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愣了一下,氣極而笑。
“我做不到你這般從容。”他語帶譏諷的說道。與楊彪相識多年,他們之間的交情早就跨越了官職的高低,完全可以直言無忌。
“你是心有掛礙,所以從容不得。”楊彪伸出手指,點了點周忠的心口。“我大膽猜一猜,你這麽急躁,不會是因為度田吧?怎麽,擔心家裏那幾頃良田?”
周忠一時語噎,有點被人說破心思的尷尬。
“你楊氏沒有這樣的掛礙?”
“一點沒有也不現實,但和你們廬江周氏相比,不值一提。”楊彪命人上了酒食,與周忠共飲。“當然,你也不要緊張,比你廬江周氏更富的大有人在。”
周忠笑了一聲,舉起酒杯,和楊彪對飲了一杯。
楊彪這句話提醒了他。廬江周氏雖說有不少土地,遠遠超過朝廷的標準,但與那些真正豪強相比,廬江周氏真沒什麽可說的。
別的不說,與周瑜交好的魯肅就比廬江周氏土地更多,而魯肅任侍中,正是天子親近。
他對天子有信心,就與魯肅得到天子信任有一定的關係。
結合這幾年的經曆,他相信天子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人,卻不是一個魯莽躁進的人。度田雖難,天子卻一定能處理好各方麵的利益。
雖然他不知道天子將如何解決。
“朝中爭得也利害?”
楊彪點點頭。“每次朝會真會有人說,各種理由都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天子怎麽說?”
“天子隻是聽,一直沒有給出明確意見。看樣子,是想看看各地試行的結果再說。”
周忠長出一口氣。
他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問題。“關東、關西有何區別?”
楊彪沉默了片刻。“關東是不是吵得很凶?甚至有人企圖以武力反對度田?”
周忠猶豫了片刻,還是點頭承認。“的確如此。”
“過了函穀關以後,還有嗎?”
周忠心頭一動,忽然反應過來。其實沒過函穀關,他就感覺到輿情的變化,抱怨度田的人還有,但是因度田而生民變的消息卻沒有了。
為什麽沒有?
周忠在腦子裏迅速過了一遍,意識到一個問題。
沒有民變的地方,幾乎都有駐軍,而且是大規模的駐軍。
比如洛陽。
洛陽之所以沒有因度田而生民變,除了洛陽周邊戶口劇減,有大量空閑的土地之外,韓遂有數萬大軍駐紮在洛陽也不可忽視。
河南、弘農,一直到關中,都是朝廷駐軍。一旦發生民變,當地將領會迅速出兵平叛。
“南陽的情況如何?”周忠迅速問了一個問題。
楊彪笑了。
周忠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南陽反對度田的聲音很大,張濟、丁衝也彈壓不住。天子正在調研,最近從南陽返回的人,通常都會有專門的問詢,有些還被帶到天子麵前,由天子親自問詢,了解南陽的情況。”
“從南陽回來的人多嗎?”
“多,不僅有關中逃難去南陽的人,還有原本就是南陽的人。他們聽說關中度田,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主動要求遷到關中來。”
楊彪呷了一口酒,又道:“還有一些經商的,也想遷到關中來,但是朝廷限製得比較嚴,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的。”
“朝廷……限製想遷往關中的人?”周忠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經過董卓、李傕等人為禍,關中戶口十不存一,即使從涼州遷了幾萬戶來,依然是杯水車薪。
即使加上羌人,涼州的總共口也不過三十萬,願意拋棄家業,背井離鄉的都是一些窮得立足之地的人。隨著涼州的安定,西域商路的複通,當地就能活得不錯,又何必遷到關中來。
在這種情況下,關中不應該是對想遷來的人熱烈歡迎麽?
“想不通吧?”楊彪微微一笑。“我也想不通,但天子說大水猛灌,不如滴水穿石,我覺得有些道理,不妨多看一段時間再說。”
周忠點了點頭。
天子不急於求成,這當然是好事。
“我如何才能見到天子?”
