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東京人口上百萬,房屋稠密,屋脊交錯;因立國之初不禁裏坊,是以東京城內以坊巷為骨架,城市麵貌頗具特色。北宋商品經濟達,坊中商鋪鱗次櫛比,貨殖致富者如過江之鯽,以至於寸金寸土的東京城內園圃第宅占地極大,攀比鬥富的蔚然成風。
景明坊位於東華門外,毗鄰五丈河,冠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的白礬樓就在對麵。染院橋就在景明坊中,橋上行人如織,橋畔有一處園林名為“道和園”。
名稱聽上去像是個道觀,然而主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狗大戶,時下文人……乃至於整體宋人所不恥的所謂一夜暴戶者——事實上,文風昌盛的大宋除了東華門外唱名的讀書人之外,就沒有其他看得起的職業!
不過,數日前道和園迎來了新的主人,周圍的氣氛便趨向於嚴格,往日在附近遊手好閑的三教九流人物俱是銷聲匿跡。除了巡街的捕快更加頻繁之外,景明坊裏的人驚訝地現官家的近衛班直。
道和園占地若幹畝,主屋居中而坐,廂房分布兩邊,綠蔭蔥蔥的竹林綠樹點綴其間,蜿蜒迤邐的石子小路若隱若現。中庭建有涼亭,原主人引入五丈河活水成池塘,不僅造價不菲,而且勢必要打通相關衙門的關係。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徽宗癡迷的花石綱流毒市井,以至於家有財資巨萬者無不收藏奇花怪石為榮,道和園原來的主人也不例外,精巧別致的奇花異石在園中絕不鮮見!
道和園外鬆內緊!
如果說,今日景明坊的老百姓隻是覺得道和園外有班直守衛,似有大人物蒞臨道和園的話,那麽道和園裏麵便是守衛森嚴的軍堡,十步一崗哨。
涼亭中設有一張石桌,上麵擺放著各色瓜果,一個年近四十歲,身著赤袍常服,頭戴展腳襆頭的中年男子負手站在亭中,打量著數十平米的小池塘和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興致勃勃的表情躍然於臉上。
他轉過身,對侍立在一旁低垂眉的男子說道:“楊戩,現在什麽時辰了?”
楊戩,當然不是封神演義裏那個虛構的二郎神,而是北宋末年的權宦之一,與童貫一文一武對北宋末年的朝政有著極大影響力,和蔡京、高俅、王黼、梁師中並稱為“宣和六賊”。
能讓權宦這麽恭敬的,中年人自然便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的宋徽宗趙佶。現在還是宣和初年,官至太傅的楊戩也不覺得自己是所謂的奸賊,抬頭看了看天色,躬身涎笑道:“陛下,快正午了!”
“唔!”趙佶點點頭,又問另一個人,“道長,那位上仙是天上何方神宿?”
趙佶口中的道長年約四十多歲,頭戴南華巾,麵貌清矍,蓄有一頭飄逸的白須,配上一身道袍,端得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特質。
趙佶向來崇道抑佛,癡迷道教,自號“教主道君皇帝”,其荒謬程度遠三百多年以後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明武帝朱厚照!但也正因為這樣,趙佶迷信方士,厚待道徒,所以對身邊的道人十分客氣,他口中的道長,就是眾多方士之一。
林靈素!曆史上毀過於譽的著名方士!
