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大軍歸來洛陽。


    白文原與那一千多前鋒軍,在洛陽城外,如槍挺立,等候著後麵的華夏軍的大軍歸來。


    無數的民眾圍在他們的身邊,一遍又一遍呼喚著華夏軍。


    所有在戰鬥中失去親人的老人,都會受到身邊任何人的祝福,她們被請到迎接華夏軍而搭的高台上,佩戴上鮮豔的紅花。


    原來駐守洛陽的華夏軍士兵,告訴她們,在這裏,徐公子會帶著大軍,給她們行禮,向她們致敬。


    當然,徐公子,還將在這裏親自接見她們……看見遠在十裏之外,華夏軍的士兵終於久久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無論商賈學儒,無論老少,都齊聲歡呼起來。


    盡管大家都在剛才為英雄的母親英雄的家夥掬了一把眼淚,但是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裏,風暴般的歡笑馬上就能把淚水驅散,就像最為自己兒子感到悲痛的母親,也因為華夏軍大部隊的回歸而暫時忘卻悲痛……戰馬嘶叫,大鼓擂得震天響。


    華夏軍的平旗成了一片血色的海洋,人人揮舞著大小旗幟,齊聲歡呼。


    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在歡呼什麽,沒有人在乎自己的身份是否一個德才兼備的謙謙大儒。


    在人群前麵喊叫得最瘋枉的,就是最著名大儒王通。


    這個老頭子帶著他的一班弟子,占在最前麵。


    在他的身邊。


    最老的儒士巳經耋耋之年,最小的學生。


    卻還是幼齡小童。


    大儒王通一向穩重淡泊,是洛陽人人敬重大家,但是在此刻,他跟大家沒有什麽兩樣,都在振臂高呼。


    帶著他的弟子們,抖動著美須,大儒王通很是激動。


    他有激動的理由,普通人也許不知道,但是作為華夏軍儒學的總教習,他知道這個勝利對於華夏軍來說。


    有多麽的重要。


    這。


    不但是戰場上的勝利,還是儒學崛起之戰。


    如果此仗敗北,華夏軍存亡受到威脅。


    那麽注重發展儒學,而對佛家道家兩派應付了事徐公子。


    將沒有辦法再像以前那樣大力建書院,修學舍。


    之前所做種種,都將付諸東流之水。


    所有的莘莘學子,所有的儒學發展都將在剛剛起步,就讓失敗後困局所扼殺。


    華夏軍注重教育和培植後人,是世問任何勢力都沒有的。


    這與徐公子本身才能和思想才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他之外,再沒有任何一個勢力的君王。


    會挪用自己修造皇宮的錢,來興建書院。


    在這位徐公子的心目中。


    一個人可以沒有衣服穿,沒有飽飯吃,但是不能沒有知識,不能不明白基本的做人道理。


    對於這一點,王通是絕對擁護的。


    如果說徐公子品行不足,個性風流,那可以說成是年少輕狂;如果說徐公子不重官吏,逆經離道,那可以說成是大誌革新;如果說徐公子窮兵黷武,連年征戰,那可以說成是一統之需;但是如果有人敢說徐公子揮霍無度,驕奢**逸,或者好名不實,討民歡心的話,那麽大儒王通會親自去,將自己的墨觀砸到那個家夥鼻梁上。


    對於徐公子的掙錢之道,治民之舉,無論他是用何種手段,大儒王通都覺得並無不合義理和民心。


    雖然認識這位徐公子不久,但是大儒王通對於這位真心為民徐公子還是看得很透徹,他雖然不是那種愛民如子聖賢君王,但是他絕對不會剝削自己的人民,相反,他想盡辦法讓他們富裕起來。


    也許這位徐公子用的各種手段不一定很合大儒王通的心,但是,對於一位不想搜刮錢財來滿足自己私欲真心為民謀利的君主,大儒王通除了暗暗感動之外,不覺得自己還需要有更多的奢求。


    並不是為了討好自己,也不是為了博取名聲,而是真心讓人民讀書,明理。


    這位讓世人稱為輕浮好色的徐公子,一次又一次把華夏軍的金錢貯備,一次又一次把華夏軍的國庫資金用在興建書院,學舍,義居這些之上。


    在別的勢力,根本就不可能看見才一種叫做‘養老院’的義居,也根本不可能看到一種叫做‘學校’的學舍。


    在‘養老院’裏,任何的老人,都可以進去居住,不論是家中兒孫滿堂,還是孤寡老人。


    在‘學校’裏,任何的小孩子,都可以進去讀書,不需要金錢,相反,如果表現特出,甚至還會對他們進行獎勵。


    任何儒生,都可以進去教授這些幼齡之童,從來沒有辦法有固定收入來供養自己讀書的儒生們,在這個叫做‘學校’的學舍裏,可以光榮享受華夏軍的供薪。


    儒學在佛道兩派的打壓之下,幾乎讓世人淡忘,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成了家人的負累。


