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世界是對稱的,屬人的世界中物質與意識是對稱的,實踐模式的轉軌與哲學範式的轉換是對稱的,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對稱的。通過分析人類經濟發展的規律與發展的趨向,繼承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傳統,吸取最新科學成果,提出對稱哲學的範疇和範式,指出對稱哲學與對稱經濟學產生的曆史必然性。對稱哲學是與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與人類二次創業相對稱的哲學範式,對稱經濟學是與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與人類二次創業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從而奠定了對稱經濟學的對稱的哲學基礎。
關鍵詞:對稱哲學 對稱經濟學 知識經濟 人類二次創業 哲學範式 實踐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經濟學
範式與經濟學範式
範式:學說的坐標,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係、運用科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科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科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科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哲學範式決定科學範式,範式決定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決定具體理論,理論決定模型,模型決定模式。方法是理論的功能,和理論之間不是層次關係。雖然由於認識機製和利益機製的協整作用,在同一個範式基礎上會產生學術觀點基本相同、學術榮譽等既得利益和學術目標基本一致的“科學共同體”,對共同體外的學說和學者會產生“異體排斥”,但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進步,都最終要表現為範式的轉換。不同的參照係之間的關係不是並列的,而是分屬於不同的層次;以不同的參照係為背景建立起來的不同範式之間也不是並列的,而是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之間的關係。能否做到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體現了科學範式的不同層次、發展的不同階段。“範式”理論是我們把握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中不同學派的定位、相互關係、發展規律、發展趨向的鑰匙。
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政治經濟學範式是特殊的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是一般經濟學範式。所謂一般經濟學,是用對稱的方法、五度空間的方法、係統論的方法,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與結構及其相互關係作邏輯的、曆史的、現實的分析,從中揭示人類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由於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且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因此經濟學範式的轉換有兩種形式:從一種特殊範式向另一種特殊範式的轉換,從特殊範式向一般範式的轉換。我們把經濟學的前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進步,把經濟學的後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革命。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也有不同的經濟學“基本原理”。但政治經濟學隻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隻有對稱經濟學才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真正的、屬於科學學範疇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範式的轉換意味著原有基礎理論的改變。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西方經濟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價格理論與一般均衡理論將被徹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係列“定理”將被改變。對稱經濟學作為新的經濟學範式,由一係列原創的基礎理論組成。這些原創的基礎理論有: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五度空間理論、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知識運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共有製理論等,它們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從量變到質變的邏輯與曆史相統一形成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對稱經濟學範式有機的組成部分。這些新理論作為原創基礎理論本身又是由一係列的新概念、新範疇組成。隻有理解這些新概念、新範疇才能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而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又是把握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產生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語境決定即使同一個名詞也會有不同的內涵,使之成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論。“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這句話中的“市場經濟”是抽象意義上的,在具體的意義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同一個市場經濟。隻有好的、平等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壞的、不平等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以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場經濟,而不是建立虛假的、壞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這個名詞隻有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對稱經濟學範式語境中才是科學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等字眼雖然在原有的經濟學理論框架中也會見到,但也隻有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才是科學的理論。
西方經濟學範式是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範性對立起來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麵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征;在這樣的“經濟學”的引導下,不是使財富成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為財富的手段;不是使經濟發展成為人全麵發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從而使財富增長與經濟發展越快,人越成為財富與經濟的奴隸。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就是財富增長和人的幸福與全麵發展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在思維方式、理論基礎、體係結構、核心價值、實踐功能方麵同西方經濟學範式有本質不同。中國經濟學範式代替西方經濟學範式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範式,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
打破砂鍋 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
範式:學說的坐標。
經濟學範式:開展經濟學研究、建立經濟學體係、運用經濟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經濟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
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對稱哲學是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意識領域在內的完整的哲學理論。以人類為參照係,經濟是社會的核心,經濟社會是自然、社會、意識三大領域的核心。建設對稱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體現了對稱哲學的實踐功能。
實踐模式決定哲學範式。
如果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麽實踐模式則是時代精神的母體。整體製約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學範式,都是特定的實踐模式的產物,並構成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哲學範式與實踐模式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靠實踐模式的轉換來整合;實踐模式的轉軌,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催化。
哲學範式的轉換與實踐模式的轉軌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是其它範式轉換的前提,也是其它學科範式轉換的本質和依據。
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應的。
對稱經濟學範式產生的時代特征——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中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
知識經濟、經濟全化與人類二次創業呼喚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範式就是對稱的範式、五度空間的範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是實踐模式的轉軌與哲學範式的轉換。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
前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開采利用為前提。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如何優化配置,研究生產關係或生產中的社會關係。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要求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使人們能逐步以最少的實物和能量的資源就能求生存。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可持續發展。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生產本身,研究資源如何優化再生;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社會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線性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的非線性關係——時間、空間、層次相互轉化的關係,研究知識經濟與資源再生時代不同國家之間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稱經濟學的五度空間範式應運而生。
在主體與客體、物質與精神的相互創造過程中,對稱哲學→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曆史的必然性。智慧經濟→知識經濟→創業經濟→再生經濟→雙贏經濟→對稱經濟的經濟架構,以創新經濟學為先導、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創業經濟學為基礎、再生經濟學為核心、和諧經濟學為歸宿、智慧經濟學為整體框架的邏輯結構,是對稱空間—五度空間的“全息元”。
實踐模式通過思維方式決定哲學範式。
哲學範式的轉換,以思維方式的轉換為前提。思維方式的轉換,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完成。
對稱哲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實踐模式、思維方式、哲學範式是對稱的。
思維方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的。
中國“天人合一”的對稱的思維方式,對於建立對稱經濟學有著先天的優勢。
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有人類總體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東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西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曆史時期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哲學家與經濟學家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
中國哲學範式同西方哲學範式的融合,必須以中國實踐模式和西方實踐模式趨同為基礎。
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不但使人類的勞動方式趨同,而且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趨同。哲學範式的趨同,就是人類實踐模式趨同的必然結果。哲學範式的融合,就是哲學範式趨同的必然結果。
以創業為基礎,功利主義的人生觀為動力,吸收西方哲學發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方式將成為經濟科學的思維方式,並催化經濟科學的發展。
人類實踐模式的轉軌:
從一般實踐向主體實踐轉化。
從主體實踐向創業實踐轉化。
從一次創業向二次創業轉化。
從物質實踐為主向精神實踐為主轉化。
通過人類實踐模式轉軌,人類實踐模式趨同。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的特征:
主體的、積極的。
價值的、效益的。
創造的、再生的。
和諧的、永續的。
整體的、趨同的。
創業,是計劃體製下的實踐模式向市場體製下的實踐模式的轉軌;以創業為基礎,才能實現實踐模式的轉軌、哲學範式的轉換。隻有創業的實踐,才是非異化的、主體的勞動。隻有這樣的勞動,才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隻有這樣的實踐,才能成為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橋梁。創業,使實踐成為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曆史觀相統一的範疇。缺少了其中一個環節,實踐的哲學意義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創業,是實踐論向認識論的延伸。二次創業,是認識論對實踐論的提升。隻有這種提升,才使實踐得以分化、催化,從而實現從非主體向主體、弱主體向強主體的轉化。因此,二次創業,實踐論不但不排斥認識論,而且以認識論為前提。反過來,也隻有以二次創業的實踐為基礎,才能實現認識論的正確性、自洽性與合理性的統一。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體現了“天人合一”,確證了“天人合一”,實現了“天人合一”。
實踐模式的轉軌,必將帶來哲學範式的轉換。實踐模式→哲學範式——對稱哲學。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隻有創業——自由自覺的勞動才使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得以統一,成為一對對稱的範疇,所以對稱哲學也可稱為創業哲學。
對稱哲學使哲學成為人類二次創業活動中知識運營的第一個環節,抽象思維能力成為第一生產力,哲學成為真、善、美的統一,哲學由形而上學成為實證科學。在對稱哲學中,發展哲學、實踐哲學、實踐唯物主義都得以揚棄。
對稱哲學通過揭示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辨與實證、理論與實際、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揭示宇宙的最深層本質、社會的最根本規律與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在對稱哲學看來,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哲學以天與人的對稱關係為基本脈絡,對人類哲學史上的各種哲學體係作合理定位,從而實現對它們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對稱邏輯→對稱哲學,是邏輯發展的哲學、哲學發展的邏輯,是人類哲學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對稱哲學真正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本體論、曆史觀、認識論、邏輯學的統一,是和諧經濟社會時代精神的精華。
對人彈琴 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經濟學就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就是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建立起來的形式與內容相對稱、觀點與方法相對稱、理論與實踐相對稱、有著對稱結構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哲學就是對稱的哲學,對稱的哲學就是把對稱看成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
對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把對稱看成宇宙的本質和根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什麽是對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類性別結構的對稱。
什麽是對稱?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人類性格結構和環境結構的對稱。
什麽是對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人類付出與索取的對稱!
