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薑子牙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留是走的時候,李靖突然又睜開了眼睛,看了薑尚一眼問道:“師兄可是在為自己前路擔憂,有些迷惘。”
聽到李靖如此問自己,有看到此時的李靖頗有一些神而玄之,甚至有一些自己師尊的味道,突然之間薑尚也是福至臨心,十分誠懇的對著李靖鞠了一躬,這才問說道:“確實如此,還請師弟教我。”
“難道天尊在師兄下山之前,並未明言嗎?”李靖搖了搖頭,又問了一句。
聽到李靖如此發問,薑子牙則是突然之間想起了什麽,在他下山之前,他師傅確實給了他幾句歇語,可是他並沒有能夠完全參悟。見這李靖當前,當下也是毫無保留的背給李靖聽,想要看這李靖有何高見。
“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諸侯會合逢戊申,九八封神又四年。”
聽到這樣的歇語,知道封神實情的李靖,自然能夠很容易弄清楚這幾句到底什麽意思,這說的便是薑子牙這一生。
不過讓李靖難以理解的便是為何元始天尊不和這薑子牙直接講明,何況費這個大力氣幹嘛,莫不是因為這個便是所謂的高人行徑?
看著薑子牙充滿期待的眼神,李靖自然不會讓薑子牙失望,直接為其解惑道:“其他幾句我也未可知,不過卻恰巧知道這磻溪石在何處,師兄不妨去那西岐一試便知。”
薑子牙畢竟也不是蠢貨,知道了李靖的意思,心中還頗為激動,“李將軍你是說薑尚的明主便是在這西岐,莫不是那西伯侯姬昌。”
李靖深深的看了一眼,正欲肯定薑尚之言,突然又是想起了什麽,嘴角神秘的一笑。這才回到:“天機不可泄露,所謂不可說也,師兄你我還是就此別過吧。”
薑子牙沒有想到這李靖也不將事情說透,簡直和自己師傅一個德行。滿是疑惑的盯著李靖,似乎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幾句話沒有說道,你這就下逐客令。
但是這李靖又是閉上了眼睛,一副不願意多說的模樣,無奈的他隻好往宮殿之外走去。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身後又重新傳來李靖的聲音:“師兄此去前路凶險,如遇困難,還請告知,李靖必定相助,其他不必多言,日後自會知曉。”
薑子牙聽了這句話,心中暗道:嗯,這一句還像是一句人話,又重新轉過頭去,卻發現原先李靖的座位上依然是空空如也。薑尚搖了搖頭。覺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便走了。
等到薑尚走了一段時候,李靖這才從土中重新冒了出來,此時的他也終於領會到為什麽那些個仙人都喜歡搞出一些歇語,詩句什麽的,怪不得便是那金烏也曾經在自己勉強充當高人前輩。看著薑子牙臨走之時的迷茫神情,李靖不得不肯定這種感覺不錯,當下決定今後還要多裝一裝這高人模樣。不過李靖不知道的是,他剛剛由於可能是第一次的緣故。表現的實在是太過拙劣了。
也許是融入了毗沙門的記憶,李靖的性格發生了不少的變化,怎麽說呢,變得有些不正經。不似原先那般古板,這些變化還會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斷的表現出來,卻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話說紂王這邊,再將這薑子牙逼得投河逃遁之後,卻又有一正直的官員跳了出來,名為楊任。他知道了這件事情,頗為薑尚抱不平。
於是便主動來到這文書房,找上了紂王,十分無禮,開口便問:“下大夫薑子牙何事忤逆陛下,被逼得投水自盡而死?”
