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在反複權衡了一夜後,決定接受天子的最後通諜,獻城投降。
天子的十幾萬大軍圍城,就算不進攻,困也能困死他。
勝負沒有懸念,堅持也就沒了意義。負隅頑抗,隻會使殺戮更重,損失更大。
寫好降表後,審配伏劍自殺。
收到消息後,田豐也自殺了。
袁熙早就等著這一刻,收到消息後,立刻接管了鄴城的防務,命人樹起白旗。為審配、田豐舉哀的同時,割下他們的首級,連同降表,一起送出了城。
在辛毗的建議下,袁熙向北軍中侯士孫瑞投降。
士孫瑞收到消息,一麵派人急報天子,一麵受降。
看到田豐的首級,沮授淚如雨下。
他知道審配死有餘辜,田豐卻是被審配拖累的。他已經致仕隱居,卻被審配逼著出山,攪進了渾水,最後丟了性命。
以田豐的才智,本可以有一番作為。
士孫瑞最開心。
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得以避免,成千上萬的將士不用白白犧牲。至於他個人的榮譽,與這些相比微不足道。
更何況他覺得自己雖然年過半百,卻還能再戰十年,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半日後,天子有詔書回複,接受袁熙的請降,所有人按照既定的方針處理。
審配、田豐已死,就不再追究。族人沒為官奴婢,家產抄沒。城中文武,二百石以上一律流放海外,具體地點待定。其他人等就地整編。
收到詔書之後,最開心的是辛毗。
汝潁人一直被審配囚禁,是審配的人質,與反叛無關,是以不在流放之列。
隻有袁熙不能幸免。
但袁熙也不虧。他為了救母,犯險入城,又與辛毗聯手,最終說服審配放棄了玉石俱焚的選擇,也算是活人無數。雖然難逃流放之刑,卻也贏得了美譽。
流放的詔書還沒下達,已經有不少袁氏故吏表示願意陪他一起流放。
士孫瑞入城,接管了鄴城的城防,然後造好名冊,趕到行在見駕。
——
劉協放下手中的名冊,抬起手,看了士孫瑞一眼。
“士孫公辛苦了。”
士孫瑞含笑施禮。“能隨陛下征伐,臣受益匪淺,就算些許辛苦也是值的。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陛下是謂也。”
劉協嘴角挑起一抹淺笑。“你不必奉承我。我既然接受了投降,就不會再變卦。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能不戰而勝,我求之不得。”
士孫瑞如釋重負,躬身再拜。“陛下仁厚,天下之福。願陛下威名遠播,益州俯首,天下太平矣。”
劉協一聲歎息。“益州與冀州不同,不能報太高的希望。士孫公,你還不能解甲歸田。益州的事,要拜托你。”
士孫瑞心情有些複雜。
一方麵,天子將平定益州的事交給他,是對他的信任,也是讓他位至太尉的誠意。
另一方麵,這也意味著益州很難像冀州一樣不戰而降,一場激烈甚至曠日持久的大戰在所難免。
雖然不期望如此,但他也卻清楚,天子說得有理,益州不戰而降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也很簡單,益州有地利可用,不像冀州一馬平川,朝廷的大軍可以直至城下。
“謝陛下。”
劉協隨即與士孫瑞商量了對投降人員的安排,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將領的流放,一是士卒的整編。
對前者,劉協的態度很堅決,不管是張郃、高覽這樣的重要將領,還是曲軍侯之類的低級軍官,一律流放,沒有例外。
不僅要流放,而且要打破編製,分散到不同地方,讓他們沒有重新集結的可能。
士孫瑞委婉的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流放到海外,本來就不僅僅是懲罰,還有讓他們開疆拓土、戴罪立功的意思。那些人之所以願意降,就是覺得還有希望。審配之所以願意投降,也是因為朝廷沒有趕盡殺絕,還給冀州人留下了一線生機。
如果將他們打散了,那就隻剩下懲罰的作用,沒有戴罪立功的可能。
再善戰的將領,如果沒有一定的兵力可用,麵對陌生的環境,也隻有死路一條。
如果陛下隻是想懲罰他們,不如將他們送去守邊,或者沒為官奴婢,隨軍征戰。
隻是如此一來,一則有失信的嫌疑,二來也是浪費。
冀州多名將,讓已經稱臣的名將當作普通士卒用,太可惜了。
對於後者,士孫瑞倒是沒什麽意見。
