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並不像郭嘉那樣寂寂無名,可和潁川荀氏,也是沒辦法比較的。
在場眾人除了諸葛亮之外,沒有人知道戲誌才是何人。
齊貞當然知道,在陽翟的臨別時刻,他還和戲誌才一起喝過一頓酒來著。
此人麵相看上去倒不是庸人,隻不過起真沒有想到郭嘉居然會舉薦他去幽州。
“此人極其聰慧,我倒是略有耳聞。”諸葛亮聽到這個名字愣了愣,接著開口說道。
“既然舉薦了他,想必這個人是真有能力,我們姑且還是相信郭嘉。”齊貞點點頭。
“可他現在不是在袁紹麾下麽,又怎麽可能聽我們的去幽州協助公孫將軍?”趙雲問道。
“或許他二人之間有什麽約定吧。”齊貞猜測道。
還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齊貞到陽翟尋找郭嘉的那天,戲誌才和國家之間坐論天下大勢,關於討伐董卓一事,曾打賭過西涼刺史馬騰是否出兵的問題。
想不到那個賭約竟是落在了今天。
眾人自然不知雙方的約定是什麽,可仍然對於郭嘉的謀略隱隱有些心驚。
“他娘的,這會算命就是不一樣啊。”齊貞喃喃念叨著。
“那我們誰去和戲誌才說這個事情呢?”劉備問道。
“還是我們去吧,想來袁紹應該對於豫州刺史孔伷十分好奇才是。”齊貞回答道。
“齊貞說的沒錯。”諸葛亮也是輕聲應和,看來他的判斷和齊貞一樣,怕隻有他二人能名正言順的和戲誌才溝通交流。
敘舊之後,自然還得碩碩接下來如何做的問題。
諸葛亮早有腹稿,此時從懷中掏出一副獸皮製作的地圖,上麵已經清晰的標注好各軍屯兵的位置。
黃月英所在的孫堅大軍,身處聯軍的刀鋒位置,距離眾人最遠,也最危險,即便其他人想要策應,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被諸葛亮先放到了一邊。
其他人裏麵,公孫瓚和趙雲二人兵合一處,袁紹也不會那麽不開眼,非得在這件事情上觸公孫瓚的眉頭,所以他二人的十萬大軍處於聯軍的右翼。
至於左翼則完全是劉備麾下的十萬兵士。
這其實很好理解,兩個袁紹最拿不準注意的人,放到距離自己最遠的位置,即便二人有什麽異動,中軍帥台也足夠做出相應的反應。
後將軍顧名思義,袁遺拖在整個大軍的最後方,以用於糧草和輜重的運輸調配。
袁紹的八萬兵處於最中央的位置用以整體指揮大軍,這本來無可厚非。
可這中軍四周散布著其他州郡諸侯的位置,就頗堪琢磨了。
讓人意外的是,冀州刺史韓馥沒有被安排在袁紹身邊,而是陣型前突,成了孫堅的支撐。
劉岱、張邈、橋瑁、張超四家州郡,圍繞在袁紹中軍周圍。
說來複雜,其實很好理解,無非是誰與袁紹的關係更近一些,誰的距離也離他更近一些罷了。
事情是不難理解,可是這大圈套小圈,小圈再往下套,就剩下最後那麽些地方,袁紹的身邊還有兩塊空地,其中一塊給了王匡。
王匡是河內郡太守,這個人有點意思。
齊貞本以為這個人和其他那些諸侯一樣,並不為人所知,怎知道不光是劉備與諸葛亮對他有所了解,甚至連公孫瓚和趙雲都對其人有所耳聞。
王匡之前被何進任用,擔任大將軍府掾。當時何進想要誅殺閹宦,王匡為執行他的命令,回家鄉兗州泰山郡並成功征招五百名強健的弓箭手,運往洛陽,準備在起事時使用。
然而十常侍卻早一步先把何進給宰了。
王匡得到消息之後便一直在兗州藏著。不久,袁紹再度聯合大家討伐宦官,王匡那時才與袁紹聯手。
最後,以袁紹、王匡為首的人馬率軍進入承明堂,順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
在那不久之後,他受朝廷的征召,成為河內郡太守。
這件事情太大,所以除了像齊貞這樣根本沒工夫打聽這事兒的之外,當今天下幾乎已經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原來是一期鬧革命的交情,怪不得和袁紹這麽親近呢。
齊貞點點頭,心中感歎。
還有一個左膀右臂的位置是給誰的呢?