此外,還有質子和中子的對稱,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能量與暗能量的對稱,陰電和陽電的對稱,聚變和裂變的對稱,南極和北極的對稱……
客體的意義要靠主體來賦予。同樣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主體的價值要靠客體來界定。對牛彈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會得到知音。這就是對稱。
人類為什麽進步?對稱!社會為什麽發展?對稱!
對稱是世界觀。
世界是對稱的——
天與人的對稱。
無與有的對稱。
思辨與實證的對稱。
主觀與客觀的對稱。
主體與客體的對稱。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對稱。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對稱。
民主與法製的對稱。
貢獻與索取的對稱。
公平與效益的對稱。
價值與價格的對稱。
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的對稱。
科學規律與客觀規律的對稱。
感性認識與客觀現象的對稱。
宇宙是對稱的——
陰與陽的對稱。
質子和中子的對稱。
聚變和裂變的對稱。
南極和北極的對稱。
形上與形下的對稱。
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
能量與暗能量的對稱。
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
宇宙空間的要素、結構、功能是對稱的。
對稱並不神秘。對稱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邊——
人體結構是對稱的。
人和自然是對稱的。
經濟社會是對稱的。
經濟發展是對稱的。
哲學發展是對稱的。
經濟學發展是對稱的。
天與人的對稱關係是哲學的出發點。
思辨與實證的對稱關係是科學的出發點。
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學的出發點。
主體性與科學性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科學的出發點。
思維經濟原則就是對稱思維原則,就是用對稱的方式認識世界。
用對稱的方式認識世界,就是用建構的方法把握世界。
用建構的方法把握世界,就是用經濟的工程建設世界。
用經濟的工程建設世界,要有經濟思維的運動。
經濟思維與經濟工程是對稱的。
不能混淆參照係與慣性係這兩個不同概念。參照係隻能是相對於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觀的特征,而慣性係是客觀存在的。參照係與參照係對稱,慣性係與慣性係對稱。同時性在不同的參照係之間隻能是相對的,但是在不同的慣性係之間可以絕對存在。參照係與慣性係之間是否對稱,必須放在主客體相統一的更大範圍、更高層麵來考察。整個宇宙是一個慣性係,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在宇宙這個慣性係中,宇稱是守恒的。當我們取宇宙中的一個局部現象——弱相互作用為參照係進行考察時,宇稱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觀的、暫時的現象;由於這個不守恒本身是可重複的,所以從整體和長期來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也是守恒的;隻是這個守恒通過不守恒表現出來,守恒是本質,不守恒是現象。宇稱守恒是絕對的,不守恒是相對的。宇宙本身作為一個慣性係統,無所謂複雜與簡單。所謂複雜係統與簡單係統的區分,完全是以人類為參照係而產生出來。所謂複雜係統,是由有序與無序兩個層麵組成的係統;簡單係統是由有序一個層麵組成的係統。有序與無序、複雜與簡單的區別是相對的,僅取決於主體的參照係。就慣性係來講,宇宙空間無中心;就人類參照係來講,社會空間、人類生存的空間是宇宙的中心。愛因斯坦把參照係與慣性係混為一談,違背了對稱性的原理,就會把人類認識的局限性誇大為對宇宙整體和本質的認識。主客體間的不對稱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
以人類為參照係,宇宙是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宇宙在爆發與膨脹時,是無序的。但這個無序中包含著質量和能量相互轉化定律。一個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個地方的熵減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規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過無序表現出來,無序包含著有序。從微觀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宏觀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從短期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長期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微觀與宏觀的區分是相對的,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區分也是相對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麵上看起來是無序的、不確定的,但從整體來看也是有序的、有規律可循的。
以人類為參照係,宇宙的發展,是從本質到現象、從有限到無限、從簡單到複雜;人的認識,是從現象到本質、從無限到有限、從複雜到簡單。這是一個對稱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介於上述對稱的兩極之間,本身也是一個對稱的過程:一方麵是有序化、共性化、法製化,另一方麵是無序化、個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既全球化又區域化。社會的調節機製也越來越簡單:從超經濟強製(暴力、戰爭、人身依附關係、計劃安排)到市場,市場從價格機製到價值機製,從人治經法治到法製。和諧社會就是民主與法製對稱的社會,對稱經濟就是公平與效益對稱的經濟,對稱經濟學就是在自由與法製、價格與價值、公平與效益、理性與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無序、用無序去填補有序、使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從邏輯和曆史以及經濟的現實發展來看,哲學和經濟學的關係不但不是並列關係,而且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是抽象和具體的關係,而是部分和總體的關係——哲學應該成為經濟學的組成部分。而經濟學為作整體學科,應該是哲學的相容超越。如果認為哲學是研究事物質的關係,經濟學是研究量的關係,無非是把哲學和經濟學看成是並列的兩門學科的關係,這隻能使經濟學脫離經濟現實。
對稱經濟學的範式,使社會經濟化、經濟社會化,社會成為經濟有機體,經濟學就是研究社會作為經濟有機體的發展規律。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經濟學成為綜合學科,各門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都隻不過是經濟學的分支。
裏外都是人 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天人合一”是對稱的思維結構。“天人合一”是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框架。
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天人合一”即對稱,是思維與存在的對稱關係。“天人合一”說明: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天人合一”說明:天與人之間同一是絕對的,差異是相對的。“天人合一”說明:世界是可知的,信息是對稱的。
以人類經濟社會為參照係,思維和存在的對稱關係是宇宙基本的對稱關係。
“天人合一”是對稱的思維結構。建立對稱的思維結構是建立對稱的社會結構的前提。對稱的社會結構就是和諧的社會結構。在和諧社會中,以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創業——為“天人合一”的橋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學和具體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結構將衍化為科學的對稱邏輯,演化出對稱哲學,並促進科學的極大發展。“天人合一”是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框架。
天人相分的思維方式,在科學發展的分化階段,有它的積極意義,但也是科學技術與人類異化的根源。在科學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產生出來的天人和諧的觀念,更是揚棄科學技術的兩麵性、使科學技術更好的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服務的催化劑。和諧經濟、和諧社會的源頭是天人和諧,天人和諧的源頭是“天人合一”。
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經濟科學本質與經濟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與和諧社會對稱的思維方式。
中國近代以來自然科學不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來“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而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計劃體製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封建宗法製度、官本位、人生依附關係和行政化的學術方式、行為方式,限製了人的創業精神、人勞動的自由自覺性和人的主體性的發展。缺乏創業自由和人的主體性,創新精神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創新精神,科學的發展將缺乏內在的靈魂,思辨與實證、天與人之間將缺乏內在的聯結。中國自然科學不發展的根源,不在於“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結構,而在於以官統學的一元社會結構。
對稱的思維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對稱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直覺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整體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文化的方式。
“文化”是動詞而不是名詞,是自上而下的整合、滲透、運營。
西方經濟學的“正統”地位,源於西方哲學的“正統”地位;西方哲學的“正統”地位,源於西方思維方式的“正統”地位,西方思維方式的“正統”地位,源於傳統“形式”邏輯的惟一性、普適性的絕對性。隻有建立起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觀點與思維方法、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相對稱的對稱邏輯,確立對稱邏輯和對稱哲學的正統地位,對稱的經濟學範式才能建立。
站而論道 對稱經濟學模式
對稱經濟學的模式就是對稱的模式、五度空間的模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模式。
轉型經濟、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與人類二次創業呼喚對稱經濟學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對稱的模式、五度空間的模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主導對稱經濟發展模式。對稱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通過創意→創新→創造→創業→二次創業,使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使企業和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政策環境對稱、和社會法製環境對稱、和社會信息環境對稱、和社會心理環境對稱、和市場競爭環境對稱,從而擺脫經濟運行的困境,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使企業和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有序可持續發展。
