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行人清晨從蓮溪院出發,一路上跋山涉水,快步而行。山路崎嶇,但我是個健康狀況極好的青年,又是個慣會走路的人,因此體力極好;老爸、了塵師太、孫嘉奇和阿秀都是武功好手,內力充沛,而且除了老爸之外,其餘三人都是在山中長大的,走山路自然不在話下。因此雖然山高路遠,道路曲折,但我們卻還不懼,更兼路途中景色優美,我們一邊走路,一邊閑聊,一邊看景,遇到美不勝收處,精神均是大振,疲勞苦頓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途中,我們所遭遇奇石怪峰不計其數,對於有名的峰巒怪石,了塵師太、阿秀和孫嘉奇都詳加描述,解說給我和老爸知道。諸如“華石尖”、“駱駝峰”、“姑娘樓”、“聖垛山”、“牧虎頂”等景致,不但令人感慨造物者之神詭奇妙,更還有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說,讓人心底頓生無數感慨。據說那牧虎頂在清朝時,居住著一位老漢,牧羊為生。忽一日,老漢見幾隻斑斕大虎將山頂圍住,哀鳴不止,看見老漢,也不傷人,老漢便上前觀望,一看之下,原來是一隻大老虎前足受傷,老漢不忍,便采集草藥敷在老虎傷口上,並為其包紮。十數日後,老虎傷口痊愈,攜帶許多山雞、野兔前來報恩,從此以後,這裏的老虎便不再傷人,老漢也和老虎們成了好友,眾虎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猶如老漢所牧養的羊一樣。後來,老漢去世,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便將這座山頭叫做牧虎頂。
這個故事讓我和老爸感慨不已,現在牧虎頂還在,卻哪裏還有老虎的影子?
當年人與老虎和睦共處的情景自然也是一去不複返了。
我們這一行人或多或少都與“道”有關,除我之外,他們四人所修煉的武功或者法術或者相術多源自道家,而我所鑽研的《麻衣相法》、《義山公錄》更是起源自道家,老子所著《道德經》有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這天地間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規律就是自然,自然而然,自然本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從而達到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人祭天地、敬鬼神,雖然在現在來說是一種封建迷信行為,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嚐不是順天保民、敬畏生命的體現?
人類愈是堅信人定勝天,人類愈是無敵,而當人類真正無敵於自然的時候,或許大災大禍也已經蓄足了勢,隻等著發難了。
路上看見兩個觀景台,孫嘉奇說那一個是“望月台”,晚間在此觀月,最是清亮,最是賞心悅目;另一個是“陶公台”,乃是春秋時期越國大夫範蠡逃避戰亂後修身養性之地。
我看著山道兩旁無數的草木,隨山勢而賦形,心中實在是無比豔羨。
孫嘉奇道:“此時的山景還未到最佳之時,如果等到春夏之交,蒼鬆翠柏、綠樹紅花漫山遍野,三步一溪、五步一潭、十步一瀑,那時節才讓人賞心悅目。到了晚間,登台賞月、飲酒做歌、鬥詩會友、揮劍助興,那是何等的愜意啊!”
我道:“說不定有朝一日,我就來這裏隱居了。”
孫嘉奇笑道:“那最好,我肯定經常來找你,哈哈……”
我們談興甚歡,隻是阿秀,雖然一路上也有說有笑,但和我四目相對時,總還有些鬱鬱寡歡的神色在眼裏,看到這情形,我心中不免十分歉然。
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我們走到山道的一個轉角處,隻見內側山崖上藤蔓密布,枝枝丫丫,黃綠相間,遍布石間。忽然,我看見兩條幾乎如同小兒手臂粗細的藤蔓下掛著兩個水桶大小的黃黑色囊狀物,十分奇特。
“孫叔叔,那是什麽東西?”我問孫嘉奇道。
我這麽一說,他們都站在路上不動,看那東西,孫嘉奇看了一眼,訝聲道:“是蜂巢吧。”
“啥?”我登時眼珠子都直了,“水桶大小的蜂巢?”
阿秀指著那囊狀物,道:“你看,好像有幾個蜜蜂在那兒飛。”
我仔細一看,確實有幾隻類似蜜蜂的飛蟲在囊狀物旁邊盤旋,仔細聽,還能聽到一些“嗡嗡”的響聲,但是這些蜜蜂個頭都大的可怕,每一隻都足有人的拇指大小,。
老爸看了一眼道:“是大胡蜂。”
我詫異道:“大胡蜂不是生活在南方嗎,怎麽南陽境內也出現了?”
