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尤其當這個惦記你的賊還是堂堂大唐皇帝的時候。
“你是認真的?”李世民問著李,懷疑他是在轉移話題。
賤籍賤民,由來已久。如果嚴格點說,賤民是指排除在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之外的人,這些人賤籍世襲,世代為賤民,操持賤業,不得改變,他們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當官,甚至連當府兵的資格都沒有。
樂戶娼優伶人等。
有賤籍還有賤業,賤籍的人都隻能從事賤業,賤業就是樂戶、娼妓、伶人,甚至皂卒胥吏等都屬於。
這和阿三的種姓製度差不多,賤民是不能更改的。
如果寬泛點講,商人和工匠也屬於賤籍,工匠和商人一個屬於匠籍一個屬於商籍,都不納入良籍。他們和他們的後代,也是不能考科舉入仕甚至是當府兵的。
在大唐,一等公民當然是士和農。二等的就是工匠和商人了,三等的就是那些**,樂戶娼優伶人皂吏等。
當然,若要論最卑賤的,則還是部曲和奴隸。
他們連人都算不是,隻是私有財產。
從國家的層麵來講,奴隸不算人,也不算國家子民,國家沒給他們權力,他們也對國家沒義務,這些人不服役不納稅,反正連生命都掌握在奴隸主的手裏,自然跟國家沒半點關係。
李提出朝廷公開製訂律法,允許這些奴隸、賤民們,通過向朝廷繳納錢財,改變自己的籍貫,允許他們成為良民。
這對朝廷來說,不僅僅是拿到這筆還良錢,關鍵還在於國家人口的增加。良民才是國家人口,賤民可算不上。
這些從賤民改為良民的人,朝廷可以把他們安置到邊疆屯墾,他們為朝廷墾荒實邊,向朝廷繳納稅賦,甚至是服兵役、瑤役這些,對於朝廷來說,這都是國力的壯大。
這條政策,其實就跟這前整頓佛寺一樣,和尚們也一樣算不得國家子民,那些隻是寄生蟲而已。
“朝廷不但可以讓官奴婢為自己贖身,也可以規定,私人奴隸的贖身標準,隻要能拿出這麽多錢給奴隸主,官府就為他們主持贖身。”
李世民也有了一些興趣。
“但是,奴隸隻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他們哪來的錢呢?他們連命都屬於奴隸主了,生的兒女都是家生奴隸,哪裏可能還有錢?”
李世民知道李家裏也有奴隸,而且數量不少,府上,莊園裏,都有許多,來自各處。但李家的奴隸據說待遇不錯,哪怕是奴隸,可李府也給他們製訂了工作和休假時間,給他們製訂了工作薪資標準。雖然這個薪水較低,但努力幹活還是能拿到工錢的,而且幹的好,還有獎勵。
最高的獎勵,則是每年一定數量的放免額。
也正是因為這些,李家的名聲一直很好。但如李家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其它的豪門大族,也許對府裏的丫環奴隸們給點月錢,但對下外麵莊園、礦山、工坊裏的奴隸,可就不會有這麽好的待遇了。
能夠填飽肚子都已經是最好的待遇了,若是偶爾給點休息時間,或者賞點吃的,那都是好的,還想拿工錢?