對稱經濟發展模式主導對稱經營模式。對稱的經營模式,就是通過強化主體的創造性、主客體關係的和諧性,強化以主體為中心同客體、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對稱與統一,使知識主體化、個性化、功能化、價值化、增值化,使主體和客體、主觀與客觀、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的統一具體化、微觀化。
經濟模式的轉軌與經濟學範式的確立不僅僅是經濟學科學化,而且是經濟學主體化;二者的融合都是現代化。經濟主體性與經濟科學性的統一,對稱經濟學的創立,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對稱哲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坐標,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哲學的應用模式;對稱經濟學是對稱管理學的坐標,對稱管理學是對稱經濟學的應用模式。對經濟的全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定位;對經濟學的全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的模式。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都是從數量著眼對經濟學形式化,不能產生新內容、新觀點。量變本身不能引起質變,隻有序變(結構變)才能引起質變。對稱經濟學模式更全麵係統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如果說,序(結構)是量向質轉化的中間環節,人對“序”的認識高於對“量”的認識,那麽用體現五度空間結構的圖形來說明理論,將是對用數學方法來說明理論的超越。用五度空間的方法使經濟學模式化,不但可以使形式完美,而且可以使內容產生突破。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五度空間的模式。經濟學的五度空間模式,體現了經濟學方法和對象、形式與內容、主體與客體、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經濟全球化是空間概念,經濟一體化是層次概念。一體化意味著本原化、高層化、穩定化。全球化是一體化的基礎,一體化催化全球化。五度空間範式,是知識經濟(層次)、全球化與多元化(空間)、超速發展(時間)、合作主導競爭與雙贏發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論依據。五度空間的相互轉化,是對稱經濟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五度空間模式是對稱經濟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依據。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資源優化再生的模式。資源優化再生是人類社會延綿發展的基礎,是人類不同民族、地區、國家多樣性的基礎,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使資源不但再生,而且優化再生,使人類社會具有不同文明程度、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的民族、區域、國家、企業、個人實現優勢互補、雙贏合作,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同時,能促使經濟落後的國家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後來居上,從而縮小南北差距、貧富差距,走向人類共同富裕、和諧發展,使社會五度空間相互之間向有利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化,是對稱經濟學的功能,是對稱經濟學科學性的依據,也是對稱經濟學的生命力所在。在對稱經濟學模式中,係統開放性是基礎,創造性是起點,對稱是核心,共享性是途徑,再生性是歸宿。通過主客體對稱,係統得以發展;通過係統發展,能量得以發揮;通過能量發揮,資源得以改變、轉化、產生與再生,從而使生產得到發展,效益得以提高。
有比較才有鑒別 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的範式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把後者顛倒了的主客體關係再顛倒過來,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中心同經濟客體的統一,以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統一。
經濟學有政治經濟學、一般經濟學之分。政治經濟學是低層次的經濟學,一般經濟學是高層次的經濟學,在各自的參照係中,各有其合理性。但低層次的從屬於高層次的,高層次的製約低層次的。如果把低層次的說成高層次的,把隻是階級的經濟學說成人類的經濟學,就成了庸俗經濟學。所謂庸俗經濟學,就是把明明隻是階級經濟學卻要說成人類的經濟學的經濟學。如果庸俗的經濟學還要以“主流”自居,妄圖通過各種炒作手段以取得話語霸權或學術壟斷權,那麽這種“經濟學”就成了“學術意識形態”,失去了它們本來還有的一點認識功能,而成為媒體“經濟學家”爭利的工具。隻有在經濟學話語市場上公平競爭,真正的經濟科學、一般經濟學才能逐步占據主流。
“政治經濟學”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宣稱自己最講科學性的政治經濟學成為政治的奴仆,失去經濟學理論本身的科學功能。“政治經濟學”是在特定曆史時期產生的,曆史局限性決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局限性。時代的“悖境”蘊含並產生了“政治經濟學”的“悖論”。
對稱經濟學是一般經濟學。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屬於兩種不同的範式:前者是科學的範式,後者是意識形態的範式。意識形態的範式總體上是不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的範式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把後者顛倒了的主客體關係再顛倒過來,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中心同經濟客體的統一、以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統一。這既是邏輯的要求,也是曆史的要求,因而體現了經濟主體性與經濟科學性的統一。
不管是國外的新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對立,還是國內的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對立,都不能改變它們同屬政治經濟學範式的共同本質。
對稱經濟學範式同西方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西方政治經濟學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西方經濟學視野重在分配領域;生產隻是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隻是分配領域的延伸。對稱經濟學是資源優化再生與優化配置相統一的學說,視野重在生產領域;分配隻是生產、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隻是生產領域的環節。西方經濟學的優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的供求平衡,價格機製成了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製;對稱經濟學的優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全麵發展、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有序與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的靈魂。西方經濟學以分配為中心,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學與創業學脫節,企業成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物;對稱經濟學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創業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係統質。西方經濟學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的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必然把商場看成是戰場;對稱經濟學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諧經濟、雙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與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西方政治經濟學把社會經濟發展同宇宙整體發展的過程脫節開來,思維的方式是線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過程是經驗的,分析的對象是平麵的,分析的結果是脫離實際的。由於西方政治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造成了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市場與政府的對立,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對立,凱恩斯學派與自由主義學派的對立,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對立,這一學派與那一學派的對立。所有這些學派的對立與爭吵,隻是盲人摸象以政治經濟學殿堂為舞台的展開。由於西方政治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以致西方“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都成了問題。
對稱經濟學範式同國內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在對稱經濟學看來,國內政治經濟學“聯係生產力研究生產關係、聯係上層建築研究經濟基礎”的提法,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過時。對稱經濟學把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統一起來研究,其中生產要素、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統一的社會經濟係統的不同層麵,生產力是這一係統的整體功能。對稱經濟學以社會經濟係統的結構和功能為研究對象,以提高這一係統的功能——生產力為目的。對稱經濟學探索人類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規律,通過優化社會經濟係統的結構,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對稱經濟學是(揚棄還原論的)整體論,政治經濟學是還原論;整體論以自然經濟與知識經濟為背景,還原論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整體論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是對稱邏輯。還原論的哲學基礎是天人相分,思維方式是“形式”邏輯。整體論重普遍聯係、全息關係和直覺。還原論重抽象與分析。二者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係。但隨著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化,還原論“科學”將成昔日黃花。在同自然的關係上,整體論更全麵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所以,對稱經濟學治本,政治經濟學治標;對稱經濟學為本,政治經濟學為用;對稱經濟學為道,政治經濟學為器。