孫嘉奇道:“伏牛山中寶天曼地段本就是過渡帶的綜合性生態係統,有大胡蜂也不足為奇,隻是這麽大的胡蜂,我還是第一次見。”
了塵師太點頭道:“這是伏牛山深山中特有的大胡蜂,毒性非常厲害,咱們要小心了,千萬不要招惹它們,對於普通人,兩三隻都足以致命。”
“有這麽厲害!”我驚訝地吐了吐舌頭。
阿秀則道:“這麽大的蜂巢,裏麵一定住著很多小胡蜂。”
“還養著一個蜂王!”我接口道:“就是不知道有蜂蜜沒有,就算沒有蜂蜜,就這兩個水桶大小的蜂巢,肯定也能賣不少錢。”
孫嘉奇“哼”了一聲道:“你想的倒是不少!你動動蜂巢試試,這些大胡蜂要是不粘著你,蟄死你,決不罷休!”
我笑道:“說說而已。”
老爸問了塵師太道:“需不需繞道?”
了塵師太沉吟道:“隻有這一條山道,若要繞道,還需原路返回。”
孫嘉奇道:“我看還是不要繞路了,大胡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咱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應該不會有事。”
孫嘉奇道:“我走前麵,師父、阿秀和元方走中間,弘道兄走在最後。”
我們都點了點頭。
我們一邊盯著蜂巢,一邊戰戰兢兢地往拐角處挪動,將要走到蜂巢附近時,盤旋在蜂巢周圍的那幾隻大胡蜂立即離開蜂巢,飛舞到我們孫嘉奇身前,一字排開,上下翻動,將山道擋了個嚴嚴實實,孫嘉奇隻要往前走,就會碰到大胡蜂。
孫嘉奇稍稍後退,那幾隻大胡蜂緊跟著上前。
孫嘉奇回頭鬱悶道:“這是怎麽回事?咱們好像沒有招惹它們吧,為什麽不讓咱們過?”
距離近了,我看那些大胡蜂頭上都長得兩隻長觸角,眼睛赤紅,翅膀長大,蜂身分為兩截,前半截發黑,腰身極細,後半截身子遍布黃斑,十分肥碩,尾部毒針又粗又長,在飛舞的過程中,大胡蜂不時地扭動著蜂尾,將毒針擺來擺去,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仿佛是在守護什麽東西一樣。
《義山公錄》說:“欲襲者蟄伏,欲縱者搏命。”這正是有關“相行”的記載。
我看那胡蜂的樣子,根本不是要攻擊,而是要將我們逼退。
我暗想:難道是不讓我們靠近蜂巢?山道雖不十分寬敞,但也並不狹窄,我們轉過山道,絲毫不會影響到蜂巢啊。
“哦,難道蜂王現在在產卵?”我恍然道。
“產卵?是在這個時間嗎?”孫嘉奇疑惑道。
“我猜測如此,但是不能確定。但是我看那胡蜂的樣子,不是與我們為敵,而是要阻止我們從這裏過去。”我道。
孫嘉奇為難地看了看那幾隻大胡蜂,見對方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孫嘉奇咽了一口吐沫,道:“把這幾隻大胡蜂給幹掉,行不行?”
阿秀急道:“不行!萬一它們的夥伴都出來怎麽辦?”
了塵師太皺眉道:“如果這不是個拐角處,咱們幾人施展輕功就能跳躍過去。”
孫嘉奇低聲道:“在它們通知它們的夥伴之前幹掉它們!不然咱們都過不去。”
正說之間,孫嘉奇忽然出手,左右掌連連揮出,打在空中,登時發出“啪啪”的聲音,猶如抽鞭子一樣,這正是伏牛派的正宗功夫劈空掌。
劈空掌,乃是以外門功夫練成的內家掌,可以算的上是江湖一絕,其將手掌浸入特製的藥物中,施以重壓,逼迫體內真氣鼓蕩而出,凝聚掌中形成一股無形氣層,一旦練成,收發自如,隔空打人,威力奇大。
誰都沒有想到孫嘉奇說出手就出手,而且動作極快,了塵師太還未出聲阻止,那幾隻大胡蜂已經應聲而落,我們都有些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孫嘉奇則招呼我們道:“快走!”
了塵師太在我和阿秀前麵,她愣了一下,將走未走之際,落在地上的一隻大胡蜂忽然又掙紮著動了起來,雙翅急扇,登時發出一陣急促而淒厲的聲音!
“不好!這是警報!”我叫道。
孫嘉奇麵色一變,抬腳將那胡蜂踩了個稀爛,但為時已晚,我耳邊隻聽得“嗡嗡”聲響,扭頭一看,兩隻蜂囊中奔出了無數大胡蜂,猶如一陣黑雲,鋪天蓋地朝我們撲來!
