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過?”劉協的嘴角挑起一抹澹澹地笑意。
對付這些儒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說那麽多虛無縹緲的東西,來點實際的,一問一個準。
秦宓尷尬地摸摸鼻子。“沒想過。”
“那你應該更沒想過,天有多高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是一個不成立的問題。”
秦宓一愣,抬起頭打量著劉協,思索半晌,才說道:“陛下,即使如張平子所說,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也是可以測出天地之間的距離的。”
劉協嘴角笑意更濃。
看來秦宓這幾個月在南陽沒閑著,還是花了點心思的。
至少對張衡的學說有一定的了解,對渾天說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隻不過他還處在學習的階段,並沒有提出質疑。
“張平子的說法有其可取之處,卻也未必就是最後的結論。在進行必要的驗證之前,一切都是假說。就比如說日月五重附現於天球之上,顯然就有問題,不如宣夜說更合理。”
秦宓半天沒說話。
他對宣夜說也略有所知。南陽學風濃鬱,常有聚會、議論,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都是討論的對象,各有優劣。
南陽是張衡的故鄉,很多人都對張衡推崇備至,所以渾天說的支持者更多。
但劉協提到的這個問題,的確是宣夜說更合理。
日月星辰飄浮在天地之間,顯然比附麗於同一個天球上更能解釋諸多現象。
隻是這麽一來,想測天高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定位的目標了,測出來的隻可能是日月星辰距離大地的距離,而不是天球距離大地的距離。
秦宓越想,越覺得有趣,同時心生慚愧。
天子日理萬機,能用在學問上的時間有限。他閑來無事,有的是時間,自問對諸般學問也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在天子麵前,他立刻現出了原形,淺薄之極。
他引以為傲的熟讀深思不值一提,連最簡單的問題都沒想明白。
“陛下,臣慚愧。”秦宓一聲輕歎。“以前讀的書都白讀了。”
“那倒不至於。”劉協笑了,揚揚手。“隻是還不夠罷了。”
秦宓點點頭,欲言又止。
兩人一路走,一路閑聊。看似沒什麽主題,但說得很坦誠。
劉協並不全盤否定儒學,他隻是覺得僅有儒學是不夠的,還需要木學,需要醫學,以及一些其他的學問。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或者說,是他做的所有事的出發點。
劉協用董仲舒做例子。
當初董仲舒改造儒學,將諸子的學問加入其中,極大擴充了儒學的範疇。雖說現在看來,他的做法有利有弊,但是對當時而言,綜合百家,顯然對統一思想,減少內耗是有幫助的。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了,當年留下的積弊漸漸顯現,理應對儒學進行一次重鑄,去蕪存精,並進行必要的補充。
這些都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在他看來,秦宓就是這樣的人。
“子勑,努力。”劉協語重心長的說道。
秦宓激動不已,躬身施禮。“臣雖愚鈍,敢不從命。”
“帶著朕的期望回去。”劉協伸手拍拍秦宓的肩膀。“告訴你的鄉黨,讓他們不要被眼前的一己之利蒙住眼睛,逼著朝廷大開殺戒。”
他停頓了片刻,幽幽地說道:“朕不是聖人,也有脾氣的。”
秦宓嚇了一跳,再次施禮。“唯。”
——
秦宓走了,遠處的伏壽放慢了腳步,等劉協趕上去。
“陛下和他說了些什麽?”伏壽看著秦宓的背影,輕聲問道。
劉協有些意外。“你既然關心,剛才為什麽不留下來聽聽?”
“臣妾留下,怕他不自在。”伏壽笑了笑。“這秦宓最近在南陽頗有些名聲,據說口才極佳,頗有當年蘇秦、張儀的風采。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倒常常導人淳厚,不要學那策士之術。仔細想起來,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呢。”
劉協點點頭。“的確如此,他本是個聰明人,卻一心想做個謹厚的君子,難免有些擰巴。將來若是改從實學,或許能有更大的成就。”
“正如禰衡?”