政治經濟學在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時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思維方式同客觀現實的不對稱。政治經濟學的思想理論基礎是唯科學主義,雖然花樣百出,本質上隻是線性科學。他們雖然理論上也接觸過相對論、量子力學,但沒有升華為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在認識根源上,體現出具體科學轉變為思維方式的滯後性;在利益根源上,是要使他們膚淺的經濟學知識披上“科學”的外衣使之轉變為話語霸權的資本,這又體現出知識轉化為權力的超前性。這種知識和利益的反差、具體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反差,是他們話語霸權表象後麵的致命弱點。
階級分析方法是經濟學主體性方法的組成部分。不能沒有階級分析方法,但也不能局限於階級分析方法。用經濟學的階級性取代經濟學的人類性,用隻是階級的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來代替人類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是用片麵的理論來指導全麵的人類經濟實踐,隻能誤人子弟、誤導社會、給社會生產力造成破壞。經濟學要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建立超階級的、一般的、人類的經濟學,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人類經濟學和階級經濟學的關係,是一般和特殊、全麵和片麵、具體和抽象的關係,二者的抽象程度不同,反映經濟過程、經濟規律的層次不同,因而指導意義也不同。用階級的經濟學否認人類經濟學,是否認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否認人類有整體上、深層次地把握人類經濟規律的能力,也就否認了建立經濟科學的可能性。誠然,每個經濟學者都有一定社會地位;但任何認識之所以可能,就在於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超出人類認識感官局限性而進入更寬廣領域的能力,經濟學也不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作為經濟學者,他們的最大利益恐怕就在於提出人類認識史上有裏程碑意義的一般經濟理論。當然不排除不少庸俗經濟學家為了經濟利益而胡說八道,但我想一個真正的學者會把學術地位的利益看得比物質利益更重。把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生搬硬套到每個經濟學家頭上,認為每個經濟學家都是為了自己,為了特定階級的物質利益而建立自己的經濟學體係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馬克思寫《資本論》,他的物質利益是什麽?既然馬克思可以為學術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為什麽其他人不會?如果說,《資本論》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了全人類的利益,那這個“事實”本身恰恰證明,一個經濟學家可以脫離甚至背叛自己所在的階級而寫作。
經濟學研究不排除意識形態,關鍵是要對各種意識形態進行合理定位,並對它們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說明。科學的經濟學就在於用五度空間的方法,對各種意識形態進行定位和物棄,從而形成整體的、係統的、人類的、一般的、具體的經濟學。在這裏,需要的是對稱的、五度空間的、係統的、複雜的、非線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主流”、“非主流”的二分法。隻有徹底拋棄政治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桎梏,把經濟學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從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經濟學,然而又用這種經濟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的實踐,並使之更快地發展。這種經濟理論就是對稱經濟學。所以,不但要有階級分析方法,而且要有層次分析方法:經濟學者的思維層次、利益層次決定他的理論層次——反映社會經濟規律的層次、代表人類利益的層次。隻有階級分析而沒有層次分析,是以偏概全、錯誤的結論已經包含在前提之中,體現的是一種牛頓力學層麵的、線性的、三維空間的思維方式,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時代,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合時宜。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形式、體係、評價標準是對稱的。誕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對稱經濟學通過揚棄迄今為止各個經濟學流派,使之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學框架中,成為一個新的、統一的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和其他經濟學流派的關係,是一元與多元的關係。對稱經濟學之所以成為人類經濟學、一般經濟學,就在於它的對稱性:主體性與科學性的對稱,主體與客體的對稱,規範與實證的對稱,有序與無序的對稱,物質經濟學與精神經濟學的對稱,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的對稱。經濟學真理的一元性,滲透在經濟學真理的多元性與多樣性中。由於社會經濟現象的複雜性、“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是存在的。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典型性、綜合性,經濟學的標準模本,很有可能就蘊含在“中國特色的經濟學”中。
經濟學範式本身的變遷是和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人的主體性發展過程相一致的。經濟學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是統一的,經濟學中的主體性同科學性不是對立的;主體性、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曆史規律的必然結果,也是曆史規律的組成部分。把經濟學的主體性與科學性對立起來,沒有事實依據與邏輯根據。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是把經濟學的對象是定位於“規律”而非“趨勢”的出發點。經濟學是五度空間方法框架製約下的複雜性科學,在這門複雜性科學中是有形與無形、軟性與硬性的統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同一門科學體係——經濟學從不同角度在不同領域的展開。
關鍵詞:對稱哲學 對稱經濟學 知識經濟 人類二次創業 哲學範式 實踐模式 “天人合一”政治經濟學
範式與經濟學範式
範式:學說的坐標,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係、運用科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科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科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科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哲學範式決定科學範式,範式決定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決定具體理論,理論決定模型,模型決定模式。方法是理論的功能,和理論之間不是層次關係。雖然由於認識機製和利益機製的協整作用,在同一個範式基礎上會產生學術觀點基本相同、學術榮譽等既得利益和學術目標基本一致的“科學共同體”,對共同體外的學說和學者會產生“異體排斥”,但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進步,都最終要表現為範式的轉換。不同的參照係之間的關係不是並列的,而是分屬於不同的層次;以不同的參照係為背景建立起來的不同範式之間也不是並列的,而是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之間的關係。能否做到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體現了科學範式的不同層次、發展的不同階段。“範式”理論是我們把握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中不同學派的定位、相互關係、發展規律、發展趨向的鑰匙。
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政治經濟學範式是特殊的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是一般經濟學範式。所謂一般經濟學,是用對稱的方法、五度空間的方法、係統論的方法,對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與結構及其相互關係作邏輯的、曆史的、現實的分析,從中揭示人類經濟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由於經濟學範式有特殊的經濟學範式與一般的經濟學範式,且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因此經濟學範式的轉換有兩種形式:從一種特殊範式向另一種特殊範式的轉換,從特殊範式向一般範式的轉換。我們把經濟學的前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進步,把經濟學的後一種範式轉換稱為經濟學的範式革命。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也有不同的經濟學“基本原理”。但政治經濟學隻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隻有對稱經濟學才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真正的、屬於科學學範疇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範式的轉換意味著原有基礎理論的改變。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西方經濟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價格理論與一般均衡理論將被徹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係列“定理”將被改變。對稱經濟學作為新的經濟學範式,由一係列原創的基礎理論組成。這些原創的基礎理論有: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五度空間理論、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知識運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共有製理論等,它們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從量變到質變的邏輯與曆史相統一形成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對稱經濟學範式有機的組成部分。這些新理論作為原創基礎理論本身又是由一係列的新概念、新範疇組成。隻有理解這些新概念、新範疇才能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而把握這些新的原創基礎理論又是把握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必要前提。