紂王沒有想到這膠鬲之死沒有過去多久,卻是又有人冒了出來,這楊任此人平時的作為紂王也知道,確實是個為國為民的忠誠之士,思路片刻之後,紂王便決定卻也為他在這封神榜上留個名額。當下紂王便直接霸氣的回應道:“如何,我想讓他死,他便必須死,難道還有尋求你的意見不成。”
楊任聽了紂王如此囂張,昏庸之言,頓時有些氣不打一處來,怒發衝冠。不過他並沒有為薑尚作更多的辯駁,而是想著向紂王苦諫,忠臣賢士風骨一覽無遺。
“如今陛下聽信妖妃之言,建造鹿台,隻知行樂歡娛,歌舞宴賞。因為一己之樂,致萬姓之愁,陛下,你可知如今的天下已經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遠的不說,便是如今這天下便有三大禍患。一乃是這東伯侯之子薑文煥,雄兵百萬,欲報父仇,遊魂關總兵竇榮屢敗屢戰,更有李靖將軍支持,這才得以堅持三年,然如今可以說已是錢糧盡費,舉步維艱;二者乃是這南伯侯之子鄂順,因為為陛下無辜殺其父親,起兵反商,晝夜不停攻取三山關,三山關總兵鄧九公可謂苦不堪言,雖仍在堅持,但是軍民之心已失;第三,便是聞太師遠征北海群妖,十年有餘,今且未能返國,勝敗未分,凶吉未定。陛下何苦聽信讒言,又起這無端造業,廣施土木。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塗炭,希望陛下放棄這個打算,不然,民一離心,天下分崩離析隻可惜大商六百年基業,終有一日被他人所得矣。”
紂王聽完,聽這楊任分析的頭頭是道,十分滿意,更是確信了自己的判斷,要為為他謀個前程,不過口中仍是大罵道:“放肆,你好歹是個書生,怎會如此無知,直言犯主!來人,將此匹夫剜去二目。”
楊任見狀,則更是激動,大聲喊道:“臣雖剜目,但死不足惜,隻怕天下諸侯不是都能如臣這般能夠忍受的了這剜目之苦。”
不提楊任受著剜目之苦,今日這朝歌城中卻又來了一位闡教之中的大人物,此時他正站在大大商祖廟之中,似是饒有興趣的端詳著坐落在這大殿之中的太乙塑像。
此人乃是一個中年道士模樣,生得卻也是奇偉無比,貴氣逼人,不過其實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那兩雙眼睛,頗為不一般,竟然兩眼都是雙瞳孔。不過長在此人臉上卻是十分的貼合,沒有半點突兀。
“師弟。還請出來一敘。”中年男子似是滿含笑意得的盯著麵前的塑像說道。
最近太乙真人很是鬱悶,他在這祖廟之中百餘年都無人知曉,怎麽如今好像是無人不知了一般,個個平日都不怎麽打交道的都過來了。可是他卻不敢不出來。不管怎麽講麵,前這位,他還是頗為敬重的。
“清虛師兄,你不在這紫陽洞中修行,怎麽有時間來這朝歌。”太乙真人不得已在大殿之上顯露了身形。實在是害怕清虛問他為何會在這裏享受香火,所以先發製人,主動提了一個問題。”
清虛道德真君自然是知道太乙真人的心思,不過他對於此並不打算深究,甚至太乙有誌於神道,他還有點求之不得。
“我來此地,一是因為我一徒兒現在落難,二是因為我有一小友現在正在這王宮之中,不久之後他將有一劫,所以前來麻煩師弟照拂一番。”
太乙聽了。很快便明白了這清虛所指何人,這徒兒應該便是那楊任,而那小友卻是頗為蹊蹺,莫不是那最近剛剛入城的李靖了,對此他心中一時之間卻是有些難以平靜。
想這麽想他便越是認定,越覺得李靖有些玄乎,他沒有想到這毗沙門將手伸的這麽長,竟然不聲不響便與這位師兄都有不小的交情。至少太乙真人自問如果自己落難,也是未必能夠請的動這位師兄。
其實清虛在這闡教之中地位有些特殊,有些超然。幾乎與那廣成子、靈寶、道行差不多,
蓋因這清虛在入教之前,在這三界之中的地位,或者是說在人族之中的地位便是頗為尊貴。隻在這三皇之下。
