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點點頭,轉頭看向賈詡三人。
三個老臣神色各異。
賈詡說道:“王異的說法有些道理,涼州太大了,一個刺史根本管不過來,再能幹的人也不行。”
得到賈詡的支持,王異信心大增,舔舔嘴唇,又道:“與其勉強設一刺史,不如不設,由朝廷善擇太守,治理諸郡。以涼州之大,一郡也與關東一州差不多大小了。臣觀史書,刺史也並非古製,不過因時而變。利則置,不置則廢,不必因循守舊。臣妄言,不當之處,請陛下見諒。”
劉協擺擺手,示意王異入座,拍了拍手,笑道:“諸君,王異之言有新意。且不說涼州刺史設與不設,這因時而變,不必因循守舊的思路,朕是極為讚賞的。言者無罪,諸位不必有顧慮,暢所欲言,朕當擇其善者用從之。”
得到天子的親口稱讚,王異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有些興奮。
蔡琰、馬雲祿向她挑了挑大拇指,表示祝賀。
眾人也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低聲討論起來。
賈詡咳嗽一聲。“陛下,臣也有幾句話。”
眾人恢複了平靜,看向賈詡。
劉協說道:“但說無妨。”
“臣以為,涼州很大,一個刺史的確很難顧及。但不設刺史,由各郡直接向朝廷匯報,恐怕也不行。尤其是河西四郡,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商道,關係著中原與西域通商的重任,不能不予以重視。陛下在金城時還能顧及,一旦回到關中,甚至回到洛陽,河西四郡難免鞭長莫及。”
不少人眼前一亮,立刻點頭表示讚同。
劉協也覺得有理。
與西域通商不僅是做生意賺錢這麽簡單,更是大漢睜眼看世界的窗口。河西四郡的安定與否至關重要,不能放任不管。如果由郡直接向朝廷匯報,滯後太嚴重,效率無法保證。
“臣建議割涼州為三州。河西四郡為一州,北地、安定為一州,漢陽、隴西、金城、武都為一州,各設一刺史。兩次大捷之後,數十萬鮮卑降人在北地、安定、武威等地定居。臣以為,這幾個郡應該重新規劃設置,以便於管理。之前移到塞內的郡治、縣治,現在也應該一律遷回。”
賈詡讓人找來地圖,懸掛起來,指著地圖一一解說。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
兩次大捷之後,鮮卑殘部遁走,北疆安定,人口大量增加,的確應該重新調整規劃了。
劉協聽著賈詡解說,心裏卻另有想法。
賈詡恐怕早就有這個想法,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提出。這次趁著王異激進的觀點提出,是他善於把握戰機的體現。
有王異的觀點在前,不會有人覺得賈詡的想法無法接受,隻會覺得還是老臣靠譜。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子的話根本不能聽。
但賈詡的真正用意,卻不僅僅是便於管理這麽簡單。
按他的這個方案重新規劃,涼州分為三州,除現有的河西四郡之外的郡將全部成為內郡,而河西四郡因為商道的原因也將得到格外關注,至少在推舉孝廉、茂才上會有優勢。
雖的不說,一州變三州,原本一年隻有一個名額的茂才就變成了三個,以涼州的人口而言,這個比例將比山東州高出好幾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異提議不設州刺史,其實是不符合涼州人利益的。
除此之外,一州變三州也可以規避三互法,涼州人不得擔任涼州刺史的禁令就可以成功繞過,涼州人有了主宰涼州命運的可能。
同理,增設郡也必然要增加舉孝廉的數量。新附的鮮卑人算作人口,但是被舉為孝廉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些名額都會被原住民瓜分。
如此這個建議被接納,那涼州毋須朝廷的額外關注,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年輕人會湧入朝堂。
劉協悄悄瞅了一眼周忠,不出意外地看到了周忠微蹙的眉心。
“周卿,你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周忠的神情有些猶豫,抬頭看了一眼劉協,隨即又低下了頭。他沉默片刻,說道:“臣附議。”
對周忠的反應,劉協不是很難理解,但他沒有問,又看向其他人。
經過一番討論,大部分人都讚成賈詡的建議,理由各不相同。
劉協命人記錄在案,並讓所有人會後接著討論,在下一次朝會時再集中討論一次。
改變州的範圍不是一件小事,要通報三公九卿才行。
涼州刺史的人選暫時被擱置,東征的事宜被提出來討論。
相比於上一個議題的分歧,這個議題幾乎沒什麽反對聲音,幾乎所有人都讚同天子親征。
這可能是最後一場大戰,沒有人願意置身事外,看著韓遂等人立功。
周忠隨即提出一個問題:兗州牧曹操不適合擔任大軍前鋒,尤其是不適合擔任增援彭城的主力,朝廷應該將他調離前線,或者委任他職。
周忠的話一出口,曹昂的臉就漲得通紅,整個人都木了,無地自容。
夏侯充按捺不住,挺身而出。“依周公之見,涼州軍豈不是更不能充當東征的主力?他們當年燒洛陽,洗劫潁川,烹潁川太守李旻,可比兗州牧在彭城的殺戮慘烈多了。”
周忠雙手攏在袖中,沉默不語。
夏侯充的話激起了涼州人的不滿,立刻有人起身反駁。自從華陰之戰後,涼州人就追隨天子作戰,接受天子教化,早就不是以前的涼州軍了。
更有人說,如果涼州軍不能充當主力,還有誰?