不同的經濟學範式產生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語境決定即使同一個名詞也會有不同的內涵,使之成為不同的概念甚至不同的理論。“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這句話中的“市場經濟”是抽象意義上的,在具體的意義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同一個市場經濟。隻有好的、平等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壞的、不平等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以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好的市場經濟,而不是建立虛假的、壞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這個名詞隻有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對稱經濟學範式語境中才是科學的概念。而上述提到的“幸福經濟學”、“知識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轉型經濟學”等字眼雖然在原有的經濟學理論框架中也會見到,但也隻有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才是科學的理論。
西方經濟學範式是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範性對立起來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麵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征;在這樣的“經濟學”的引導下,不是使財富成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為財富的手段;不是使經濟發展成為人全麵發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從而使財富增長與經濟發展越快,人越成為財富與經濟的奴隸。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就是財富增長和人的幸福與全麵發展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在思維方式、理論基礎、體係結構、核心價值、實踐功能方麵同西方經濟學範式有本質不同。中國經濟學範式代替西方經濟學範式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範式,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
打破砂鍋 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
範式:學說的坐標。
經濟學範式:開展經濟學研究、建立經濟學體係、運用經濟學思想的坐標、參照係與基本方式,經濟學體係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
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哲學範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前者製約後者,後者引領、展現前者。
對稱經濟學範式後麵是對稱哲學範式。對稱哲學是天人對稱、人際和諧、與時俱進的哲學。對稱哲學是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意識領域在內的完整的哲學理論。以人類為參照係,經濟是社會的核心,經濟社會是自然、社會、意識三大領域的核心。建設對稱的經濟與和諧的社會,體現了對稱哲學的實踐功能。
實踐模式決定哲學範式。
如果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麽實踐模式則是時代精神的母體。整體製約部分。任何特定的哲學範式,都是特定的實踐模式的產物,並構成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哲學範式與實踐模式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靠實踐模式的轉換來整合;實踐模式的轉軌,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催化。
哲學範式的轉換與實踐模式的轉軌是對應的。
哲學範式的轉換,是其它範式轉換的前提,也是其它學科範式轉換的本質和依據。
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應的。
對稱經濟學範式產生的時代特征——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中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
知識經濟、經濟全化與人類二次創業呼喚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範式就是對稱的範式、五度空間的範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範式。對稱經濟學範式的後麵,是實踐模式的轉軌與哲學範式的轉換。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
前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的開采利用為前提。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如何優化配置,研究生產關係或生產中的社會關係。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要求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使人們能逐步以最少的實物和能量的資源就能求生存。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可持續發展。這個時候經濟學研究生產本身,研究資源如何優化再生;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社會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不但研究生產中的線性關係,而且研究生產中的非線性關係——時間、空間、層次相互轉化的關係,研究知識經濟與資源再生時代不同國家之間知識與經濟的重新洗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稱經濟學的五度空間範式應運而生。
在主體與客體、物質與精神的相互創造過程中,對稱哲學→對稱經濟學→對稱管理學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曆史的必然性。智慧經濟→知識經濟→創業經濟→再生經濟→雙贏經濟→對稱經濟的經濟架構,以創新經濟學為先導、知識運營學為主導、創業經濟學為基礎、再生經濟學為核心、和諧經濟學為歸宿、智慧經濟學為整體框架的邏輯結構,是對稱空間—五度空間的“全息元”。
實踐模式通過思維方式決定哲學範式。
哲學範式的轉換,以思維方式的轉換為前提。思維方式的轉換,靠哲學範式的轉換來完成。
對稱哲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實踐模式、思維方式、哲學範式是對稱的。
思維方式、哲學範式與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的。
中國“天人合一”的對稱的思維方式,對於建立對稱經濟學有著先天的優勢。
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有人類總體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東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西方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曆史時期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不同哲學家與經濟學家的哲學與經濟學範式。
中國哲學範式同西方哲學範式的融合,必須以中國實踐模式和西方實踐模式趨同為基礎。
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就是這樣的實踐模式。人類二次創業,不但使人類的勞動方式趨同,而且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趨同。哲學範式的趨同,就是人類實踐模式趨同的必然結果。哲學範式的融合,就是哲學範式趨同的必然結果。
以創業為基礎,功利主義的人生觀為動力,吸收西方哲學發展的成果,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方式將成為經濟科學的思維方式,並催化經濟科學的發展。
人類實踐模式的轉軌:
從一般實踐向主體實踐轉化。
從主體實踐向創業實踐轉化。
從一次創業向二次創業轉化。
從物質實踐為主向精神實踐為主轉化。
通過人類實踐模式轉軌,人類實踐模式趨同。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的特征:
主體的、積極的。
價值的、效益的。
創造的、再生的。
和諧的、永續的。
整體的、趨同的。
創業,是計劃體製下的實踐模式向市場體製下的實踐模式的轉軌;以創業為基礎,才能實現實踐模式的轉軌、哲學範式的轉換。隻有創業的實踐,才是非異化的、主體的勞動。隻有這樣的勞動,才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隻有這樣的實踐,才能成為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橋梁。創業,使實踐成為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曆史觀相統一的範疇。缺少了其中一個環節,實踐的哲學意義都是不充分的。
一次創業,是實踐論向認識論的延伸。二次創業,是認識論對實踐論的提升。隻有這種提升,才使實踐得以分化、催化,從而實現從非主體向主體、弱主體向強主體的轉化。因此,二次創業,實踐論不但不排斥認識論,而且以認識論為前提。反過來,也隻有以二次創業的實踐為基礎,才能實現認識論的正確性、自洽性與合理性的統一。
人類二次創業實踐,體現了“天人合一”,確證了“天人合一”,實現了“天人合一”。
實踐模式的轉軌,必將帶來哲學範式的轉換。實踐模式→哲學範式——對稱哲學。對稱哲學使哲學內在於實踐之中,成為實踐的一個環節、一種模式。對稱哲學是人類創業實踐模式產生出來的哲學。隻有創業——自由自覺的勞動才使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得以統一,成為一對對稱的範疇,所以對稱哲學也可稱為創業哲學。
對稱哲學使哲學成為人類二次創業活動中知識運營的第一個環節,抽象思維能力成為第一生產力,哲學成為真、善、美的統一,哲學由形而上學成為實證科學。在對稱哲學中,發展哲學、實踐哲學、實踐唯物主義都得以揚棄。
對稱哲學通過揭示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辨與實證、理論與實際、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揭示宇宙的最深層本質、社會的最根本規律與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在對稱哲學看來,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哲學以天與人的對稱關係為基本脈絡,對人類哲學史上的各種哲學體係作合理定位,從而實現對它們的相容超越。“天人合一”→對稱邏輯→對稱哲學,是邏輯發展的哲學、哲學發展的邏輯,是人類哲學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對稱哲學真正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本體論、曆史觀、認識論、邏輯學的統一,是和諧經濟社會時代精神的精華。
對人彈琴 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經濟學就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就是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建立起來的形式與內容相對稱、觀點與方法相對稱、理論與實踐相對稱、有著對稱結構的經濟理論體係。
對稱哲學就是對稱的哲學,對稱的哲學就是把對稱看成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
對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把對稱看成宇宙的本質和根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什麽是對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就是人類性別結構的對稱。
什麽是對稱?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人類性格結構和環境結構的對稱。
什麽是對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人類付出與索取的對稱!
