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紂王又轉過頭去,看向了費仲,問道:“既然你選擇這冀州侯蘇護,那你心中一定有計劃了吧,說說看,我們如何才能夠將其變成我們手中的那把刀。”
見紂王發問,費仲也不謙虛,走上前來,越過黃飛虎等人,似是十分的得意。
“這位冀州侯,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剛方正直,我們正好可以利用他這一特點,加以適當的手段,先將其逼反,然後再叫四大諸侯前去攻伐冀州。”
紂王也懂得了費仲的意思了,這確實是一個妙計,能夠不留痕跡的將幾大諸侯玩弄於手掌之中,消弱他的實力。於是紂王接著問道:“那麽又該如何將其逼反呢?”
“臣自然早有定計,不過卻要委屈陛下,損失些名聲。聽聞這冀州侯有一女,天香國色,乃其掌上明珠,不如我們就從此處下手。正好陛下先前先是題詩女媧宮,朝堂之上想選美人進宮,將這個……,咳咳!到時候也是順理成章。”說著,費仲使了一個男人都懂的一個表情。
“比起一統九州的千秋霸業,些許薄名而已,朕又有什麽舍不得的。此計甚妙,就依費大夫的,你就這樣開始著手準備吧。”最後紂王算是一錘定音,同意了這個計劃。
至於黃飛虎、殷破敗等人長於征戰沙場,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是也沒有什麽更好的建議,也沒有反對。
紂王八年,夏季四月,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薑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天下八百諸侯,俱進朝歌。
此時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王寵用費仲、尤渾,各諸侯都知道二人把持朝政,擅權作威,少不得先以禮賄之,以結其心。
至於那位冀州侯蘇護,確實如費仲預料的那樣,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借,所以並未曾送有禮物。
一日,元旦吉辰,天子早朝。侍從啟奏說道:“陛下!今年乃朝賀之年,天下諸侯,皆在午門外朝賀,聽候聖旨發落。”
紂王點了點頭,隨後命侍從傳旨:“宣四鎮諸侯見駕,其餘諸侯在午門外朝賀。”
這四鎮諸侯,整齊朝服,輕搖玉佩,進午門行過九龍,至丹墀,山呼朝拜畢,俯伏。
紂王慰勞道:“卿等與朕宣猷讚化,撫綏黎庶,鎮攝荒服,威遠寧邇,多有勤勞,皆卿等之功耳!朕心喜悅!”
這東伯侯作為四大諸侯之首,又是當朝國丈,權冠朝野,出列回道:“臣等荷蒙聖恩,官居總鎮;臣等自叨執掌,日夜兢兢,常恕不克負荷,有辜聖心。縱有犬馬微勞,不過臣子分內事,倘不足報涓埃於萬一耳!又何勞聖心垂念?臣等不勝感激!”
這東伯侯身材魁梧,乃是一員老將,自有其氣度。與坐在王座上的紂王四目相視,心中不經有些唏噓。之前東征東夷那一場鬧劇,兩人心中都是心知肚明,憑心而論如果自家女婿有如此宏偉誌願,東伯侯是頗為欣賞的。可惜的便是所謂立場各有不同,作為東魯之主,他有自己的責任,天生便與想要削平天下的紂王敵對。
見過四大諸侯之後,紂王命隨侍官傳旨,宣蘇護商議國政。
蘇護立刻來到這龍德殿,朝見禮畢,俯伏聽命。
紂王也不多言,直接說道:“朕閑暇時,聽費大夫提起卿有一女,德性幽閑,舉止中度。朕欲選侍後宮,到時候卿為國戚。食其天祿,受其顯位,永鎮冀州,坐享安康,名揚四海,卿意下如何?”
