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煙消雲散。
冒頓的時代終於過去,匈奴人短暫的統一了草原,而今,在秦國的強力打擊下,草原各部落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殘酷競爭。
在韓信掃蕩翰難河之時,冒頓的兒子,左屠耆王稽粥正帶著殘部向北海潰退,等待這支冒頓嫡係勢力的,將是蠢蠢欲動的匈奴各別部的清剿和打壓,對於象呼衍邪、赫連壁、丘力金,還有其他如丁零、樓煩、東胡等部落的英豪們來說,翻身的時候到了。
有時,赫連壁等人也會不禁在心底暗暗的慶幸,要不是有秦國這個強敵,他們這輩子恐怕都隻能仰冒頓之鼻息了。
河西走廊。
呼衍部落正在快速的從祁連山下撤退,十一月下旬,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態度的呼衍邪在須彌布通的催促下,無奈的發動了敦煌戰役。結果很悲催,呼衍部落的將近七萬勇士麵對嚴陣以待的秦軍,碰了一個頭破血流。
秦軍以甘勇部二萬輜重兵守衛城池,季布、李仲翔從羅布泊大澤深處遁出,包抄匈奴人的後路,等到呼衍邪見勢不妙命令撤退時,於半途上又遭到從西域回歸的駱甲騎軍的追殺,也幸好呼衍邪行事老到,事先在科布多湖留了一萬兵卒,要不然的話,他隻怕也會象冒頓一樣落一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與呼衍邪一樣,在攻打馬邑時出工不出力的丘力金,如潮水來去一般向茫茫原始叢林遁逃,蘇角、楊翁子合兵一處追殺,也隻是截住了丘力金一部。
秦、匈大戰,戰幕徐徐落下。
九原、高闕、永泉等邊郡城池,在經曆了這一次大戰之後,均被毀壞,九原郡的將近十萬邊民。也跟著邊軍一起,經曆了一次生死的輪回,幸好秦軍的反擊勢頭迅猛,有相當數量的被俘軍民在北上途中,又被追殺的秦軍給救了回來。
十二月初。
漠南漠北的天氣,寒冷到了極點,連續多場的大風雪,讓秦軍各部的凍傷凍死軍卒人數急劇上升。
李原下令,各部回轉駐地,與此同時。為了徹底消除北方草原部落對河套一帶的威脅,秦軍大將蘇角奉命率領五千精卒駐守龍城。同時,待來年開春之際,秦國將正式修建一條連接九原、高闕、龍城的馳道。
有了這條馳道,秦軍的布防就能更從容不迫,雖然龍城的兵力隻有五千,但隻要蘇角能夠堅守三天左右,從九原、高奴等地的援軍就能源源不斷的上去。
另外,王離戰死之後。邊軍體係也就不複存在,雖然還有蘇角、楊翁子、蒙虎這些曾經的邊將活著,但他們已經融入到了新秦軍體係之中,尤其是在目睹了王離因為私心而召致身死的悲劇之後。他們更加的不想遊離在團體之外。
考慮再三,李原即以李左車為郡守,以扈輒為步軍郡尉,駐紮在大河之畔。他們將會同回歸家園的邊民一起,重建九原、高闕等城池。
十二月九日。
秦軍班師回長安,一路之上。沿途軍民夾道相迎,對於秦國的百姓來說,這一年的冬天,驚心動魄的消息太多,而今,終於可以放平心態,安安穩穩的過一個好年了。
長安城。
新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烈起來,一度因河西戰事吃緊而減少的胡商們,不知從什麽地方又冒了出來。
瞧他們熱情邀客的樣子,似乎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但在不少的有識之士心裏,這些見風使舵的胡商,已經是不可全部信任的小人。
灞橋上。
人來人往,來自北方的寒流絲毫不影響秦人出門的熱情,與胡商受到的冷淡相比,那些來自關東的客商漸漸的被關中的老秦人所認可,而這份認可的背後,就是一支支由關東新秦人組成的軍隊在對匈戰場上的優異表現。
炎黃子孫。
同根同種,在沒有了六國後裔、士族利益牽絆之後,不管是關東人,還是關中、巴蜀或者河西人,都在為秦國的強大而自豪,這種由抵禦外族入侵而升騰的自豪感正是一個民族未來發展延續的不息動力。
——。