此外,還有質子和中子的對稱,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能量與暗能量的對稱,陰電和陽電的對稱,聚變和裂變的對稱,南極和北極的對稱……
客體的意義要靠主體來賦予。同樣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主體的價值要靠客體來界定。對牛彈琴,再美妙的旋律也不會得到知音。這就是對稱。
人類為什麽進步?對稱!社會為什麽發展?對稱!
對稱是世界觀。
世界是對稱的——
天與人的對稱。
無與有的對稱。
思辨與實證的對稱。
主觀與客觀的對稱。
主體與客體的對稱。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對稱。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對稱。
民主與法製的對稱。
貢獻與索取的對稱。
公平與效益的對稱。
價值與價格的對稱。
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的對稱。
科學規律與客觀規律的對稱。
感性認識與客觀現象的對稱。
宇宙是對稱的——
陰與陽的對稱。
質子和中子的對稱。
聚變和裂變的對稱。
南極和北極的對稱。
形上與形下的對稱。
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
能量與暗能量的對稱。
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
宇宙空間的要素、結構、功能是對稱的。
對稱並不神秘。對稱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邊——
人體結構是對稱的。
人和自然是對稱的。
經濟社會是對稱的。
經濟發展是對稱的。
哲學發展是對稱的。
經濟學發展是對稱的。
天與人的對稱關係是哲學的出發點。
思辨與實證的對稱關係是科學的出發點。
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是經濟學的出發點。
主體性與科學性的對稱關係是經濟科學的出發點。
思維經濟原則就是對稱思維原則,就是用對稱的方式認識世界。
用對稱的方式認識世界,就是用建構的方法把握世界。
用建構的方法把握世界,就是用經濟的工程建設世界。
用經濟的工程建設世界,要有經濟思維的運動。
經濟思維與經濟工程是對稱的。
不能混淆參照係與慣性係這兩個不同概念。參照係隻能是相對於人而言,因而具有主觀的特征,而慣性係是客觀存在的。參照係與參照係對稱,慣性係與慣性係對稱。同時性在不同的參照係之間隻能是相對的,但是在不同的慣性係之間可以絕對存在。參照係與慣性係之間是否對稱,必須放在主客體相統一的更大範圍、更高層麵來考察。整個宇宙是一個慣性係,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在宇宙這個慣性係中,宇稱是守恒的。當我們取宇宙中的一個局部現象——弱相互作用為參照係進行考察時,宇稱是不守恒的。但弱相互作用下的不守恒,是局部的、微觀的、暫時的現象;由於這個不守恒本身是可重複的,所以從整體和長期來看,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也是守恒的;隻是這個守恒通過不守恒表現出來,守恒是本質,不守恒是現象。宇稱守恒是絕對的,不守恒是相對的。宇宙本身作為一個慣性係統,無所謂複雜與簡單。所謂複雜係統與簡單係統的區分,完全是以人類為參照係而產生出來。所謂複雜係統,是由有序與無序兩個層麵組成的係統;簡單係統是由有序一個層麵組成的係統。有序與無序、複雜與簡單的區別是相對的,僅取決於主體的參照係。就慣性係來講,宇宙空間無中心;就人類參照係來講,社會空間、人類生存的空間是宇宙的中心。愛因斯坦把參照係與慣性係混為一談,違背了對稱性的原理,就會把人類認識的局限性誇大為對宇宙整體和本質的認識。主客體間的不對稱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
以人類為參照係,宇宙是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宇宙在爆發與膨脹時,是無序的。但這個無序中包含著質量和能量相互轉化定律。一個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個地方的熵減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規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過無序表現出來,無序包含著有序。從微觀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宏觀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從短期來看是無序的、不確定的,從長期來看是有序的、確定的。微觀與宏觀的區分是相對的,有序與無序、確定與不確定的區分也是相對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麵上看起來是無序的、不確定的,但從整體來看也是有序的、有規律可循的。
以人類為參照係,宇宙的發展,是從本質到現象、從有限到無限、從簡單到複雜;人的認識,是從現象到本質、從無限到有限、從複雜到簡單。這是一個對稱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介於上述對稱的兩極之間,本身也是一個對稱的過程:一方麵是有序化、共性化、法製化,另一方麵是無序化、個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既全球化又區域化。社會的調節機製也越來越簡單:從超經濟強製(暴力、戰爭、人身依附關係、計劃安排)到市場,市場從價格機製到價值機製,從人治經法治到法製。和諧社會就是民主與法製對稱的社會,對稱經濟就是公平與效益對稱的經濟,對稱經濟學就是在自由與法製、價格與價值、公平與效益、理性與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無序、用無序去填補有序、使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對稱的經濟理論體係。
從邏輯和曆史以及經濟的現實發展來看,哲學和經濟學的關係不但不是並列關係,而且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是抽象和具體的關係,而是部分和總體的關係——哲學應該成為經濟學的組成部分。而經濟學為作整體學科,應該是哲學的相容超越。如果認為哲學是研究事物質的關係,經濟學是研究量的關係,無非是把哲學和經濟學看成是並列的兩門學科的關係,這隻能使經濟學脫離經濟現實。
對稱經濟學的範式,使社會經濟化、經濟社會化,社會成為經濟有機體,經濟學就是研究社會作為經濟有機體的發展規律。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經濟學成為綜合學科,各門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都隻不過是經濟學的分支。
裏外都是人 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天人合一”是對稱的思維結構。“天人合一”是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框架。
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天人合一”即對稱,是思維與存在的對稱關係。“天人合一”說明: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天人合一”說明:天與人之間同一是絕對的,差異是相對的。“天人合一”說明:世界是可知的,信息是對稱的。
以人類經濟社會為參照係,思維和存在的對稱關係是宇宙基本的對稱關係。
“天人合一”是對稱的思維結構。建立對稱的思維結構是建立對稱的社會結構的前提。對稱的社會結構就是和諧的社會結構。在和諧社會中,以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創業——為“天人合一”的橋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學和具體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結構將衍化為科學的對稱邏輯,演化出對稱哲學,並促進科學的極大發展。“天人合一”是對稱經濟學的思維框架。
天人相分的思維方式,在科學發展的分化階段,有它的積極意義,但也是科學技術與人類異化的根源。在科學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產生出來的天人和諧的觀念,更是揚棄科學技術的兩麵性、使科學技術更好的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服務的催化劑。和諧經濟、和諧社會的源頭是天人和諧,天人和諧的源頭是“天人合一”。
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經濟科學本質與經濟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與和諧社會對稱的思維方式。
中國近代以來自然科學不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來“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而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計劃體製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封建宗法製度、官本位、人生依附關係和行政化的學術方式、行為方式,限製了人的創業精神、人勞動的自由自覺性和人的主體性的發展。缺乏創業自由和人的主體性,創新精神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創新精神,科學的發展將缺乏內在的靈魂,思辨與實證、天與人之間將缺乏內在的聯結。中國自然科學不發展的根源,不在於“天人合一”的對稱思維結構,而在於以官統學的一元社會結構。
對稱的思維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對稱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直覺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整體的方式。
對稱的思維方式是文化的方式。
“文化”是動詞而不是名詞,是自上而下的整合、滲透、運營。