蘇護聽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宮中,上有後妃,下至嬪禦,不下數千。陛下左右諂諛之言,是想陷陛下於不義。而且臣女蒲柳弱質,素不諳禮度,德容俱無足取。還望陛下留心邦本,斬殺此進讒言之小人,使天下後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
紂王知道蘇護正直,故意大笑道:“卿言甚不諳大體,卿女為後妃,卿為皇親國戚,赫奕顯榮,貴敵天下,孰過於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
蘇護聞言,不覺厲聲說道:“臣聞:‘人君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夏桀失政,荒瀅酒色。如今陛下不學祖宗,而效仿夏王,是取敗之道也!而且君王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陛下乃為臣之表率,若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餘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
紂王聽蘇護言論,知道借口已經有了,於是裝作勃然大怒,喝到:“所謂‘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違。’朕隻不過選汝一女為後妃?敢以戇言忤逆朕,麵斥朕躬,將夏桀與朕相提並論,實在是大不敬,你可知罪?“隨後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左右侍衛便出來將這蘇護拿下。
就在這個時候費仲、尤渾二人上殿俯伏啟奏道:“蘇護忤旨,本該勘問。但陛下因選侍其女,讓他獲罪,天下百姓聽到了,於陛下賢名有礙。不若放他回去,他一定會感激皇上不殺之恩,自然會將女兒進貢宮幃,以侍皇上。到時候百姓知陛下寬仁大度,納諫如流,卻是一舉兩得之意,願陛下準臣施行。”
紂王當然不會反對,說道:“依卿所奏,即降赦旨,令他返回封地,不得久羈朝歌。”
那蘇護離開王宮,到達驛亭,眾家將上前慰問:“陛下召侯爺進宮,有何商議?”
這不提還好,一提蘇護立即大怒,罵道:“無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業,聽讒言諂媚之言,像選吾女蘇元進宮為妃。真是可恨此必是費仲、尤渾因為未送禮品,懷恨在心,才有此劫。我不肯聽旨,直言諫諍,那昏君說我忤旨,想要將我拿下。這二賊子說,赦我回冀州,說我會感激那昏君不殺之恩,必將送吾女送進朝歌。”
說道此處,蘇護深吸了一口氣,與眾將軍商量道:“我想聞太師遠征,二賊弄權,眼見昏君必荒瀅酒色,紊亂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懸,可憐成湯社,化為烏有!我想如果不將我女送進官,昏君必興問罪之師;如果要送我女進宮,以後昏君失德,到時候天下人必定恥笑我不智。你們可有什麽辦法?”
諸將聞言不語,這時有一位將軍,乃是早些時候費仲安排進來的,目的便是勸說蘇護反商。隻見他上前說道:“我聽聞君下正,則臣投外國。今紂王輕賢重色,眼見昏亂,不如反出朝歌,自守一國,上可以保宗廟,下可以保身家。”
此時蘇護正在盛怒之下,一聞此言,下覺性起,也不多想,便說道:“大文夫不可做不明白事!”立即叫來左右,取文房四寶來,題詩在午門牆上,表達永不朝商之意。詩曰:
“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下朝商。”
見紂王發問,費仲也不謙虛,走上前來,越過黃飛虎等人,似是十分的得意。
“這位冀州侯,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剛方正直,我們正好可以利用他這一特點,加以適當的手段,先將其逼反,然後再叫四大諸侯前去攻伐冀州。”
紂王也懂得了費仲的意思了,這確實是一個妙計,能夠不留痕跡的將幾大諸侯玩弄於手掌之中,消弱他的實力。於是紂王接著問道:“那麽又該如何將其逼反呢?”
“臣自然早有定計,不過卻要委屈陛下,損失些名聲。聽聞這冀州侯有一女,天香國色,乃其掌上明珠,不如我們就從此處下手。正好陛下先前先是題詩女媧宮,朝堂之上想選美人進宮,將這個……,咳咳!到時候也是順理成章。”說著,費仲使了一個男人都懂的一個表情。
“比起一統九州的千秋霸業,些許薄名而已,朕又有什麽舍不得的。此計甚妙,就依費大夫的,你就這樣開始著手準備吧。”最後紂王算是一錘定音,同意了這個計劃。
至於黃飛虎、殷破敗等人長於征戰沙場,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是也沒有什麽更好的建議,也沒有反對。
紂王八年,夏季四月,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薑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天下八百諸侯,俱進朝歌。
此時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王寵用費仲、尤渾,各諸侯都知道二人把持朝政,擅權作威,少不得先以禮賄之,以結其心。
至於那位冀州侯蘇護,確實如費仲預料的那樣,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借,所以並未曾送有禮物。
一日,元旦吉辰,天子早朝。侍從啟奏說道:“陛下!今年乃朝賀之年,天下諸侯,皆在午門外朝賀,聽候聖旨發落。”
紂王點了點頭,隨後命侍從傳旨:“宣四鎮諸侯見駕,其餘諸侯在午門外朝賀。”
這四鎮諸侯,整齊朝服,輕搖玉佩,進午門行過九龍,至丹墀,山呼朝拜畢,俯伏。
紂王慰勞道:“卿等與朕宣猷讚化,撫綏黎庶,鎮攝荒服,威遠寧邇,多有勤勞,皆卿等之功耳!朕心喜悅!”
