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亂糟糟的就過去了,說多了怕禍從口出,幹脆什麽都不說算了。時光荏苒,1990年姍姍而來。
轉眼步入了二十世紀末的最後一個年代,九十年代,看完了春晚過完了寒假,臨開學這幾天,我簡單盤點了一下我重生之後這一年多來給身邊帶來的影響。
先來看看我家。由我媽獨自編寫,從我爸承包的那個印刷廠印製出的小學英語簡易教材獲得了還不錯的收益,在我爸我媽看來,這是他們一生中走得最對的一步棋。
不能怪他們目光短淺,在這個以鐵飯碗為榮的年代,像我爸我媽這樣的尋常百姓,誰會去想賺大錢、發大財、做首富呢?他們連“豁出去拚幾年,賺足一輩子用的錢”這種想法都從未有過,若不是小印刷廠的效益時好時壞,這二位早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了。
但是,有我這個因素,他們就注定不可能平庸下去。剛巧我們的英語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是自己動手辦一份英語學習小報,我抓住機會,把學習小報編成了輔導報,從我媽那借來一堆初高中的英語教材和輔助資料,洋洋灑灑的編出了三大張即帶閱讀內容又有知識點、學習內容的報紙。其中第一份裏留下了幾道思考題,答案公布在了第二份,第二份的答案又公布在了第三份裏,我媽看後嘖嘖稱奇,問我怎麽想到的,我告訴她說故事會裏都是這麽做的,輕易就糊弄過關。
三張手工報紙被我媽拿去研究了半天,這人還總從上麵挑幾道題問我,我一概以“胡亂抄的不知道答案”為由搪塞過去,說不知道其實是假的,但那些題裏有的要高中才能學到,我要是告訴她我知道答案,那不是找壁石麽!
當時剛巧印刷廠活計很多,這件事也就暫時扔一邊了,開學後印刷廠的活少下來了,我的三張小報受到了英語老師的表揚,回到家後我故意向我爸我媽炫耀,勾起了他們足夠的興趣後我說:我們老師說啦,以後外語在中國將會越來越重要,大家要好好學,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林誌明製作的這種英語學習報紙問世,到時候希望大家都訂上一份,好好學習英語,將來為國家多做貢獻!
於是,“不久的將來”很快就來了,兩個月後,我媽主編的《英語學習報》試刊問世,我爸我媽第一次拿出破釜沉舟決心,傾全家積蓄搞出的這份試刊,在江城全市的初中裏一炮打響!
路是我領的,方向是我指的,至於怎麽走,那就是我爸我媽的本事了。辦刊號、鋪渠道、搞發行,一切都是那麽的難又那麽的不難,到90年的三月份全市中學開學的時候,我終於看到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英語學習報》訂閱數達到三萬份!全市的中學生幾乎都訂閱了這份學習周報,我爸笑了,有了這份每年52期,每期都在擴大發行量的《英語學習報》給他的印刷廠墊底,他再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了!
發行量上去了,質量就得跟上去。我媽為編排內容的事頭疼了幾天,不是我不孝順,非讓親媽傷腦筋,而是想鍛煉一下她的辦事能力,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說來也巧,劉誌海同誌正好趕在那個時候來我家串了次門,聽說他烤羊肉串的生意做到需要雇五個人幫忙才能做過來的時候,我媽為他高興的同時也想通了自家的問題,報紙一個人編不過來怎麽辦?咱也雇人幫忙編唄!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此,我爸我媽的《英語學習報》算是上了路了,剩下的不用我教,國家普及外語教育這班車就能把他們推到時代的最前沿去,而我這個暫時隻有10歲的孩子,隻要閑著沒事幫他們數數錢就行了。
同時上路的還有我表哥劉誌海,我早說過,這小子腦袋靈活,不是笨蛋,這一點從他剛參加工作就主動下海就能看得出來。他的燒烤攤由單純的一個烤羊肉串爐子先是發展到豆腐腦攤一樣的排檔規模,之後火爆的生意很快促使他搭起了冬季可以保暖的簡易棚,到90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劉同誌終於鳥槍換炮,兌下了一間生意不景的飯店,成為了江城第一家燒烤店的老板,店名是那麽的粗俗且不倫不類,一點內涵都沒有,就用了他的小名,大海燒烤店。
“大海啊,看生意這麽好,我真有點後悔了,當初怎麽隻要求以後免費吃你的烤串就滿足了呢,應該再加上一條,每天到你這領一筆零花錢才對。”我邊吃著大海老板難得親手烤一回的明太魚,邊打趣著說。
“臭小子。”大海老板把我吃剩的竹簽向一旁那簇小山一樣的簽子堆裏一插,笑著說:“你小子還少從我這拿零花錢了嗎?哪次你來,我沒給你個十塊八塊的?”