    但是在華夏軍,儒學卻中興起來。


    徐公子從來也不會把銀兩去捐贈哪一座佛寺道觀,就算四大聖僧來洛陽頌經,這位徐公子也隻是負責捉供三餐的米飯,他甚至讓聖僧們在大廣場上頌經。


    如果換作別的君王!早就讓人民捐款修建佛塔還願了。


    如果華夏軍與金狼軍的大戰失利,那麽整個華夏軍林立修建的數十座書院學舍,會全部停工,資金調集軍事,甚至更有可能一敗難起,書院從此再不提起。


    徐公子不大力發展軍事兵工,而花錢修建書院致使華夏軍大敗的事跡,相信會成為世人的笑柄。


    這一仗勝利,是那麽的重要。


    在大儒王通心中,他幾乎是想親自上陣作戰。


    幫助華夏軍取得勝劃。


    華夏軍的勝利,代表著徐公子帶領的華夏漢人已經完全走向崛起之路,代表著漢人儒學在十年的浮沉之中再次露出一絲的希望。


    真正的儒學中興,指日可待。


    想到日後千萬個學子於學舍裏朗朗而讀,想到日後千萬個漢人無不知書明理,無不飽才德備!試問大儒王通,怎麽能不激動?河道之中,揚起千帆。


    華夏軍的水軍回來了!他們是龍泉之戰的功臣。


    不但攻下了渤誨國的龍泉。


    還援助了高句麗盟國掃平了偽王朝新羅和百濟!消滅了契丹馬賊,最後更是全殲了東突厥大汗頡利的十數萬金狼軍。


    他們把無敵神話一再繼續。


    一再延伸,從來也不負人們期望。


    他們由原來的小公主領導的華夏水軍。


    變成了數個強力軍團聯合起強大水軍。


    有嶺南宋家水師,盡是嶺南一族的子弟兵所組成;也有臂紮綠巾江誰軍!由大總管杜伏威統領!除了在竟陵失利於徐公子之外!江淮軍也一直無敵於群雄之內,又有新加入的高句麗兵眾,由奕劍大師傅采林的三徒牡丹女傅君嬙帶領!加入共抗金娘軍的行列。


    對於他們的一切,洛陽人無人耳熟能詳。


    人們沸騰起來!大聲呼喊著。


    一會兒大家齊聲大叫,‘華夏水軍,天下無敵’。


    一會兒大家又齊聲吼起各大首領的名號。


    小公主的呼聲最高,如波浪般,一浪接一浪掀起。


    然後又有江淮軍的大總管,還有嶺南的宋魯宋三爺,也是大家歡呼主要對象。


    大馬蹄轟響,數千騎搗蹄如雷,暴風驟雨般馳來。


    他們身上的衣物顯示,他們是娘子軍一員。


    人們又再次爆發,這是另一位公主,雖然是對頭李唐遠嫁過來的公主,可是她甚至還在沒有正式完婚之際,就收起紅妝,出征到娘子關替大家守住北方的大門!替大家擋住凶暴的狼騎,讓他們無法南下劫掠。


    這位秀寧公主血染的風采,讓洛陽人深深敬佩。”


    娘子軍……娘子軍,娘子軍,娘子軍……”呼聲又有如潮水般波起!如果說在以前,人們說起姐子軍還有一絲的調笑,覺得一大群男人在一個女子的帶領之下有點不太夠男子氣魄,那麽現在!幾乎每一個洛陽男子,都希望自己是‘娘子軍’的一員。


    娘子軍在洛陽人的心中,是英雄,最堅忍不拔的英雄。


    在幾百個娘子軍騎兵的後麵,是徐帥的滎陽軍,這位與徐公子同姓的徐帥,在之前大家並不熟悉,但是一戰成名,威名天下遠揚。


    人們知道他的事跡,幾乎沒有女子,不羨慕他的妻子,能夠成為一名威名遠揚又深愛妻兒的優雅統帥的女人,那是世間女子的最大幸運。


    相比起多情的徐公子,這位徐帥更是專一。


    年輕的徐帥身邊,是兩鬢斑斑的老帥裴公。


    對於這位在大隋之際就號稱大隋三虎之首的裴公,人們很難質疑他的忠誠!倒是在以前偷偷懷疑過年輕的徐帥是否會拋棄徐公子而自立門戶。


    裴公與他的虎牢軍,是全軍之中戰鬥最慘烈的一軍,雖然才數萬大軍之眾,可是僅僅剩下白文原將軍帶領的一千多騎。


    跟在裴公後麵的大罕!是黑狼軍和室韋的蒙尤勇士數百騎!還有,就是盟軍大夏軍的劉黑闥部一千多騎。


    數萬大軍!能夠勝利歸來的!不足五千人。


    人們看著老帥裴公那垂掛胸首尤染鮮血的手臂!看著他身後兩千多騎盡是累累的傷痕,不禁有淚奪眶而出。


    “裴公!裴公,裴公……徐帥,徐帥……裴公,裴公,裴公……”人們禁不住又呼叫起來,他們在歡迎著老英雄,也歡迎著少年英雄!歡迎著他們身邊的鐵血大軍。


    看著裴公與徐帥帶著數千騎,肅然敬出的軍禮。


    人們除了爆發出最大的歡呼,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來表示自己心中的歡迎!再也無法做到更多的表示。


    人人都在盼望著,那一個人的出觀……是他!帶領著大家走向勝利;是他,帶給大家安定富足的生活;是他,帶給大家無盡的驕傲……他就是,大家最是期待的,徐公子……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大唐MM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霞飛雙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霞飛雙頰並收藏拯救大唐MM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