劉協不禁啞然失笑。
禰衡是個意外寶藏。他之前完全沒想到禰衡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司徒長史,處理起政務來,讓楊彪這樣的老臣都讚不絕口。
他與禰衡見過麵,但禰衡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模樣,他並不清楚。
他隻知道禰衡去過一趟漢陽,回來的時候,整個人的精神麵貌就煥然一新。
他希望這樣的年輕人越多越好。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連賊都知道的道理,他沒道理不懂。
他一個人能做的事有限,可若是將更多的年輕人發動起來,他就可以做很多事,甚至改變曆史車輪的方向,打破那些自由、民主隻能產生於西方的謊言。
西方?嘿嘿,真正的希臘、羅馬是奴隸製,和大漢比,差遠了。
“正如禰衡。”劉協附和道。“還是年輕人好,有衝勁,不守舊,改於突破自我。所以曾有人說,少年強則國強。而長者的責任就是設好邊界,放開手腳,不要大包大攬,希望少年和自己一樣老成。”
他想了想,又補了一句。“那不是老成,那是未老先衰。”
伏壽歪著腦袋想了想,垂下眼皮,看著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陛下如今是少年,有此想法,也是自然。三十年後,陛下年過半百,還會這麽想嗎?”
劉協伸手拉起伏壽略微有些浮腫的手。“你是擔心太子難做吧?”
伏壽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劉協說道:“果然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孩子還沒出生,你就開始為他的將來考慮了。”
伏壽吃了一驚。“陛下……”
劉協抬手,阻止了伏壽。“你不要緊張,這是人之常情。太子難做,雄主的太子更難做。這一點,我比你清楚。”
伏壽鬆了一口氣。“陛下胸懷,臣妾自是信得過的。隻是後世之君能否如此,臣妾不敢保證。陛下開千秋事業,立百年大計,若能為後世之君立下規矩,或許能有些幫助。當然,這隻是臣妾的一點想法,現在想這些,還為時過早。”
“你這個想法很好,而且一點也不早。”劉協說道:“你仔細說說,若有可取之處,下次朝會時,我與公卿們議一議。”
伏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地看著劉協。
“陛下……”
劉協笑笑,摸了摸伏壽的肚子。“既是百年大計,自然要從長計議,早點準備也是好的。”
對付這些儒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說那麽多虛無縹緲的東西,來點實際的,一問一個準。
秦宓尷尬地摸摸鼻子。“沒想過。”
“那你應該更沒想過,天有多高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是一個不成立的問題。”
秦宓一愣,抬起頭打量著劉協,思索半晌,才說道:“陛下,即使如張平子所說,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也是可以測出天地之間的距離的。”
劉協嘴角笑意更濃。
看來秦宓這幾個月在南陽沒閑著,還是花了點心思的。
至少對張衡的學說有一定的了解,對渾天說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隻不過他還處在學習的階段,並沒有提出質疑。
“張平子的說法有其可取之處,卻也未必就是最後的結論。在進行必要的驗證之前,一切都是假說。就比如說日月五重附現於天球之上,顯然就有問題,不如宣夜說更合理。”
秦宓半天沒說話。
他對宣夜說也略有所知。南陽學風濃鬱,常有聚會、議論,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都是討論的對象,各有優劣。
南陽是張衡的故鄉,很多人都對張衡推崇備至,所以渾天說的支持者更多。
但劉協提到的這個問題,的確是宣夜說更合理。
日月星辰飄浮在天地之間,顯然比附麗於同一個天球上更能解釋諸多現象。
隻是這麽一來,想測天高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定位的目標了,測出來的隻可能是日月星辰距離大地的距離,而不是天球距離大地的距離。
秦宓越想,越覺得有趣,同時心生慚愧。
天子日理萬機,能用在學問上的時間有限。他閑來無事,有的是時間,自問對諸般學問也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在天子麵前,他立刻現出了原形,淺薄之極。
他引以為傲的熟讀深思不值一提,連最簡單的問題都沒想明白。
“陛下,臣慚愧。”秦宓一聲輕歎。“以前讀的書都白讀了。”