奴隸製度,其實對於奴隸主有好處,但對於國家來說好處不大。因為這就跟春秋時代分封製一樣,周王分封的諸侯下的家臣,隻以自己的家主諸侯為主,並不會尊家主的君主為主。
諸侯們的家臣,眼裏隻有封君,而沒有周天子。
同樣道理,奴隸們的眼裏,他們的天是奴隸主,而不是大唐皇帝。
另一方麵,朝廷也無法從這些奴隸身上征收稅賦,也不能征他們服役。
“陛下,朝廷也許可以拿出一個律法來,規定所有奴隸不論官私,都享有最低薪水保障,朝廷製訂一個最低薪水標準,奴隸主們必須按這個標準保障他們享有最低薪水。”
李提議出台一部勞動者保障法。本來他是想叫奴隸保障法的,但想想還是算了。
“給奴隸定一個最低薪資標準?”李世民越聽越覺得有意思,這個事情,可真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
連太子承乾,都已經正襟危坐,認真的聽李解釋了。
“陛下,我這都是為了國家利益。現在,那些奴隸對於大唐來說,什麽都不是,於國沒有半點益處。我們製度這個勞動保障法,保障奴隸們有基本工資,享有基本的人身權益,往大裏說,是仁是慈,是陛下心憂這些奴隸,是可憐他們。而如果從實際點的方麵考慮,則是配合從良法,讓這些奴隸可以存錢,可以交錢後贖回自由,成為良民。”
“一個奴隸,他不是朝廷的子民,對朝廷沒有任何好處。可一旦從良,他就是大唐戶籍上的人口,是朝廷的稅賦基礎,是朝廷的兵源。對大唐來說,增加一個人口,國力就增強了一分。”
聽著確實是這麽一個意思。
上次搞佛道整頓,朝廷新增的人口相當嚇人,戶籍人口大增,丁口大增,國力大增啊。
隻不過。
李世民不是太子,不會如太子那樣聽李幾句話,就笑的合不攏嘴。他考慮的更多,也想到更多。
這個法規,確實是保障國家利益。
但是,這卻是要從貴族地族們手裏挖肉啊。
那些奴隸主本來可以一文錢不用付給奴隸,可現在來個最低保障工資,他們就要額外的增加一大筆開支。
對許多奴隸主來說,購買奴隸,就跟買牲口一樣,是用來勞作的。你見過有給牛馬工錢的嗎?管著他們吃管著他們住就好了,不聽話,一頓鞭子修理**,還工錢?
“這樣弄不好,會有人要造反的啊。”
李卻搖頭。
哪裏那麽容易就造反,這也造反,那也造反,天下早完了。真正容易造反的是百姓,當他們一無所有,連飯都沒的吃的時候,就會造反。
那些有家產,有家業的人,是不會那麽容易造反的。
誰安身日子不過,要去造反,那可是容易掉腦袋的事情。
“陛下,隻要留有餘地,就不會。”
尤其當這個惦記你的賊還是堂堂大唐皇帝的時候。
“你是認真的?”李世民問著李,懷疑他是在轉移話題。
賤籍賤民,由來已久。如果嚴格點說,賤民是指排除在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之外的人,這些人賤籍世襲,世代為賤民,操持賤業,不得改變,他們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當官,甚至連當府兵的資格都沒有。
樂戶娼優伶人等。
有賤籍還有賤業,賤籍的人都隻能從事賤業,賤業就是樂戶、娼妓、伶人,甚至皂卒胥吏等都屬於。
這和阿三的種姓製度差不多,賤民是不能更改的。
如果寬泛點講,商人和工匠也屬於賤籍,工匠和商人一個屬於匠籍一個屬於商籍,都不納入良籍。他們和他們的後代,也是不能考科舉入仕甚至是當府兵的。
在大唐,一等公民當然是士和農。二等的就是工匠和商人了,三等的就是那些**,樂戶娼優伶人皂吏等。
當然,若要論最卑賤的,則還是部曲和奴隸。
他們連人都算不是,隻是私有財產。
從國家的層麵來講,奴隸不算人,也不算國家子民,國家沒給他們權力,他們也對國家沒義務,這些人不服役不納稅,反正連生命都掌握在奴隸主的手裏,自然跟國家沒半點關係。
李提出朝廷公開製訂律法,允許這些奴隸、賤民們,通過向朝廷繳納錢財,改變自己的籍貫,允許他們成為良民。
這對朝廷來說,不僅僅是拿到這筆還良錢,關鍵還在於國家人口的增加。良民才是國家人口,賤民可算不上。
這些從賤民改為良民的人,朝廷可以把他們安置到邊疆屯墾,他們為朝廷墾荒實邊,向朝廷繳納稅賦,甚至是服兵役、瑤役這些,對於朝廷來說,這都是國力的壯大。
這條政策,其實就跟這前整頓佛寺一樣,和尚們也一樣算不得國家子民,那些隻是寄生蟲而已。
“朝廷不但可以讓官奴婢為自己贖身,也可以規定,私人奴隸的贖身標準,隻要能拿出這麽多錢給奴隸主,官府就為他們主持贖身。”
李世民也有了一些興趣。
“但是,奴隸隻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他們哪來的錢呢?他們連命都屬於奴隸主了,生的兒女都是家生奴隸,哪裏可能還有錢?”