“你要是急,可去出城去,不在太學,就在講武堂。講武堂建在阿房宮舊址,很容易找得到。要是不急,不妨休息兩天,後天就是朝會,天子應該會回宮。”
周忠想了想。“我還是出城吧,雖說不差這一天兩天,但我已經耽擱太久了,早點匯報也是好的。”
楊彪表示讚同。
周忠隨即又問起了張喜的身後事。
楊彪沉吟了片刻,對周忠說,張喜最後死在袁紹的大營裏,究竟怎麽死的,又沒人能夠作證。這一點搞不清楚,他的傳記沒法寫。傳記沒法寫,請諡的事就沒法定。
現在的意見是,等劉備入朝。劉備身邊的一個將領叫陳到,曾經是張喜的侍從,可能了解一些情況,有助於解決謎團。
周忠很詫異。
三月份,他還在會稽的時候,就聽說劉備要入朝,怎麽劉備還沒到?
“劉備耽擱了。”楊彪說道:“袁紹撤回冀州後,派袁熙進駐青州,有進取琅琊的跡象,劉備不得不率部進入琅琊。琅琊的情況比較複雜,一時半會的可能脫不了身。”
“和度田有關嗎?”
“也許有吧。不過公文裏沒提到,隻說是臧霸、孫觀等人為備戰橫征暴斂,魚肉鄉裏,激起了民憤。”
“朝廷有出兵的計劃嗎?”
“暫時還沒有,天子派人了兩個軍謀去,協助劉備作戰。劉備麾下不缺兵力,隻要有合適的軍謀協助,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問題。”楊彪笑道:“這也是為將來劉備出征遼東做準備。”
“誰有這麽強的用兵能力?賈文和的弟子?”
“不全是,有一個是天子身邊的散騎,叫法正。”楊彪笑了笑。“應該也是想看一看劉備的能力吧,畢竟他將來擔負著收複遼東、朝鮮,甚至要東進倭國的任務,太弱了可不行。”
周忠皺起了眉頭。
天子對劉備的重視超出了他的想象,也不知道是禍是福。收複遼東、朝鮮也就罷了,東進倭國,是不是有些窮兵黷武?
“天下初定,就想著對外征討,是不是太急了些?”
“我也有這個擔心,好在天子隻是考察劉備的能力,並沒有讓他立刻進兵倭國。做準備,還是可以的。”
“我做不到你這般從容。”他語帶譏諷的說道。與楊彪相識多年,他們之間的交情早就跨越了官職的高低,完全可以直言無忌。
“你是心有掛礙,所以從容不得。”楊彪伸出手指,點了點周忠的心口。“我大膽猜一猜,你這麽急躁,不會是因為度田吧?怎麽,擔心家裏那幾頃良田?”
周忠一時語噎,有點被人說破心思的尷尬。
“你楊氏沒有這樣的掛礙?”
“一點沒有也不現實,但和你們廬江周氏相比,不值一提。”楊彪命人上了酒食,與周忠共飲。“當然,你也不要緊張,比你廬江周氏更富的大有人在。”
周忠笑了一聲,舉起酒杯,和楊彪對飲了一杯。
楊彪這句話提醒了他。廬江周氏雖說有不少土地,遠遠超過朝廷的標準,但與那些真正豪強相比,廬江周氏真沒什麽可說的。
別的不說,與周瑜交好的魯肅就比廬江周氏土地更多,而魯肅任侍中,正是天子親近。
他對天子有信心,就與魯肅得到天子信任有一定的關係。
結合這幾年的經曆,他相信天子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人,卻不是一個魯莽躁進的人。度田雖難,天子卻一定能處理好各方麵的利益。
雖然他不知道天子將如何解決。
“朝中爭得也利害?”
楊彪點點頭。“每次朝會真會有人說,各種理由都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天子怎麽說?”
“天子隻是聽,一直沒有給出明確意見。看樣子,是想看看各地試行的結果再說。”
周忠長出一口氣。
他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問題。“關東、關西有何區別?”
楊彪沉默了片刻。“關東是不是吵得很凶?甚至有人企圖以武力反對度田?”
周忠猶豫了片刻,還是點頭承認。“的確如此。”
“過了函穀關以後,還有嗎?”
周忠心頭一動,忽然反應過來。其實沒過函穀關,他就感覺到輿情的變化,抱怨度田的人還有,但是因度田而生民變的消息卻沒有了。
為什麽沒有?
