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方向上的共識,本來可能發生的分歧不翼而飛。
對近在眼前的衛氏,天子已經給了兩次機會,但衛固冥頑不靈,置若罔聞,再不行霹靂手段,隻怕其他人會群起效仿,朝廷尊嚴蕩然無存。
武力懲罰勢在必行,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怎麽做。
具體的作戰任務自有假太尉士孫瑞負責,趙溫、張喜要考慮的問題是糧食和軍械。
這時,劉協才告訴他們,他已經連夜安排裴茂去安邑,以太守王邑的名義下令各縣調運糧食。順利的話,最遲明天就會有糧食運到大營。
不過,為了預防萬一,劉協還有備用方案。
命後將軍楊定率部向安邑,準備沿涑水河穀,向猗氏、解縣進軍,武力征收諸縣儲糧,供應大軍。
趙溫、張喜覺得不妥,卻又沒有更好的辦法。
假太尉士孫瑞率領的南北軍是天子親軍,這種髒活不讓楊定率領的西涼軍去辦,總不能讓天子親軍去辦。
兩害相權取其輕,也隻能如此了。
希望河東諸縣能知利害,不要一錯再錯。
取得了趙溫、張喜的支持後,劉協隨即命人召來了士孫瑞。
對劉協的安排,士孫瑞也沒什麽意見,遵照執行。
劉協隨即問士孫瑞,糧食的問題,我幫你解決了,你要幾天才能拿下衛氏塢堡?
士孫瑞很有把握地說,隻要糧食能供應得上,最快五天,最慢十天,一定能攻克衛氏塢堡。
劉協同意了,隨即又說,你率領衛尉營及北軍五校進攻衛氏塢堡,朕率虎賁、羽林郎及驍騎將軍張楊部為你掠陣,爭取臘祭前平定河東,過一個安穩年。
此言一出,趙溫三人不禁鼻子犯酸。
自從董卓亂政,朝廷倉惶無依,君臣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每天出門時如同生離死別,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如今落足河東,終於可以過一個安穩的新年了。
一念及此,衛氏、範氏的罪狀又加了一等。
無知鼠輩!天子駕臨,不夾道歡迎,竟敢與朝廷為敵,簡直是死有餘辜。
君臣同心,斬此等亂臣賊子首級,祭旗釁鼓,以賀大漢中興。
——
士孫瑞去安排圍攻衛氏的諸般事宜,劉協則命人召來了楊定、張楊,讓他們做好移營的準備。
範氏的塢堡在安邑城的東北方向,與衛氏中間隔著安邑城,在涑水河邊。
楊定、張楊都有近千騎兵,戰馬需要大量的草料,駐紮在涑水邊,便於用幹草代替草料,緩解草料短缺的問題。
此外,考慮到匈奴人駐紮在平陽,距安邑不過三百裏。如果南下增援衛氏、範氏,他們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警戒和掩護。
雖說沒有證據表明衛氏、範氏和匈奴人有勾結,但誰也不能保證。
行軍作戰,不能心存僥幸。
如果士孫瑞正在進攻衛氏的時候被匈奴人襲營,後果不堪設想。
楊定、張楊欣然從命,隨即回營準備。
——
中午時分,第一批糧食送到了大營。
這是裴茂從安邑城中籌集來的糧食,是一些家族捐獻的存糧,數量有限,總共隻有八百餘石,隻能用來救急,使大軍不至於斷炊。
不過裴茂很有信心,別的縣不敢說,聞喜肯定會響應朝廷詔書。
最近明晚,一定會有糧食送到。
劉協心中五味雜陳,裴茂這麽賣力,自然不是無償貢獻,朝廷必須給出相應的回報才行。
劉協將大部分糧食都留給了士孫瑞,自己空著肚子上路,準備到了安邑再吃飯。
士孫瑞感激不盡,趙溫、張喜等人也很慚愧。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卻也不好說什麽。
天子都忍著,他們做臣子的自然也得忍著。
好在這幾年忍饑挨餓慣了,再餓一頓也無沒關係。
相比於兩個月前,至今現在已經看到了希望。
——
還沒到安邑城,劉協便遇到了第二批運糧的隊伍,數量更少,隻有一輛牛車,幾隻麻袋,估計也就三四十石左右。
拉車的不是牛,而是幾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農夫,領頭的則是一個老者,皮膚黝黑,滿麵皺紋,身上衣衫破爛,看到軍隊,他們非常緊張,匍匐在路邊,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劉協先是詫異,隨即又大感憤怒。
裴茂為了升官,這是不擇手段,連普通百姓家裏的口糧都要奪過來嗎?