李世民知道李家裏也有奴隸,而且數量不少,府上,莊園裏,都有許多,來自各處。但李家的奴隸據說待遇不錯,哪怕是奴隸,可李府也給他們製訂了工作和休假時間,給他們製訂了工作薪資標準。雖然這個薪水較低,但努力幹活還是能拿到工錢的,而且幹的好,還有獎勵。
最高的獎勵,則是每年一定數量的放免額。
也正是因為這些,李家的名聲一直很好。但如李家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其它的豪門大族,也許對府裏的丫環奴隸們給點月錢,但對下外麵莊園、礦山、工坊裏的奴隸,可就不會有這麽好的待遇了。
能夠填飽肚子都已經是最好的待遇了,若是偶爾給點休息時間,或者賞點吃的,那都是好的,還想拿工錢?
奴隸製度,其實對於奴隸主有好處,但對於國家來說好處不大。因為這就跟春秋時代分封製一樣,周王分封的諸侯下的家臣,隻以自己的家主諸侯為主,並不會尊家主的君主為主。
諸侯們的家臣,眼裏隻有封君,而沒有周天子。
同樣道理,奴隸們的眼裏,他們的天是奴隸主,而不是大唐皇帝。
另一方麵,朝廷也無法從這些奴隸身上征收稅賦,也不能征他們服役。
“陛下,朝廷也許可以拿出一個律法來,規定所有奴隸不論官私,都享有最低薪水保障,朝廷製訂一個最低薪水標準,奴隸主們必須按這個標準保障他們享有最低薪水。”
李提議出台一部勞動者保障法。本來他是想叫奴隸保障法的,但想想還是算了。
“給奴隸定一個最低薪資標準?”李世民越聽越覺得有意思,這個事情,可真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
連太子承乾,都已經正襟危坐,認真的聽李解釋了。
“陛下,我這都是為了國家利益。現在,那些奴隸對於大唐來說,什麽都不是,於國沒有半點益處。我們製度這個勞動保障法,保障奴隸們有基本工資,享有基本的人身權益,往大裏說,是仁是慈,是陛下心憂這些奴隸,是可憐他們。而如果從實際點的方麵考慮,則是配合從良法,讓這些奴隸可以存錢,可以交錢後贖回自由,成為良民。”
“一個奴隸,他不是朝廷的子民,對朝廷沒有任何好處。可一旦從良,他就是大唐戶籍上的人口,是朝廷的稅賦基礎,是朝廷的兵源。對大唐來說,增加一個人口,國力就增強了一分。”
聽著確實是這麽一個意思。
上次搞佛道整頓,朝廷新增的人口相當嚇人,戶籍人口大增,丁口大增,國力大增啊。
隻不過。
李世民不是太子,不會如太子那樣聽李幾句話,就笑的合不攏嘴。他考慮的更多,也想到更多。
這個法規,確實是保障國家利益。
但是,這卻是要從貴族地族們手裏挖肉啊。
那些奴隸主本來可以一文錢不用付給奴隸,可現在來個最低保障工資,他們就要額外的增加一大筆開支。
對許多奴隸主來說,購買奴隸,就跟買牲口一樣,是用來勞作的。你見過有給牛馬工錢的嗎?管著他們吃管著他們住就好了,不聽話,一頓鞭子修理**,還工錢?
“這樣弄不好,會有人要造反的啊。”
李卻搖頭。
哪裏那麽容易就造反,這也造反,那也造反,天下早完了。真正容易造反的是百姓,當他們一無所有,連飯都沒的吃的時候,就會造反。
那些有家產,有家業的人,是不會那麽容易造反的。
誰安身日子不過,要去造反,那可是容易掉腦袋的事情。
“陛下,隻要留有餘地,就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