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帶到洛陽來參加大閱的將士數量雖然不多,卻都是他麾下的精銳。被關羽直斥為廢物,劉備身後的將士都變了臉色,一個個怒目而視。


    可是看看一旁目不斜視、挺立如鬆的士卒,他們又將湧到嘴邊的髒話咽了回去。


    即使不考慮關羽臨陣斬殺文醜的赫赫威名,就看這些將士的隊列,也知道關羽練兵的水平有多高。真要打起來,己方沒什麽勝算。


    劉備哈哈一笑,翻身下馬,上前挽著關羽的手,用力搖了搖。


    “雲長,幾年不見,你一點沒變啊。”


    關羽神色稍緩。“你倒是變了不少,有點一方諸侯的氣度了。”


    劉備有點尷尬,諸葛瑾更是目瞪口呆。


    他早就聽說關羽傲氣,與劉備麾下的其他文武不同。如今一見,他還是低做了這句話的含義。


    關羽哪怕像劉備的舊部,這感覺完全反了啊。


    聽他這意思,劉備以前就沒有諸侯的氣度唄?


    劉備迅速恢複了從容,笑道:“雲長,幫我再練練他們?臨陣磨刀,圖個鮮亮。”


    關羽又掃了劉備身後的將士一眼,猶豫了片刻。“我要和公明商量一下,才能給你答複。”


    劉備一時錯愕。


    他知道關羽入朝之後,就一直是徐晃的下屬,但這樣的小事,關羽都有請示徐晃,著實讓他有些意外。


    這還是那個關羽嗎?


    兩人寒暄了一陣,一起上馬,趕往平樂觀。


    原本趙雲是來迎劉備的,兩人齊頭並進。多了一個關羽後,關羽為了方便與趙雲說話,走在趙雲的另一側,成了趙雲居中,劉備、關羽夾侍兩邊的狀態,而且關羽一說起來就沒完,劉備反倒成了看客。


    諸葛瑾越看越覺得荒唐,幾次忍不住想說話,卻被劉備阻止了。


    ——


    到了平樂觀,劉備及其部下被安置在指定的營地。


    趙雲回去複命,諸葛瑾委托他帶話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有空的時候,兄弟能夠見一麵。


    劉備帶著諸葛瑾來,就是考慮到諸葛亮是天子心腹,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他自己不方便打聽的事,可以由諸葛瑾出麵,走諸葛亮這條路。


    諸葛亮很快就送來了回複。


    他很忙,沒時間專程來拜訪諸葛瑾,但是可以抽時間請諸葛瑾吃晚飯,交流一下情況。


    諸葛瑾二話不說,通報了劉備,隨即趕往禦營。


    諸葛瑾來得比較早,還沒到吃晚飯的時候,請人通報之後,就站在營外看熱鬧。


    大營外正在舉行一場測試。主持測試的將領正是趙雲,接受測試的人則是袁譚、劉琦。一群人站在一旁圍觀,諸葛瑾也湊了過去。


    聽了幾句,諸葛瑾大致搞清楚了情況。


    這是散騎侍郎的入職考核,要求遠比一般的郎官嚴,所以也特別慎重,一般由三部督之一主持。允許圍觀也是慣例,以示公平公正,避免刻意刁難的嫌疑。


    考核分三項:步射、騎射、騎矛。


    步射、騎射都是三番,要求十二箭射中八箭以上。因為箭靶設在八十步處,比普通的射藝練習遠出二十步,就要求應試者不僅有要準頭,而且要有足夠的力量,至少開得一石弓。


    僅此一條,就將無數人拒之門外。


    袁譚、劉琦現在就麵臨這樣的窘境。


    他們握著弓,看著八十步外的箭靶,連拉弓試射的勇氣都沒有。


    首先一點,他們根本拉不開這一石硬弓,更別說射中八十步外的箭靶。


    眾目睽睽之下,他們後悔莫及。早知道散騎的考核要求這麽高,他們就不來了。


    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諸葛瑾聽了,也覺得好奇。他知道諸葛亮是散騎,而且是等級最高的常侍。


    難道他也能開一石弓?


    他很難想象諸葛亮開弓射箭的樣子。


    趙雲等了片刻,見袁譚、劉琦都沒有開弓的意思,揮了揮手。


    兩個散騎走到袁譚、劉琦麵前,取過他們手中的硬弓,同時張弓搭箭,幾乎沒怎麽瞄準,就開始連續射擊。


    “嗖嗖”聲不絕於耳,一會兒功夫,兩個散騎就完成了射擊。


    運作流暢,有著一種難以言表的美感,激起一旁的觀眾一陣陣驚呼。幾個年輕女子更是連聲尖叫,以示興奮。


    有人將兩個箭靶搬了過來,一個箭靶上釘了九隻箭,一個箭靶上釘了十支箭,都超出了考核標準。


    趙雲走了過來,看著袁譚、劉琦。“二位還要試嗎?”


    袁劉二人麵紅耳赤。


    “要不這樣吧,你們回去再練練,過段時間再來參選。散騎的要求的確比較高,準備不足的話,很難通過。”


    “好,好。”袁譚、劉琦連連點頭,拱拱手,轉身就走。


    今天丟人丟大了,他們再也沒臉在這兒停留片刻。


    諸葛瑾上前行禮,與趙雲攀談起來,隨即問了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散騎都要經過這樣的考核,有沒有例外。


    趙雲立刻明白了諸葛瑾的意思。


    “你是說令弟孔明吧?”


    諸葛瑾也不掩飾,直接承認了。


    他的確對此非常好奇。


    “孔明到了行在之後,一直堅持習武。他成為散騎的時候,雖說散騎的標準還沒有這麽嚴格,但他的武藝卻完全符合要求,是一名合格的散騎。”


    諸葛瑾大感意外。


    趙雲笑了。“孔明年輕,身材又高大,本來就適合習武。實際上,隻要肯吃苦,願意用心練習,絕大多數人都能達到這個標準。”


    他轉頭看了一眼落荒而逃的袁譚、劉琦。“尤其是他們。”


    諸葛瑾想了想,覺得趙雲說得有理。


    這個標準看似高,卻沒有高到不可實現的地步。袁譚、劉琦都是富貴之家,從小不缺衣食,再加上他們都遺傳了父輩的身材,有著很多人不具備的先天優勢。


    身大力不虧,這是基本常識。


    他們無法通過考核,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沒能發揮出自己的先天優勢,不是標準過高。


    當然,這也是嘴上說說而已。


    高門子弟練武的不少,但是真願意下苦功的卻有限,畢竟他們不需要靠武藝出人頭地,家族的實力讓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悠遊歲月,還能博一個儒雅之名。


    隻有那些沒什麽門路的寒門子弟才會下狠心,苦練武藝,希望能在戰場上博一個機會。


    很顯然,天子的這個選拔標準將絕大多數世家子弟都擋在了門外。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漢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