齊貞和諸葛亮二人相視一笑。
想來還是那道矯詔和落在最後的表態發揮了它們應有的作用。
這個排兵布陣的方法是眾人權衡和討論的結果,也是最為中規中矩的做法,卻並不太適合這種進攻,會顯得整個大軍的陣型就像是塊疊好的煎餅,又好像是切好的豌豆黃一樣,四方四正的,毫無鋒銳之氣,死板的緊。
但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畢竟想要讓所有人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這個陣營剛剛好,沒有人再提出什麽異議。
“關羽、張飛、趙雲三位將軍,這裏有一事給你們交代。”諸葛亮緩緩開口說道。
“你盡管開口,你這文人一肚子壞水兒,我喜歡,某家聽你的!”張飛這誇讚無論怎麽聽,都像是罵街。
諸葛亮的手指在地圖上從右往左輕輕一劃,開口說道:“你們雖然名義上是聯軍的右翼,其實可以活動的範圍極大,我需要趙雲將軍你能盡力突進,爭取和湯姑娘的虎賁營齊頭並進為最佳,同樣,我也需要玄德兄你那邊有一將軍同樣如此做法。”
說著,他又指了指地圖的下側。
“我讓劉勳將軍去。”劉備也不廢話,直接開口說道。
“這樣的目的是可以讓我大軍這唯一的鋒銳變成三尖兩刃刀的形狀,用以減少湯姑娘那邊的壓力。”諸葛亮解釋說道。
“至於關張二位將軍,還請你們有人可以拖後一步,越慢越好。”諸葛亮接著說。
“啊?拖後?怎麽拖?拖到哪裏?總不能拖到袁遺後頭去吧,可從未聽說過這運送糧草,有向後麵運送的道理,哈哈哈。”張飛笑著道。
“這件事情玄德兄也要照方抓藥。”諸葛亮囑咐說道。
劉備點了點頭:“我讓橋蕤將軍去。”
“你們拖後的距離,要保證可以在袁術的中軍支援來到之前,切斷袁遺的補給線,並完成會合。”諸葛亮開口一說,除了齊貞之外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這軍師怎麽當的!?讓我們調轉過刀尖杵自家的屁股,你是不是想瘋了?”張飛驚詫道。
“三個你不要責怪孔明,這都是我的主意。”齊貞攔住張飛的質問。
其實不光是張飛,所有人都不太明白齊貞為什麽要這樣做,每個人都麵帶疑惑的看著齊貞。
齊貞衝著大家歉然一笑,開口說道:“具體為什麽這樣做,恕我還不能跟諸位明講,不過有一說一,這一招可能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也不一定會用的上,現在董卓在洛陽可用之兵堪堪四十萬,他自己也沒有率軍親征,總不太可能傾巢出動前來阻擊大軍,所以正麵戰場上我們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用這樣的方法也算是有備無患。”
雖然眾人心中仍然有疑惑,可聽見齊貞這樣說,大家也就不再追問。
可他們又怎麽會知道,這關乎於小隊是否能夠完美完成這個遊戲,齊貞哪裏是不能說,是不敢說。
總之,原本十分死板的兵力排布在諸葛亮的三言兩語之下,從一個方塊,變成了一個“互”字。
“有一件事,我必須要明說,現如今董卓還沒有太過於重視這名義上的關東聯軍,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進攻應該會比較順利,可到了後麵,隻怕遇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敵人的反攻也會越來越猛,尤其是三個鋒頭,隻怕會極為危險。”諸葛亮沉聲說道。
“你估計董卓會在什麽時候正經反應過來?”公孫瓚問道。
“我直接告訴大家吧,汜水關就是塊難啃的骨頭,汜水關之後,到了虎牢關之前,一切便有分數了。”齊貞說道。
沒有人懷疑齊貞在說假話,同樣也沒人去問齊貞的情報來源,或許大家心裏都清楚,齊貞確實有些不同於常人的特異能力。
齊貞嘴上說著這些話,心中卻在想其他事情。
會盟伐董這件事情一直都在按照齊貞的原本的設想一步一步進行著,原本在三國故事中,其實真正與董卓發生衝突的便隻有孫堅和曹操兩方人馬。
大多數人都在看熱鬧,或者說絕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和別人勾心鬥角,想著如何消耗其他人的實力,保存自己的實力上,這才是這次討伐董卓失敗的根本原因。