清虛道德真君,師尊元始賜予他這個名號,卻是有其用意,或者說有其根據。在入教之前,這清虛在人族之中有一個頗為響亮的名字,便是這大舜。
清虛大帝。姓媯,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在姚墟,也便是如今這陳塘關。
不同於太乙這樣的開國之君,大舜對於人族的發展可以算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說吧,如果沒有太乙,說不定還會有其他人繼承大夏的通知,但是沒有大舜,卻不知道人族的發展還有推遲多少年。
傳說中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巡狩四方,整頓禮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
便是因為其因為功績斐然,被三皇推舉為這三官之一的地官,在大羿成為這冥帝之前,乃是這幽冥世界的掌控者。
還有便是清虛道德真君之中的道德之名,也是與大舜頗為貼切,總所周知,這舜帝不但有功於人族,其至孝的行為也曾經感動世人,被後世之人奉為至孝的楷模,典範,永遠銘記。
相傳大舜的父親瞽叟及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在自己成為天子之後,還去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所謂百善孝為先,這孝行無疑乃是人族道德之中一個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品質,所以說大舜這道德之名也是實至名歸。
說起來這太乙真人與這清虛的遭遇還是頗為相似的,兩人都曾經作為人族的領袖,而且都是半路出家,拜入這闡教之中。甚至太乙真人如今的這一切,說不得都有效仿這位人族聖賢質疑,隻不過太乙真人自己從未提過。
在這摘星樓下,楊任早已因為這雙目被刮,流血而亡。卻不曾想突然之間這王宮之中刮起一陣大風,異香遍滿,塵土飛揚,等到這狂風消散之後,楊任屍骸竟不見了。侍衛覺得頗為異常,不敢猶豫,趕緊報與紂王,說是這楊任屍首被一陣大風刮走了。
而紂王聽了也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之前他想要斬殺自己兩位孩兒之時,他們也被風刮走,後來他問過軒轅三妖,知道那殷洪兩人已經被闡教兩位高人收為弟子,想來此刻的楊任應該也是如此。
卻說清虛道德真君將這楊任用一道清風帶走,回到了這青峰山紫陽洞中叫,來白雲童兒從一
葫蘆中取二粒要已經煉製好的仙丹,放到了楊任眼眶裏。
其實這清虛道德真君之所以不提前救走這楊任,而是任由他被人挖去雙目也自有其用意。這清虛得益於這雙瞳的緣故,在這瞳術方麵的造詣可以說三界難以找出再能與他比肩的第二人。讓楊任受這剜目之苦,便是為了讓他不破不立,直接修煉成一門不錯的瞳術,好讓他在接下來的封神隻有個一技之長,賺些功德。
清虛朝著楊任吹出一口本名元氣,然後直接口吐真言:“楊任不起,更待何時!”重新將楊任這命魂召回,對於曾經做過冥帝的清虛道人來說,這一點根本算不得什麽。
隻見楊任眼眶裏長出兩隻手來,手心裏生兩隻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觀地穴,中識人間萬事。而楊任便也就此醒來,不過他顯然是被自己這雙奇怪的眼睛給嚇到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好一會兒這才緩過神來。
又見一為眼生重華的道人便站立在自己麵前,正十分慈善的看著自己,楊任下意識的便問道:“道長,此處莫非便是那幽冥地界?”