**之後,即是平靜。
隨同李原一並回歸的,還有當初隨同出征的數萬將士,這些來自關內各郡的士兵,他們在長安城短暫的休整之後,將在各自帶兵將校的率領下,返回出發時的地方,與長年駐守邊境的秦軍邊卒們不同,這些將士的隸屬關係並沒有發生變動,他們回去之後,會繼續原先負責的守衛地方、治靖剿亂的事務。
當然,對於那些在戰場上立下功勞的將士,秦國也會按照軍爵製的等級,對他們加以厚賞,繼續在軍中服役的,會有一定程度的晉升,而那些受傷不能繼續效力的,則會安置到各郡的縣、鄉、亭裏,擔當縣尉、父老等職務。
秦國的根基,需要一大批忠誠的人,而這些退役的士兵,無疑是最值得信任的一群人。除了士兵之外,將領級別退役下來的,職務最高的,是邊軍宿將楊翁子。在馬邑之戰中,楊翁子率軍馳援蘇角,卻不想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失足墜馬,楊翁子的胸口更被驚馬重重的踩踏了一下。
馬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要是這一踩實了的話,楊翁子怕是骨斷筋折,立時血灑沙場,也幸好這驚馬跳躍著奔走,其它三蹄依舊踩在硬地上,不過就算如此,楊翁子也是傷重不起,在被醫師簡單救治之後,即送回河東郡休養。
匈奴人被逐之後,秦國國力空前強大,特別是在軍事聲望方麵,更是達到了最頂點,甚至於在北方的異族中,李原的聲望比當年的始皇帝還要響亮了許多,始皇的主要功績還在於統一六國,在與北方部落的交戰中,真正的戰績還是蒙恬奪回了河套一帶,而李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了。
公元前199年的新年來臨之際。
秦國的北境國土,往西已經拓展到了天山南北,姑師城是秦國最西方的一座邊城,季心和他的千餘將卒成為了秦國入主西域的象征。在燕北一帶,韓信借著大破匈奴的有利契機,整合了位於右襄平一帶的原始部落,並在燕郡的基礎下,又增設了遼東、高麗兩個縣城,其中的高麗城已經深入到鴨綠江的邊上。
相比北方的烽火連天,秦國的南境變化不大,如果說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事物的話,那就是巴蜀通往滇國的五尺道正式的通行了。
滇國。
其地理位置,位於雲貴高原的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撫仙湖一帶,這顆高原上的明珠在秦時的方位和現在別無二致,但有一點卻大不一樣,那就是秦時並沒有湖泊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榮的滇國古城。
在河西走廊、西域北方絲綢之路被匈奴人威脅而時斷時續之時,在秦國的南方,另外一條文明悠久的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逐漸的成為了秦國對外貿易的窗口。
滇國以南,是一望無際的大山叢林,而翻越了這一座座的深山峽穀,就是東南亞、南亞的異邦風情。
錫蘭的珠寶、印度的象牙,還有采自東南亞海底的珠貝,這些東西在南方很是平常,而到了秦國,其身價就立馬飆升了數倍。
不過,秦國上下對於奢侈品的消費目前還說並不強烈,這主要還在於李原個人的示範作用,一個人由儉到奢容易,從奢到儉難,隨著新秦的強盛、官員地位的穩固,李原也不時聽到和看到負責監察的禦史丞送來的關於內腐情況的報告。
在其中的一份報告中,丞相陳平赫然在列,據朝中一個叫汲黯的謁者起奏,丞相陳平私自接受了南越國使者呂嘉送的一整塊的珊瑚。
陳平為相,已有八年。
在李原率軍出征的時候,秦國的內政一應事務,基本上由陳平在操持著,可以說,如果不是有陳平在,李原要想在幾年之內統一關東、擊敗匈奴幾乎沒有可能,而等到李原回轉長安時,汲黯彈劾陳平的這件事已經在長安城鬧得沸沸揚揚。
要如何處置才好?
是不理會汲黯的彈劾,繼續信任陳平?
還是對這一事件的真相進行徹查,讓事實大白於天下,又或者做一個和事佬,雙方各打五十大板?