夏侯充一看,知道惹了眾怒,不敢於吭聲,乖乖地退了回去。
但爭論並沒有就此平息,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問題:涼州軍東征,必然要麵臨一個正義性的問題,哪怕是天子親征。
涼州軍的暴行後患無窮,甚至可能因此影響朝廷的合法性,將來難免會有人比附為秦統一天下的虎狼之師。秦人的主力還是關中人,已經遭到山東人的強烈反對,涼州人又豈能例外?
幾百年的敵視、排斥,豈是一兩年的教化就能扭轉過來的。
如果東征之時,有誰約束部下不力,再出現濫殺無辜的事幾乎在所難免。到了那時候,誰還相信涼州軍是王者之師,誰還相信天子的教化有用?
看著沉默的眾人,劉協心裏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東征的步伐還沒邁出,考驗卻已經出現了。
他將目光投向了劉曄、魯肅。
三個老臣神色各異。
賈詡說道:“王異的說法有些道理,涼州太大了,一個刺史根本管不過來,再能幹的人也不行。”
得到賈詡的支持,王異信心大增,舔舔嘴唇,又道:“與其勉強設一刺史,不如不設,由朝廷善擇太守,治理諸郡。以涼州之大,一郡也與關東一州差不多大小了。臣觀史書,刺史也並非古製,不過因時而變。利則置,不置則廢,不必因循守舊。臣妄言,不當之處,請陛下見諒。”
劉協擺擺手,示意王異入座,拍了拍手,笑道:“諸君,王異之言有新意。且不說涼州刺史設與不設,這因時而變,不必因循守舊的思路,朕是極為讚賞的。言者無罪,諸位不必有顧慮,暢所欲言,朕當擇其善者用從之。”
得到天子的親口稱讚,王異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有些興奮。
蔡琰、馬雲祿向她挑了挑大拇指,表示祝賀。
眾人也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低聲討論起來。
賈詡咳嗽一聲。“陛下,臣也有幾句話。”
眾人恢複了平靜,看向賈詡。
劉協說道:“但說無妨。”
“臣以為,涼州很大,一個刺史的確很難顧及。但不設刺史,由各郡直接向朝廷匯報,恐怕也不行。尤其是河西四郡,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商道,關係著中原與西域通商的重任,不能不予以重視。陛下在金城時還能顧及,一旦回到關中,甚至回到洛陽,河西四郡難免鞭長莫及。”
不少人眼前一亮,立刻點頭表示讚同。
劉協也覺得有理。
與西域通商不僅是做生意賺錢這麽簡單,更是大漢睜眼看世界的窗口。河西四郡的安定與否至關重要,不能放任不管。如果由郡直接向朝廷匯報,滯後太嚴重,效率無法保證。
“臣建議割涼州為三州。河西四郡為一州,北地、安定為一州,漢陽、隴西、金城、武都為一州,各設一刺史。兩次大捷之後,數十萬鮮卑降人在北地、安定、武威等地定居。臣以為,這幾個郡應該重新規劃設置,以便於管理。之前移到塞內的郡治、縣治,現在也應該一律遷回。”
賈詡讓人找來地圖,懸掛起來,指著地圖一一解說。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
兩次大捷之後,鮮卑殘部遁走,北疆安定,人口大量增加,的確應該重新調整規劃了。
劉協聽著賈詡解說,心裏卻另有想法。
賈詡恐怕早就有這個想法,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提出。這次趁著王異激進的觀點提出,是他善於把握戰機的體現。
有王異的觀點在前,不會有人覺得賈詡的想法無法接受,隻會覺得還是老臣靠譜。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子的話根本不能聽。