清虛道人笑了笑,回答道:“非也,非也,此處乃青峰山紫陽洞,貧道是煉氣士清虛道德真君,因見你有忠心赤膽,直諫紂王,身遭剜目之災,憐你陽壽不絕,度你上山,救你性命。”
楊任聽完,似乎這才想起了剛剛發生的一切,看著麵前這位道人,突然之間似乎便明白了什麽,直接跪了下來,說道:“弟子蒙真君憐救,指引還生,再見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還望真君不棄,收我為徒。”(未完待續。)
聽到李靖如此問自己,有看到此時的李靖頗有一些神而玄之,甚至有一些自己師尊的味道,突然之間薑尚也是福至臨心,十分誠懇的對著李靖鞠了一躬,這才問說道:“確實如此,還請師弟教我。”
“難道天尊在師兄下山之前,並未明言嗎?”李靖搖了搖頭,又問了一句。
聽到李靖如此發問,薑子牙則是突然之間想起了什麽,在他下山之前,他師傅確實給了他幾句歇語,可是他並沒有能夠完全參悟。見這李靖當前,當下也是毫無保留的背給李靖聽,想要看這李靖有何高見。
“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諸侯會合逢戊申,九八封神又四年。”
聽到這樣的歇語,知道封神實情的李靖,自然能夠很容易弄清楚這幾句到底什麽意思,這說的便是薑子牙這一生。
不過讓李靖難以理解的便是為何元始天尊不和這薑子牙直接講明,何況費這個大力氣幹嘛,莫不是因為這個便是所謂的高人行徑?
看著薑子牙充滿期待的眼神,李靖自然不會讓薑子牙失望,直接為其解惑道:“其他幾句我也未可知,不過卻恰巧知道這磻溪石在何處,師兄不妨去那西岐一試便知。”
薑子牙畢竟也不是蠢貨,知道了李靖的意思,心中還頗為激動,“李將軍你是說薑尚的明主便是在這西岐,莫不是那西伯侯姬昌。”
李靖深深的看了一眼,正欲肯定薑尚之言,突然又是想起了什麽,嘴角神秘的一笑。這才回到:“天機不可泄露,所謂不可說也,師兄你我還是就此別過吧。”
薑子牙沒有想到這李靖也不將事情說透,簡直和自己師傅一個德行。滿是疑惑的盯著李靖,似乎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幾句話沒有說道,你這就下逐客令。
但是這李靖又是閉上了眼睛,一副不願意多說的模樣,無奈的他隻好往宮殿之外走去。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身後又重新傳來李靖的聲音:“師兄此去前路凶險,如遇困難,還請告知,李靖必定相助,其他不必多言,日後自會知曉。”
薑子牙聽了這句話,心中暗道:嗯,這一句還像是一句人話,又重新轉過頭去,卻發現原先李靖的座位上依然是空空如也。薑尚搖了搖頭。覺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便走了。
等到薑尚走了一段時候,李靖這才從土中重新冒了出來,此時的他也終於領會到為什麽那些個仙人都喜歡搞出一些歇語,詩句什麽的,怪不得便是那金烏也曾經在自己勉強充當高人前輩。看著薑子牙臨走之時的迷茫神情,李靖不得不肯定這種感覺不錯,當下決定今後還要多裝一裝這高人模樣。不過李靖不知道的是,他剛剛由於可能是第一次的緣故。表現的實在是太過拙劣了。
也許是融入了毗沙門的記憶,李靖的性格發生了不少的變化,怎麽說呢,變得有些不正經。不似原先那般古板,這些變化還會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斷的表現出來,卻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話說紂王這邊,再將這薑子牙逼得投河逃遁之後,卻又有一正直的官員跳了出來,名為楊任。他知道了這件事情,頗為薑尚抱不平。
於是便主動來到這文書房,找上了紂王,十分無禮,開口便問:“下大夫薑子牙何事忤逆陛下,被逼得投水自盡而死?”
