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漢京,皇宮,禦花園。
李世民心不在焉的喝著茶,夏飲綠茶冬飲紅茶。李超的茶經問世後,飲茶的習慣就一改傳統,很少再有煎茶,貴族官僚士子們紛紛以泡茶為新風尚。新的製茶工藝,帶來了新的飲茶方式。
現在李世民也已經習慣喝炒製的茶,各種炒茶中,他獨鍾愛紅茶。就算是夏季到了,他也喜歡喝紅茶。紅茶之中,又獨鍾愛武夷山大紅袍。在漢京的皇家花園裏,也栽著不少茶樹,不過這些天南地北的各種茶樹,其實更多的也就是觀賞。
真正的好茶,還是原產地,尤其是那些擁有百年千年樹齡的老茶樹,那些茶樹的茶葉,加上獨特的氣候,再以最上乘的手法炒製而成,那才是真正的頂級好茶。
茶葉,如今也越發的流行。
“王海,你知道朕這杯茶值多少錢嗎?”李世民問旁邊的王太監。
身為六扇門的首領,又是內侍省的太監,王太監很清楚的知道這杯茶的價值。來自於福建道武夷山,是峭壁之上那些千年茶王樹上所產。
今年,朝廷新增了許多道,不少原來的道也劃為數道。按馬周的奏議,朝廷往各道派遣了宣撫使,宣撫使過去就有,但過去隻是臨時派遣的使職,而現正成為一個常設官職。
這也算是新政以來的又一大重要改措,進一步確定了大唐道、州、縣、鄉四級行政區劃製度。宣撫使,中央派出官員,總管一道的軍事民政。
宣撫使之下,分成三大衙門,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知兵馬使司,稱三司衙門。三司各設左右使,為左右布政使,左右按察使和左右都指揮使,分管民政、司法和兵馬。
有了派駐主官,有了常設衙門,道這一級算是正式的確定下來了。
道的數量也增加了,過去的河南道,如今拆分為河南道和淮北道。而過去的江東道,則拆分為江東、浙江和福建三個道。
大紅袍,正來自於新設福建道。
李世民端著那晶瑩潤澤的茶杯,“這大紅包自遙遠的江南福建道武夷山大山峭壁上采來,這是貢茶,隻有峭壁上那百餘株千年茶樹。民間雖也有大紅袍茶,但最好的也隻是百年茶樹,多數茶隻是武夷山上普通的茶樹所產。還有一種,則是後來培育的茶樹,移栽在茶園中的。”
“可是你知道嗎,就算是那種移栽在普通茶園裏的茶樹所產茶葉,可因為打著大紅袍三個字名,李超將之銷往番國,你知道價值多貴嗎?”
“如今不但我中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無一人不知茶,就連番邦海外,茶葉也成熱銷商品。據說,就是那種最普通的武夷山茶,在突厥一斤茶錢五貫。在契丹、奚,值六貫。在高句麗值八貫,在新羅、東瀛值十貫。而在波斯、天竺、東羅馬,甚至能賣到十貫以上一斤。”
李世民越說越激動。
一些樹葉子而已,還是最普通的茶葉啊。比起絲綢,茶葉可要簡單的多,采摘、炒製就好了,不比絲綢,還得種桑養蠶還得抽絲剝繭的紡織成絲綢。
南北朝之時,茶葉就已經算是比較流行了,但那個時候主要還是南方比較歡迎,北方沒那麽愛飲茶。可如今,茶文化卻無比的火。甚至連普通的百姓,都喝茶。
士人喝茶,當成是風雅的事情,而百姓喝茶,幹脆就當成是喝藥保健。這方麵不得不說,李超的茶經作用巨大,李家經營茶產業,其營銷做的好。
按戶部提供的一組數據,李世民知道灞上李家掌握了大唐百分之七十的茶葉種植生產,並且占據著茶葉交易的絕大份額,尤其是對外貿易,這方麵李記更是幾乎壟斷。
大唐去年有多少茶葉產量?