從袁紹入冀州開始,冀州已經有十年時間處於戰爭狀態。如今好容易太平了,的確應該削減兵員,讓更多的士卒回家務農,恢複生產。
最後,士孫瑞又提醒了一句。
攻城易,攻心難。
不管審配是否投降,有一兩年時間,鄴城必破。可是想要收複冀州人心,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冀州是否穩定,關係到大河以北的幽州、並州是否能得到足夠的資源,也對北疆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陛下既然想接下來平定遼東,驅逐胡虜,飲馬北海,就不能不重視對冀州的人心得失。
而隻有穩定了邊疆,陛下才能騰出手來,從容推進中原度田,實現王道。
聽完士孫瑞這句話,劉協心中一動,無聲而笑。
他聽懂了士孫瑞的意思。
冀州人的威脅容易解決,中原士大夫的利益卻還沒有真正觸及。盡快解決冀州人心的問題,將冀州度田進行到底,才能將度田的主戰場轉移到中原。
“我再考慮考慮。”
“唯。”士孫瑞躬身而退。
出了中軍大營,士孫瑞上了馬,看著中軍禦帳的方向,長出一口氣,說不出的欣慰。
對他來說,此行堪稱完美。既得到了移師益州的機會,又說服天子調整了思路,以便盡快完成對冀州的消化。
天子雖年輕,卻聰明睿智,非先帝所能及。
或許這一次能成功,真正改變大漢的命運。
“回營。”士孫瑞心情大好,一揚馬鞭,就準備策馬奔馳。
“中侯,那是……”親衛忽然一聲驚呼,指向遠處。
士孫瑞順著他的手一看,也不禁吃了一驚。“荀文若兄弟,他們怎麽來行在了?”
片刻功夫,荀彧、荀諶策馬來到麵前,看到士孫瑞,兩人連忙翻身下馬,快步走到士孫瑞的馬前,拱手施禮。
“見過士孫公。”
士孫瑞也下了馬,一手挽著一個,笑道:“你們怎麽來了?”
“我們……”荀彧、荀諶互相看了一眼,低聲說道:“不瞞士孫公,我們是來救人的。”
士孫瑞恍然,不禁哈哈大笑。“不用那麽費勁了,審配、田豐已死,鄴城已經投降,你們的家人也無性命之虞。”
荀彧兄弟又驚又喜,不禁撫額而歎。
“幸甚,幸甚。”
士孫瑞笑容一收,隨即又道:“性命雖然保住了,卻不能不有所轉變。友若,文若,你們都是少壯有為之士,要助天子一臂之力,共興王道才行啊。”
7017k
天子的十幾萬大軍圍城,就算不進攻,困也能困死他。
勝負沒有懸念,堅持也就沒了意義。負隅頑抗,隻會使殺戮更重,損失更大。
寫好降表後,審配伏劍自殺。
收到消息後,田豐也自殺了。
袁熙早就等著這一刻,收到消息後,立刻接管了鄴城的防務,命人樹起白旗。為審配、田豐舉哀的同時,割下他們的首級,連同降表,一起送出了城。
在辛毗的建議下,袁熙向北軍中侯士孫瑞投降。
士孫瑞收到消息,一麵派人急報天子,一麵受降。
看到田豐的首級,沮授淚如雨下。
他知道審配死有餘辜,田豐卻是被審配拖累的。他已經致仕隱居,卻被審配逼著出山,攪進了渾水,最後丟了性命。
以田豐的才智,本可以有一番作為。
士孫瑞最開心。
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得以避免,成千上萬的將士不用白白犧牲。至於他個人的榮譽,與這些相比微不足道。
更何況他覺得自己雖然年過半百,卻還能再戰十年,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半日後,天子有詔書回複,接受袁熙的請降,所有人按照既定的方針處理。
審配、田豐已死,就不再追究。族人沒為官奴婢,家產抄沒。城中文武,二百石以上一律流放海外,具體地點待定。其他人等就地整編。
收到詔書之後,最開心的是辛毗。
汝潁人一直被審配囚禁,是審配的人質,與反叛無關,是以不在流放之列。
隻有袁熙不能幸免。
但袁熙也不虧。他為了救母,犯險入城,又與辛毗聯手,最終說服審配放棄了玉石俱焚的選擇,也算是活人無數。雖然難逃流放之刑,卻也贏得了美譽。
流放的詔書還沒下達,已經有不少袁氏故吏表示願意陪他一起流放。
士孫瑞入城,接管了鄴城的城防,然後造好名冊,趕到行在見駕。
——
劉協放下手中的名冊,抬起手,看了士孫瑞一眼。
“士孫公辛苦了。”
士孫瑞含笑施禮。“能隨陛下征伐,臣受益匪淺,就算些許辛苦也是值的。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陛下是謂也。”
