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信心滿滿,荀惲在被軻比能否決之後,卻沒有向別人提過。
一來他清楚軻比能提防他,不願意他與其他人接觸太多,二來他希望準備得充分一些再說。挖一條兩百裏長的運河絕非易事,也不能僅憑沈友的粗略印象就做決定。
從這一點來說,軻比能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荀惲先造船。
有了船,他就可以溯伏爾加河而上,將來運送挖掘運河需要的物資也方便得多。
一開始,荀惲就遇到了困難。
軻比能的部落中工匠數量有限,能造船的更是屈指可數,而且他們能造的船也隻是一些獨木舟之類的,根本造不出荀惲想要的船。
無奈之下,荀惲隻有退而求其次,先造一些大型木筏。
這個倒不難,聽了荀惲的講解後,工匠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隻是他們的工作效率實在不敢恭維,一天也幹不了多少活。一方麵是因為人少,技術也粗糙,另一方麵是因為工具的質量、數量都有限,無法滿足要求。
看到這一切,荀惲多少有些感慨。
他在軻比能的部落裏好幾年了,也算是平易近人,和普通部眾的聯係也不少,卻還是第一次知道他們的技術水平這麽差,和中原漢人差距之大超出想象。
簡而言之,他對鮮卑人的了解依然流於表麵,並不像他以為的那樣深入。
意識到這一點,荀惲靜下心來,一邊教導工匠們造筏,一邊派人去貴霜,向西域都護府求援,希望他們能安排一些工匠過來,並帶一些工具。
正好沈友也要派人去西域都護府要一些甲胄武器,可以一起送來。
一個多月後,一個車隊來到了荀惲的麵前。
車隊由西域都護府的騎兵護送,除了荀惲、沈友要的物資後,還有一些跟著來的商人。在沙漠中行走,難免會遇到強盜、馬賊,有西域都護府的騎兵隨行,連雇傭護衛的錢都省了。
商隊從中原來,帶著大量的絲綢、瓷器、書籍等高價值的商品。
商隊中還有一對年輕的漢人男女,男的剛剛弱冠,氣質沉穩。女的年方豆寇,容貌出眾。他們和商隊裏的胡商相處融洽,希臘語、羅馬語說得都很流利,深得胡商們的尊重。
荀惲也看他們順眼,自然而然的多問了幾句。
男子自稱章敦,是中原漢人,攜妻子到西域遊曆,增長見聞。
荀惲稍微問了幾句,發現這個章敦對中原的情況頗為熟悉,見多識廣,不像是第一次出門的士子,不禁多了幾分好奇。
他問章敦,以足下的學識,為什麽不去考散騎?
以如今的大漢形勢,考散騎才是最有前途的選擇。天子英明,大漢蓄勢待發,將來必能一飛衝天。散騎追隨天子左右,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章敦笑笑,謙虛了幾句,表示自己生性懶散,就喜歡到處遊曆,適應不了散騎那種自律到近乎自苦的規矩。他家裏小有資產,足以供他四處遊曆,增漲見聞。等哪一天不想逛了,去參加考試,做一個普通的小吏也綽綽有餘,沒必要一定去考散騎。
荀惲倒也能理解。
人各有誌,不可強求。散騎的前程是好,但要求也高,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
他隨即又動起了心思,對章敦說,如果你將來想做官了,又願意留在西域,可以來找我。如果你想回中原,也可以找我。家父荀彧,現任河南尹,你可能聽說過。
章敦莞爾而笑,連連點頭答應。
他鄉遇故知,兩人說得格外親熱。得知荀惲在造船,想在裏海上開辟航道,章敦也頗感興趣,還為荀惲提了幾個建議。
他對荀惲說,你想造船,隻靠部落裏的工匠是不夠的,應該想眼界放大一些,建一個造船廠,再建一個船隊,為路過的商隊服務,收取運費。
隻有賺到錢了,你的計劃才能推行下去。如果全靠自己投入,或者依賴於西域都護府的援助,必然難以持久。
先造幾條小船,投入運營,賺了錢,再造更多更大的船。如此反複,用不了幾年,你的船廠和船隊就有一定規模了。
荀惲大受啟發。
他隨即想到一個問題。軻比能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受限於實力,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隻有能給他帶來現實的利益,他才會有動力。