林靈素為溫州永嘉人,家世寒微。七歲讀書,粗能作詩。據說蘇東坡曾見之,驚異其聰明,並問其誌,答曰:“生封候,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誌也。”
政和六年(1116年)十月,徽宗駕幸太乙東宮,見道錄徐知常所錄林靈素所作“神霄謠”,其文皆神仙妙語喜甚,乃令徐知常引林靈素入見,從此委以重任。
然而,也是這位上謂趙佶為“長生大帝君”,下許蔡京、王黼為“左元仙伯”“文華吏”,又自比佐君之治的“仙卿”林靈素,與蔡京、童貫等權臣經曆過短暫的蜜月期之後,終於相互難攻訐。
隨著徽宗對他的寵信越來越深,他的權勢日益驕橫,目中無人的林靈素不但與政敵蔡京、童貫怒目相向,而且還惹怒了當時的皇太子趙恒集團,再加上他慫恿趙佶崇道抑佛的行為,樹敵無數。
今年五月,東京大雨,大水灌城,趙佶命林靈素登台拜神,祈求水勢減退,結果壓(厭)勝失敗。反倒是皇太子登城四拜,水退四丈。當天夜裏水退盡,京城之民皆稱頌趙恒聖德,林靈素完敗。
政敵群起攻之的背景下,林靈素心生退意,於是上章乞骸骨。
但是,趙佶當時雖然對林靈素對太子不敬,藐視皇權感到不悅,但這位與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德性的藝術家也是十分崇信林靈素,以至於太子和朝臣所上有關林靈素的奏章都被留中不。
拖延至今,已有兩個月。
趙佶的問題讓林靈素微不可覺地皺了皺眉,眼中閃過一絲陰鷙,很快又消失不見。林靈素作為當代著名的道教領袖,自有不動如山的雍容氣度和深沉城府,即便心中不悅甚或忐忑,臉上卻不動聲色道:“陛下,茂德帝姬口中的上仙是否真實還存疑。眼下‘上仙’與茂德帝姬的約定時間不遠了,貧道也想在此會會那位道友!”
“爹爹!”
林靈素似有不服,趙佶也不以為意。他這次不帶大臣而隻叫來了自身難保的林靈素,顯然也是心存疑慮的!盡管他篤信道教,在朝堂上大玩“上帝之長子”“長生大帝君”,但是真正所謂的神跡他卻是半點都沒見過,更不可能見過茂德柔福和那些禁軍口中的“神跡”!
這次悄悄出宮,就是為了親自見證這一切,以及那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年輕上仙!
就在趙佶陷入沉思的時候,忽地聽到銀鈴般的聲音由遠而近,尤其是那道嬌憨的叫聲,頓時讓趙佶露出了寵溺的微笑:“福金,多福,你們來了!”
來得是兩位衣袂飄飄的宮裝女子,一個還未及笄之年卻生得清豔脫俗,儀態萬端,是為趙佶眾多女兒中最俏麗的茂德帝姬趙福金;一個未及十歲,粉雕玉逐,天真爛漫,是趙佶最為寵愛的女兒柔福帝姬趙多福。
趙多福提著裙裾小步快跑至趙佶麵前,一把拉著他的衣袖嬌笑道:“我還以為今日爹爹不出宮呢?不曾想您竟偷偷來了,我要告訴娘娘和姐姐!”【注:趙多福生母為懿肅貴妃,宋時皇子皇女稱嬪妃身份的生母為“姐姐”,嫡母皇後為“娘娘”——查到這裏,真是醉了!】
趙佶牽起趙多福的手,點了一下她的鼻子道:“聽你們說得神奇,我怎麽能不來看看?嗬嗬!”
趙福金雙手手指相扣於左腰,彎腿屈身作了一個萬福,淺笑道:“此處位置甚好,爹爹費心了!”
趙佶頷笑道:“福金,你一向節儉!上次為了從那位上仙手中買下諸多罕見寶物花光了例錢,宮裏你的其他姐妹都承你情,你送給娘娘的鏡子她也很喜歡,多次在我麵前誇獎你孝順,想要補償你!這次爹爹做主,送你黃金千兩!至於這套房子,就贈與上仙為臨時落腳的地方吧!”
上次與沈弘的聯係畢竟過於曖昧,人言可畏!為了避免惹人閑話,趙福金也是希望能將這件事交給其他人處理,比如流雲齋的陳佺。不過趙佶既然截胡,陳佺隻能在前堂等候消息了!
趙福金鬆了一口氣,再次做了個萬福,嫣然道:“爹爹處置十分妥當,謝爹爹!”
