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權出使山東的消息,立刻引起了朝臣們的注意。
這件事很突然,天子事先既未透風,事後也沒有任何解釋,但這件事的時機如此之巧,卻不能不引人猜想。
袁術伏擊了袁紹的大將顏良,將依附袁紹的廬江大族檻車征送長安,又要在廬江度田,這件事還沒議出個結果來,天子卻派袁術的女兒袁權出使山東,顯然不是巧合。
在眾多人的關注下,袁衡奉詔隨蔡琰學禮的消息也很快浮出水麵。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都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不管最後的具體結果如何,天子對袁術的行動總體上是滿意的。
這個是態度問題、方向問題,沒什麽討論的餘地。
這讓不少老臣憂心忡忡。
他們主要的擔心有兩個:一是袁術會不會意氣用事,亂搞一通。二是度田會導致山東大亂,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
後一個擔心沒什麽好討論的。
雖然天子沒說,但河東的事先鑒在前,天子想借著平叛的機會對山東大族進行清洗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而並涼人也想跟著撈一筆,對富庶的山東諸州進行一番光明正大的擄掠。
山東人不願意看到這一幕,但他們沒有理由直接反對。
抑兼並,強幹弱枝,一直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與不與民爭利一樣重要。
即使當初反對光武皇帝度田,也是暗中阻撓破壞,沒人敢當麵反對。
如今天子手握並涼精兵,又年輕氣盛,手段可比好儒的光武皇帝狠厲多了。真惹惱了他,不排除他一怒之下,玉石俱焚,以武力摧毀山東州郡。
所以大家反對的理由就集中在了袁術身上。
袁術是紈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一點是公認的。就算他現在做得對,也不代表將來就能做得好。由他來主持度田,這事不靠譜。
正在此時,橋蕤押著一群俘虜來到了長安,給了老臣們更大的動力,以及更充足的理由。
橋蕤帶來了幾十個廬江大族的家主。
這些人平時衣食無憂,現在卻坐在檻車裏,一路從廬江顛沛至此,隻剩下半條命,看起來就讓人心疼。不少人感同身受,想起了當年隨著天子西遷、東歸的苦難生活,跑到劉協麵前痛哭流涕,憶苦思甜,懇求劉協珍惜現在的和平,不要輕啟戰端。
橋蕤還帶來了家屬,其中有一對國色天香的女兒,一個十三,一個十二。
不用說,這肯定是袁術想出來的歪主意。
他把天子當什麽人了?以為天子和他一樣好色嗎?這樣的酒色之徒,豈能付以重任?度田是大事,所托非人,遺禍無窮。
一時間,各種指責如雨點般潑向袁術,所有人眾口一辭,恨不得將袁術直接罵死。
如果口舌能殺人,袁術早就死了千萬遍。
在這種情況下,連劉協都不好直接為袁術開脫,要不然就是中了袁術的糖衣炮彈,被那一對還沒長開的姊妹花迷昏了頭。
很快,正在吳郡的光祿大夫周忠也送來了加急文書。他倒沒有為廬江大族求情,也沒有直接反對在廬江度田,卻強烈反對由袁術主持此事。
他從袁術年輕時的荒唐說起,一直說到不久前他在壽春與袁術同城而治,將袁術各種不靠譜的事一一列舉,最後問了一句話:這樣的人,能擔得起度田這麽重要的任務?
經此一事,劉協也覺得袁術不靠譜,做事太簡單粗暴。
於是,他做了讓步,決定將袁術調離揚州。
經過一番認真而激烈的“探討”,劉協最後做出決定,轉袁術為幽州牧。
比起揚州,幽州更遠,更窮。袁術由揚州牧轉為幽州牧看似平調,其實是左遷,也算是一種懲罰,算是平息了部分人的怨氣。
處理完了袁術之後,隨即又有一個議題被提了出來。
誰來接任揚州牧?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提了好幾個人選,但各有優劣,無法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讚同。
——
城南,太學舊址。
趙歧坐在樹蔭下,用袖子扇著風。雖然他的身體不錯,畢竟年紀大了。為了考察太學還是否有修複的可能,他這幾天來往奔波,體力消耗過大。
“公台,坐一會兒。”趙歧說道。
“喏。”陳宮嘴裏答應著,卻沒有就坐,扶著一棵大樹,看著遠處的南山出神。
“公台,想什麽呢?”