周忠在腦子裏迅速過了一遍,意識到一個問題。
沒有民變的地方,幾乎都有駐軍,而且是大規模的駐軍。
比如洛陽。
洛陽之所以沒有因度田而生民變,除了洛陽周邊戶口劇減,有大量空閑的土地之外,韓遂有數萬大軍駐紮在洛陽也不可忽視。
河南、弘農,一直到關中,都是朝廷駐軍。一旦發生民變,當地將領會迅速出兵平叛。
“南陽的情況如何?”周忠迅速問了一個問題。
楊彪笑了。
周忠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南陽反對度田的聲音很大,張濟、丁衝也彈壓不住。天子正在調研,最近從南陽返回的人,通常都會有專門的問詢,有些還被帶到天子麵前,由天子親自問詢,了解南陽的情況。”
“從南陽回來的人多嗎?”
“多,不僅有關中逃難去南陽的人,還有原本就是南陽的人。他們聽說關中度田,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主動要求遷到關中來。”
楊彪呷了一口酒,又道:“還有一些經商的,也想遷到關中來,但是朝廷限製得比較嚴,不是他們想來就能來的。”
“朝廷……限製想遷往關中的人?”周忠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經過董卓、李傕等人為禍,關中戶口十不存一,即使從涼州遷了幾萬戶來,依然是杯水車薪。
即使加上羌人,涼州的總共口也不過三十萬,願意拋棄家業,背井離鄉的都是一些窮得立足之地的人。隨著涼州的安定,西域商路的複通,當地就能活得不錯,又何必遷到關中來。
在這種情況下,關中不應該是對想遷來的人熱烈歡迎麽?
“想不通吧?”楊彪微微一笑。“我也想不通,但天子說大水猛灌,不如滴水穿石,我覺得有些道理,不妨多看一段時間再說。”
周忠點了點頭。
天子不急於求成,這當然是好事。
“我如何才能見到天子?”
“你要是急,可去出城去,不在太學,就在講武堂。講武堂建在阿房宮舊址,很容易找得到。要是不急,不妨休息兩天,後天就是朝會,天子應該會回宮。”
周忠想了想。“我還是出城吧,雖說不差這一天兩天,但我已經耽擱太久了,早點匯報也是好的。”
楊彪表示讚同。
周忠隨即又問起了張喜的身後事。
楊彪沉吟了片刻,對周忠說,張喜最後死在袁紹的大營裏,究竟怎麽死的,又沒人能夠作證。這一點搞不清楚,他的傳記沒法寫。傳記沒法寫,請諡的事就沒法定。
現在的意見是,等劉備入朝。劉備身邊的一個將領叫陳到,曾經是張喜的侍從,可能了解一些情況,有助於解決謎團。
周忠很詫異。
三月份,他還在會稽的時候,就聽說劉備要入朝,怎麽劉備還沒到?
“劉備耽擱了。”楊彪說道:“袁紹撤回冀州後,派袁熙進駐青州,有進取琅琊的跡象,劉備不得不率部進入琅琊。琅琊的情況比較複雜,一時半會的可能脫不了身。”
“和度田有關嗎?”
“也許有吧。不過公文裏沒提到,隻說是臧霸、孫觀等人為備戰橫征暴斂,魚肉鄉裏,激起了民憤。”
“朝廷有出兵的計劃嗎?”
“暫時還沒有,天子派人了兩個軍謀去,協助劉備作戰。劉備麾下不缺兵力,隻要有合適的軍謀協助,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問題。”楊彪笑道:“這也是為將來劉備出征遼東做準備。”
“誰有這麽強的用兵能力?賈文和的弟子?”
“不全是,有一個是天子身邊的散騎,叫法正。”楊彪笑了笑。“應該也是想看一看劉備的能力吧,畢竟他將來擔負著收複遼東、朝鮮,甚至要東進倭國的任務,太弱了可不行。”
周忠皺起了眉頭。
天子對劉備的重視超出了他的想象,也不知道是禍是福。收複遼東、朝鮮也就罷了,東進倭國,是不是有些窮兵黷武?
“天下初定,就想著對外征討,是不是太急了些?”
“我也有這個擔心,好在天子隻是考察劉備的能力,並沒有讓他立刻進兵倭國。做準備,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