紂王沒有想到這膠鬲之死沒有過去多久,卻是又有人冒了出來,這楊任此人平時的作為紂王也知道,確實是個為國為民的忠誠之士,思路片刻之後,紂王便決定卻也為他在這封神榜上留個名額。當下紂王便直接霸氣的回應道:“如何,我想讓他死,他便必須死,難道還有尋求你的意見不成。”
楊任聽了紂王如此囂張,昏庸之言,頓時有些氣不打一處來,怒發衝冠。不過他並沒有為薑尚作更多的辯駁,而是想著向紂王苦諫,忠臣賢士風骨一覽無遺。
“如今陛下聽信妖妃之言,建造鹿台,隻知行樂歡娛,歌舞宴賞。因為一己之樂,致萬姓之愁,陛下,你可知如今的天下已經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遠的不說,便是如今這天下便有三大禍患。一乃是這東伯侯之子薑文煥,雄兵百萬,欲報父仇,遊魂關總兵竇榮屢敗屢戰,更有李靖將軍支持,這才得以堅持三年,然如今可以說已是錢糧盡費,舉步維艱;二者乃是這南伯侯之子鄂順,因為為陛下無辜殺其父親,起兵反商,晝夜不停攻取三山關,三山關總兵鄧九公可謂苦不堪言,雖仍在堅持,但是軍民之心已失;第三,便是聞太師遠征北海群妖,十年有餘,今且未能返國,勝敗未分,凶吉未定。陛下何苦聽信讒言,又起這無端造業,廣施土木。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塗炭,希望陛下放棄這個打算,不然,民一離心,天下分崩離析隻可惜大商六百年基業,終有一日被他人所得矣。”
紂王聽完,聽這楊任分析的頭頭是道,十分滿意,更是確信了自己的判斷,要為為他謀個前程,不過口中仍是大罵道:“放肆,你好歹是個書生,怎會如此無知,直言犯主!來人,將此匹夫剜去二目。”
楊任見狀,則更是激動,大聲喊道:“臣雖剜目,但死不足惜,隻怕天下諸侯不是都能如臣這般能夠忍受的了這剜目之苦。”
不提楊任受著剜目之苦,今日這朝歌城中卻又來了一位闡教之中的大人物,此時他正站在大大商祖廟之中,似是饒有興趣的端詳著坐落在這大殿之中的太乙塑像。
此人乃是一個中年道士模樣,生得卻也是奇偉無比,貴氣逼人,不過其實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那兩雙眼睛,頗為不一般,竟然兩眼都是雙瞳孔。不過長在此人臉上卻是十分的貼合,沒有半點突兀。
“師弟。還請出來一敘。”中年男子似是滿含笑意得的盯著麵前的塑像說道。
最近太乙真人很是鬱悶,他在這祖廟之中百餘年都無人知曉,怎麽如今好像是無人不知了一般,個個平日都不怎麽打交道的都過來了。可是他卻不敢不出來。不管怎麽講麵,前這位,他還是頗為敬重的。
“清虛師兄,你不在這紫陽洞中修行,怎麽有時間來這朝歌。”太乙真人不得已在大殿之上顯露了身形。實在是害怕清虛問他為何會在這裏享受香火,所以先發製人,主動提了一個問題。”
清虛道德真君自然是知道太乙真人的心思,不過他對於此並不打算深究,甚至太乙有誌於神道,他還有點求之不得。
“我來此地,一是因為我一徒兒現在落難,二是因為我有一小友現在正在這王宮之中,不久之後他將有一劫,所以前來麻煩師弟照拂一番。”
太乙聽了。很快便明白了這清虛所指何人,這徒兒應該便是那楊任,而那小友卻是頗為蹊蹺,莫不是那最近剛剛入城的李靖了,對此他心中一時之間卻是有些難以平靜。
想這麽想他便越是認定,越覺得李靖有些玄乎,他沒有想到這毗沙門將手伸的這麽長,竟然不聲不響便與這位師兄都有不小的交情。至少太乙真人自問如果自己落難,也是未必能夠請的動這位師兄。
其實清虛在這闡教之中地位有些特殊,有些超然。幾乎與那廣成子、靈寶、道行差不多,
蓋因這清虛在入教之前,在這三界之中的地位,或者是說在人族之中的地位便是頗為尊貴。隻在這三皇之下。
清虛道德真君,師尊元始賜予他這個名號,卻是有其用意,或者說有其根據。在入教之前,這清虛在人族之中有一個頗為響亮的名字,便是這大舜。
清虛大帝。姓媯,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在姚墟,也便是如今這陳塘關。