“快往後跑!”孫嘉奇大叫一聲,同時“呼”的一掌拍出,一擊極淩厲的劈空掌打在蜂群之中,蜂群頓時大亂,不計其數的大胡蜂紛紛墜落在地,“劈裏啪啦”如同下雨一樣。但落下來的大胡蜂相對於那片蜂雲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數以萬計的大胡蜂們絲毫不畏懼孫嘉奇的劈空掌,在同伴們紛紛落地身亡之際,仍是前仆後繼地朝我們飛來。(未完待續)
途中,我們所遭遇奇石怪峰不計其數,對於有名的峰巒怪石,了塵師太、阿秀和孫嘉奇都詳加描述,解說給我和老爸知道。諸如“華石尖”、“駱駝峰”、“姑娘樓”、“聖垛山”、“牧虎頂”等景致,不但令人感慨造物者之神詭奇妙,更還有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說,讓人心底頓生無數感慨。據說那牧虎頂在清朝時,居住著一位老漢,牧羊為生。忽一日,老漢見幾隻斑斕大虎將山頂圍住,哀鳴不止,看見老漢,也不傷人,老漢便上前觀望,一看之下,原來是一隻大老虎前足受傷,老漢不忍,便采集草藥敷在老虎傷口上,並為其包紮。十數日後,老虎傷口痊愈,攜帶許多山雞、野兔前來報恩,從此以後,這裏的老虎便不再傷人,老漢也和老虎們成了好友,眾虎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猶如老漢所牧養的羊一樣。後來,老漢去世,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便將這座山頭叫做牧虎頂。
這個故事讓我和老爸感慨不已,現在牧虎頂還在,卻哪裏還有老虎的影子?
當年人與老虎和睦共處的情景自然也是一去不複返了。
我們這一行人或多或少都與“道”有關,除我之外,他們四人所修煉的武功或者法術或者相術多源自道家,而我所鑽研的《麻衣相法》、《義山公錄》更是起源自道家,老子所著《道德經》有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這天地間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規律就是自然,自然而然,自然本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從而達到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人祭天地、敬鬼神,雖然在現在來說是一種封建迷信行為,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嚐不是順天保民、敬畏生命的體現?
人類愈是堅信人定勝天,人類愈是無敵,而當人類真正無敵於自然的時候,或許大災大禍也已經蓄足了勢,隻等著發難了。
路上看見兩個觀景台,孫嘉奇說那一個是“望月台”,晚間在此觀月,最是清亮,最是賞心悅目;另一個是“陶公台”,乃是春秋時期越國大夫範蠡逃避戰亂後修身養性之地。
我看著山道兩旁無數的草木,隨山勢而賦形,心中實在是無比豔羨。
孫嘉奇道:“此時的山景還未到最佳之時,如果等到春夏之交,蒼鬆翠柏、綠樹紅花漫山遍野,三步一溪、五步一潭、十步一瀑,那時節才讓人賞心悅目。到了晚間,登台賞月、飲酒做歌、鬥詩會友、揮劍助興,那是何等的愜意啊!”
我道:“說不定有朝一日,我就來這裏隱居了。”
孫嘉奇笑道:“那最好,我肯定經常來找你,哈哈……”
我們談興甚歡,隻是阿秀,雖然一路上也有說有笑,但和我四目相對時,總還有些鬱鬱寡歡的神色在眼裏,看到這情形,我心中不免十分歉然。
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我們走到山道的一個轉角處,隻見內側山崖上藤蔓密布,枝枝丫丫,黃綠相間,遍布石間。忽然,我看見兩條幾乎如同小兒手臂粗細的藤蔓下掛著兩個水桶大小的黃黑色囊狀物,十分奇特。
“孫叔叔,那是什麽東西?”我問孫嘉奇道。
我這麽一說,他們都站在路上不動,看那東西,孫嘉奇看了一眼,訝聲道:“是蜂巢吧。”
“啥?”我登時眼珠子都直了,“水桶大小的蜂巢?”
阿秀指著那囊狀物,道:“你看,好像有幾個蜜蜂在那兒飛。”
我仔細一看,確實有幾隻類似蜜蜂的飛蟲在囊狀物旁邊盤旋,仔細聽,還能聽到一些“嗡嗡”的響聲,但是這些蜜蜂個頭都大的可怕,每一隻都足有人的拇指大小,。
老爸看了一眼道:“是大胡蜂。”
我詫異道:“大胡蜂不是生活在南方嗎,怎麽南陽境內也出現了?”
孫嘉奇道:“伏牛山中寶天曼地段本就是過渡帶的綜合性生態係統,有大胡蜂也不足為奇,隻是這麽大的胡蜂,我還是第一次見。”
了塵師太點頭道:“這是伏牛山深山中特有的大胡蜂,毒性非常厲害,咱們要小心了,千萬不要招惹它們,對於普通人,兩三隻都足以致命。”
“有這麽厲害!”我驚訝地吐了吐舌頭。
阿秀則道:“這麽大的蜂巢,裏麵一定住著很多小胡蜂。”
“還養著一個蜂王!”我接口道:“就是不知道有蜂蜜沒有,就算沒有蜂蜜,就這兩個水桶大小的蜂巢,肯定也能賣不少錢。”
孫嘉奇“哼”了一聲道:“你想的倒是不少!你動動蜂巢試試,這些大胡蜂要是不粘著你,蟄死你,決不罷休!”