“那倒也是。”我厚著臉皮,大言不慚的說:“可這年頭誰會嫌錢多啊,誰說錢多了咬手?那是扯蛋。你看我家鄰居老王他們家,都換上彩電了,我們家還用14寸黑白的呢!你這大老板吃水不忘挖井人,給我們家也來上一台吧!”
“混小子,少和你哥哭窮。”大海老板笑罵著說:“咱家親戚裏誰還不知道你們家呀,你家的報紙都賣遍江城了,前幾天我姨可是上電視新聞了,那詞怎麽說的來著,新興教育家啊,你跑出來說你家沒錢買彩電,誰信呐!”
“不買拉倒,小氣!”我撇撇嘴一伸油手:“我兜裏又沒錢了,給點兒來。”
大海老板頗為無奈的看看我,從掛在腰上的皮腰包裏掏了幾把,拿出兩張十塊的和不知幾張一塊兩塊的零鈔,塞給了我。
我大大方方的把錢往兜裏一揣,站起來抹抹油嘴說:“嗯,這還差不多,我走了,回頭見啊!”
“哎哎,你先等等!”大海老板一把拉住我,又按回椅子上,說:“我這正好有事問你呢,先別忙走。”
“啥事?”我抿抿嘴,覺得有些吃鹹了,伸手去抓桌上的茶壺。
“聽說你們家姓王的那個鄰居能買到便宜彩電?”劉誌海問。
“啊,是啊,他們家在北京上海都有親戚,是能買著便宜點的。”我說。
劉誌海又問:“那保修方麵怎麽辦?”
我一攤手:“小毛病找我爸單位裏的一個技工修,大毛病要麽花錢,要麽麻煩一點返廠。”其實為了省下幾個差價而老遠的從外地買電器是很沒意思的事,不過老王他們家要買的是進口牌子,江城買不著,所以也隻能這樣了。
“哦……”聽完我的話,劉誌海沉吟了起來。
“咋,你也想弄兩台?”我打趣他:“給家裏用一台,再留一台娶媳婦?”
“什麽啊,不是不是。”劉誌海說:“有個哥們想開家錄像廳,但兜裏沒多少錢,就托我幫他掃聽掃聽,能不能買著便宜點的彩電。”
我一聽頓時樂了,錄像廳?這玩藝兒好啊!vh錄像帶、港台武打電影、漏*點三級片,這些老相好們和我可是久違啦!
轉眼步入了二十世紀末的最後一個年代,九十年代,看完了春晚過完了寒假,臨開學這幾天,我簡單盤點了一下我重生之後這一年多來給身邊帶來的影響。
先來看看我家。由我媽獨自編寫,從我爸承包的那個印刷廠印製出的小學英語簡易教材獲得了還不錯的收益,在我爸我媽看來,這是他們一生中走得最對的一步棋。
不能怪他們目光短淺,在這個以鐵飯碗為榮的年代,像我爸我媽這樣的尋常百姓,誰會去想賺大錢、發大財、做首富呢?他們連“豁出去拚幾年,賺足一輩子用的錢”這種想法都從未有過,若不是小印刷廠的效益時好時壞,這二位早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了。
但是,有我這個因素,他們就注定不可能平庸下去。剛巧我們的英語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是自己動手辦一份英語學習小報,我抓住機會,把學習小報編成了輔導報,從我媽那借來一堆初高中的英語教材和輔助資料,洋洋灑灑的編出了三大張即帶閱讀內容又有知識點、學習內容的報紙。其中第一份裏留下了幾道思考題,答案公布在了第二份,第二份的答案又公布在了第三份裏,我媽看後嘖嘖稱奇,問我怎麽想到的,我告訴她說故事會裏都是這麽做的,輕易就糊弄過關。
三張手工報紙被我媽拿去研究了半天,這人還總從上麵挑幾道題問我,我一概以“胡亂抄的不知道答案”為由搪塞過去,說不知道其實是假的,但那些題裏有的要高中才能學到,我要是告訴她我知道答案,那不是找壁石麽!
當時剛巧印刷廠活計很多,這件事也就暫時扔一邊了,開學後印刷廠的活少下來了,我的三張小報受到了英語老師的表揚,回到家後我故意向我爸我媽炫耀,勾起了他們足夠的興趣後我說:我們老師說啦,以後外語在中國將會越來越重要,大家要好好學,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林誌明製作的這種英語學習報紙問世,到時候希望大家都訂上一份,好好學習英語,將來為國家多做貢獻!
於是,“不久的將來”很快就來了,兩個月後,我媽主編的《英語學習報》試刊問世,我爸我媽第一次拿出破釜沉舟決心,傾全家積蓄搞出的這份試刊,在江城全市的初中裏一炮打響!