李原在一邊暗中命令閻樂的治靖司對真相進行調查的同時,也第一次的認真審視起如何平衡官員將領們的利益關係鏈來。
人活一世。
有私心雜念不可避免,十全十美的完人,在〖真〗實的生活中最找尋不到的。
軍中將領,各有派係。
內政官員之中,也同樣如此。
以陳平為首的相國派,以李政為首的禦史派,以關躍、侯喜等人為代表的中立派,還有象婁敬、陸賈、召平這些逍遙不結盟的官員,他們之間相互利益關聯,有時合作,又有時分化,汲黯的這一次彈劾,其背後有沒有其他派係勢力在背後支持,李原必須先調查了解清楚才能定奪。
冒頓的時代終於過去,匈奴人短暫的統一了草原,而今,在秦國的強力打擊下,草原各部落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殘酷競爭。
在韓信掃蕩翰難河之時,冒頓的兒子,左屠耆王稽粥正帶著殘部向北海潰退,等待這支冒頓嫡係勢力的,將是蠢蠢欲動的匈奴各別部的清剿和打壓,對於象呼衍邪、赫連壁、丘力金,還有其他如丁零、樓煩、東胡等部落的英豪們來說,翻身的時候到了。
有時,赫連壁等人也會不禁在心底暗暗的慶幸,要不是有秦國這個強敵,他們這輩子恐怕都隻能仰冒頓之鼻息了。
河西走廊。
呼衍部落正在快速的從祁連山下撤退,十一月下旬,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態度的呼衍邪在須彌布通的催促下,無奈的發動了敦煌戰役。結果很悲催,呼衍部落的將近七萬勇士麵對嚴陣以待的秦軍,碰了一個頭破血流。
秦軍以甘勇部二萬輜重兵守衛城池,季布、李仲翔從羅布泊大澤深處遁出,包抄匈奴人的後路,等到呼衍邪見勢不妙命令撤退時,於半途上又遭到從西域回歸的駱甲騎軍的追殺,也幸好呼衍邪行事老到,事先在科布多湖留了一萬兵卒,要不然的話,他隻怕也會象冒頓一樣落一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與呼衍邪一樣,在攻打馬邑時出工不出力的丘力金,如潮水來去一般向茫茫原始叢林遁逃,蘇角、楊翁子合兵一處追殺,也隻是截住了丘力金一部。
秦、匈大戰,戰幕徐徐落下。
九原、高闕、永泉等邊郡城池,在經曆了這一次大戰之後,均被毀壞,九原郡的將近十萬邊民。也跟著邊軍一起,經曆了一次生死的輪回,幸好秦軍的反擊勢頭迅猛,有相當數量的被俘軍民在北上途中,又被追殺的秦軍給救了回來。
十二月初。
漠南漠北的天氣,寒冷到了極點,連續多場的大風雪,讓秦軍各部的凍傷凍死軍卒人數急劇上升。
李原下令,各部回轉駐地,與此同時。為了徹底消除北方草原部落對河套一帶的威脅,秦軍大將蘇角奉命率領五千精卒駐守龍城。同時,待來年開春之際,秦國將正式修建一條連接九原、高闕、龍城的馳道。
有了這條馳道,秦軍的布防就能更從容不迫,雖然龍城的兵力隻有五千,但隻要蘇角能夠堅守三天左右,從九原、高奴等地的援軍就能源源不斷的上去。
另外,王離戰死之後。邊軍體係也就不複存在,雖然還有蘇角、楊翁子、蒙虎這些曾經的邊將活著,但他們已經融入到了新秦軍體係之中,尤其是在目睹了王離因為私心而召致身死的悲劇之後。他們更加的不想遊離在團體之外。
考慮再三,李原即以李左車為郡守,以扈輒為步軍郡尉,駐紮在大河之畔。他們將會同回歸家園的邊民一起,重建九原、高闕等城池。
十二月九日。
秦軍班師回長安,一路之上。沿途軍民夾道相迎,對於秦國的百姓來說,這一年的冬天,驚心動魄的消息太多,而今,終於可以放平心態,安安穩穩的過一個好年了。
長安城。
新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烈起來,一度因河西戰事吃緊而減少的胡商們,不知從什麽地方又冒了出來。
瞧他們熱情邀客的樣子,似乎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但在不少的有識之士心裏,這些見風使舵的胡商,已經是不可全部信任的小人。
灞橋上。
人來人往,來自北方的寒流絲毫不影響秦人出門的熱情,與胡商受到的冷淡相比,那些來自關東的客商漸漸的被關中的老秦人所認可,而這份認可的背後,就是一支支由關東新秦人組成的軍隊在對匈戰場上的優異表現。
炎黃子孫。
同根同種,在沒有了六國後裔、士族利益牽絆之後,不管是關東人,還是關中、巴蜀或者河西人,都在為秦國的強大而自豪,這種由抵禦外族入侵而升騰的自豪感正是一個民族未來發展延續的不息動力。
——。
**之後,即是平靜。
隨同李原一並回歸的,還有當初隨同出征的數萬將士,這些來自關內各郡的士兵,他們在長安城短暫的休整之後,將在各自帶兵將校的率領下,返回出發時的地方,與長年駐守邊境的秦軍邊卒們不同,這些將士的隸屬關係並沒有發生變動,他們回去之後,會繼續原先負責的守衛地方、治靖剿亂的事務。