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反正當時李世民看到那個數字時,還以為弄錯了。
兩千萬斤茶葉。
李家在其中占據了七成茶葉生產,和九成的茶葉銷售。這裏麵的利潤,隨便算算,也能把李世民驚的眼紅耳熱的。
特別是當他知道,武夷山普通茶葉收購價才每斤二十文左右,結果賣到波斯,卻能賣出每斤十貫以上時,真的不能淡定了。
這可是五十到一百倍的利潤啊,哪怕中間有運輸銷售環節,可這依然是暴利無比。
而且如今各地的茶園還在不斷的擴大,茶葉賺錢,誰都知道。
“戶部告訴我,以眼下這種勢頭下去,過不了幾年,我們的茶葉總產量甚至能達到年產量五千萬斤。
全國的茶葉市場,非常有利可圖。
“普通的武夷山茶收購價不過二十文,好茶也不過二三百文。但朕手裏這杯茶,在市場上卻價值十貫。一杯茶,就值十貫。嗬嗬,想不到吧,李超每年免費貢給朕茶葉,說來朕還真占不少便宜呢。”他搖頭笑道。
“還有這青花瓷器,李記景德鎮特產。比起越窖青瓷和邢窖白瓷,李家景德鎮的青花瓷如今更受歡迎。這樣的一隻杯子,也值好幾貫。朕覺得自己現在真的好奢侈,一杯茶值十貫,一個茶杯也值五貫,還有朕桌上這瓶桑椹紫酒,也值好幾千錢。”
“李超比朕有錢多了。”
王太監在一邊不知道怎麽接話了。
“你知道李超最近在做什麽嗎?”李世民又問。
“趙國公最近在淮北道登州,視察造船廠,並招募領地和船隊的人手。”
李世民搖搖頭,“李超已經富可敵國了,還閑不下來。李超有很多下金蛋的雞啊,茶葉、瓷器、糖、酒,還有礦冶鋼鐵、錢莊當鋪,以及造船廠馬車行,還有商行、船隊。什麽賺錢他做什麽,這賺錢的速度比朝廷還快。”
王太監也承認這一點,他也不明白,李超賺那麽多錢幹嘛。富可敵國,早做到了。他就不怕賺太多錢,惹別人眼紅?
現在連皇帝都眼紅了。
“朕賺錢比不過李超啊。”
王太監心想,皇帝不會是想打劫李超吧,上次剛從李家折騰了近兩千萬啊。
“朕很讚同李超說的一句話,朝廷是管理者,不應當直接幹涉商業。之前朝廷把鹽納入專賣,一年能得鹽務收入一千二百餘萬貫,按朝廷那邊的報告,有望在三年內,將鹽業收入提升到兩千萬貫。”
“這個方式很好啊。朝廷不直接生產鹽,也不賣鹽,但朝廷管理。朕決定,把茶葉、糖、酒、瓷器、鋼鐵這些也按鹽業管理方式來操作。以後商人要販賣茶葉,需先向朝廷取得茶引,然後可以從事茶葉買賣,否則私自向茶農收購茶葉,就是違法。”
李世民看著李超輕鬆的大把賺錢,早眼紅了。
朝廷的租庸調正稅也好,兩稅法輔稅也罷,對於茶酒糖這些都不太適用。哪怕是工商稅這塊,他也認為還是吃虧了。
針對這幾樣商品,他認為應當如鹽一樣征重稅。
兩千萬斤茶葉,平均一斤茶葉征百文錢茶引錢,那就是兩百萬貫。
“一年兩百萬貫茶引錢,你覺得高嗎?”李世民問王太監。
平均一斤茶葉一百文錢茶引錢,哪怕茶葉產量增加到五千萬斤,一斤也得四十文茶引錢,憑白增加這麽多,自然是貴了。哪怕考慮到許多茶葉本就賣的貴,尤其是一些好茶,可這茶引也貴啊。
出口是賺錢,可還得交關稅不是,商人還得交其它的商稅不是。
“一年兩千萬鹽稅,一千萬酒稅,茶稅兩百萬,糖稅一百萬、瓷器也要加稅。”
李世民很簡單粗暴的列了個單子,按照這些商品的規模,然後定下一個稅額。按著這個額度去征稅。
一年光是這幾樣商品的引稅就三千多萬貫了,還有工商稅、常關稅和海關稅等,一年還能賺不少。再加上租調正稅和兩稅輔稅,朝廷的收入還能再創新高。