章敦還說,要造船,就要有大量的木材。裏海北岸以草原為主,木材要從遙遠的北方運來,雖然有伏爾加河可用,還是太遠了。你如果能在裏海沿岸找到森林,找到可以造船的木材,成本可以大大節省。
荀惲深以為然,設宴款待章敦夫婦,並極力建議他們經過軻比能的大營裏,和長史沈友見一麵。
他隱約聽出,章敦夫婦的口音有點江東味道,懷疑他不是中原人,而是江東人。
畢竟江東與越人共處,常被中原人鄙視為南蠻,他們不願意在他麵前表露籍貫也是可以理解的。沈友就是江東人,應該和他談得來。
他覺得這樣的人才隻是遊曆太可惜了,應該留下來重用。
章敦非常感激,第二天一早,就帶著荀惲的親筆信告辭了。
有了荀惲的親筆信,他們這一路都可以得到鮮卑人的保護,與章敦同行的商隊也非常滿意,待章敦夫婦越發熱情,允諾到了羅馬之後,不管章敦遇到什麽麻煩,隻要他們能做到的,一定幫忙。
送走章敦後,荀惲不放心,又派人給沈友送了一封信,讓他留意這個商隊。
然後,荀惲就投入了建船廠的籌備工作。他派人乘著造好的木筏,分別沿著裏海兩岸出發,向南打探,看看哪兒有森林。
很快,他就收到了回複。
沿著裏海西岸向南不遠,便有東西向的大山,山高林密,有很多可以造船的木材。此地名義上屬安息,卻已經處在安息的邊疆地區。除了收稅,安息人對此地的控製非常有限,連駐軍都沒有,隻有本地的蠻族。
以鮮卑人的實力,如果選擇進攻,應該沒什麽難度。
更重要的是,從當地蠻族的口中得知,沿著大山西行,可以抵達黑海東岸。路雖然不如草原上的平坦,卻近得多。
在草原上的商路受阻時,就有商人選擇沿裏海西岸南行,穿過大山,再走黑海南岸,前往羅馬。
荀惲大喜,隨即派人前去,與當地的蠻族接觸,做實地勘察,尤其是用牽星定位術進地定位,確定航線。
一來他清楚軻比能提防他,不願意他與其他人接觸太多,二來他希望準備得充分一些再說。挖一條兩百裏長的運河絕非易事,也不能僅憑沈友的粗略印象就做決定。
從這一點來說,軻比能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荀惲先造船。
有了船,他就可以溯伏爾加河而上,將來運送挖掘運河需要的物資也方便得多。
一開始,荀惲就遇到了困難。
軻比能的部落中工匠數量有限,能造船的更是屈指可數,而且他們能造的船也隻是一些獨木舟之類的,根本造不出荀惲想要的船。
無奈之下,荀惲隻有退而求其次,先造一些大型木筏。
這個倒不難,聽了荀惲的講解後,工匠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隻是他們的工作效率實在不敢恭維,一天也幹不了多少活。一方麵是因為人少,技術也粗糙,另一方麵是因為工具的質量、數量都有限,無法滿足要求。
看到這一切,荀惲多少有些感慨。
他在軻比能的部落裏好幾年了,也算是平易近人,和普通部眾的聯係也不少,卻還是第一次知道他們的技術水平這麽差,和中原漢人差距之大超出想象。
簡而言之,他對鮮卑人的了解依然流於表麵,並不像他以為的那樣深入。
意識到這一點,荀惲靜下心來,一邊教導工匠們造筏,一邊派人去貴霜,向西域都護府求援,希望他們能安排一些工匠過來,並帶一些工具。
正好沈友也要派人去西域都護府要一些甲胄武器,可以一起送來。
一個多月後,一個車隊來到了荀惲的麵前。
車隊由西域都護府的騎兵護送,除了荀惲、沈友要的物資後,還有一些跟著來的商人。在沙漠中行走,難免會遇到強盜、馬賊,有西域都護府的騎兵隨行,連雇傭護衛的錢都省了。
商隊從中原來,帶著大量的絲綢、瓷器、書籍等高價值的商品。
商隊中還有一對年輕的漢人男女,男的剛剛弱冠,氣質沉穩。女的年方豆寇,容貌出眾。他們和商隊裏的胡商相處融洽,希臘語、羅馬語說得都很流利,深得胡商們的尊重。
荀惲也看他們順眼,自然而然的多問了幾句。
男子自稱章敦,是中原漢人,攜妻子到西域遊曆,增長見聞。
荀惲稍微問了幾句,發現這個章敦對中原的情況頗為熟悉,見多識廣,不像是第一次出門的士子,不禁多了幾分好奇。
他問章敦,以足下的學識,為什麽不去考散騎?
