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劉協收到荀攸的捷報。


    幽燕都護府諸將並進,連戰連勝,順利攻占高句麗王城。高句麗王伯固、王妃公孫靜及百官皆被俘,遣送行在。


    因進軍順利,消耗小於預期,餘力尚雄,荀攸遣大將麹義率部繼續東進,直抵大海。


    據高句麗人說,越過王城東的白山,另有一條大江,東流入海。


    此戰,諸將皆有立功。袁熙部張郃先登王城,俘虜高句麗王及王妃,當為首功。


    大概是自知此戰過於順利,讓人難以置信,荀攸還附了一份詳細的戰紀,對整個戰事過程進行了回顧。其中既有從整個戰局進行分析的文章,又有某些重要戰役的複盤,可謂麵麵俱到,相當深入。


    看完捷報,劉協沒有一點意外。


    荀攸攻破高句麗不意外,張郃立功也不意外。


    非要說有意外的話,那就是荀攸的進軍速度太快了些。他本以為荀攸會在年底完成整個戰事,沒想到剛到秋天就結束了。


    從戰紀的描述來看,這應該歸功於諸將的戰鬥積極性高,配合默契,荀攸對整個戰局的把控到位。


    劉協對個結果很滿意。荀攸準確的把握了他的精髓,這一戰打得非常漂亮,完美的體現了降維打擊的優勢。


    ——


    劉協走進了馬雲祿的小院。


    馬雲祿正在院中練劍。


    西涼女人的體質就是好,生完孩子沒幾天,馬雲祿就恢複了鍛煉。如今孩子還沒會坐,她已經做好了上陣——或者再生一胎——的準備。


    見劉協走進來,馬雲祿收起劍,遞給侍女,迎了上來。


    “陛下這麽開心,又有什麽喜事?”


    劉協哈哈一笑。最近喜事的確比較多,他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收到了一份厚禮,和你分享。”劉協說著,將荀攸的戰紀遞了過去。“雖不能親身參與,讀讀戰紀,也能感受一下戰場的氣氛。”


    馬雲祿接在手中,看了一眼題簽,便曲身一拜。


    “賀喜陛下,高句麗順利平定,東北已安。”


    劉協連連點頭。


    甄宓聽到聲音,從一旁的屋子裏走了出來,一手扶著門框,一手扶著已經現形的肚子,笑道:“高句麗平定了?這麽快嗎?”


    “是啊,比我預期的快。”劉協看向甄宓。“今天怎麽樣?可曾好些?”


    甄宓的孕期反應比較強烈,持續時間也比一般人長,與馬雲祿完全相反。


    “今天好多了。多謝馬姊姊照料和陛下關心。”


    三人說著話,一起來到正堂。


    馬雲祿親自扶著甄宓就座,讓她坐得舒服些,免得壓著肚子。甄宓一邊表示感謝,一邊欣然入座,一副早就習慣的模樣。


    劉協看在眼裏,也沒多說什麽。


    馬雲祿太耿直,甄宓小心思多,這些他都清楚。


    甄宓坐好,順手拿起馬雲祿放在案上的戰紀,瞥了一眼,隨即問道:“陛下,我能看嗎?”


    “能看。”劉協說道:“等你有時間,還要將這戰紀印成書呢。”


    “印成書?”馬雲祿、甄宓都有些意外。


    馬雲祿眼中更是露出一絲喜色。


    她看到戰紀時,第一反應就是想求一部抄本,送給馬超當禮物,隻是不知如何開口。現在天子要印書,倒是免得她費事。


    “當然,這麽好的戰例,用作講武堂的教材再合適不過。”


    接到戰紀時,劉協便想到了這一點。


    講武堂培養各級將領,不光要講理論,更要講案例。之前的案例大多是賈詡、虞翻從曆史書中節選的戰例,經典固然經典,終究細節不夠。他們親身參與的案例會好一些,但又限於個人經驗,不夠全麵。


    荀攸平定高句麗的戰紀正好滿足所有的要求。


    既新鮮,又全麵,還有足夠的細節。


    他之前沒想到這個辦法,否則早就下詔實施了。


    “陛下,兵乃國之重器,不可輕易與人。”甄宓輕聲提醒道。“若是那些人學成之後,有了異心,對國家不利。”


    “你說得有理,應有的保密是必須的,但因此防著所有人,未免有因噎廢食之歎。講武堂的學生不能保證個個都是忠臣,但朝廷善待他們,而不是像防賊一樣防著他們,忠臣總會更多一些。”


    劉協頓了頓,又道:“縱使有幾個野心家,若沒有民心為基礎,無兵可用,就算他是兵聖再世,白起重生,又能如何?”


    馬雲祿最有感觸,立刻說道:“陛下此言有理。與其讓某些人憑借著天賦或者家族傳承與朝廷討價還價,不如讓更多人的掌握用兵的基本方法。文官如此,武將也是一樣。隻要民心在手,天下絕不會被幾個逆臣動搖。”


    甄宓眨眨眼睛,若有所思。“隻是小人喻於利,大多目光短淺,未必能知陛下深意。若有人以利誘引,難免會有人被蠱惑,動搖一方。”


    “所以要教化嘛。”劉協笑笑。“如果絕大部分百姓都能明辨是非,知道有些利益看似誘人,其實不可長久,被蠱惑的人自然就少了。別的不說,如今的士大夫對朝廷不滿的那麽多,但真正願意跟隨袁紹的人卻有限,也沒有參與黃巾,借勢而行,便是明證。”


    甄宓眼珠一轉,莞爾而笑。“還是陛下高瞻遠矚,倒是臣妾想差了。”她隨即又道:“陛下建議荀悅效仿夫子,去登泰山,莫不是希望儒生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再做無謂之爭?”


    劉協哈哈大笑,帶著說不出的欣慰。


    他建議荀悅去登山,本是隨口一說,並無深意。荀悅開始應該也沒放在心上,所以他是往睢陽去的,而不是直接向東。


    後來荀悅由睢陽轉而東行,和劉表中風可能有點關係,也和他對劉琮那個問題的回答有點關係,純屬巧合。


    正如劉表因此中風一樣。


    他從來沒想過,那一句無心之言會對劉表有這麽大的衝擊。


    這大概就是水到渠成吧。


    該有的鋪墊做到位了,各種因素就會自發起作用,該來的終究會來,該走的也終究會走,不需要那麽刻意。


    曆史發展自有其規律,勉強不來,刻意的結果往往是好心辦了壞事,給無數人帶來災難。


    這樣的例子,曆史書中數不勝數。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道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漢道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