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百通。


    袁衡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思路瞬間開朗,對天子的諸般舉措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堅持繪製洛陽圖卷,深挖黨人遺事,強行度田,將反對者趕到渤海,都在這個思路下統一起來。


    而禍亂天下的並涼精兵由虎狼變成朝廷倚重的精銳,也有了更好的解釋。


    給他們立身之本,比教化更有意義。


    有恒產者有恒心,將土地從世家、大族手中奪過來,分給普通百姓,才能讓普通百姓成為朝廷的基礎,而不是朝廷的麻煩。


    涼州的羌人如此,中原的黃巾也如此。


    度田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度田雖然很難,天子還是堅持不懈,從並涼開始,一步步擴展到冀州。


    到目前為止,度田的進程依然未半。但冀州作為天下大州,度田產生的效果是並涼無法比擬的,數年之後必將震驚天下。民心所向,其餘諸州將迅速跟進。


    張昭等人不肯度田,還想實現王道,不得不說是癡心妄想。


    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焉能長久。


    袁衡很興奮,下值之後,就和蔡琰說起了她的感悟。


    蔡琰聽完袁衡的解釋,又看了袁衡的記錄,思索了片刻,露出一抹淺笑。“阿衡,天子的宏圖偉業要想實現,身邊還缺一個人。”


    “誰?”


    “皇後母儀天下,荀貴人掌教化,馬貴人掌征伐,甄宓入宮在即,可以助天子掌商賈,天子身邊還缺一個通曉政務的知心人。”蔡琰笑得更加燦爛。“外朝公卿雖然能力出眾,但他們牽連太廣,難免私心作祟,天子不能不防。可是他日理萬機,不能總和大臣們鬥心眼,疏漏在所難免,需要一個通曉政務的人幫他留意,防微杜漸,以免被公卿們帶偏了方向。”


    袁衡聰明過人,豈能不明白蔡琰的意思,頓時羞得滿麵通紅。


    “姊姊,我向你請教,你怎麽調侃起我來了。要說政務,荀貴人有令尹那樣的父親,還有幽燕都護那樣的兄長,文武兼備,誰人能比?”


    蔡琰搖搖頭。“潁川荀氏的確人才輩出,但施政經驗不足,黨人習氣又太重,否則荀彧也不會因為黨事而放下河東的政事,趕到行在來了。說到底,他們還是新秀,對於朝政的理解遠遠不如袁氏、楊氏這樣的家族積累深厚,所以楊公父子才是天子最器重的大臣。但是很可惜,他們都是男子,隻能為外朝官,不能成為天子的枕邊人。”


    袁衡眨著眼睛,欲言又止。


    蔡琰笑道:“嚴格來說,你也不是最合適的人。你太年輕了,懂事的時候,袁氏已經不是一心為朝廷著想的大臣之家。你姊姊見識比你更廣,但是很可惜,她已為人婦,別說做貴人,就算是入宮為女官都不太方便。”


    袁衡瞅瞅蔡琰,聽懂了蔡琰的言外之意。


    袁氏背歲著逆臣之名,想要重新崛起,必須做出常人難及的功業。


    如果她能入宮,不僅可以助天子一臂之力,對袁氏也有重大幫助。


    這正是當初父親袁術送她去行在的目的。


    “令史,我想將這些一孔之見寫成文章,你能否幫我潤色斧正一番?”


    “你寫吧。”蔡琰滿意地點點頭。“我改不了,還有陛下呢。”


    “姊姊——”袁衡羞不自勝,抱著蔡琰的手臂搖晃起來。


    蔡琰摸摸袁衡的頭,羨慕地歎了一口氣。


    ——


    袁衡很快就將自己的所思所得寫成文章,請蔡琰潤色之後,找了個機會,親自遞到了劉協麵前。


    她很緊張,幾乎說不話來,臉更是漲得通紅,連耳朵都紅了。


    手裏輕飄飄的幾頁紙仿佛有千斤重,抖個不停。


    劉協隻是詫異地看了她一眼,便低下了頭,接過了文章,看了一眼開頭的作者名,便道:“你一個人寫的?”


    他剛才沒注意聽,還以為是袁衡和蔡琰同著的。


    “是,令史為臣潤色了文字,卻不肯署名。”


    “長大了啊。”劉協笑了一聲:“可以獨自寫文章了。好,好,又多了一個女博士,以後有什麽事可以直接問你了。”


    袁衡哭笑不得。


    聽天子這意思,在他心裏,自己一直是個孩子?


    劉協沒注意到袁衡的小心思,他被袁衡的文章吸引住了。


    總的來說,袁衡的文章算不上精深,更談不上什麽理論建設,隻是對他這些年的舉措做了一個貫通,統一在固國本這個思路之下。


    但好就在好這一點。沒有引經據典,沒有什麽拗口的詞匯、生僻的字眼,全是淺顯易懂的大白話,而且邏輯順暢,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理解。


    這大概是到目前為止,對他的動機理解得最透徹,也最接近他本意的一篇文章。


    劉協很滿意,但他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


    將文章放在案上,他沉吟了片刻。“這都是你自己的感悟?”


    “是……是的。”袁衡有些忐忑。


    “靈感是怎麽來的?”


    “呃……”袁衡仔細想了想。“最初的起因,應該是來自於陛下的新政與臣高祖懷柔匈奴的區別。”


    劉協愣了一下。


    這扯得真夠遠的,她的高祖……好像是袁安啊。


    “你對你高祖的事跡很熟悉?”


    “汝南袁氏興於我高祖,他的事跡自然是袁氏子弟都必須熟知的。”說起這些,袁衡迅速冷靜下來。“臣雖年幼,兒時亦常常與姊姊一起坐在帷幕之後,聽父祖輩討論時事,對剛柔兩種手段的優劣都略知一二。”


    劉協恍然,暗自羨慕。


    這世家子弟果然是家學淵源,從小就是聽這些長大的,耳濡目染,見識自然也高一些。


    “你覺得是剛好,還是柔好。”


    “剛柔並濟才是最好。”


    劉協笑了。“說來聽聽。”


    袁衡四下看了一眼,伸手一指劉協掛在一旁的環首刀。“臣敢以此刀為喻。欲得寶刀,當經百煉。百煉者,去其雜質,使其精純,柔韌而不易斷。然後淬其鋒,求其鋒利,斬牛斷犀,迎刃而解。有柔無剛則不能破堅,除非人人皆是力士。有剛無柔則易崩壞,除非人人皆如庖丁。”


    劉協多少有些意外。“你還知道淬火?”


    淬火是並州鐵官剛剛研製出來的新工藝,還處在保密階段。袁衡雖然不在保密之列,但她是個文職,了解這種具體的工藝似無必要。


    蔡琰就對淬火不甚了解。


    不是沒渠道,是根本不關心。


    就算是馬雲祿這樣的武人,也隻是關心這種新工藝能否迅速列裝,而不關心其中的原理。


    “事物有別,與舊時刀劍不同,臣想問個究竟,就稍微了解了一下。”袁衡紅著臉,有些不安地說道。“臣並非有意探聽機密,請陛下恕罪。”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漢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