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誌敬和李莫愁一身黑色的夜行衣,隻有兩雙明亮的眼睛露在外麵,就連手中的長劍,此時也被黑色的布條緊緊纏住,沒有露出一絲別樣的色彩。
趙誌敬那雙好似墨玉一般的眼珠不住地轉動,眼珠異常的明亮,兩眼一掃,沒有看到藏經閣周圍有任何人的存在;一雙耳朵也在微微顫動,頓時耳力大增,一聲聲蟲鳴落入耳中,卻沒有一人的腳步聲和喘息的聲響。
趙誌敬心中思緒流轉,但身軀的呼吸卻依舊平緩,沒有一絲一毫的急促。並指成劍,一道銳利的劍氣在指尖凝聚,兩指自窗戶的夾縫之中緩緩伸出,指尖的劍氣就如同切豆腐一般,沒有呢一絲一毫的阻礙,疾速劃過,插在窗子後麵的栓子卻無聲無息地斷裂。
輕輕一推,沒有一絲一毫的阻礙,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音傳出,緊閉的窗戶被趙誌敬輕輕推開。兩道黑色的聲音一閃,趙誌敬和李莫愁兩人已經從窗戶中進入寶塔。趙誌敬反手一爪,在氣勁的拉扯中,窗戶又無聲地閉上。
處於寶塔中的趙誌敬,一身的精純真氣不斷運轉,頓時耳力和目力大增,此時的趙誌敬有了佛經中記載的神通中的天眼通和天耳通的幾絲精妙。這諾達的佛塔中輕微的聲響,一絲不落的落在趙誌敬的耳中。這一盞昏黃油燈的佛塔在趙誌敬的眼中,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好似這佛塔中布滿了一盞盞長明燈一般。
兩道黑色的身影從兩丈高的窗戶上落下,就如同兩片落葉枝頭飄落一般,輕輕地落在地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響。趙誌敬一個眼色打出,李莫愁便已然明了,隨即身影一閃便已經藏身在一道垂下的黃色帷幕中,看不到一絲身影,好似此時的李莫愁已經和這佛塔融為一體,即使有來人也絲毫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
趙誌敬一步跨出,便已經來到一座高高的書架之處,這一座書架顯得格外的陳舊。趙誌敬一手輕輕拂過,便知道這一座書架,是有數百年的鐵木心製成。鐵木在幼年隻是,並不出眾,但隻有樹齡達到百年的鐵木才能夠凝結出堅硬的木心,那便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名貴木材,比之趙誌敬昔日的紫檀劍的一硬度還要硬上一籌。
但這一座書劍,趙誌敬一手拂過的地方應被磨出一道不小的痕跡,在昏暗的寶塔中,竟然有縷縷精光泛出,一看便知道這一座書架的年齡已經不小,還經常有人拂拭,趙誌敬心中自然明了,一定是經常有人自這一座書架上取書。
趙誌敬兩眼一掃,書架上有一本本陳舊的書籍,但書麵的字卻依舊清晰。拿起一本一指厚的書本,在昏暗的燈光先一看清晰的寫著四個大字“羅漢長拳”,趙誌敬頓時一樂,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憑借一套太祖長拳創立大宋。長拳這中簡單的招式便在世間流傳,隻要會些莊稼把式的人都能使出這太祖長拳。少林也有羅漢長拳,這天龍寺看來也不落人後,也有自己的羅漢長拳。
趙誌敬隨意翻了幾頁,便將手中的書放回原處,之後又隨意拿起幾本書籍看了看,但都隻是些江湖中流傳的普通武學,雖然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可能是難得一見的典籍,但對於趙誌敬來說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用處。趙誌敬搖頭一下,自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裏經常有人取書,顯然是一些剛剛進入天龍寺的僧人,來此尋找基礎的武學典籍。
趙誌敬在第一層中,換了幾個書架上麵都隻是少許基礎的武學典籍和眾多的佛經,顯然這第一層沒有什麽珍貴的典籍,隻能算是普通的藏書閣,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失望,但當眼角的餘光看到牆角的樓梯時,趙誌敬的臉上又出現了一抹微笑。
趙誌敬幾步踏出,無聲無息地走上樓梯,步入第二層,趙誌敬眼前頓時大量,一座一米高的佛像盤坐在寶塔的正中央,數盞明亮的油燈圍著佛像,將寶塔的第二層照得透亮。幾支長長的信香插在佛像前的香爐中,一縷縷幽香撲鼻而來。
鼻中聞著清香,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心中不住的讚歎道:“這天龍寺果然是財大氣粗,這幾支信香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起的,不想這天龍寺中竟然能夠時常使用,果然是一國養一寺,真是了不得啊!”
