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第一家農具店在欽州率先..lā


    開業當天,太子承乾、越王李超都親自出席開業式,並為農具店剪彩揭牌,欽州地方官員都前來恭賀。


    這一超規格的開業儀式,也是引得無數人前來觀看。


    這家店坐落在欽州的西城,因為欽州三城規劃的地方本就足夠大,因此這家店直接圈了一大片地,將幾家店麵連成一成,采用前店後倉模式。店麵也修的比較大氣,遠遠的就能看到占了一大片地方的李記農具店欽州分店。


    這家店也普通的店鋪有著極大區別的是,就是這店麵大,一進去,裏麵是一排排的貨架,架著一架架的農具。


    南方最常用的農具犁、耙、耖,以及還有兩頭翹起如小船,專門用來拔秧和插秧的工具。此外用於灌水提水的水車,用來揚穀的風車,此外,鐮刀、鋤頭、鏟、鎬、鍬等一應工具應有盡有。


    燃放鞭炮、焰火,剪彩揭牌,農具店就算是正式開業了。


    眾商人地主們爭相踴入店中,一跨進店門,就被那擺成一個方陣似的曲轅犁陣給嚇到了。一架架曲轅犁,比起嶺南人用的犁,小了許多,短了許多。


    更讓他們震驚的,還是那些犁具上的犁鏟。


    閃著青色幽芒的犁鏟,不是傳統犁具是那小小的一個犁角,而是一大塊犁鏟。


    “天啊,難道那是鐵製的?”


    “這麽一大塊都是鐵製的?那這犁得多貴?”


    一個漢人豪族走過去彎下腰,伸手摸著犁頭。片刻後,他的臉上充滿驚駭之色“這真的是鐵的,而且是上等的鐵料,是鋼料!”


    這人的話,引起其它人的驚呼。


    “不可能,這麽大塊,用鐵就不得了了,還用鋼?”


    可當其它人低頭仔細打探摸拭後,終於也確認出,這犁果然就是鋼鐵犁具。


    一位穿著灰衣的年輕夥計笑著迎了上來。


    “諸位客官,這是大唐中原地區最新式最先進的曲轅犁,這犁以一牛拉犁超過過去的犁具兩牛拉犁,而且深淺隨意,十分方便,一頭牛拉犁深耕,也輕鬆自如。”說到這裏,夥計笑著又道,“而且你們知道這犁是誰發明的嗎?”


    “我聽說是越王發明的?”一人道。


    “沒錯,說來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當年越王也還是長安灞上耕讀,他親手研製出了此犁然後獻於朝廷,還因此得到了一個爵位賞賜。”


    夥計說到後麵,幹脆提來了一把刀。


    一把橫刀,這不是原來的夾鋼宿鐵刀,而是采用李記鋼鐵廠的鋼材直接打造的唐刀,用的是特製鋼,比起原來夾鋼法打造的刀,這種新式鋼刀更鋒利也更堅韌,堪稱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刀。


    夥計拿著刀在犁頭上一下一下的砍著。


    鐺鐺鐺的響著,聲音清脆,但犁頭並沒損壞。


    “刀都砍不壞,更不怕石頭了。”


    一群人都點頭。


    過去的犁頭雖是鐵的,但隻是一個中空的小犁頭,套在犁鏟上,比較薄,也比較脆,如果犁田時,遇到石頭,可能就碎裂。


    犁頭斷一次,還得拿回去重新修補,可是極大的損失。


    而現在這犁頭,居然如此結實。


    “這犁多少錢?”一人已經雙眼放光了。


    夥計報出了一個價格。


    眾人皆驚。


    不過他們驚的不是價格太高,而是太低了。這價,比過去的犁頭怎麽還便宜?


    夥計笑著稱這是朝廷和李記給嶺南百姓的福利。


    眾人紛紛稱歎。


    不過李記也不做無本的聲音,雖然他們在嶺南賣農具,確實會有一些官府的補貼,但那點補貼又不多,更多的還是官府對他們有減免稅收的優惠。


    不過就算不免稅他們也不虧的,過去的犁具多是手工生產,小作坊式。而如今李記的這些犁具,都是大工廠流水線批量生產的,不論是材料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大大降低。


    一把曲轅犁,最貴重的也正是這個鋼鐵犁頭,其餘的都是木製。李記采用的是零配件標準化生產,因此每個配件都是批量生產,最後運輸發到店裏組裝。


    其次,曲轅犁是店裏的物價商品,放在最前麵,也是用來吸引客戶的。其它的各種農具價格,還是沒有這麽便宜的。


    這種物價商品吸引客人的方式,也是一種比較高明的營銷方式了。


    果然,等確認價格無誤後,那些人紛紛開始要求下單,而且不是買一架兩架,都是幾十甚至上百架的買。


    有一個俚酋更是一開口就要三百架。


    有一個漢人豪首更是直接要訂一千架。


    那人已經不是自己用了,他是看到這犁的優勢和價廉,準備自己買回去售賣。


    “大家不要擠,我們這裏有充足的現貨,大家都能買到,今天每人限買一架,但可以下訂單訂購,早訂早供貨。”


