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美人三嗔華夏四年,十月八日,辰時。


    洛陽,中心大廣場。


    聖火祭天儀式正式開始,十數萬人在大廣場上密密麻麻擠著,萬眾瞻目,直視那座臨時搭建起的祭天高壇。


    天刀宋缺、大雷神、魯妙子、陰後、東溟夫人、奕劍大師傅采林、王師王通、尤楚紅、杜伏威代表華夏聖王徐子陵守望帝王基業鼎力扶持的長輩,親自立於祭天九鼎之下,表明扶助明佑之意。


    除卻以魏征李福成所帶的華夏百官,還有歸附的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所帶領的李唐百官,羅列階下。


    作為世間尊者、武王諸侯、貴卿國士,也有眾多強者出席祭天盛舉。


    首有中原第一高手寧道奇、邪帝向雨田、四大聖僧道信和智慧、震北大夏王竇建德、金字梁王蕭銑、金字楚王林士宏、鐵牌燕王高開道、吳王李子通、義王王薄、酒王歐陽希夷、忠智侯宋智、忠魯侯宋魯、魏侯宇文智及等等一應俱在。


    在他們之中,多了巴蜀成都城主震侯範卓和東溟工侯尚公、訊侯陳老謀和寶侯雷九指。


    雖然在之前對外不便泄露他們的身份,但現在已經中原一統,這些隱身於暗助佑華夏的有功之臣,自然得到徐子陵的公開和封賜。


    異族諸王宗主貴卿等也無一不在,高麗女王傅君嬙、龜茲女王寶纓古麗、鐵勒女王花翎子、粟末女王宗湘花、波斯公主蓮柔、烏土族的女族主勝男、埃及女王伊塞西爾,皆著各族華麗朝服。


    以於百族歸漢,朝拜華夏,禮尊聖王。


    在她們之中。


    也多了一人,那就是巴盟新宗主絲娜。


    正是她的穿針引線。


    小公主率領華夏水軍,才輕易攻下成都,接管政商軍工,平定過渡而治。


    到處紅旗招搖,人聲鼎沸。


    人人踮足翹首,等待華夏聖王的到來。


    待華夏禮儀隊敲響金鼓銅鑼,九隻戰神之鷹自天掠空而下,飛翼隊也小隊整齊飛掠而過。


    於人們瘋狂的歡呼聲中,身著帝王真龍之鎧徐子陵,騎著未名於前,與乘坐鳳輦鸞駕的皇後衛貞貞,一起緩緩而來。


    兩人剛一現身,便引來了十數萬民眾山呼海嘯,旗旌揮舞。


    整個大廣場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一邊由同樣身著皇家禮服的長孫皇後,率領著華麗禮服的眾女迎下衛貞貞。


    正麵,卻由天狼侯跋鋒寒、天虎侯陰顯鶴、征夷平海王宋師道、吐穀渾新王伏騫、戰侯邢漠飛、花間新宗主侯希白等簇擁著徐子陵。


    再由華夏百官及李唐百官拜迎進階,登上祭台。


    徐子陵率眾祭天,萬民齊伏,九叩祈福。


    又燃起華夏聖火炬,分給天刀等九位長輩,燃起九鼎,以表聖火普傳於世,燃遍神州之意。


    於祭台階下,九個傳遞聖火的巨都代表立於下首,等待洛陽九鼎之火傳送。


    天刀宋缺等九人將手中的龍紋聖火炬高舉,引得萬民齊呼,又緩步下階,莊嚴把火炬傳火於九城代表。


    中原洛陽、關中長安、江南揚州、荊楚襄陽、燕北龍泉、塞漠文城、隴西敦煌、巴蜀成都、南蠻南海。


    此九城為即日聖火同傳的世間都城,同日,也祭天而傳,散遍轄下全境,但主聖火,卻由洛陽一路傳及祭天之鼎,再於第一百零8日內回傳洛陽,由華夏聖王徐子陵攜火登泰山祭天受禪,稱帝天下。


    洛陽由華夏首臣魏征為代表,主跑洛陽聖火第一炬。


    長安由李唐王爺李神通為代表,迎接主聖火返回關中長安,而在長安,辰時吉禮之後,聖火將由在長安祭天的太上皇李淵親跑第一炬。


    李唐為示好華夏,不但把長孫皇後派來迎接華夏鳳後衛貞貞的鸞駕,而且還派出華夏百官,親伴華夏聖王徐子陵起始祭天,決意兩家合一,手兄相親,姐妹相和,拋怨修德。


    太上皇李淵這樣的舉動,最開心的,莫過於夾在李唐與華夏之中的李唐公主李秀寧。


    她提出在日後親率娘子軍,於長安迎回聖火,以表兩家團結共融,榮辱相守。


    禮炮轟鳴,天刀、大雷神等九人授予的聖火已經分交九城代表手中,其餘八城代表接過,和洛陽代表魏征一道同跑出千米,然後交給飛降而下的戰神之鷹,讓龍小子們攜帶聖火種飛向八城。