西方經濟學的“正統”地位,源於西方哲學的“正統”地位;西方哲學的“正統”地位,源於西方思維方式的“正統”地位,西方思維方式的“正統”地位,源於傳統“形式”邏輯的惟一性、普適性的絕對性。隻有建立起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觀點與思維方法、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相對稱的對稱邏輯,確立對稱邏輯和對稱哲學的正統地位,對稱的經濟學範式才能建立。
站而論道 對稱經濟學模式
對稱經濟學的模式就是對稱的模式、五度空間的模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模式。
轉型經濟、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與人類二次創業呼喚對稱經濟學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對稱的模式、五度空間的模式、主體性和客體性對稱的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主導對稱經濟發展模式。對稱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通過創意→創新→創造→創業→二次創業,使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使企業和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政策環境對稱、和社會法製環境對稱、和社會信息環境對稱、和社會心理環境對稱、和市場競爭環境對稱,從而擺脫經濟運行的困境,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使企業和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有序可持續發展。
對稱經濟發展模式主導對稱經營模式。對稱的經營模式,就是通過強化主體的創造性、主客體關係的和諧性,強化以主體為中心同客體、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對稱與統一,使知識主體化、個性化、功能化、價值化、增值化,使主體和客體、主觀與客觀、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的統一具體化、微觀化。
經濟模式的轉軌與經濟學範式的確立不僅僅是經濟學科學化,而且是經濟學主體化;二者的融合都是現代化。經濟主體性與經濟科學性的統一,對稱經濟學的創立,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對稱哲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坐標,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哲學的應用模式;對稱經濟學是對稱管理學的坐標,對稱管理學是對稱經濟學的應用模式。對經濟的全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定位;對經濟學的全新定位,產生經濟學的全新模式。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的模式。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都是從數量著眼對經濟學形式化,不能產生新內容、新觀點。量變本身不能引起質變,隻有序變(結構變)才能引起質變。對稱經濟學模式更全麵係統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如果說,序(結構)是量向質轉化的中間環節,人對“序”的認識高於對“量”的認識,那麽用體現五度空間結構的圖形來說明理論,將是對用數學方法來說明理論的超越。用五度空間的方法使經濟學模式化,不但可以使形式完美,而且可以使內容產生突破。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五度空間的模式。經濟學的五度空間模式,體現了經濟學方法和對象、形式與內容、主體與客體、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經濟全球化是空間概念,經濟一體化是層次概念。一體化意味著本原化、高層化、穩定化。全球化是一體化的基礎,一體化催化全球化。五度空間範式,是知識經濟(層次)、全球化與多元化(空間)、超速發展(時間)、合作主導競爭與雙贏發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論依據。五度空間的相互轉化,是對稱經濟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五度空間模式是對稱經濟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依據。
對稱經濟學模式就是資源優化再生的模式。資源優化再生是人類社會延綿發展的基礎,是人類不同民族、地區、國家多樣性的基礎,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使資源不但再生,而且優化再生,使人類社會具有不同文明程度、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的民族、區域、國家、企業、個人實現優勢互補、雙贏合作,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同時,能促使經濟落後的國家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後來居上,從而縮小南北差距、貧富差距,走向人類共同富裕、和諧發展,使社會五度空間相互之間向有利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化,是對稱經濟學的功能,是對稱經濟學科學性的依據,也是對稱經濟學的生命力所在。在對稱經濟學模式中,係統開放性是基礎,創造性是起點,對稱是核心,共享性是途徑,再生性是歸宿。通過主客體對稱,係統得以發展;通過係統發展,能量得以發揮;通過能量發揮,資源得以改變、轉化、產生與再生,從而使生產得到發展,效益得以提高。
有比較才有鑒別 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的範式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把後者顛倒了的主客體關係再顛倒過來,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中心同經濟客體的統一,以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統一。
經濟學有政治經濟學、一般經濟學之分。政治經濟學是低層次的經濟學,一般經濟學是高層次的經濟學,在各自的參照係中,各有其合理性。但低層次的從屬於高層次的,高層次的製約低層次的。如果把低層次的說成高層次的,把隻是階級的經濟學說成人類的經濟學,就成了庸俗經濟學。所謂庸俗經濟學,就是把明明隻是階級經濟學卻要說成人類的經濟學的經濟學。如果庸俗的經濟學還要以“主流”自居,妄圖通過各種炒作手段以取得話語霸權或學術壟斷權,那麽這種“經濟學”就成了“學術意識形態”,失去了它們本來還有的一點認識功能,而成為媒體“經濟學家”爭利的工具。隻有在經濟學話語市場上公平競爭,真正的經濟科學、一般經濟學才能逐步占據主流。
“政治經濟學”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宣稱自己最講科學性的政治經濟學成為政治的奴仆,失去經濟學理論本身的科學功能。“政治經濟學”是在特定曆史時期產生的,曆史局限性決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局限性。時代的“悖境”蘊含並產生了“政治經濟學”的“悖論”。
對稱經濟學是一般經濟學。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屬於兩種不同的範式:前者是科學的範式,後者是意識形態的範式。意識形態的範式總體上是不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的範式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把後者顛倒了的主客體關係再顛倒過來,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中心同經濟客體的統一、以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統一。這既是邏輯的要求,也是曆史的要求,因而體現了經濟主體性與經濟科學性的統一。
不管是國外的新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對立,還是國內的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對立,都不能改變它們同屬政治經濟學範式的共同本質。
對稱經濟學範式同西方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西方政治經濟學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學說,西方經濟學視野重在分配領域;生產隻是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隻是分配領域的延伸。對稱經濟學是資源優化再生與優化配置相統一的學說,視野重在生產領域;分配隻是生產、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隻是生產領域的環節。西方經濟學的優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的供求平衡,價格機製成了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製;對稱經濟學的優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全麵發展、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有序與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的靈魂。西方經濟學以分配為中心,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學與創業學脫節,企業成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物;對稱經濟學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創業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係統質。西方經濟學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的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必然把商場看成是戰場;對稱經濟學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諧經濟、雙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與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西方政治經濟學把社會經濟發展同宇宙整體發展的過程脫節開來,思維的方式是線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過程是經驗的,分析的對象是平麵的,分析的結果是脫離實際的。由於西方政治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造成了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市場與政府的對立,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對立,凱恩斯學派與自由主義學派的對立,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對立,這一學派與那一學派的對立。所有這些學派的對立與爭吵,隻是盲人摸象以政治經濟學殿堂為舞台的展開。由於西方政治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以致西方“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都成了問題。