路是我領的,方向是我指的,至於怎麽走,那就是我爸我媽的本事了。辦刊號、鋪渠道、搞發行,一切都是那麽的難又那麽的不難,到90年的三月份全市中學開學的時候,我終於看到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英語學習報》訂閱數達到三萬份!全市的中學生幾乎都訂閱了這份學習周報,我爸笑了,有了這份每年52期,每期都在擴大發行量的《英語學習報》給他的印刷廠墊底,他再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了!
發行量上去了,質量就得跟上去。我媽為編排內容的事頭疼了幾天,不是我不孝順,非讓親媽傷腦筋,而是想鍛煉一下她的辦事能力,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說來也巧,劉誌海同誌正好趕在那個時候來我家串了次門,聽說他烤羊肉串的生意做到需要雇五個人幫忙才能做過來的時候,我媽為他高興的同時也想通了自家的問題,報紙一個人編不過來怎麽辦?咱也雇人幫忙編唄!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此,我爸我媽的《英語學習報》算是上了路了,剩下的不用我教,國家普及外語教育這班車就能把他們推到時代的最前沿去,而我這個暫時隻有10歲的孩子,隻要閑著沒事幫他們數數錢就行了。
同時上路的還有我表哥劉誌海,我早說過,這小子腦袋靈活,不是笨蛋,這一點從他剛參加工作就主動下海就能看得出來。他的燒烤攤由單純的一個烤羊肉串爐子先是發展到豆腐腦攤一樣的排檔規模,之後火爆的生意很快促使他搭起了冬季可以保暖的簡易棚,到90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劉同誌終於鳥槍換炮,兌下了一間生意不景的飯店,成為了江城第一家燒烤店的老板,店名是那麽的粗俗且不倫不類,一點內涵都沒有,就用了他的小名,大海燒烤店。
“大海啊,看生意這麽好,我真有點後悔了,當初怎麽隻要求以後免費吃你的烤串就滿足了呢,應該再加上一條,每天到你這領一筆零花錢才對。”我邊吃著大海老板難得親手烤一回的明太魚,邊打趣著說。
“臭小子。”大海老板把我吃剩的竹簽向一旁那簇小山一樣的簽子堆裏一插,笑著說:“你小子還少從我這拿零花錢了嗎?哪次你來,我沒給你個十塊八塊的?”
“那倒也是。”我厚著臉皮,大言不慚的說:“可這年頭誰會嫌錢多啊,誰說錢多了咬手?那是扯蛋。你看我家鄰居老王他們家,都換上彩電了,我們家還用14寸黑白的呢!你這大老板吃水不忘挖井人,給我們家也來上一台吧!”
“混小子,少和你哥哭窮。”大海老板笑罵著說:“咱家親戚裏誰還不知道你們家呀,你家的報紙都賣遍江城了,前幾天我姨可是上電視新聞了,那詞怎麽說的來著,新興教育家啊,你跑出來說你家沒錢買彩電,誰信呐!”
“不買拉倒,小氣!”我撇撇嘴一伸油手:“我兜裏又沒錢了,給點兒來。”
大海老板頗為無奈的看看我,從掛在腰上的皮腰包裏掏了幾把,拿出兩張十塊的和不知幾張一塊兩塊的零鈔,塞給了我。
我大大方方的把錢往兜裏一揣,站起來抹抹油嘴說:“嗯,這還差不多,我走了,回頭見啊!”
“哎哎,你先等等!”大海老板一把拉住我,又按回椅子上,說:“我這正好有事問你呢,先別忙走。”
“啥事?”我抿抿嘴,覺得有些吃鹹了,伸手去抓桌上的茶壺。
“聽說你們家姓王的那個鄰居能買到便宜彩電?”劉誌海問。
“啊,是啊,他們家在北京上海都有親戚,是能買著便宜點的。”我說。
劉誌海又問:“那保修方麵怎麽辦?”
我一攤手:“小毛病找我爸單位裏的一個技工修,大毛病要麽花錢,要麽麻煩一點返廠。”其實為了省下幾個差價而老遠的從外地買電器是很沒意思的事,不過老王他們家要買的是進口牌子,江城買不著,所以也隻能這樣了。
“哦……”聽完我的話,劉誌海沉吟了起來。
“咋,你也想弄兩台?”我打趣他:“給家裏用一台,再留一台娶媳婦?”
“什麽啊,不是不是。”劉誌海說:“有個哥們想開家錄像廳,但兜裏沒多少錢,就托我幫他掃聽掃聽,能不能買著便宜點的彩電。”
我一聽頓時樂了,錄像廳?這玩藝兒好啊!vh錄像帶、港台武打電影、漏*點三級片,這些老相好們和我可是久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