王太監心裏暗想著,灞上李家經營的產業裏,好幾樣都名列其中,這朝廷一年新加的這大筆稅收,李家就要占大半了。
李世民笑笑,對著王太監道,“你也別替李超心疼,朕隻是看不慣李超賺錢這麽狠,再說了,依法納稅,這也是大唐子民應盡的義務。朕雖然把這幾樣商品的稅調高了些,但這幾樣本來就很賺錢,朕不過是跟李超分杯羹,他也隻是少賺了點而已,並不是就不賺錢了。”
“他依然賺錢的很,最賺錢的這些買賣,可都在他家手裏。”
“其實朕還真想搶了李家的產業,不過想想,這些產業也隻有在李超的手裏才最賺錢。收到朕手裏,說不定就黃了。讓李超去賺吧,朕在後麵收稅就好了。”
王太監提出一個問題。
“陛下,趙國公簡直是財神轉世,賺錢的本事無人能及。但是,灞上李家如今已經如此有錢,他們家還拚命賺錢做什麽?”
李世民看了王太監一眼,然後緩緩道,“李超是個喜歡舒適的人,當然,他現在賺的錢還有他的產業,早夠他舒舒服服過一百輩子了。他現在還在拚命的賺錢,原因隻有一個,就是要開發經營他的那些領地,然後讓他的兒孫以後也能世代舒舒服服。”
“趙國公可想的真夠長遠的。”王太監道。
李世民心不在焉的喝著茶,夏飲綠茶冬飲紅茶。李超的茶經問世後,飲茶的習慣就一改傳統,很少再有煎茶,貴族官僚士子們紛紛以泡茶為新風尚。新的製茶工藝,帶來了新的飲茶方式。
現在李世民也已經習慣喝炒製的茶,各種炒茶中,他獨鍾愛紅茶。就算是夏季到了,他也喜歡喝紅茶。紅茶之中,又獨鍾愛武夷山大紅袍。在漢京的皇家花園裏,也栽著不少茶樹,不過這些天南地北的各種茶樹,其實更多的也就是觀賞。
真正的好茶,還是原產地,尤其是那些擁有百年千年樹齡的老茶樹,那些茶樹的茶葉,加上獨特的氣候,再以最上乘的手法炒製而成,那才是真正的頂級好茶。
茶葉,如今也越發的流行。
“王海,你知道朕這杯茶值多少錢嗎?”李世民問旁邊的王太監。
身為六扇門的首領,又是內侍省的太監,王太監很清楚的知道這杯茶的價值。來自於福建道武夷山,是峭壁之上那些千年茶王樹上所產。
今年,朝廷新增了許多道,不少原來的道也劃為數道。按馬周的奏議,朝廷往各道派遣了宣撫使,宣撫使過去就有,但過去隻是臨時派遣的使職,而現正成為一個常設官職。
這也算是新政以來的又一大重要改措,進一步確定了大唐道、州、縣、鄉四級行政區劃製度。宣撫使,中央派出官員,總管一道的軍事民政。
宣撫使之下,分成三大衙門,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知兵馬使司,稱三司衙門。三司各設左右使,為左右布政使,左右按察使和左右都指揮使,分管民政、司法和兵馬。
有了派駐主官,有了常設衙門,道這一級算是正式的確定下來了。
道的數量也增加了,過去的河南道,如今拆分為河南道和淮北道。而過去的江東道,則拆分為江東、浙江和福建三個道。
大紅袍,正來自於新設福建道。
李世民端著那晶瑩潤澤的茶杯,“這大紅包自遙遠的江南福建道武夷山大山峭壁上采來,這是貢茶,隻有峭壁上那百餘株千年茶樹。民間雖也有大紅袍茶,但最好的也隻是百年茶樹,多數茶隻是武夷山上普通的茶樹所產。還有一種,則是後來培育的茶樹,移栽在茶園中的。”
“可是你知道嗎,就算是那種移栽在普通茶園裏的茶樹所產茶葉,可因為打著大紅袍三個字名,李超將之銷往番國,你知道價值多貴嗎?”