“看到這太學遺址,忽然有些感慨。”陳宮轉過頭,看看趙歧,倒了一碗水遞了過去。“從董仲舒建議立太學,到如今三百餘年,誰會想到儒門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可見夫子說得對,過猶不及,讀書是好事,可是讀書人太多了,也可能是麻煩。”
“你這是什麽話?”趙歧不滿地說道:“且不說聖人的話怎麽理解,如今天子重教化,欲使天下人皆能讀書明理,你怎麽還嫌讀書人太多?依我看,德潤身,富潤屋,讀書人越多越好。你看那些西涼兵,原本一個個和野獸一般粗鄙,所到之處,雞飛狗跳,讀了書,連說話聲音都小些。”
“我不是說讀書不好。”陳宮連忙解釋。“讀書養德自然是好的,但又有多少人讀書是為了養德呢?太學三萬太學生,大多數還是為仕途而讀書。一旦讀書不能讓他們入仕,他們就棄聖人之言如弊履,哪有好德之心。我們山東有一句俗語,叫舉秀才,不知書,說的就是這種人。”
“這句話,我也聽說過。”趙歧點點頭。“下一句是察孝廉,父別居,對吧?”
陳宮啞然失笑,拍拍額頭。“我倒是忘了,趙公也在山東遊曆多年。”
“什麽遊曆,我那是逃難。”趙歧拍拍膝蓋,有些慚愧。“我讀了大半輩子《孟子》,最傾慕孟子為人,一心想做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結果禍事臨頭,還是做不到臨難不苟,隻能一逃了之,苟且偷生。要說虛偽,我又何嚐不是呢?所以我是讚成天子所說的,讀書人也要習武強身。如果我有一身好武藝,當初何必逃,直接殺了唐玹,為國除奸。”
“趙公豪氣。”隨著輕脆的掌聲,天子劉協從一旁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鼓掌。“趙公雖年高,豪氣不亞於少年,不愧是孟軻信徒,盡得浩然之氣真傳。佩服,佩服。”
這件事很突然,天子事先既未透風,事後也沒有任何解釋,但這件事的時機如此之巧,卻不能不引人猜想。
袁術伏擊了袁紹的大將顏良,將依附袁紹的廬江大族檻車征送長安,又要在廬江度田,這件事還沒議出個結果來,天子卻派袁術的女兒袁權出使山東,顯然不是巧合。
在眾多人的關注下,袁衡奉詔隨蔡琰學禮的消息也很快浮出水麵。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都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不管最後的具體結果如何,天子對袁術的行動總體上是滿意的。
這個是態度問題、方向問題,沒什麽討論的餘地。
這讓不少老臣憂心忡忡。
他們主要的擔心有兩個:一是袁術會不會意氣用事,亂搞一通。二是度田會導致山東大亂,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
後一個擔心沒什麽好討論的。
雖然天子沒說,但河東的事先鑒在前,天子想借著平叛的機會對山東大族進行清洗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而並涼人也想跟著撈一筆,對富庶的山東諸州進行一番光明正大的擄掠。
山東人不願意看到這一幕,但他們沒有理由直接反對。
抑兼並,強幹弱枝,一直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與不與民爭利一樣重要。
即使當初反對光武皇帝度田,也是暗中阻撓破壞,沒人敢當麵反對。
如今天子手握並涼精兵,又年輕氣盛,手段可比好儒的光武皇帝狠厲多了。真惹惱了他,不排除他一怒之下,玉石俱焚,以武力摧毀山東州郡。
所以大家反對的理由就集中在了袁術身上。
袁術是紈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一點是公認的。就算他現在做得對,也不代表將來就能做得好。由他來主持度田,這事不靠譜。
正在此時,橋蕤押著一群俘虜來到了長安,給了老臣們更大的動力,以及更充足的理由。
橋蕤帶來了幾十個廬江大族的家主。
這些人平時衣食無憂,現在卻坐在檻車裏,一路從廬江顛沛至此,隻剩下半條命,看起來就讓人心疼。不少人感同身受,想起了當年隨著天子西遷、東歸的苦難生活,跑到劉協麵前痛哭流涕,憶苦思甜,懇求劉協珍惜現在的和平,不要輕啟戰端。
橋蕤還帶來了家屬,其中有一對國色天香的女兒,一個十三,一個十二。
不用說,這肯定是袁術想出來的歪主意。
他把天子當什麽人了?以為天子和他一樣好色嗎?這樣的酒色之徒,豈能付以重任?度田是大事,所托非人,遺禍無窮。
一時間,各種指責如雨點般潑向袁術,所有人眾口一辭,恨不得將袁術直接罵死。
如果口舌能殺人,袁術早就死了千萬遍。
在這種情況下,連劉協都不好直接為袁術開脫,要不然就是中了袁術的糖衣炮彈,被那一對還沒長開的姊妹花迷昏了頭。
很快,正在吳郡的光祿大夫周忠也送來了加急文書。他倒沒有為廬江大族求情,也沒有直接反對在廬江度田,卻強烈反對由袁術主持此事。
他從袁術年輕時的荒唐說起,一直說到不久前他在壽春與袁術同城而治,將袁術各種不靠譜的事一一列舉,最後問了一句話:這樣的人,能擔得起度田這麽重要的任務?
