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決戰之始“諸公,本後與諸王相商,皆認為洛陽不可守。”


    鳳後衛貞貞沉靜肅然,久久,開口道:“夫君離開之日也有錦囊之計,裏麵言及,如果李唐有異動者,則棄城南下。


    第一站,戰局所需,退守南陽、冠軍等城。


    第二站,若李唐遠襲,則再退守襄陽。”


    “……”百官一聽,心中涼了幾分,原來就連聖王,也一早打定棄城而逃的計劃。


    “洛陽百姓者,可跟隨華夏軍南下,也可隨水路東進。”


    衛貞貞微微一頓,又道:“李唐本意破華夏,洛陽百姓無罪,去留皆可。


    陸路南下雖有官道,也有沿途小站接應,但路途遙遠,軍情危急,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極有可能,不願疲憊奔波者,統統可留住洛陽。


    華夏朝中大小官員,也盡在自願,能留下協民治安生計者,他日大軍複返,仍任為官,據功而賞。”


    “凡我華夏百官,吃君之祿,擔君之憂,受民所望,為民所謀,豈能留下投敵!”魏征轉身大喝道:“征不才,願替吾王守最後一關,百官留在征之後者,皆非征之同僚。”


    魏征擺明車馬了,他是百官之首,無論誰想留下來可以,估計勝利後又再進華夏軍為官,估計就難了。


    他這一開口,不少人臉色微變。


    雖然現在形勢惡劣到極點,可是華夏軍每一戰都在極險中扭轉,反勝。


    現在的華夏軍,遠較之前更加強大,華夏水軍天下無敵,不管是東溟水軍,江淮軍還是宋家子弟兵,都無人可及。


    步兵之中也有偃師軍,虎牢軍,榮陽軍,娘子軍,竟陵軍等等威震天下,聲名遠揚。


    騎軍方麵,也有飛馬子弟兵、洛陽精騎也是世間少見的鐵騎,較之狼騎不敗,戰力隻稍弱於玄甲虎賁。


    如果此刻不是大軍在外,那麽百官之中無一人擔憂洛陽失守的可能。


    但是此時榮陽軍、虎牢軍、偃師軍還有絕大部分的兵馬遠征東突厥草原,數萬大軍遙懸在北,遠水救不得近火。


    現在兩萬人不足,卻在抵禦十八萬之眾,未戰先失利,很多人心中都充滿絕望。


    “魏公不必太過執著,百官自由決定去留,本後擔保絕不計較。”


    衛貞貞正容而言道:“朝議之後,百官著華夏軍士張貼紅榜,宣示於民,表明百姓去留全憑意願。


    之前種種舉措,比如積福保險,如果有人願意退出,本後特例準許。


    於明午時,著所有隨軍而行的百姓集於廣場,按照指令而行。”


    “遵旨。”


    魏征一聽,馬上帶著李福成任恩等官員出去布置事宜,這紅榜越早貼出,那麽百姓準備的時間越多。


    “任媚媚會主、洛其飛城主還有桂錫良城主、你們三人集取商船,將安排的民眾船運離城。


    南陽城主呂重、襄陽城主鄭淑明,你們集取馬車,又帶領誌願者安排的民眾由陸路官道撒離。


    竟陵城主馮歌,老將軍,戰事危急,請老將軍出馬相助。


    請與馮漢、馮青等竟陵等子弟兵以集取牛車,搬運糧食輜重。”


    衛貞貞又施發命令道。


    “得令!”被點到委任的人馬上出列,領命而去。


    “燕王、吳王。”


    衛貞貞一點名,李子通心中大是打鼓,他並不想留下,但也不想上戰場,不過在這種情形,又拒絕不得。


    衛貞貞稍稍掃了兩人一眼,溫聲道:“兩王可帶族人,護送儒生文士,商賈鄉紳,東進彭梁兩城。”


    “得……得令!”李子通簡直不敢相信,給自己的任務是如此的簡單,這跟讓自己帶著族人撒離沒有分別。


    “高麗女王傅君嬙、龜茲女王寶縷古麗、鐵勒女王花翎子、粟末女王宗湘花、波斯公主蓮柔、烏土族的女族主勝男,你們等幾人帶領族人,護送婦孺南下,若戰事吃緊,由南陽再下襄陽。”


    鳳後衛貞貞在得到眾女的回應後,又道:“為防李唐派出高手擾民,請傅大師押陣而行,及南陽無事折返。”


    “請鎮南天威王及智侯、魯侯趕赴榮陽,李唐軍將有另支部隊分兵攻擊榮陽,以及盟軍大夏樂壽。”


    衛貞貞緩緩道:“本後輔議朝政,不問軍略,所有軍事,請三位妹妹調派眾將。”


    “任何華夏軍所屬軍士,速達華夏軍機大營。”


    沈落雁又向大雷神和杜伏威拱手道:“武聖與鎮東伏威王請一並前來。”


    她與小公主、商秀珣向衛貞貞行禮告退,百官一看,她們竟然不在朝堂上施發命令,而是回到軍營調撥,不由愕然。


    一下子,整個朝堂的將軍,甚至宮城守衛的禁衛都走得幹幹淨淨。


    王師王通和魯妙子一齊站起來,上前,和衛貞貞小聲說了幾句,魯妙子淡淡說了句道:“我們幾個老家夥也忙活去吧!”他們帶著酒王歐陽希夷、義王知世郎王薄,還有宇文閥主宇文傷,出殿而去。


