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李超拿過承乾的紙筆,在他的本子上迅速的畫出漢京周邊的山川地勢力,漢江、丹江、唐河、白河,漢京、襄陽等。.更新最快
簡單幾筆,但位置卻都很準確。
“我們在這裏攔截丹江,修建一個水庫,如此一來,也能利用丹江水灌溉漢京平原。同時,蓄水後的丹江,水位提高後,通航能力也地提升,這樣一來,通過丹江航運,則漢京與長安之間的運輸交通,也大大提升。”
當然,李超又是要攔漢江,又是要攔丹江,可不僅僅是這樣。
“殿下,你看這裏,這是漢京北麵的方城埡口,是河南道與山南道的交界,也是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界線,漢京盆地與中原平原的分界線,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的分界線。”
在這條連綿的高高山脈上,卻在方城這裏突然出現一個埡口,當地人則稱為風口。這個口子東西長三十裏,南北寬四十裏,兩側的地麵高達六七十丈,這個埡口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上自然形成的缺口。
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方城成為南下荊襄、北入中原的交通要道。
從漢京到洛陽,這裏是必經之路。
因為伏牛山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因此漢京與洛陽之間是沒有水路直通的。而水路運輸,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對交通和運輸都極為重要。
高高的伏牛山,阻隔了水路。但這個山口,卻成為一個溝通南北水陸的可能。
“我們隻要在白河建壩,然後引丹江山入白河,然後開挖方城埡口,就能引白河水入沙河,匯入蔡河,直通河南汴州,並連通黃河與大運河、淮河。”
承乾聽完,目瞪口呆。
“老師,方城埡口可是一座連綿大山,那是江漢河流的分水嶺啊。白河水怎麽可能倒流到河南去?”承乾覺得李超在說笑話。
李超卻沒說笑話,雖然曆史上宋朝修建襄漢漕渠確實失敗了,還失敗了兩次。但那是因為他們隻是攔截白河水而已,而白河水量不足。在後世,世紀工程南水北調,就成功的通過了方城埡口。
而當時用的是丹江水過白河通的埡口。
宋人的方案,需要挖低埡口七丈,而後世通過埡口的南水北調工程,隻需要挖兩丈多一點。
挖一段二丈來深的河道,這並不是什麽艱難不可完成的工程,畢竟也才幾十裏而已。就算要挖深白河到埡口的那段河道,也不過百餘裏。加起來總共要挖的也就一百五十裏左右,還隻有埡口那段要挖兩丈來深,其餘的都是借舊有河道,隻需要疏通一下。
關鍵的還是修壩引水。
“老師,這真的能成,隻需兩丈就能打通埡口?”
“是兩丈二左右。”李超糾正道。
承乾卻已經無比亢奮之中,他深知道,若是真的能打通這條漕渠的重要性。隋朝開挖大運河,溝通南北。其中汴渠,也就是匯通黃河與淮河的運河段,再加上淮河到長江的運河段,讓南北完成了一條交通運輸大動脈手術,南北交通運輸大大便捷。
但這條運河是在東南。
洛陽到漢京,雖然看似很近,但隻有陸路,運輸不便。想要大量運輸物資到漢京,其實最主要的線路,還是走運河,先走汴渠,從洛陽到泗州,然後泗州到揚州,再走長江到江夏,再沿漢水到襄陽,再進白河,能達漢京,其實是繞了一個巨大的圈子。
江淮之地還說直接走長江漢江白河抵京,可河東、河南、河北、淮北等地,卻得繞這麽一個巨大的圈子運輸來漢京,當然是非常不便的。
但水運又十分重要,比起陸路運輸,運載量大,也速度快,耗費少。運輸大宗物資,還是主要靠水運。
因此當李超說他能夠攔丹江水引入白河,在白河修壩蓄水,挖方城埡口,引白河水通過沙河,匯入蔡河,直通汴州,連通黃河和大運河,打造出一條全新的運河,承乾哪能不震驚。
一百五十裏。
短短的一段運河,如果真的挖通且通航,那就真是意義非凡。以後不但河南與漢京直通,就是河東、河北、淮北等的糧食、物資等,也能迅速通達京師。甚至是交通,也一樣快捷方便了許多。
“老師,這真的能成?”