經此一事,劉協也覺得袁術不靠譜,做事太簡單粗暴。
於是,他做了讓步,決定將袁術調離揚州。
經過一番認真而激烈的“探討”,劉協最後做出決定,轉袁術為幽州牧。
比起揚州,幽州更遠,更窮。袁術由揚州牧轉為幽州牧看似平調,其實是左遷,也算是一種懲罰,算是平息了部分人的怨氣。
處理完了袁術之後,隨即又有一個議題被提了出來。
誰來接任揚州牧?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提了好幾個人選,但各有優劣,無法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讚同。
——
城南,太學舊址。
趙歧坐在樹蔭下,用袖子扇著風。雖然他的身體不錯,畢竟年紀大了。為了考察太學還是否有修複的可能,他這幾天來往奔波,體力消耗過大。
“公台,坐一會兒。”趙歧說道。
“喏。”陳宮嘴裏答應著,卻沒有就坐,扶著一棵大樹,看著遠處的南山出神。
“公台,想什麽呢?”
“看到這太學遺址,忽然有些感慨。”陳宮轉過頭,看看趙歧,倒了一碗水遞了過去。“從董仲舒建議立太學,到如今三百餘年,誰會想到儒門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可見夫子說得對,過猶不及,讀書是好事,可是讀書人太多了,也可能是麻煩。”
“你這是什麽話?”趙歧不滿地說道:“且不說聖人的話怎麽理解,如今天子重教化,欲使天下人皆能讀書明理,你怎麽還嫌讀書人太多?依我看,德潤身,富潤屋,讀書人越多越好。你看那些西涼兵,原本一個個和野獸一般粗鄙,所到之處,雞飛狗跳,讀了書,連說話聲音都小些。”
“我不是說讀書不好。”陳宮連忙解釋。“讀書養德自然是好的,但又有多少人讀書是為了養德呢?太學三萬太學生,大多數還是為仕途而讀書。一旦讀書不能讓他們入仕,他們就棄聖人之言如弊履,哪有好德之心。我們山東有一句俗語,叫舉秀才,不知書,說的就是這種人。”
“這句話,我也聽說過。”趙歧點點頭。“下一句是察孝廉,父別居,對吧?”
陳宮啞然失笑,拍拍額頭。“我倒是忘了,趙公也在山東遊曆多年。”
“什麽遊曆,我那是逃難。”趙歧拍拍膝蓋,有些慚愧。“我讀了大半輩子《孟子》,最傾慕孟子為人,一心想做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結果禍事臨頭,還是做不到臨難不苟,隻能一逃了之,苟且偷生。要說虛偽,我又何嚐不是呢?所以我是讚成天子所說的,讀書人也要習武強身。如果我有一身好武藝,當初何必逃,直接殺了唐玹,為國除奸。”
“趙公豪氣。”隨著輕脆的掌聲,天子劉協從一旁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鼓掌。“趙公雖年高,豪氣不亞於少年,不愧是孟軻信徒,盡得浩然之氣真傳。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