有極好的止啼功能。


    現在在李家的一群小家夥的心裏,羅士信就是個吃人的大魔王,而且最喜歡吃愛哭的小孩子耳朵。


    “可惜了四千契丹奴啊,本來能賣個不錯的價錢的,契丹奴送去采煤挖礦最是合適了,長的粗壯有力的。”牛見虎在一邊喃喃的歎息。


    結果引得他爹牛進達一陣白眼。


    “你懂個屁,戰爭之時,還處處想著錢,李靖將軍這手高明著呢。”


    李靖沒有帶俘虜,是因為帶著俘虜不方便,設計吃掉了這支前鋒,但突利的大軍就在後麵呢。若帶著幾千俘虜,不但會影響行軍速度,而且還會是個隱患。


    至於不直接殺掉,也不是因為殺俘不祥。


    而是大家都知道,突利有十萬人,殺個幾千傷不了他筋骨。但留給他四千傷兵,卻不一樣。四千斷了一隻手,沒有雙腳大拇指的殘廢,這樣的傷兵沒幾個月時間也好不了,這場戰爭注定要缺席了。


    突利少了四千士兵,卻還要抽出許多士兵來照顧這些傷兵,要浪費掉許多寶貴的醫藥。


    這才是最狠的地方。


    當然,突利也可以殺掉這些人,但這些傷兵是契丹人,突利真要敢這樣做,那麽肯定會讓其它部族的人寒心,以後誰還會給突利那麽賣力的打仗。


    “臭小子,以後多學著點,跟你說,薑還是老的辣。”牛進達教訓著自己的兒子。


    李超也很為李靖的這一手驚歎,他倒也不覺得殘酷什麽的,這是什麽時代,中古世紀啊。冷兵器撕殺的時代,那都是麵對麵砍殺的,血流成河,屍積成山,哪有什麽人道不人道的說法。


    “李靖將軍這回肯定徹底惹怒突利了,但願李靖將軍見好就收,不要玩的太大。”李超有些擔心,雖說李靖的本事厲害,可李超更不希望他去冒險,河東方麵,可全靠李靖的這幾萬人。


    再說了,河東的長城一線防禦,他也僅僅是整個北方防禦線的一段而已,也是極重要的一段。若是李靖這段出了問題,那麽整個防線可就會出現一個大缺口。


    李超寧願保守一點,也不願意拿整個大局來玩心跳。


    “取紙筆來,我要給李靖將軍寫封信。”


    等紙筆取來,李超提筆,最後落筆,整頁信箋上,卻隻寫了一個大大的字。


    “穩!”


    “把這封信快馬送給李靖將軍!”將隻有一個字的信折好,李超交給了身邊的親衛。雖然信隻有一個字,但他相信李靖看到信後,會明白他的意思的。


    寫再多,若李超不肯聽令,也是無用,但不如一字信,來的更簡潔明了,也更表明他的態度。


    遇到李靖這樣的麾下將領,李超也挺頭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