趙誌敬兩眼一掃便看到在佛像前的一張小幾上,有著幾本書皮已經枯黃的書籍,頓時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露出精光的兩眼一掃看不到一絲的異樣。頓時隻見趙誌敬的身影一閃,再看便已經無聲無息地立在小幾旁。
真氣包裹著修長的手掌,趙誌敬伸手拿起其中的一本,其上清晰的寫著三個字“枯榮經”,頓時就是趙誌敬這般見過眾多高升武學的他,心中也忍不住激動,此次到天龍寺來,趙誌敬的目的之一便是這枯榮經,即使其他的一無所獲,趙誌敬的心中也會認為此次到大理,來的值了。
隨即趙誌敬翻開書頁,一句句字字珠璣的經文映入趙誌敬的雙眼,不同於道家玄功的修煉方式頓時印在趙誌敬的腦海中。將手中的書籍合上,趙誌敬的雙眼中的精光主見收斂,隻聽其喃喃自語道。
“傳說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象: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在這八境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這枯榮經果然了得,竟然有如此深意,比之九陰真經也不遑多讓,難得的是其對自身氣血的控製,竟能自劈一路。”
“施主竟然對枯榮經有如此見解,果然了得,但施主這般不請自來,實在有損施主風采。”尋著聲音,趙誌敬兩眼一掃,就在這時,一道微風從窗戶中吹來,將長長的帷幕掀起,一個身著枯黃僧袍的和尚,背對著趙誌敬麵向牆壁盤坐在蒲團之上。(未完待續。)
趙誌敬那雙好似墨玉一般的眼珠不住地轉動,眼珠異常的明亮,兩眼一掃,沒有看到藏經閣周圍有任何人的存在;一雙耳朵也在微微顫動,頓時耳力大增,一聲聲蟲鳴落入耳中,卻沒有一人的腳步聲和喘息的聲響。
趙誌敬心中思緒流轉,但身軀的呼吸卻依舊平緩,沒有一絲一毫的急促。並指成劍,一道銳利的劍氣在指尖凝聚,兩指自窗戶的夾縫之中緩緩伸出,指尖的劍氣就如同切豆腐一般,沒有呢一絲一毫的阻礙,疾速劃過,插在窗子後麵的栓子卻無聲無息地斷裂。
輕輕一推,沒有一絲一毫的阻礙,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音傳出,緊閉的窗戶被趙誌敬輕輕推開。兩道黑色的聲音一閃,趙誌敬和李莫愁兩人已經從窗戶中進入寶塔。趙誌敬反手一爪,在氣勁的拉扯中,窗戶又無聲地閉上。
處於寶塔中的趙誌敬,一身的精純真氣不斷運轉,頓時耳力和目力大增,此時的趙誌敬有了佛經中記載的神通中的天眼通和天耳通的幾絲精妙。這諾達的佛塔中輕微的聲響,一絲不落的落在趙誌敬的耳中。這一盞昏黃油燈的佛塔在趙誌敬的眼中,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好似這佛塔中布滿了一盞盞長明燈一般。
兩道黑色的身影從兩丈高的窗戶上落下,就如同兩片落葉枝頭飄落一般,輕輕地落在地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響。趙誌敬一個眼色打出,李莫愁便已然明了,隨即身影一閃便已經藏身在一道垂下的黃色帷幕中,看不到一絲身影,好似此時的李莫愁已經和這佛塔融為一體,即使有來人也絲毫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
趙誌敬一步跨出,便已經來到一座高高的書架之處,這一座書架顯得格外的陳舊。趙誌敬一手輕輕拂過,便知道這一座書架,是有數百年的鐵木心製成。鐵木在幼年隻是,並不出眾,但隻有樹齡達到百年的鐵木才能夠凝結出堅硬的木心,那便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名貴木材,比之趙誌敬昔日的紫檀劍的一硬度還要硬上一籌。
但這一座書劍,趙誌敬一手拂過的地方應被磨出一道不小的痕跡,在昏暗的寶塔中,竟然有縷縷精光泛出,一看便知道這一座書架的年齡已經不小,還經常有人拂拭,趙誌敬心中自然明了,一定是經常有人自這一座書架上取書。