    “鳳後,為何我們兩人無事可做?”梁王蕭銑和楚王林士宏對視一眼,蕭釺上前拱手道:“戰事當前,蕭銑願為華夏傾力而為,役之牛馬皆可,請鳳後下旨吧!”“請鳳後下旨!”林士宏也出列請命。


    “梁王,楚王。


    本來兩王也應撤離兵亂凶殺之,但華夏軍兵源此際實在捉襟見肋,兩王此舉,當感人肺腑。”


    衛貞貞點點頭道:“兩王親兵不多,族人者甚眾,還請前往軍機大營,三位皇妃當會調兵遣將,以供兩位王爺差遣,在此,本後祝兩位王爺克敵大勝!”“謝鳳後金口賜福!”蕭銑一聽立功的機會終於來了,朝李子通得意一笑,又朝林士宏對視,兩人出殿而去。


    衛貞貞再讓洛陽禁軍大統領帶領城門軍和禮儀軍維持治安,最後又讓百官清點國庫官銀,關閉西苑和三大球場,把所有未完工的工程費用預先支付完畢,又把預留日後防洪防涸防蝗防瘟等天災人禍的官銀提出,轉由任恩和董方兩人押運東去,陰癸派負責保護。


    至於百姓的積福保險的基金,則由西苑副主管青青和曼清院杜鵑負責點算,未來四妃之一的宋玉致和獨孤鳳押運南下,尤楚紅這位超老資格的前輩坐鎮。


    讓百官驚訝的是,如果國家還有庫銀剩餘,衛貞貞竟然命令留下,以組項和用途排列,留在庫內。


    洛陽百姓,在紅榜貼出之後,哭聲震天,罵聲憾。


    想不到李唐竟然出爾反爾,是這等背信棄義之徒,前些日子才剛嫁王妹,現在不義之師不宣而發。


    如果不是有華夏軍士兵親自一遍又一遍頌讀,又反複解釋說明,大家還真是不敢相信,李唐與華夏的關係如此和睦,前幾天還有大型的商隊相互貿易,又有使節相互祝願。


    現在竟然大軍壓境,還借口過境迎接江南軍的沈法興,這種司馬昭之心真是路人皆知。


    迎接幾乎讓華夏軍滅掉的沈法興,需要十八萬士兵?洛陽百姓麵臨一個重大的選擇,那就是去,或者留。


    無論兩者任何其一,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如果選擇與華夏軍同甘共苦,一起撤離,那麽很可能成為流亡之民,這輩子也休想富貴,說不定還會讓李唐軍尾追而殺。


    如果選擇留,會不會成為李唐軍的刀下鬼還不知道,但是首先會讓周圍的人鄙視一番,甚至別人留下,自己也理直氣壯鄙視對方。


    徐聖王待民如子,任憑指出世間的賢明帝君,也絕奪不會有第二個徐聖王。


    萬一華夏軍繼續不敗的神話,擊潰李唐,重歸洛陽,那麽相信所有留下的人,都會深深烙上叛國者的烙印,就算徐聖王和鳳後不追究,相信也會讓世人鄙視致死!是留下保住自己的富貴,還是收拾細軟與眾奔逃?洛陽人麵前,是兩條都同樣難以決擇的路……當然,這僅僅限於富商或者有家業大戶。


    一些農民和工匠,早已經報名組成華夏護送隊,幫助離開的富戶南下或者東進。


    短短一個下午,已經有兩萬人報名參與。


    更有快者,已經在傍晚時分,在華夏軍士兵的安排下,來到南城門口,已經把第一批南撤的富商家物裝車,準備起行。


    這些富商大多與華夏軍關係密切,絕對不可能留下來。


    他們幾乎每家每戶都得到華夏軍的通知,放棄一切貨物,僅帶值錢的細軟及家眷離開。


    華夏軍對於還在猶豫不決的百姓,每人都派出一支白色小旗,讓百姓放置門口,等李唐軍進城時,閉門不出,直到李唐軍士兵赦令無罪,照常經營持業為止。


    又表示華夏軍會在前沿拚命抵禦李唐軍南下,所有撤離的百姓都有足夠的時間來收拾準備。


    盡管華夏軍反複宣示,但是洛陽還是陷入輕微混亂之中,人人都在街頭上議論紛紛,又有人提議向鳳後請願,固守洛陽堅城。


    更多的人是狂購物資,大量購買食物衣物等日用品。


    如果不是華夏軍士兵守著,禁止沽價而易,禁止哄搶,那麽相信場麵會更加混亂。


    城門衛,禮儀軍,治安軍全數出動,嚴令散布恐慌者視為敵人內奸,殺無赦。


    還有成千上千的誌願者,他們手拉著手上街大喊口號,安定人心。


    在洛陽轟動之際,嘲風正背著徐子陵,向北方疾馳。


    她不敢搶奪馬匹代步,也不敢走官道小路,隻在山野之中,一路望著無人的荒山北上。


    隻要匯合了北方正在驅逐鐵勒的華夏軍,那麽背後這個徐小混混才有希望重新打回洛陽,重奪王位。


    他是整個華夏軍的希望,沒有了他這個華夏軍之主,就算擁有一切,也無濟於事。


    她不知道,在身後二十裏之外,一直有三個黑影遙遙跟隨。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大唐MM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霞飛雙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霞飛雙頰並收藏拯救大唐MM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