“如今不但我中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無一人不知茶,就連番邦海外,茶葉也成熱銷商品。據說,就是那種最普通的武夷山茶,在突厥一斤茶錢五貫。在契丹、奚,值六貫。在高句麗值八貫,在新羅、東瀛值十貫。而在波斯、天竺、東羅馬,甚至能賣到十貫以上一斤。”
李世民越說越激動。
一些樹葉子而已,還是最普通的茶葉啊。比起絲綢,茶葉可要簡單的多,采摘、炒製就好了,不比絲綢,還得種桑養蠶還得抽絲剝繭的紡織成絲綢。
南北朝之時,茶葉就已經算是比較流行了,但那個時候主要還是南方比較歡迎,北方沒那麽愛飲茶。可如今,茶文化卻無比的火。甚至連普通的百姓,都喝茶。
士人喝茶,當成是風雅的事情,而百姓喝茶,幹脆就當成是喝藥保健。這方麵不得不說,李超的茶經作用巨大,李家經營茶產業,其營銷做的好。
按戶部提供的一組數據,李世民知道灞上李家掌握了大唐百分之七十的茶葉種植生產,並且占據著茶葉交易的絕大份額,尤其是對外貿易,這方麵李記更是幾乎壟斷。
大唐去年有多少茶葉產量?
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反正當時李世民看到那個數字時,還以為弄錯了。
兩千萬斤茶葉。
李家在其中占據了七成茶葉生產,和九成的茶葉銷售。這裏麵的利潤,隨便算算,也能把李世民驚的眼紅耳熱的。
特別是當他知道,武夷山普通茶葉收購價才每斤二十文左右,結果賣到波斯,卻能賣出每斤十貫以上時,真的不能淡定了。
這可是五十到一百倍的利潤啊,哪怕中間有運輸銷售環節,可這依然是暴利無比。
而且如今各地的茶園還在不斷的擴大,茶葉賺錢,誰都知道。
“戶部告訴我,以眼下這種勢頭下去,過不了幾年,我們的茶葉總產量甚至能達到年產量五千萬斤。
全國的茶葉市場,非常有利可圖。
“普通的武夷山茶收購價不過二十文,好茶也不過二三百文。但朕手裏這杯茶,在市場上卻價值十貫。一杯茶,就值十貫。嗬嗬,想不到吧,李超每年免費貢給朕茶葉,說來朕還真占不少便宜呢。”他搖頭笑道。
“還有這青花瓷器,李記景德鎮特產。比起越窖青瓷和邢窖白瓷,李家景德鎮的青花瓷如今更受歡迎。這樣的一隻杯子,也值好幾貫。朕覺得自己現在真的好奢侈,一杯茶值十貫,一個茶杯也值五貫,還有朕桌上這瓶桑椹紫酒,也值好幾千錢。”
“李超比朕有錢多了。”
王太監在一邊不知道怎麽接話了。
“你知道李超最近在做什麽嗎?”李世民又問。
“趙國公最近在淮北道登州,視察造船廠,並招募領地和船隊的人手。”
李世民搖搖頭,“李超已經富可敵國了,還閑不下來。李超有很多下金蛋的雞啊,茶葉、瓷器、糖、酒,還有礦冶鋼鐵、錢莊當鋪,以及造船廠馬車行,還有商行、船隊。什麽賺錢他做什麽,這賺錢的速度比朝廷還快。”
王太監也承認這一點,他也不明白,李超賺那麽多錢幹嘛。富可敵國,早做到了。他就不怕賺太多錢,惹別人眼紅?