但賈詡的真正用意,卻不僅僅是便於管理這麽簡單。
按他的這個方案重新規劃,涼州分為三州,除現有的河西四郡之外的郡將全部成為內郡,而河西四郡因為商道的原因也將得到格外關注,至少在推舉孝廉、茂才上會有優勢。
雖的不說,一州變三州,原本一年隻有一個名額的茂才就變成了三個,以涼州的人口而言,這個比例將比山東州高出好幾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異提議不設州刺史,其實是不符合涼州人利益的。
除此之外,一州變三州也可以規避三互法,涼州人不得擔任涼州刺史的禁令就可以成功繞過,涼州人有了主宰涼州命運的可能。
同理,增設郡也必然要增加舉孝廉的數量。新附的鮮卑人算作人口,但是被舉為孝廉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些名額都會被原住民瓜分。
如此這個建議被接納,那涼州毋須朝廷的額外關注,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年輕人會湧入朝堂。
劉協悄悄瞅了一眼周忠,不出意外地看到了周忠微蹙的眉心。
“周卿,你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周忠的神情有些猶豫,抬頭看了一眼劉協,隨即又低下了頭。他沉默片刻,說道:“臣附議。”
對周忠的反應,劉協不是很難理解,但他沒有問,又看向其他人。
經過一番討論,大部分人都讚成賈詡的建議,理由各不相同。
劉協命人記錄在案,並讓所有人會後接著討論,在下一次朝會時再集中討論一次。
改變州的範圍不是一件小事,要通報三公九卿才行。
涼州刺史的人選暫時被擱置,東征的事宜被提出來討論。
相比於上一個議題的分歧,這個議題幾乎沒什麽反對聲音,幾乎所有人都讚同天子親征。
這可能是最後一場大戰,沒有人願意置身事外,看著韓遂等人立功。
周忠隨即提出一個問題:兗州牧曹操不適合擔任大軍前鋒,尤其是不適合擔任增援彭城的主力,朝廷應該將他調離前線,或者委任他職。
周忠的話一出口,曹昂的臉就漲得通紅,整個人都木了,無地自容。
夏侯充按捺不住,挺身而出。“依周公之見,涼州軍豈不是更不能充當東征的主力?他們當年燒洛陽,洗劫潁川,烹潁川太守李旻,可比兗州牧在彭城的殺戮慘烈多了。”
周忠雙手攏在袖中,沉默不語。
夏侯充的話激起了涼州人的不滿,立刻有人起身反駁。自從華陰之戰後,涼州人就追隨天子作戰,接受天子教化,早就不是以前的涼州軍了。
更有人說,如果涼州軍不能充當主力,還有誰?
夏侯充一看,知道惹了眾怒,不敢於吭聲,乖乖地退了回去。
但爭論並沒有就此平息,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問題:涼州軍東征,必然要麵臨一個正義性的問題,哪怕是天子親征。
涼州軍的暴行後患無窮,甚至可能因此影響朝廷的合法性,將來難免會有人比附為秦統一天下的虎狼之師。秦人的主力還是關中人,已經遭到山東人的強烈反對,涼州人又豈能例外?
幾百年的敵視、排斥,豈是一兩年的教化就能扭轉過來的。
如果東征之時,有誰約束部下不力,再出現濫殺無辜的事幾乎在所難免。到了那時候,誰還相信涼州軍是王者之師,誰還相信天子的教化有用?
看著沉默的眾人,劉協心裏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東征的步伐還沒邁出,考驗卻已經出現了。
他將目光投向了劉曄、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