    水車、翻車、筒車、井車,石碾、石磨,甚至是水碾、水磨,馬車等等大批的工具,都受到了搶訂。


    實在是因為那些樣品擺在那裏太精美了,而且十分好用,偏偏價格卻低的讓人不敢相信。


    嶺南的漢豪和俚酋都跟撿到寶一樣,拚命的下訂單,甚至直接先把貨款給貨了,不是付訂金而是把全款付了,現款結賬,直接揮著大把的寶鈔先付了錢。


    承乾和李超坐在農具店的二樓喝茶。


    “看來農具店深受歡迎。”


    “那是自然,工具代表的是生產力,嶺南這個地方,雖不如中原平原遼闊,但勝在氣候好,一年兩熟三熟都可以,而且雨水充沛,種植水稻條件優越。配合如今朝廷培育優化的占城稻,加上中原先進的耕種技術,兼之這些優良的農具,嶺南的糧食畝產可不是翻倍,那是起碼比他們過去翻上四五倍都可能,好的水田,一年兩熟收四五石,甚至是五六石都不是問題。想想看,如今廣州、交州等港口,中原的商人們可是長期大量收購糧食,一船船運往中原的。”


    “糧食是一宗穩定的生意,糧食產量大增,這些人當然也就賺的更多。”


    無利不起早。


    “不出十年,嶺南三廣地區,將成為朝廷新的糧倉,這裏會成為大米的產區,每年能為中原提供無數糧食供應。有這三廣糧區,那麽朝廷幾百年內都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了。”


    事實上朝廷如今新增的產糧區,可不僅僅是一個廣東廣西廣南,還有海南島、琉求兩座大島,這也是能開發為糧區的。還有遼南,還有河套、遼西,這些地方可都是能產糧的地方。


    一個河套,就能比的上關中平原了。


    大唐人口眾多,但也才五千餘萬人口,其疆域現在已經不比後世的明清時少了。可晚明時據說人口高峰有兩億,清時更高達四億。


    哪怕這些數據不是那麽準確,但明清之時人口數量確實遠超漢唐。地盤沒變大,人口卻翻了許多倍,用什麽養活這些人口的?


    湖廣開發、嶺南開發,這些都可以算的上是重中之重。再加上就是耕種技術的提升,兩熟、輪種,精耕細作,都大大提升了糧食畝產量。


    糧食產量,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人口大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糧食保障,也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麵。


    如果朝廷能有三年存糧,就不懼災害。如果百姓也有了三年存糧,那天下安穩。


    如果朝廷和百姓都有了九年存糧,那就真的進入了太平盛世。


    朝廷低價售賣新式農具,朝廷免費派人指導嶺南人先進的農耕技術!


    李超的這些新政令,在嶺南刮起了一股旋風。


    連許多山裏的俚獠蠻子們,都驚聞了。


    “朝廷比起過去馮寧幾家好多了,他們隻想讓我們入籍納稅服役當兵。可看看人家大唐朝廷,自他們來了後,我們日子比過去好過多了。山裏的東西拿到山下,就能賣到很多錢。而我們也能用上漢人的許多精美商品了。”


    “對啊,甚至咱們的地都漲了好幾倍了,隨便拿出點地賣給那些漢人,就大賺一筆。”


    “可不是,漢人的那寶鈔也好用。”


    “我更喜歡他們的銅錢,金銀幣也精美。”


    說著說著,這寨子裏的一群人話題就不由的跑偏了。


    “還是跟著大唐好,日子更好過!”大家得出一致的結論。


    垌主坐在火堆邊上,皺眉沉思著。


    良久,他才開口,“可冼家派人過來,想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出兵,冼家過去對我們多有幫助,我們欠他們人情。”


    “垌主,一碼歸一碼啊。冼家這個時候起兵,這不是拉我們去送死嗎?那馮家都歸附了朝廷,馮盎還做著欽州刺史呢,怎麽沒見他反啊。之前寧家馮家起兵,冼家來聯絡我們,要我們出兵,我們已經出兵響應過了。”


    “對,那人情我們都已經還過了。”


    “不能跟著冼家起兵,咱們打不過大唐的。”


    “現在的日子多好啊,還瞎折騰什麽?”


    火邊上,圍成一群的垌中各家族長們都紛紛表示反對。他們雖生活在山裏,可不表示他們就不懂形勢利害。


    誰都知道,如今嶺南的天,那是大唐的天,馮冼兩家,已經過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