對稱經濟學範式同國內政治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在對稱經濟學看來,國內政治經濟學“聯係生產力研究生產關係、聯係上層建築研究經濟基礎”的提法,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過時。對稱經濟學把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統一起來研究,其中生產要素、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統一的社會經濟係統的不同層麵,生產力是這一係統的整體功能。對稱經濟學以社會經濟係統的結構和功能為研究對象,以提高這一係統的功能——生產力為目的。對稱經濟學探索人類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規律,通過優化社會經濟係統的結構,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對稱經濟學是(揚棄還原論的)整體論,政治經濟學是還原論;整體論以自然經濟與知識經濟為背景,還原論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整體論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是對稱邏輯。還原論的哲學基礎是天人相分,思維方式是“形式”邏輯。整體論重普遍聯係、全息關係和直覺。還原論重抽象與分析。二者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係。但隨著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化,還原論“科學”將成昔日黃花。在同自然的關係上,整體論更全麵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所以,對稱經濟學治本,政治經濟學治標;對稱經濟學為本,政治經濟學為用;對稱經濟學為道,政治經濟學為器。
政治經濟學在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時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思維方式同客觀現實的不對稱。政治經濟學的思想理論基礎是唯科學主義,雖然花樣百出,本質上隻是線性科學。他們雖然理論上也接觸過相對論、量子力學,但沒有升華為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在認識根源上,體現出具體科學轉變為思維方式的滯後性;在利益根源上,是要使他們膚淺的經濟學知識披上“科學”的外衣使之轉變為話語霸權的資本,這又體現出知識轉化為權力的超前性。這種知識和利益的反差、具體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反差,是他們話語霸權表象後麵的致命弱點。
階級分析方法是經濟學主體性方法的組成部分。不能沒有階級分析方法,但也不能局限於階級分析方法。用經濟學的階級性取代經濟學的人類性,用隻是階級的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來代替人類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是用片麵的理論來指導全麵的人類經濟實踐,隻能誤人子弟、誤導社會、給社會生產力造成破壞。經濟學要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建立超階級的、一般的、人類的經濟學,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人類經濟學和階級經濟學的關係,是一般和特殊、全麵和片麵、具體和抽象的關係,二者的抽象程度不同,反映經濟過程、經濟規律的層次不同,因而指導意義也不同。用階級的經濟學否認人類經濟學,是否認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否認人類有整體上、深層次地把握人類經濟規律的能力,也就否認了建立經濟科學的可能性。誠然,每個經濟學者都有一定社會地位;但任何認識之所以可能,就在於人有抽象思維能力——超出人類認識感官局限性而進入更寬廣領域的能力,經濟學也不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作為經濟學者,他們的最大利益恐怕就在於提出人類認識史上有裏程碑意義的一般經濟理論。當然不排除不少庸俗經濟學家為了經濟利益而胡說八道,但我想一個真正的學者會把學術地位的利益看得比物質利益更重。把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生搬硬套到每個經濟學家頭上,認為每個經濟學家都是為了自己,為了特定階級的物質利益而建立自己的經濟學體係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馬克思寫《資本論》,他的物質利益是什麽?既然馬克思可以為學術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為什麽其他人不會?如果說,《資本論》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了全人類的利益,那這個“事實”本身恰恰證明,一個經濟學家可以脫離甚至背叛自己所在的階級而寫作。
經濟學研究不排除意識形態,關鍵是要對各種意識形態進行合理定位,並對它們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說明。科學的經濟學就在於用五度空間的方法,對各種意識形態進行定位和物棄,從而形成整體的、係統的、人類的、一般的、具體的經濟學。在這裏,需要的是對稱的、五度空間的、係統的、複雜的、非線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主流”、“非主流”的二分法。隻有徹底拋棄政治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桎梏,把經濟學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從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經濟學,然而又用這種經濟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的實踐,並使之更快地發展。這種經濟理論就是對稱經濟學。所以,不但要有階級分析方法,而且要有層次分析方法:經濟學者的思維層次、利益層次決定他的理論層次——反映社會經濟規律的層次、代表人類利益的層次。隻有階級分析而沒有層次分析,是以偏概全、錯誤的結論已經包含在前提之中,體現的是一種牛頓力學層麵的、線性的、三維空間的思維方式,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時代,這種思維方式已不合時宜。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形式、體係、評價標準是對稱的。誕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對稱經濟學通過揚棄迄今為止各個經濟學流派,使之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學框架中,成為一個新的、統一的經濟學範式。對稱經濟學和其他經濟學流派的關係,是一元與多元的關係。對稱經濟學之所以成為人類經濟學、一般經濟學,就在於它的對稱性:主體性與科學性的對稱,主體與客體的對稱,規範與實證的對稱,有序與無序的對稱,物質經濟學與精神經濟學的對稱,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的對稱。經濟學真理的一元性,滲透在經濟學真理的多元性與多樣性中。由於社會經濟現象的複雜性、“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是存在的。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典型性、綜合性,經濟學的標準模本,很有可能就蘊含在“中國特色的經濟學”中。
經濟學範式本身的變遷是和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人的主體性發展過程相一致的。經濟學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是統一的,經濟學中的主體性同科學性不是對立的;主體性、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曆史規律的必然結果,也是曆史規律的組成部分。把經濟學的主體性與科學性對立起來,沒有事實依據與邏輯根據。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是把經濟學的對象是定位於“規律”而非“趨勢”的出發點。經濟學是五度空間方法框架製約下的複雜性科學,在這門複雜性科學中是有形與無形、軟性與硬性的統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同一門科學體係——經濟學從不同角度在不同領域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