現在連皇帝都眼紅了。
“朕賺錢比不過李超啊。”
王太監心想,皇帝不會是想打劫李超吧,上次剛從李家折騰了近兩千萬啊。
“朕很讚同李超說的一句話,朝廷是管理者,不應當直接幹涉商業。之前朝廷把鹽納入專賣,一年能得鹽務收入一千二百餘萬貫,按朝廷那邊的報告,有望在三年內,將鹽業收入提升到兩千萬貫。”
“這個方式很好啊。朝廷不直接生產鹽,也不賣鹽,但朝廷管理。朕決定,把茶葉、糖、酒、瓷器、鋼鐵這些也按鹽業管理方式來操作。以後商人要販賣茶葉,需先向朝廷取得茶引,然後可以從事茶葉買賣,否則私自向茶農收購茶葉,就是違法。”
李世民看著李超輕鬆的大把賺錢,早眼紅了。
朝廷的租庸調正稅也好,兩稅法輔稅也罷,對於茶酒糖這些都不太適用。哪怕是工商稅這塊,他也認為還是吃虧了。
針對這幾樣商品,他認為應當如鹽一樣征重稅。
兩千萬斤茶葉,平均一斤茶葉征百文錢茶引錢,那就是兩百萬貫。
“一年兩百萬貫茶引錢,你覺得高嗎?”李世民問王太監。
平均一斤茶葉一百文錢茶引錢,哪怕茶葉產量增加到五千萬斤,一斤也得四十文茶引錢,憑白增加這麽多,自然是貴了。哪怕考慮到許多茶葉本就賣的貴,尤其是一些好茶,可這茶引也貴啊。
出口是賺錢,可還得交關稅不是,商人還得交其它的商稅不是。
“一年兩千萬鹽稅,一千萬酒稅,茶稅兩百萬,糖稅一百萬、瓷器也要加稅。”
李世民很簡單粗暴的列了個單子,按照這些商品的規模,然後定下一個稅額。按著這個額度去征稅。
一年光是這幾樣商品的引稅就三千多萬貫了,還有工商稅、常關稅和海關稅等,一年還能賺不少。再加上租調正稅和兩稅輔稅,朝廷的收入還能再創新高。
王太監心裏暗想著,灞上李家經營的產業裏,好幾樣都名列其中,這朝廷一年新加的這大筆稅收,李家就要占大半了。
李世民笑笑,對著王太監道,“你也別替李超心疼,朕隻是看不慣李超賺錢這麽狠,再說了,依法納稅,這也是大唐子民應盡的義務。朕雖然把這幾樣商品的稅調高了些,但這幾樣本來就很賺錢,朕不過是跟李超分杯羹,他也隻是少賺了點而已,並不是就不賺錢了。”
“他依然賺錢的很,最賺錢的這些買賣,可都在他家手裏。”
“其實朕還真想搶了李家的產業,不過想想,這些產業也隻有在李超的手裏才最賺錢。收到朕手裏,說不定就黃了。讓李超去賺吧,朕在後麵收稅就好了。”
王太監提出一個問題。
“陛下,趙國公簡直是財神轉世,賺錢的本事無人能及。但是,灞上李家如今已經如此有錢,他們家還拚命賺錢做什麽?”
李世民看了王太監一眼,然後緩緩道,“李超是個喜歡舒適的人,當然,他現在賺的錢還有他的產業,早夠他舒舒服服過一百輩子了。他現在還在拚命的賺錢,原因隻有一個,就是要開發經營他的那些領地,然後讓他的兒孫以後也能世代舒舒服服。”
“趙國公可想的真夠長遠的。”王太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