這東伯侯作為四大諸侯之首,又是當朝國丈,權冠朝野,出列回道:“臣等荷蒙聖恩,官居總鎮;臣等自叨執掌,日夜兢兢,常恕不克負荷,有辜聖心。縱有犬馬微勞,不過臣子分內事,倘不足報涓埃於萬一耳!又何勞聖心垂念?臣等不勝感激!”
這東伯侯身材魁梧,乃是一員老將,自有其氣度。與坐在王座上的紂王四目相視,心中不經有些唏噓。之前東征東夷那一場鬧劇,兩人心中都是心知肚明,憑心而論如果自家女婿有如此宏偉誌願,東伯侯是頗為欣賞的。可惜的便是所謂立場各有不同,作為東魯之主,他有自己的責任,天生便與想要削平天下的紂王敵對。
見過四大諸侯之後,紂王命隨侍官傳旨,宣蘇護商議國政。
蘇護立刻來到這龍德殿,朝見禮畢,俯伏聽命。
紂王也不多言,直接說道:“朕閑暇時,聽費大夫提起卿有一女,德性幽閑,舉止中度。朕欲選侍後宮,到時候卿為國戚。食其天祿,受其顯位,永鎮冀州,坐享安康,名揚四海,卿意下如何?”
蘇護聽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宮中,上有後妃,下至嬪禦,不下數千。陛下左右諂諛之言,是想陷陛下於不義。而且臣女蒲柳弱質,素不諳禮度,德容俱無足取。還望陛下留心邦本,斬殺此進讒言之小人,使天下後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
紂王知道蘇護正直,故意大笑道:“卿言甚不諳大體,卿女為後妃,卿為皇親國戚,赫奕顯榮,貴敵天下,孰過於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
蘇護聞言,不覺厲聲說道:“臣聞:‘人君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夏桀失政,荒瀅酒色。如今陛下不學祖宗,而效仿夏王,是取敗之道也!而且君王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陛下乃為臣之表率,若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餘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
紂王聽蘇護言論,知道借口已經有了,於是裝作勃然大怒,喝到:“所謂‘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違。’朕隻不過選汝一女為後妃?敢以戇言忤逆朕,麵斥朕躬,將夏桀與朕相提並論,實在是大不敬,你可知罪?“隨後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左右侍衛便出來將這蘇護拿下。
就在這個時候費仲、尤渾二人上殿俯伏啟奏道:“蘇護忤旨,本該勘問。但陛下因選侍其女,讓他獲罪,天下百姓聽到了,於陛下賢名有礙。不若放他回去,他一定會感激皇上不殺之恩,自然會將女兒進貢宮幃,以侍皇上。到時候百姓知陛下寬仁大度,納諫如流,卻是一舉兩得之意,願陛下準臣施行。”
紂王當然不會反對,說道:“依卿所奏,即降赦旨,令他返回封地,不得久羈朝歌。”
那蘇護離開王宮,到達驛亭,眾家將上前慰問:“陛下召侯爺進宮,有何商議?”
這不提還好,一提蘇護立即大怒,罵道:“無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業,聽讒言諂媚之言,像選吾女蘇元進宮為妃。真是可恨此必是費仲、尤渾因為未送禮品,懷恨在心,才有此劫。我不肯聽旨,直言諫諍,那昏君說我忤旨,想要將我拿下。這二賊子說,赦我回冀州,說我會感激那昏君不殺之恩,必將送吾女送進朝歌。”
說道此處,蘇護深吸了一口氣,與眾將軍商量道:“我想聞太師遠征,二賊弄權,眼見昏君必荒瀅酒色,紊亂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懸,可憐成湯社,化為烏有!我想如果不將我女送進官,昏君必興問罪之師;如果要送我女進宮,以後昏君失德,到時候天下人必定恥笑我不智。你們可有什麽辦法?”
諸將聞言不語,這時有一位將軍,乃是早些時候費仲安排進來的,目的便是勸說蘇護反商。隻見他上前說道:“我聽聞君下正,則臣投外國。今紂王輕賢重色,眼見昏亂,不如反出朝歌,自守一國,上可以保宗廟,下可以保身家。”
此時蘇護正在盛怒之下,一聞此言,下覺性起,也不多想,便說道:“大文夫不可做不明白事!”立即叫來左右,取文房四寶來,題詩在午門牆上,表達永不朝商之意。詩曰:
“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下朝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