趙誌敬兩眼一掃,書架上有一本本陳舊的書籍,但書麵的字卻依舊清晰。拿起一本一指厚的書本,在昏暗的燈光先一看清晰的寫著四個大字“羅漢長拳”,趙誌敬頓時一樂,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憑借一套太祖長拳創立大宋。長拳這中簡單的招式便在世間流傳,隻要會些莊稼把式的人都能使出這太祖長拳。少林也有羅漢長拳,這天龍寺看來也不落人後,也有自己的羅漢長拳。
趙誌敬隨意翻了幾頁,便將手中的書放回原處,之後又隨意拿起幾本書籍看了看,但都隻是些江湖中流傳的普通武學,雖然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可能是難得一見的典籍,但對於趙誌敬來說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用處。趙誌敬搖頭一下,自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裏經常有人取書,顯然是一些剛剛進入天龍寺的僧人,來此尋找基礎的武學典籍。
趙誌敬在第一層中,換了幾個書架上麵都隻是少許基礎的武學典籍和眾多的佛經,顯然這第一層沒有什麽珍貴的典籍,隻能算是普通的藏書閣,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失望,但當眼角的餘光看到牆角的樓梯時,趙誌敬的臉上又出現了一抹微笑。
趙誌敬幾步踏出,無聲無息地走上樓梯,步入第二層,趙誌敬眼前頓時大量,一座一米高的佛像盤坐在寶塔的正中央,數盞明亮的油燈圍著佛像,將寶塔的第二層照得透亮。幾支長長的信香插在佛像前的香爐中,一縷縷幽香撲鼻而來。
鼻中聞著清香,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心中不住的讚歎道:“這天龍寺果然是財大氣粗,這幾支信香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起的,不想這天龍寺中竟然能夠時常使用,果然是一國養一寺,真是了不得啊!”
趙誌敬兩眼一掃便看到在佛像前的一張小幾上,有著幾本書皮已經枯黃的書籍,頓時趙誌敬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露出精光的兩眼一掃看不到一絲的異樣。頓時隻見趙誌敬的身影一閃,再看便已經無聲無息地立在小幾旁。
真氣包裹著修長的手掌,趙誌敬伸手拿起其中的一本,其上清晰的寫著三個字“枯榮經”,頓時就是趙誌敬這般見過眾多高升武學的他,心中也忍不住激動,此次到天龍寺來,趙誌敬的目的之一便是這枯榮經,即使其他的一無所獲,趙誌敬的心中也會認為此次到大理,來的值了。
隨即趙誌敬翻開書頁,一句句字字珠璣的經文映入趙誌敬的雙眼,不同於道家玄功的修煉方式頓時印在趙誌敬的腦海中。將手中的書籍合上,趙誌敬的雙眼中的精光主見收斂,隻聽其喃喃自語道。
“傳說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象: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在這八境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這枯榮經果然了得,竟然有如此深意,比之九陰真經也不遑多讓,難得的是其對自身氣血的控製,竟能自劈一路。”
“施主竟然對枯榮經有如此見解,果然了得,但施主這般不請自來,實在有損施主風采。”尋著聲音,趙誌敬兩眼一掃,就在這時,一道微風從窗戶中吹來,將長長的帷幕掀起,一個身著枯黃僧袍的和尚,背對著趙誌敬麵向牆壁盤坐在蒲團之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