“當然能成,重點就是丹江水。”
當年宋人用了十萬人工,挖通方城埡口,渠道是通了,可水太少,通不了航,也就沒有用。李超則計劃引丹江水,水量不用擔心。
整個工程量不算大,也不算小。
包括建丹江水壩,修丹江水庫。建白河水壩,挖方城埡口,並要把白河上遊到方城埡口段百餘裏拓寬挖深,甚至可能有的河段要直接取直等。但如果真要說,也確實不算大工程。
隻是以後丹江和白河上會多一些水壩,通船就沒那麽方便了。但這也不算什麽,大運河上各個河段,也都是采用鬥門通航。
李超也可以建梯級船閘通航,船隻過閘處,設置低壩和閘門,排泄過剩水量。
“如果真能打通與蔡河的漕運,直通河南,那真是太了不起了。”承乾興奮的道,“而且丹江水攔截起來後,還能灌溉漢京平原。一舉多得。”
李超拿筆在紙上繼續畫著,“汴河、蔡河、沙河、白河,連接起來,這樣大運河可以直接連通到漢京。而漢京通過白河又連接漢江,漢接接通長江,如此一來,南北之間就不再隻有東南的運河了,在西麵,也有了一條。如此,大唐的南北、東西,溝通起來將更為方便。”
李超拿著筆繼續畫,這次他在荊州那裏畫了一條線,把長江和漢江聯起來。
“這是?”承乾問。
“殿下,這是荊州長江連通漢江的江漢漕渠,全長一百三十裏左右,但這條漕河開通之後,卻能縮減長江與漢江之間的繞道航程一千三百裏。一千三百裏,起碼能節省五天時間!”
“以後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達襄陽、漢京,節省一千多裏航程,這非常了得。而且這樣一條運河,還有防洪、引水灌溉等作用。”
李超拿著筆繼續畫,這次卻是在畫到了湖南。
“在這裏修一條湘潭漕河,通長江,則漢京與湖南也交通更方便,聯係更緊密了。”
簡單幾筆,但位置卻都很準確。
“我們在這裏攔截丹江,修建一個水庫,如此一來,也能利用丹江水灌溉漢京平原。同時,蓄水後的丹江,水位提高後,通航能力也地提升,這樣一來,通過丹江航運,則漢京與長安之間的運輸交通,也大大提升。”
當然,李超又是要攔漢江,又是要攔丹江,可不僅僅是這樣。
“殿下,你看這裏,這是漢京北麵的方城埡口,是河南道與山南道的交界,也是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界線,漢京盆地與中原平原的分界線,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的分界線。”
在這條連綿的高高山脈上,卻在方城這裏突然出現一個埡口,當地人則稱為風口。這個口子東西長三十裏,南北寬四十裏,兩側的地麵高達六七十丈,這個埡口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上自然形成的缺口。
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方城成為南下荊襄、北入中原的交通要道。
從漢京到洛陽,這裏是必經之路。
因為伏牛山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因此漢京與洛陽之間是沒有水路直通的。而水路運輸,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對交通和運輸都極為重要。
高高的伏牛山,阻隔了水路。但這個山口,卻成為一個溝通南北水陸的可能。
“我們隻要在白河建壩,然後引丹江山入白河,然後開挖方城埡口,就能引白河水入沙河,匯入蔡河,直通河南汴州,並連通黃河與大運河、淮河。”
承乾聽完,目瞪口呆。
“老師,方城埡口可是一座連綿大山,那是江漢河流的分水嶺啊。白河水怎麽可能倒流到河南去?”承乾覺得李超在說笑話。
李超卻沒說笑話,雖然曆史上宋朝修建襄漢漕渠確實失敗了,還失敗了兩次。但那是因為他們隻是攔截白河水而已,而白河水量不足。在後世,世紀工程南水北調,就成功的通過了方城埡口。
而當時用的是丹江水過白河通的埡口。
宋人的方案,需要挖低埡口七丈,而後世通過埡口的南水北調工程,隻需要挖兩丈多一點。
挖一段二丈來深的河道,這並不是什麽艱難不可完成的工程,畢竟也才幾十裏而已。就算要挖深白河到埡口的那段河道,也不過百餘裏。加起來總共要挖的也就一百五十裏左右,還隻有埡口那段要挖兩丈來深,其餘的都是借舊有河道,隻需要疏通一下。
關鍵的還是修壩引水。
“老師,這真的能成,隻需兩丈就能打通埡口?”