這幾十石糧食能解決多少問題,可是對於這些百姓來說,很可能就是活命的保障。
劉協忍著怒,下了馬,坐在路邊,命人將趙溫等人請來。
趙溫看了一眼那些牛車與農夫,便明白了是怎麽回事,臉也跟著陰了下來。
他忍著火氣,躬身說道:“陛下,臣去問問?”
劉協點點頭,一聲不吭。
趙溫走了過去,扶起老者,問了幾句,期間指了指劉協的方向。
過了一會兒,他領著老者走了過來,神情有些亢奮。
老者趕到劉協麵前,眯著眼睛,看了劉協一眼,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臣趙青,拜見陛下。”
劉協伸手將老者扶起,疑惑的目光卻看向趙溫。
趙溫眼中泛著淚光,卻不說話。
劉協無奈,回頭看向老者,卻發現老者也是淚流滿麵,花白雜亂的胡須都沾滿了眼淚和鼻涕。
“老丈,你這是……”
“臣乃安邑人氏,攜子弟及家中存糧,趕來迎駕。”趙青一邊落淚一邊說道:“臣七年前為衛士,曾在洛陽一年。先帝平望觀校兵,臣以勇武居前,有幸望見天顏。七年來,念念不忘,不意今日又見大漢威儀。”
劉協這才反應過來,這些不是裴茂征集來的糧食,而是這個趙青主動送來的。
而他主動獻糧的原因竟是因為十年前曾在洛陽參與校兵,見過先帝一麵,見識過大漢威儀。
其實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衛士,先帝根本記不得他,所謂的大漢威儀也和他沒什麽關係。
這幾十石糧食,卻有可能是他一家全部的口糧,甚至包括明年的種子。
“老丈,這些糧食……”劉協鼻子犯酸,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趙青抹了一把鼻子,含淚笑道:“陛下駕臨,臣沒什麽好進獻的,隻有這點糧食。臣老了,不能再為陛下執戟。若是陛下不嫌棄,就從這幾個不肖子中挑幾個,讓他們代替臣侍候陛下吧。”
張喜眉頭一皺,剛要上前說話,卻被劉協阻止了。
“老丈,你今年貴庚?”
“五十有三。”
劉協吃了一驚。五十三?他還以為七十三呢。
“五十三歲,正當壯年,何必言老。他們,朕收了,你也留下。不能執戟,就為朕養馬。你會養馬麽?如果不會,也沒關係,幹什麽都行,如何?”
趙青喜出望外。“陛下……當真?”
“天子一言,駟馬難追。”
對近在眼前的衛氏,天子已經給了兩次機會,但衛固冥頑不靈,置若罔聞,再不行霹靂手段,隻怕其他人會群起效仿,朝廷尊嚴蕩然無存。
武力懲罰勢在必行,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怎麽做。
具體的作戰任務自有假太尉士孫瑞負責,趙溫、張喜要考慮的問題是糧食和軍械。
這時,劉協才告訴他們,他已經連夜安排裴茂去安邑,以太守王邑的名義下令各縣調運糧食。順利的話,最遲明天就會有糧食運到大營。
不過,為了預防萬一,劉協還有備用方案。
命後將軍楊定率部向安邑,準備沿涑水河穀,向猗氏、解縣進軍,武力征收諸縣儲糧,供應大軍。
趙溫、張喜覺得不妥,卻又沒有更好的辦法。
假太尉士孫瑞率領的南北軍是天子親軍,這種髒活不讓楊定率領的西涼軍去辦,總不能讓天子親軍去辦。
兩害相權取其輕,也隻能如此了。
希望河東諸縣能知利害,不要一錯再錯。
取得了趙溫、張喜的支持後,劉協隨即命人召來了士孫瑞。
對劉協的安排,士孫瑞也沒什麽意見,遵照執行。
劉協隨即問士孫瑞,糧食的問題,我幫你解決了,你要幾天才能拿下衛氏塢堡?