東京人口上百萬,房屋稠密,屋脊交錯;因立國之初不禁裏坊,是以東京城內以坊巷為骨架,城市麵貌頗具特色。北宋商品經濟達,坊中商鋪鱗次櫛比,貨殖致富者如過江之鯽,以至於寸金寸土的東京城內園圃第宅占地極大,攀比鬥富的蔚然成風。
景明坊位於東華門外,毗鄰五丈河,冠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的白礬樓就在對麵。染院橋就在景明坊中,橋上行人如織,橋畔有一處園林名為“道和園”。
名稱聽上去像是個道觀,然而主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狗大戶,時下文人……乃至於整體宋人所不恥的所謂一夜暴戶者——事實上,文風昌盛的大宋除了東華門外唱名的讀書人之外,就沒有其他看得起的職業!
不過,數日前道和園迎來了新的主人,周圍的氣氛便趨向於嚴格,往日在附近遊手好閑的三教九流人物俱是銷聲匿跡。除了巡街的捕快更加頻繁之外,景明坊裏的人驚訝地現官家的近衛班直。
道和園占地若幹畝,主屋居中而坐,廂房分布兩邊,綠蔭蔥蔥的竹林綠樹點綴其間,蜿蜒迤邐的石子小路若隱若現。中庭建有涼亭,原主人引入五丈河活水成池塘,不僅造價不菲,而且勢必要打通相關衙門的關係。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徽宗癡迷的花石綱流毒市井,以至於家有財資巨萬者無不收藏奇花怪石為榮,道和園原來的主人也不例外,精巧別致的奇花異石在園中絕不鮮見!
道和園外鬆內緊!
如果說,今日景明坊的老百姓隻是覺得道和園外有班直守衛,似有大人物蒞臨道和園的話,那麽道和園裏麵便是守衛森嚴的軍堡,十步一崗哨。
涼亭中設有一張石桌,上麵擺放著各色瓜果,一個年近四十歲,身著赤袍常服,頭戴展腳襆頭的中年男子負手站在亭中,打量著數十平米的小池塘和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興致勃勃的表情躍然於臉上。
他轉過身,對侍立在一旁低垂眉的男子說道:“楊戩,現在什麽時辰了?”
楊戩,當然不是封神演義裏那個虛構的二郎神,而是北宋末年的權宦之一,與童貫一文一武對北宋末年的朝政有著極大影響力,和蔡京、高俅、王黼、梁師中並稱為“宣和六賊”。
能讓權宦這麽恭敬的,中年人自然便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的宋徽宗趙佶。現在還是宣和初年,官至太傅的楊戩也不覺得自己是所謂的奸賊,抬頭看了看天色,躬身涎笑道:“陛下,快正午了!”
“唔!”趙佶點點頭,又問另一個人,“道長,那位上仙是天上何方神宿?”
趙佶口中的道長年約四十多歲,頭戴南華巾,麵貌清矍,蓄有一頭飄逸的白須,配上一身道袍,端得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特質。
趙佶向來崇道抑佛,癡迷道教,自號“教主道君皇帝”,其荒謬程度遠三百多年以後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明武帝朱厚照!但也正因為這樣,趙佶迷信方士,厚待道徒,所以對身邊的道人十分客氣,他口中的道長,就是眾多方士之一。
林靈素!曆史上毀過於譽的著名方士!