當然,對於那些在戰場上立下功勞的將士,秦國也會按照軍爵製的等級,對他們加以厚賞,繼續在軍中服役的,會有一定程度的晉升,而那些受傷不能繼續效力的,則會安置到各郡的縣、鄉、亭裏,擔當縣尉、父老等職務。
秦國的根基,需要一大批忠誠的人,而這些退役的士兵,無疑是最值得信任的一群人。除了士兵之外,將領級別退役下來的,職務最高的,是邊軍宿將楊翁子。在馬邑之戰中,楊翁子率軍馳援蘇角,卻不想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失足墜馬,楊翁子的胸口更被驚馬重重的踩踏了一下。
馬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要是這一踩實了的話,楊翁子怕是骨斷筋折,立時血灑沙場,也幸好這驚馬跳躍著奔走,其它三蹄依舊踩在硬地上,不過就算如此,楊翁子也是傷重不起,在被醫師簡單救治之後,即送回河東郡休養。
匈奴人被逐之後,秦國國力空前強大,特別是在軍事聲望方麵,更是達到了最頂點,甚至於在北方的異族中,李原的聲望比當年的始皇帝還要響亮了許多,始皇的主要功績還在於統一六國,在與北方部落的交戰中,真正的戰績還是蒙恬奪回了河套一帶,而李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了。
公元前199年的新年來臨之際。
秦國的北境國土,往西已經拓展到了天山南北,姑師城是秦國最西方的一座邊城,季心和他的千餘將卒成為了秦國入主西域的象征。在燕北一帶,韓信借著大破匈奴的有利契機,整合了位於右襄平一帶的原始部落,並在燕郡的基礎下,又增設了遼東、高麗兩個縣城,其中的高麗城已經深入到鴨綠江的邊上。
相比北方的烽火連天,秦國的南境變化不大,如果說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事物的話,那就是巴蜀通往滇國的五尺道正式的通行了。
滇國。
其地理位置,位於雲貴高原的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撫仙湖一帶,這顆高原上的明珠在秦時的方位和現在別無二致,但有一點卻大不一樣,那就是秦時並沒有湖泊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榮的滇國古城。
在河西走廊、西域北方絲綢之路被匈奴人威脅而時斷時續之時,在秦國的南方,另外一條文明悠久的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逐漸的成為了秦國對外貿易的窗口。
滇國以南,是一望無際的大山叢林,而翻越了這一座座的深山峽穀,就是東南亞、南亞的異邦風情。
錫蘭的珠寶、印度的象牙,還有采自東南亞海底的珠貝,這些東西在南方很是平常,而到了秦國,其身價就立馬飆升了數倍。
不過,秦國上下對於奢侈品的消費目前還說並不強烈,這主要還在於李原個人的示範作用,一個人由儉到奢容易,從奢到儉難,隨著新秦的強盛、官員地位的穩固,李原也不時聽到和看到負責監察的禦史丞送來的關於內腐情況的報告。
在其中的一份報告中,丞相陳平赫然在列,據朝中一個叫汲黯的謁者起奏,丞相陳平私自接受了南越國使者呂嘉送的一整塊的珊瑚。
陳平為相,已有八年。
在李原率軍出征的時候,秦國的內政一應事務,基本上由陳平在操持著,可以說,如果不是有陳平在,李原要想在幾年之內統一關東、擊敗匈奴幾乎沒有可能,而等到李原回轉長安時,汲黯彈劾陳平的這件事已經在長安城鬧得沸沸揚揚。
要如何處置才好?
是不理會汲黯的彈劾,繼續信任陳平?
還是對這一事件的真相進行徹查,讓事實大白於天下,又或者做一個和事佬,雙方各打五十大板?
李原在一邊暗中命令閻樂的治靖司對真相進行調查的同時,也第一次的認真審視起如何平衡官員將領們的利益關係鏈來。
人活一世。
有私心雜念不可避免,十全十美的完人,在〖真〗實的生活中最找尋不到的。
軍中將領,各有派係。
內政官員之中,也同樣如此。
以陳平為首的相國派,以李政為首的禦史派,以關躍、侯喜等人為代表的中立派,還有象婁敬、陸賈、召平這些逍遙不結盟的官員,他們之間相互利益關聯,有時合作,又有時分化,汲黯的這一次彈劾,其背後有沒有其他派係勢力在背後支持,李原必須先調查了解清楚才能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