而這回既然齊貞在這裏,事情便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不同。
首先是不可能讓這次會盟變成一場鬧劇,齊貞是一定要達成一些目的的。
第二是己方的有生力量絕對不能折損太多。
前者齊貞已經在著手準備,排兵布陣上的變化便是最直觀的體現,至於後者……
既然曹操到現在也渺無音訊,並沒有出現在會盟現場,就證明王建國和紮卡二人,在洛陽確實幹成了一些事情。
齊貞很期待那個變數的產生。
在場眾人除了諸葛亮之外,沒有人知道戲誌才是何人。
齊貞當然知道,在陽翟的臨別時刻,他還和戲誌才一起喝過一頓酒來著。
此人麵相看上去倒不是庸人,隻不過起真沒有想到郭嘉居然會舉薦他去幽州。
“此人極其聰慧,我倒是略有耳聞。”諸葛亮聽到這個名字愣了愣,接著開口說道。
“既然舉薦了他,想必這個人是真有能力,我們姑且還是相信郭嘉。”齊貞點點頭。
“可他現在不是在袁紹麾下麽,又怎麽可能聽我們的去幽州協助公孫將軍?”趙雲問道。
“或許他二人之間有什麽約定吧。”齊貞猜測道。
還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齊貞到陽翟尋找郭嘉的那天,戲誌才和國家之間坐論天下大勢,關於討伐董卓一事,曾打賭過西涼刺史馬騰是否出兵的問題。
想不到那個賭約竟是落在了今天。
眾人自然不知雙方的約定是什麽,可仍然對於郭嘉的謀略隱隱有些心驚。
“他娘的,這會算命就是不一樣啊。”齊貞喃喃念叨著。
“那我們誰去和戲誌才說這個事情呢?”劉備問道。
“還是我們去吧,想來袁紹應該對於豫州刺史孔伷十分好奇才是。”齊貞回答道。
“齊貞說的沒錯。”諸葛亮也是輕聲應和,看來他的判斷和齊貞一樣,怕隻有他二人能名正言順的和戲誌才溝通交流。
敘舊之後,自然還得碩碩接下來如何做的問題。
諸葛亮早有腹稿,此時從懷中掏出一副獸皮製作的地圖,上麵已經清晰的標注好各軍屯兵的位置。
黃月英所在的孫堅大軍,身處聯軍的刀鋒位置,距離眾人最遠,也最危險,即便其他人想要策應,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被諸葛亮先放到了一邊。
其他人裏麵,公孫瓚和趙雲二人兵合一處,袁紹也不會那麽不開眼,非得在這件事情上觸公孫瓚的眉頭,所以他二人的十萬大軍處於聯軍的右翼。
至於左翼則完全是劉備麾下的十萬兵士。
這其實很好理解,兩個袁紹最拿不準注意的人,放到距離自己最遠的位置,即便二人有什麽異動,中軍帥台也足夠做出相應的反應。
後將軍顧名思義,袁遺拖在整個大軍的最後方,以用於糧草和輜重的運輸調配。
袁紹的八萬兵處於最中央的位置用以整體指揮大軍,這本來無可厚非。
可這中軍四周散布著其他州郡諸侯的位置,就頗堪琢磨了。
讓人意外的是,冀州刺史韓馥沒有被安排在袁紹身邊,而是陣型前突,成了孫堅的支撐。
劉岱、張邈、橋瑁、張超四家州郡,圍繞在袁紹中軍周圍。
說來複雜,其實很好理解,無非是誰與袁紹的關係更近一些,誰的距離也離他更近一些罷了。
事情是不難理解,可是這大圈套小圈,小圈再往下套,就剩下最後那麽些地方,袁紹的身邊還有兩塊空地,其中一塊給了王匡。
王匡是河內郡太守,這個人有點意思。
齊貞本以為這個人和其他那些諸侯一樣,並不為人所知,怎知道不光是劉備與諸葛亮對他有所了解,甚至連公孫瓚和趙雲都對其人有所耳聞。
王匡之前被何進任用,擔任大將軍府掾。當時何進想要誅殺閹宦,王匡為執行他的命令,回家鄉兗州泰山郡並成功征招五百名強健的弓箭手,運往洛陽,準備在起事時使用。
然而十常侍卻早一步先把何進給宰了。
王匡得到消息之後便一直在兗州藏著。不久,袁紹再度聯合大家討伐宦官,王匡那時才與袁紹聯手。
最後,以袁紹、王匡為首的人馬率軍進入承明堂,順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
在那不久之後,他受朝廷的征召,成為河內郡太守。
這件事情太大,所以除了像齊貞這樣根本沒工夫打聽這事兒的之外,當今天下幾乎已經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原來是一期鬧革命的交情,怪不得和袁紹這麽親近呢。
齊貞點點頭,心中感歎。
還有一個左膀右臂的位置是給誰的呢?