我笑道:“說說而已。”
老爸問了塵師太道:“需不需繞道?”
了塵師太沉吟道:“隻有這一條山道,若要繞道,還需原路返回。”
孫嘉奇道:“我看還是不要繞路了,大胡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咱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應該不會有事。”
孫嘉奇道:“我走前麵,師父、阿秀和元方走中間,弘道兄走在最後。”
我們都點了點頭。
我們一邊盯著蜂巢,一邊戰戰兢兢地往拐角處挪動,將要走到蜂巢附近時,盤旋在蜂巢周圍的那幾隻大胡蜂立即離開蜂巢,飛舞到我們孫嘉奇身前,一字排開,上下翻動,將山道擋了個嚴嚴實實,孫嘉奇隻要往前走,就會碰到大胡蜂。
孫嘉奇稍稍後退,那幾隻大胡蜂緊跟著上前。
孫嘉奇回頭鬱悶道:“這是怎麽回事?咱們好像沒有招惹它們吧,為什麽不讓咱們過?”
距離近了,我看那些大胡蜂頭上都長得兩隻長觸角,眼睛赤紅,翅膀長大,蜂身分為兩截,前半截發黑,腰身極細,後半截身子遍布黃斑,十分肥碩,尾部毒針又粗又長,在飛舞的過程中,大胡蜂不時地扭動著蜂尾,將毒針擺來擺去,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仿佛是在守護什麽東西一樣。
《義山公錄》說:“欲襲者蟄伏,欲縱者搏命。”這正是有關“相行”的記載。
我看那胡蜂的樣子,根本不是要攻擊,而是要將我們逼退。
我暗想:難道是不讓我們靠近蜂巢?山道雖不十分寬敞,但也並不狹窄,我們轉過山道,絲毫不會影響到蜂巢啊。
“哦,難道蜂王現在在產卵?”我恍然道。
“產卵?是在這個時間嗎?”孫嘉奇疑惑道。
“我猜測如此,但是不能確定。但是我看那胡蜂的樣子,不是與我們為敵,而是要阻止我們從這裏過去。”我道。
孫嘉奇為難地看了看那幾隻大胡蜂,見對方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孫嘉奇咽了一口吐沫,道:“把這幾隻大胡蜂給幹掉,行不行?”
阿秀急道:“不行!萬一它們的夥伴都出來怎麽辦?”
了塵師太皺眉道:“如果這不是個拐角處,咱們幾人施展輕功就能跳躍過去。”
孫嘉奇低聲道:“在它們通知它們的夥伴之前幹掉它們!不然咱們都過不去。”
正說之間,孫嘉奇忽然出手,左右掌連連揮出,打在空中,登時發出“啪啪”的聲音,猶如抽鞭子一樣,這正是伏牛派的正宗功夫劈空掌。
劈空掌,乃是以外門功夫練成的內家掌,可以算的上是江湖一絕,其將手掌浸入特製的藥物中,施以重壓,逼迫體內真氣鼓蕩而出,凝聚掌中形成一股無形氣層,一旦練成,收發自如,隔空打人,威力奇大。
誰都沒有想到孫嘉奇說出手就出手,而且動作極快,了塵師太還未出聲阻止,那幾隻大胡蜂已經應聲而落,我們都有些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孫嘉奇則招呼我們道:“快走!”
了塵師太在我和阿秀前麵,她愣了一下,將走未走之際,落在地上的一隻大胡蜂忽然又掙紮著動了起來,雙翅急扇,登時發出一陣急促而淒厲的聲音!
“不好!這是警報!”我叫道。
孫嘉奇麵色一變,抬腳將那胡蜂踩了個稀爛,但為時已晚,我耳邊隻聽得“嗡嗡”聲響,扭頭一看,兩隻蜂囊中奔出了無數大胡蜂,猶如一陣黑雲,鋪天蓋地朝我們撲來!
“快往後跑!”孫嘉奇大叫一聲,同時“呼”的一掌拍出,一擊極淩厲的劈空掌打在蜂群之中,蜂群頓時大亂,不計其數的大胡蜂紛紛墜落在地,“劈裏啪啦”如同下雨一樣。但落下來的大胡蜂相對於那片蜂雲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數以萬計的大胡蜂們絲毫不畏懼孫嘉奇的劈空掌,在同伴們紛紛落地身亡之際,仍是前仆後繼地朝我們飛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