林靈素為溫州永嘉人,家世寒微。七歲讀書,粗能作詩。據說蘇東坡曾見之,驚異其聰明,並問其誌,答曰:“生封候,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誌也。”
政和六年(1116年)十月,徽宗駕幸太乙東宮,見道錄徐知常所錄林靈素所作“神霄謠”,其文皆神仙妙語喜甚,乃令徐知常引林靈素入見,從此委以重任。
然而,也是這位上謂趙佶為“長生大帝君”,下許蔡京、王黼為“左元仙伯”“文華吏”,又自比佐君之治的“仙卿”林靈素,與蔡京、童貫等權臣經曆過短暫的蜜月期之後,終於相互難攻訐。
隨著徽宗對他的寵信越來越深,他的權勢日益驕橫,目中無人的林靈素不但與政敵蔡京、童貫怒目相向,而且還惹怒了當時的皇太子趙恒集團,再加上他慫恿趙佶崇道抑佛的行為,樹敵無數。
今年五月,東京大雨,大水灌城,趙佶命林靈素登台拜神,祈求水勢減退,結果壓(厭)勝失敗。反倒是皇太子登城四拜,水退四丈。當天夜裏水退盡,京城之民皆稱頌趙恒聖德,林靈素完敗。
政敵群起攻之的背景下,林靈素心生退意,於是上章乞骸骨。
但是,趙佶當時雖然對林靈素對太子不敬,藐視皇權感到不悅,但這位與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德性的藝術家也是十分崇信林靈素,以至於太子和朝臣所上有關林靈素的奏章都被留中不。
拖延至今,已有兩個月。
趙佶的問題讓林靈素微不可覺地皺了皺眉,眼中閃過一絲陰鷙,很快又消失不見。林靈素作為當代著名的道教領袖,自有不動如山的雍容氣度和深沉城府,即便心中不悅甚或忐忑,臉上卻不動聲色道:“陛下,茂德帝姬口中的上仙是否真實還存疑。眼下‘上仙’與茂德帝姬的約定時間不遠了,貧道也想在此會會那位道友!”
“爹爹!”
林靈素似有不服,趙佶也不以為意。他這次不帶大臣而隻叫來了自身難保的林靈素,顯然也是心存疑慮的!盡管他篤信道教,在朝堂上大玩“上帝之長子”“長生大帝君”,但是真正所謂的神跡他卻是半點都沒見過,更不可能見過茂德柔福和那些禁軍口中的“神跡”!
這次悄悄出宮,就是為了親自見證這一切,以及那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年輕上仙!
就在趙佶陷入沉思的時候,忽地聽到銀鈴般的聲音由遠而近,尤其是那道嬌憨的叫聲,頓時讓趙佶露出了寵溺的微笑:“福金,多福,你們來了!”
來得是兩位衣袂飄飄的宮裝女子,一個還未及笄之年卻生得清豔脫俗,儀態萬端,是為趙佶眾多女兒中最俏麗的茂德帝姬趙福金;一個未及十歲,粉雕玉逐,天真爛漫,是趙佶最為寵愛的女兒柔福帝姬趙多福。
趙多福提著裙裾小步快跑至趙佶麵前,一把拉著他的衣袖嬌笑道:“我還以為今日爹爹不出宮呢?不曾想您竟偷偷來了,我要告訴娘娘和姐姐!”【注:趙多福生母為懿肅貴妃,宋時皇子皇女稱嬪妃身份的生母為“姐姐”,嫡母皇後為“娘娘”——查到這裏,真是醉了!】
趙佶牽起趙多福的手,點了一下她的鼻子道:“聽你們說得神奇,我怎麽能不來看看?嗬嗬!”
趙福金雙手手指相扣於左腰,彎腿屈身作了一個萬福,淺笑道:“此處位置甚好,爹爹費心了!”
趙佶頷笑道:“福金,你一向節儉!上次為了從那位上仙手中買下諸多罕見寶物花光了例錢,宮裏你的其他姐妹都承你情,你送給娘娘的鏡子她也很喜歡,多次在我麵前誇獎你孝順,想要補償你!這次爹爹做主,送你黃金千兩!至於這套房子,就贈與上仙為臨時落腳的地方吧!”
上次與沈弘的聯係畢竟過於曖昧,人言可畏!為了避免惹人閑話,趙福金也是希望能將這件事交給其他人處理,比如流雲齋的陳佺。不過趙佶既然截胡,陳佺隻能在前堂等候消息了!
趙福金鬆了一口氣,再次做了個萬福,嫣然道:“爹爹處置十分妥當,謝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