齊貞和諸葛亮二人相視一笑。
想來還是那道矯詔和落在最後的表態發揮了它們應有的作用。
這個排兵布陣的方法是眾人權衡和討論的結果,也是最為中規中矩的做法,卻並不太適合這種進攻,會顯得整個大軍的陣型就像是塊疊好的煎餅,又好像是切好的豌豆黃一樣,四方四正的,毫無鋒銳之氣,死板的緊。
但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畢竟想要讓所有人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這個陣營剛剛好,沒有人再提出什麽異議。
“關羽、張飛、趙雲三位將軍,這裏有一事給你們交代。”諸葛亮緩緩開口說道。
“你盡管開口,你這文人一肚子壞水兒,我喜歡,某家聽你的!”張飛這誇讚無論怎麽聽,都像是罵街。
諸葛亮的手指在地圖上從右往左輕輕一劃,開口說道:“你們雖然名義上是聯軍的右翼,其實可以活動的範圍極大,我需要趙雲將軍你能盡力突進,爭取和湯姑娘的虎賁營齊頭並進為最佳,同樣,我也需要玄德兄你那邊有一將軍同樣如此做法。”
說著,他又指了指地圖的下側。
“我讓劉勳將軍去。”劉備也不廢話,直接開口說道。
“這樣的目的是可以讓我大軍這唯一的鋒銳變成三尖兩刃刀的形狀,用以減少湯姑娘那邊的壓力。”諸葛亮解釋說道。
“至於關張二位將軍,還請你們有人可以拖後一步,越慢越好。”諸葛亮接著說。
“啊?拖後?怎麽拖?拖到哪裏?總不能拖到袁遺後頭去吧,可從未聽說過這運送糧草,有向後麵運送的道理,哈哈哈。”張飛笑著道。
“這件事情玄德兄也要照方抓藥。”諸葛亮囑咐說道。
劉備點了點頭:“我讓橋蕤將軍去。”
“你們拖後的距離,要保證可以在袁術的中軍支援來到之前,切斷袁遺的補給線,並完成會合。”諸葛亮開口一說,除了齊貞之外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這軍師怎麽當的!?讓我們調轉過刀尖杵自家的屁股,你是不是想瘋了?”張飛驚詫道。
“三個你不要責怪孔明,這都是我的主意。”齊貞攔住張飛的質問。
其實不光是張飛,所有人都不太明白齊貞為什麽要這樣做,每個人都麵帶疑惑的看著齊貞。
齊貞衝著大家歉然一笑,開口說道:“具體為什麽這樣做,恕我還不能跟諸位明講,不過有一說一,這一招可能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也不一定會用的上,現在董卓在洛陽可用之兵堪堪四十萬,他自己也沒有率軍親征,總不太可能傾巢出動前來阻擊大軍,所以正麵戰場上我們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用這樣的方法也算是有備無患。”
雖然眾人心中仍然有疑惑,可聽見齊貞這樣說,大家也就不再追問。
可他們又怎麽會知道,這關乎於小隊是否能夠完美完成這個遊戲,齊貞哪裏是不能說,是不敢說。
總之,原本十分死板的兵力排布在諸葛亮的三言兩語之下,從一個方塊,變成了一個“互”字。
“有一件事,我必須要明說,現如今董卓還沒有太過於重視這名義上的關東聯軍,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進攻應該會比較順利,可到了後麵,隻怕遇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敵人的反攻也會越來越猛,尤其是三個鋒頭,隻怕會極為危險。”諸葛亮沉聲說道。
“你估計董卓會在什麽時候正經反應過來?”公孫瓚問道。
“我直接告訴大家吧,汜水關就是塊難啃的骨頭,汜水關之後,到了虎牢關之前,一切便有分數了。”齊貞說道。
沒有人懷疑齊貞在說假話,同樣也沒人去問齊貞的情報來源,或許大家心裏都清楚,齊貞確實有些不同於常人的特異能力。
齊貞嘴上說著這些話,心中卻在想其他事情。
會盟伐董這件事情一直都在按照齊貞的原本的設想一步一步進行著,原本在三國故事中,其實真正與董卓發生衝突的便隻有孫堅和曹操兩方人馬。
大多數人都在看熱鬧,或者說絕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和別人勾心鬥角,想著如何消耗其他人的實力,保存自己的實力上,這才是這次討伐董卓失敗的根本原因。
而這回既然齊貞在這裏,事情便一定會發生根本性的不同。
首先是不可能讓這次會盟變成一場鬧劇,齊貞是一定要達成一些目的的。
第二是己方的有生力量絕對不能折損太多。
前者齊貞已經在著手準備,排兵布陣上的變化便是最直觀的體現,至於後者……
既然曹操到現在也渺無音訊,並沒有出現在會盟現場,就證明王建國和紮卡二人,在洛陽確實幹成了一些事情。
齊貞很期待那個變數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