不同於太乙這樣的開國之君,大舜對於人族的發展可以算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說吧,如果沒有太乙,說不定還會有其他人繼承大夏的通知,但是沒有大舜,卻不知道人族的發展還有推遲多少年。
傳說中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巡狩四方,整頓禮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
便是因為其因為功績斐然,被三皇推舉為這三官之一的地官,在大羿成為這冥帝之前,乃是這幽冥世界的掌控者。
還有便是清虛道德真君之中的道德之名,也是與大舜頗為貼切,總所周知,這舜帝不但有功於人族,其至孝的行為也曾經感動世人,被後世之人奉為至孝的楷模,典範,永遠銘記。
相傳大舜的父親瞽叟及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在自己成為天子之後,還去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所謂百善孝為先,這孝行無疑乃是人族道德之中一個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品質,所以說大舜這道德之名也是實至名歸。
說起來這太乙真人與這清虛的遭遇還是頗為相似的,兩人都曾經作為人族的領袖,而且都是半路出家,拜入這闡教之中。甚至太乙真人如今的這一切,說不得都有效仿這位人族聖賢質疑,隻不過太乙真人自己從未提過。
在這摘星樓下,楊任早已因為這雙目被刮,流血而亡。卻不曾想突然之間這王宮之中刮起一陣大風,異香遍滿,塵土飛揚,等到這狂風消散之後,楊任屍骸竟不見了。侍衛覺得頗為異常,不敢猶豫,趕緊報與紂王,說是這楊任屍首被一陣大風刮走了。
而紂王聽了也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之前他想要斬殺自己兩位孩兒之時,他們也被風刮走,後來他問過軒轅三妖,知道那殷洪兩人已經被闡教兩位高人收為弟子,想來此刻的楊任應該也是如此。
卻說清虛道德真君將這楊任用一道清風帶走,回到了這青峰山紫陽洞中叫,來白雲童兒從一
葫蘆中取二粒要已經煉製好的仙丹,放到了楊任眼眶裏。
其實這清虛道德真君之所以不提前救走這楊任,而是任由他被人挖去雙目也自有其用意。這清虛得益於這雙瞳的緣故,在這瞳術方麵的造詣可以說三界難以找出再能與他比肩的第二人。讓楊任受這剜目之苦,便是為了讓他不破不立,直接修煉成一門不錯的瞳術,好讓他在接下來的封神隻有個一技之長,賺些功德。
清虛朝著楊任吹出一口本名元氣,然後直接口吐真言:“楊任不起,更待何時!”重新將楊任這命魂召回,對於曾經做過冥帝的清虛道人來說,這一點根本算不得什麽。
隻見楊任眼眶裏長出兩隻手來,手心裏生兩隻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觀地穴,中識人間萬事。而楊任便也就此醒來,不過他顯然是被自己這雙奇怪的眼睛給嚇到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好一會兒這才緩過神來。
又見一為眼生重華的道人便站立在自己麵前,正十分慈善的看著自己,楊任下意識的便問道:“道長,此處莫非便是那幽冥地界?”
清虛道人笑了笑,回答道:“非也,非也,此處乃青峰山紫陽洞,貧道是煉氣士清虛道德真君,因見你有忠心赤膽,直諫紂王,身遭剜目之災,憐你陽壽不絕,度你上山,救你性命。”
楊任聽完,似乎這才想起了剛剛發生的一切,看著麵前這位道人,突然之間似乎便明白了什麽,直接跪了下來,說道:“弟子蒙真君憐救,指引還生,再見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還望真君不棄,收我為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