“是兩丈二左右。”李超糾正道。
承乾卻已經無比亢奮之中,他深知道,若是真的能打通這條漕渠的重要性。隋朝開挖大運河,溝通南北。其中汴渠,也就是匯通黃河與淮河的運河段,再加上淮河到長江的運河段,讓南北完成了一條交通運輸大動脈手術,南北交通運輸大大便捷。
但這條運河是在東南。
洛陽到漢京,雖然看似很近,但隻有陸路,運輸不便。想要大量運輸物資到漢京,其實最主要的線路,還是走運河,先走汴渠,從洛陽到泗州,然後泗州到揚州,再走長江到江夏,再沿漢水到襄陽,再進白河,能達漢京,其實是繞了一個巨大的圈子。
江淮之地還說直接走長江漢江白河抵京,可河東、河南、河北、淮北等地,卻得繞這麽一個巨大的圈子運輸來漢京,當然是非常不便的。
但水運又十分重要,比起陸路運輸,運載量大,也速度快,耗費少。運輸大宗物資,還是主要靠水運。
因此當李超說他能夠攔丹江水引入白河,在白河修壩蓄水,挖方城埡口,引白河水通過沙河,匯入蔡河,直通汴州,連通黃河和大運河,打造出一條全新的運河,承乾哪能不震驚。
一百五十裏。
短短的一段運河,如果真的挖通且通航,那就真是意義非凡。以後不但河南與漢京直通,就是河東、河北、淮北等的糧食、物資等,也能迅速通達京師。甚至是交通,也一樣快捷方便了許多。
“老師,這真的能成?”
“當然能成,重點就是丹江水。”
當年宋人用了十萬人工,挖通方城埡口,渠道是通了,可水太少,通不了航,也就沒有用。李超則計劃引丹江水,水量不用擔心。
整個工程量不算大,也不算小。
包括建丹江水壩,修丹江水庫。建白河水壩,挖方城埡口,並要把白河上遊到方城埡口段百餘裏拓寬挖深,甚至可能有的河段要直接取直等。但如果真要說,也確實不算大工程。
隻是以後丹江和白河上會多一些水壩,通船就沒那麽方便了。但這也不算什麽,大運河上各個河段,也都是采用鬥門通航。
李超也可以建梯級船閘通航,船隻過閘處,設置低壩和閘門,排泄過剩水量。
“如果真能打通與蔡河的漕運,直通河南,那真是太了不起了。”承乾興奮的道,“而且丹江水攔截起來後,還能灌溉漢京平原。一舉多得。”
李超拿筆在紙上繼續畫著,“汴河、蔡河、沙河、白河,連接起來,這樣大運河可以直接連通到漢京。而漢京通過白河又連接漢江,漢接接通長江,如此一來,南北之間就不再隻有東南的運河了,在西麵,也有了一條。如此,大唐的南北、東西,溝通起來將更為方便。”
李超拿著筆繼續畫,這次他在荊州那裏畫了一條線,把長江和漢江聯起來。
“這是?”承乾問。
“殿下,這是荊州長江連通漢江的江漢漕渠,全長一百三十裏左右,但這條漕河開通之後,卻能縮減長江與漢江之間的繞道航程一千三百裏。一千三百裏,起碼能節省五天時間!”
“以後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達襄陽、漢京,節省一千多裏航程,這非常了得。而且這樣一條運河,還有防洪、引水灌溉等作用。”
李超拿著筆繼續畫,這次卻是在畫到了湖南。
“在這裏修一條湘潭漕河,通長江,則漢京與湖南也交通更方便,聯係更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