“那倒不至於。”劉協笑了,揚揚手。“隻是還不夠罷了。”
秦宓點點頭,欲言又止。
兩人一路走,一路閑聊。看似沒什麽主題,但說得很坦誠。
劉協並不全盤否定儒學,他隻是覺得僅有儒學是不夠的,還需要木學,需要醫學,以及一些其他的學問。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或者說,是他做的所有事的出發點。
劉協用董仲舒做例子。
當初董仲舒改造儒學,將諸子的學問加入其中,極大擴充了儒學的範疇。雖說現在看來,他的做法有利有弊,但是對當時而言,綜合百家,顯然對統一思想,減少內耗是有幫助的。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了,當年留下的積弊漸漸顯現,理應對儒學進行一次重鑄,去蕪存精,並進行必要的補充。
這些都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在他看來,秦宓就是這樣的人。
“子勑,努力。”劉協語重心長的說道。
秦宓激動不已,躬身施禮。“臣雖愚鈍,敢不從命。”
“帶著朕的期望回去。”劉協伸手拍拍秦宓的肩膀。“告訴你的鄉黨,讓他們不要被眼前的一己之利蒙住眼睛,逼著朝廷大開殺戒。”
他停頓了片刻,幽幽地說道:“朕不是聖人,也有脾氣的。”
秦宓嚇了一跳,再次施禮。“唯。”
——
秦宓走了,遠處的伏壽放慢了腳步,等劉協趕上去。
“陛下和他說了些什麽?”伏壽看著秦宓的背影,輕聲問道。
劉協有些意外。“你既然關心,剛才為什麽不留下來聽聽?”
“臣妾留下,怕他不自在。”伏壽笑了笑。“這秦宓最近在南陽頗有些名聲,據說口才極佳,頗有當年蘇秦、張儀的風采。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倒常常導人淳厚,不要學那策士之術。仔細想起來,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呢。”
劉協點點頭。“的確如此,他本是個聰明人,卻一心想做個謹厚的君子,難免有些擰巴。將來若是改從實學,或許能有更大的成就。”
“正如禰衡?”
劉協不禁啞然失笑。
禰衡是個意外寶藏。他之前完全沒想到禰衡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司徒長史,處理起政務來,讓楊彪這樣的老臣都讚不絕口。
他與禰衡見過麵,但禰衡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模樣,他並不清楚。
他隻知道禰衡去過一趟漢陽,回來的時候,整個人的精神麵貌就煥然一新。
他希望這樣的年輕人越多越好。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連賊都知道的道理,他沒道理不懂。
他一個人能做的事有限,可若是將更多的年輕人發動起來,他就可以做很多事,甚至改變曆史車輪的方向,打破那些自由、民主隻能產生於西方的謊言。
西方?嘿嘿,真正的希臘、羅馬是奴隸製,和大漢比,差遠了。
“正如禰衡。”劉協附和道。“還是年輕人好,有衝勁,不守舊,改於突破自我。所以曾有人說,少年強則國強。而長者的責任就是設好邊界,放開手腳,不要大包大攬,希望少年和自己一樣老成。”
他想了想,又補了一句。“那不是老成,那是未老先衰。”
伏壽歪著腦袋想了想,垂下眼皮,看著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陛下如今是少年,有此想法,也是自然。三十年後,陛下年過半百,還會這麽想嗎?”
劉協伸手拉起伏壽略微有些浮腫的手。“你是擔心太子難做吧?”
伏壽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劉協說道:“果然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孩子還沒出生,你就開始為他的將來考慮了。”
伏壽吃了一驚。“陛下……”
劉協抬手,阻止了伏壽。“你不要緊張,這是人之常情。太子難做,雄主的太子更難做。這一點,我比你清楚。”
伏壽鬆了一口氣。“陛下胸懷,臣妾自是信得過的。隻是後世之君能否如此,臣妾不敢保證。陛下開千秋事業,立百年大計,若能為後世之君立下規矩,或許能有些幫助。當然,這隻是臣妾的一點想法,現在想這些,還為時過早。”
“你這個想法很好,而且一點也不早。”劉協說道:“你仔細說說,若有可取之處,下次朝會時,我與公卿們議一議。”
伏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地看著劉協。
“陛下……”
劉協笑笑,摸了摸伏壽的肚子。“既是百年大計,自然要從長計議,早點準備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