以如今的大漢形勢,考散騎才是最有前途的選擇。天子英明,大漢蓄勢待發,將來必能一飛衝天。散騎追隨天子左右,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章敦笑笑,謙虛了幾句,表示自己生性懶散,就喜歡到處遊曆,適應不了散騎那種自律到近乎自苦的規矩。他家裏小有資產,足以供他四處遊曆,增漲見聞。等哪一天不想逛了,去參加考試,做一個普通的小吏也綽綽有餘,沒必要一定去考散騎。
荀惲倒也能理解。
人各有誌,不可強求。散騎的前程是好,但要求也高,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
他隨即又動起了心思,對章敦說,如果你將來想做官了,又願意留在西域,可以來找我。如果你想回中原,也可以找我。家父荀彧,現任河南尹,你可能聽說過。
章敦莞爾而笑,連連點頭答應。
他鄉遇故知,兩人說得格外親熱。得知荀惲在造船,想在裏海上開辟航道,章敦也頗感興趣,還為荀惲提了幾個建議。
他對荀惲說,你想造船,隻靠部落裏的工匠是不夠的,應該想眼界放大一些,建一個造船廠,再建一個船隊,為路過的商隊服務,收取運費。
隻有賺到錢了,你的計劃才能推行下去。如果全靠自己投入,或者依賴於西域都護府的援助,必然難以持久。
先造幾條小船,投入運營,賺了錢,再造更多更大的船。如此反複,用不了幾年,你的船廠和船隊就有一定規模了。
荀惲大受啟發。
他隨即想到一個問題。軻比能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受限於實力,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隻有能給他帶來現實的利益,他才會有動力。
章敦還說,要造船,就要有大量的木材。裏海北岸以草原為主,木材要從遙遠的北方運來,雖然有伏爾加河可用,還是太遠了。你如果能在裏海沿岸找到森林,找到可以造船的木材,成本可以大大節省。
荀惲深以為然,設宴款待章敦夫婦,並極力建議他們經過軻比能的大營裏,和長史沈友見一麵。
他隱約聽出,章敦夫婦的口音有點江東味道,懷疑他不是中原人,而是江東人。
畢竟江東與越人共處,常被中原人鄙視為南蠻,他們不願意在他麵前表露籍貫也是可以理解的。沈友就是江東人,應該和他談得來。
他覺得這樣的人才隻是遊曆太可惜了,應該留下來重用。
章敦非常感激,第二天一早,就帶著荀惲的親筆信告辭了。
有了荀惲的親筆信,他們這一路都可以得到鮮卑人的保護,與章敦同行的商隊也非常滿意,待章敦夫婦越發熱情,允諾到了羅馬之後,不管章敦遇到什麽麻煩,隻要他們能做到的,一定幫忙。
送走章敦後,荀惲不放心,又派人給沈友送了一封信,讓他留意這個商隊。
然後,荀惲就投入了建船廠的籌備工作。他派人乘著造好的木筏,分別沿著裏海兩岸出發,向南打探,看看哪兒有森林。
很快,他就收到了回複。
沿著裏海西岸向南不遠,便有東西向的大山,山高林密,有很多可以造船的木材。此地名義上屬安息,卻已經處在安息的邊疆地區。除了收稅,安息人對此地的控製非常有限,連駐軍都沒有,隻有本地的蠻族。
以鮮卑人的實力,如果選擇進攻,應該沒什麽難度。
更重要的是,從當地蠻族的口中得知,沿著大山西行,可以抵達黑海東岸。路雖然不如草原上的平坦,卻近得多。
在草原上的商路受阻時,就有商人選擇沿裏海西岸南行,穿過大山,再走黑海南岸,前往羅馬。
荀惲大喜,隨即派人前去,與當地的蠻族接觸,做實地勘察,尤其是用牽星定位術進地定位,確定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