劉協嘴角挑起一抹淺笑。“你不必奉承我。我既然接受了投降,就不會再變卦。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能不戰而勝,我求之不得。”
士孫瑞如釋重負,躬身再拜。“陛下仁厚,天下之福。願陛下威名遠播,益州俯首,天下太平矣。”
劉協一聲歎息。“益州與冀州不同,不能報太高的希望。士孫公,你還不能解甲歸田。益州的事,要拜托你。”
士孫瑞心情有些複雜。
一方麵,天子將平定益州的事交給他,是對他的信任,也是讓他位至太尉的誠意。
另一方麵,這也意味著益州很難像冀州一樣不戰而降,一場激烈甚至曠日持久的大戰在所難免。
雖然不期望如此,但他也卻清楚,天子說得有理,益州不戰而降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也很簡單,益州有地利可用,不像冀州一馬平川,朝廷的大軍可以直至城下。
“謝陛下。”
劉協隨即與士孫瑞商量了對投降人員的安排,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將領的流放,一是士卒的整編。
對前者,劉協的態度很堅決,不管是張郃、高覽這樣的重要將領,還是曲軍侯之類的低級軍官,一律流放,沒有例外。
不僅要流放,而且要打破編製,分散到不同地方,讓他們沒有重新集結的可能。
士孫瑞委婉的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流放到海外,本來就不僅僅是懲罰,還有讓他們開疆拓土、戴罪立功的意思。那些人之所以願意降,就是覺得還有希望。審配之所以願意投降,也是因為朝廷沒有趕盡殺絕,還給冀州人留下了一線生機。
如果將他們打散了,那就隻剩下懲罰的作用,沒有戴罪立功的可能。
再善戰的將領,如果沒有一定的兵力可用,麵對陌生的環境,也隻有死路一條。
如果陛下隻是想懲罰他們,不如將他們送去守邊,或者沒為官奴婢,隨軍征戰。
隻是如此一來,一則有失信的嫌疑,二來也是浪費。
冀州多名將,讓已經稱臣的名將當作普通士卒用,太可惜了。
對於後者,士孫瑞倒是沒什麽意見。
從袁紹入冀州開始,冀州已經有十年時間處於戰爭狀態。如今好容易太平了,的確應該削減兵員,讓更多的士卒回家務農,恢複生產。
最後,士孫瑞又提醒了一句。
攻城易,攻心難。
不管審配是否投降,有一兩年時間,鄴城必破。可是想要收複冀州人心,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冀州是否穩定,關係到大河以北的幽州、並州是否能得到足夠的資源,也對北疆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陛下既然想接下來平定遼東,驅逐胡虜,飲馬北海,就不能不重視對冀州的人心得失。
而隻有穩定了邊疆,陛下才能騰出手來,從容推進中原度田,實現王道。
聽完士孫瑞這句話,劉協心中一動,無聲而笑。
他聽懂了士孫瑞的意思。
冀州人的威脅容易解決,中原士大夫的利益卻還沒有真正觸及。盡快解決冀州人心的問題,將冀州度田進行到底,才能將度田的主戰場轉移到中原。
“我再考慮考慮。”
“唯。”士孫瑞躬身而退。
出了中軍大營,士孫瑞上了馬,看著中軍禦帳的方向,長出一口氣,說不出的欣慰。
對他來說,此行堪稱完美。既得到了移師益州的機會,又說服天子調整了思路,以便盡快完成對冀州的消化。
天子雖年輕,卻聰明睿智,非先帝所能及。
或許這一次能成功,真正改變大漢的命運。
“回營。”士孫瑞心情大好,一揚馬鞭,就準備策馬奔馳。
“中侯,那是……”親衛忽然一聲驚呼,指向遠處。
士孫瑞順著他的手一看,也不禁吃了一驚。“荀文若兄弟,他們怎麽來行在了?”
片刻功夫,荀彧、荀諶策馬來到麵前,看到士孫瑞,兩人連忙翻身下馬,快步走到士孫瑞的馬前,拱手施禮。
“見過士孫公。”
士孫瑞也下了馬,一手挽著一個,笑道:“你們怎麽來了?”
“我們……”荀彧、荀諶互相看了一眼,低聲說道:“不瞞士孫公,我們是來救人的。”
士孫瑞恍然,不禁哈哈大笑。“不用那麽費勁了,審配、田豐已死,鄴城已經投降,你們的家人也無性命之虞。”
荀彧兄弟又驚又喜,不禁撫額而歎。
“幸甚,幸甚。”
士孫瑞笑容一收,隨即又道:“性命雖然保住了,卻不能不有所轉變。友若,文若,你們都是少壯有為之士,要助天子一臂之力,共興王道才行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