士孫瑞很有把握地說,隻要糧食能供應得上,最快五天,最慢十天,一定能攻克衛氏塢堡。
劉協同意了,隨即又說,你率領衛尉營及北軍五校進攻衛氏塢堡,朕率虎賁、羽林郎及驍騎將軍張楊部為你掠陣,爭取臘祭前平定河東,過一個安穩年。
此言一出,趙溫三人不禁鼻子犯酸。
自從董卓亂政,朝廷倉惶無依,君臣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每天出門時如同生離死別,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如今落足河東,終於可以過一個安穩的新年了。
一念及此,衛氏、範氏的罪狀又加了一等。
無知鼠輩!天子駕臨,不夾道歡迎,竟敢與朝廷為敵,簡直是死有餘辜。
君臣同心,斬此等亂臣賊子首級,祭旗釁鼓,以賀大漢中興。
——
士孫瑞去安排圍攻衛氏的諸般事宜,劉協則命人召來了楊定、張楊,讓他們做好移營的準備。
範氏的塢堡在安邑城的東北方向,與衛氏中間隔著安邑城,在涑水河邊。
楊定、張楊都有近千騎兵,戰馬需要大量的草料,駐紮在涑水邊,便於用幹草代替草料,緩解草料短缺的問題。
此外,考慮到匈奴人駐紮在平陽,距安邑不過三百裏。如果南下增援衛氏、範氏,他們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警戒和掩護。
雖說沒有證據表明衛氏、範氏和匈奴人有勾結,但誰也不能保證。
行軍作戰,不能心存僥幸。
如果士孫瑞正在進攻衛氏的時候被匈奴人襲營,後果不堪設想。
楊定、張楊欣然從命,隨即回營準備。
——
中午時分,第一批糧食送到了大營。
這是裴茂從安邑城中籌集來的糧食,是一些家族捐獻的存糧,數量有限,總共隻有八百餘石,隻能用來救急,使大軍不至於斷炊。
不過裴茂很有信心,別的縣不敢說,聞喜肯定會響應朝廷詔書。
最近明晚,一定會有糧食送到。
劉協心中五味雜陳,裴茂這麽賣力,自然不是無償貢獻,朝廷必須給出相應的回報才行。
劉協將大部分糧食都留給了士孫瑞,自己空著肚子上路,準備到了安邑再吃飯。
士孫瑞感激不盡,趙溫、張喜等人也很慚愧。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卻也不好說什麽。
天子都忍著,他們做臣子的自然也得忍著。
好在這幾年忍饑挨餓慣了,再餓一頓也無沒關係。
相比於兩個月前,至今現在已經看到了希望。
——
還沒到安邑城,劉協便遇到了第二批運糧的隊伍,數量更少,隻有一輛牛車,幾隻麻袋,估計也就三四十石左右。
拉車的不是牛,而是幾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農夫,領頭的則是一個老者,皮膚黝黑,滿麵皺紋,身上衣衫破爛,看到軍隊,他們非常緊張,匍匐在路邊,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劉協先是詫異,隨即又大感憤怒。
裴茂為了升官,這是不擇手段,連普通百姓家裏的口糧都要奪過來嗎?
這幾十石糧食能解決多少問題,可是對於這些百姓來說,很可能就是活命的保障。
劉協忍著怒,下了馬,坐在路邊,命人將趙溫等人請來。
趙溫看了一眼那些牛車與農夫,便明白了是怎麽回事,臉也跟著陰了下來。
他忍著火氣,躬身說道:“陛下,臣去問問?”
劉協點點頭,一聲不吭。
趙溫走了過去,扶起老者,問了幾句,期間指了指劉協的方向。
過了一會兒,他領著老者走了過來,神情有些亢奮。
老者趕到劉協麵前,眯著眼睛,看了劉協一眼,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臣趙青,拜見陛下。”
劉協伸手將老者扶起,疑惑的目光卻看向趙溫。
趙溫眼中泛著淚光,卻不說話。
劉協無奈,回頭看向老者,卻發現老者也是淚流滿麵,花白雜亂的胡須都沾滿了眼淚和鼻涕。
“老丈,你這是……”
“臣乃安邑人氏,攜子弟及家中存糧,趕來迎駕。”趙青一邊落淚一邊說道:“臣七年前為衛士,曾在洛陽一年。先帝平望觀校兵,臣以勇武居前,有幸望見天顏。七年來,念念不忘,不意今日又見大漢威儀。”
劉協這才反應過來,這些不是裴茂征集來的糧食,而是這個趙青主動送來的。
而他主動獻糧的原因竟是因為十年前曾在洛陽參與校兵,見過先帝一麵,見識過大漢威儀。
其實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衛士,先帝根本記不得他,所謂的大漢威儀也和他沒什麽關係。
這幾十石糧食,卻有可能是他一家全部的口糧,甚至包括明年的種子。
“老丈,這些糧食……”劉協鼻子犯酸,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趙青抹了一把鼻子,含淚笑道:“陛下駕臨,臣沒什麽好進獻的,隻有這點糧食。臣老了,不能再為陛下執戟。若是陛下不嫌棄,就從這幾個不肖子中挑幾個,讓他們代替臣侍候陛下吧。”
張喜眉頭一皺,剛要上前說話,卻被劉協阻止了。
“老丈,你今年貴庚?”
“五十有三。”
劉協吃了一驚。五十三?他還以為七十三呢。
“五十三歲,正當壯年,何必言老。他們,朕收了,你也留下。不能執戟,就為朕養馬。你會養馬麽?如果不會,也沒關係,幹什麽都行,如何?”
趙青喜出望外。“陛下……當真?”
“天子一言,駟馬難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