    而洛陽第二聖火炬跑手,卻由兩位新科女狀元程雨晴和楊晚照共同擔任,以示華夏新血接替,男女同興華夏之意。


    圍在大街的百姓,無數人追著火炬一路奔跑,更多的人敲鑼打鼓,揮旗舞幟,獅隊龍舟,齊喝出發。


    洛陽之內,足足繞城跑了三天,才由偃師老帥楊公卿接走聖火。


    人們狂歡不斷,李唐歸附,華夏一統中原,本來就是值得慶賀盛舉。


    現在徐聖王更心念百姓,願意以萬民為本,聖火相傳,人們當然興高采烈,非好好熱鬧一番不可。


    洛陽人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傳統,而且在全城盡興的過程中,人們的隔閡減少,朋友增多,歡樂更比一家獨樂更足。


    所以人們準備好的鞭炮煙花,旗幟花球,無不一一派上用場,人人歡騰,家家熱鬧,更添盛舉之慶,更添華夏之威。


    各大球場,都紛紛在晚間舉起表演大賽,而新曼清寶舍,則有歌舞娛樂,街頭酒食糖果,隨處可見。


    諸多商鋪大夏,紅籠高掛,大旗招展,至於商品,則保本而售,門口除了華夏督官,還有麗衣華服美女迎賓,常與街中大眾一道,歡唱歌舞。


    每逢有聖火繞跑過街前街後,則萬頭湧頭。


    齊呼萬歲。


    聖火開傳第九日,華夏英帥徐世績率部殲滅西突厥部五萬,生俘西突厥貴族王親三千。


    士兵過萬,馬匹牛羊皮革數十萬。


    金銀二十萬,兵器弓矢十四萬。


    前兩日,玄甲虎賁於鹽澤破敵三萬,剩下萬餘殘兵向西北逃竄,虎賁大統領尉遲敬德一路追殺不舍。


    所奪物資也棄不顧,由王君廊率領的李唐雄獅收拾回城,計有兵器馬匹牛羊等十萬之數。


    李唐雄獅一洗之前兵敗華夏之恥,殲敵兩萬,生俘婦孺五千,得馬匹牛羊五萬。


    聖火傳遞第二十八日,華夏四虎將率精兵追擊西突厥殘部,殲敵無數,將最後一股大型騎隊圍困於統萬城之內。


    同日,玄甲虎賁追及西北逃竄之敵。


    盡殲,但尉遲敬德懷疑有敵已經遠遁波斯,於是揮師穿行西突厥境。


    進入四分五裂的波斯搜索敵人。


    迎娶波斯公主東方戰神李靖,表示願意出兵相助,共同搜捕逃入波斯境內的西突厥狼騎。


    十日後,因為據說統萬城內無水無食。


    最後四千餘西突厥狼騎餓死城內,大草原最後一個興盛狼族,西突厥,滅。


    洛陽,西苑。


    華夏大史官宋玉華小屋,徐子陵踏波而來,又輕叩門扉而入。


    “‘迅疾的逆風者,死亡之子’,這是怎麽回事?”華夏大史官宋玉華帶點氣鼓鼓樣子,等徐子陵剛一進門,就責問他道:“統萬城內無水無食?不是天降飛雪盈尺深陷馬蹄嗎?有雪有馬,怎麽無水無食?你讓我做這記錄之人,卻胡亂編排戰報,史不事實,記下何用?”“大史官莫急,也許天降飛雪,凍水成冰,凍肉成塊,統萬堅固石城,無火無柴,所以餓死。”


    徐子陵趕緊替部下補鍋,省得他們有青史上留下放毒餓死願降殘敵的惡名。


    “你為何不說四千狼騎全是蠢死之徒?”宋玉華一聽,更是生氣了。


    “他們要是真聰明,也不會來攻打華夏,我傾盡全力蓄勢以待,又有海外軍團回歸,再加李唐之力,他們要不是蠢材早就投降了,還會逃亡統萬城?他們馬匹有我的魔馬跑得快嗎?縱然讓他們跑一萬裏,也逃不過我的五指山,所以,大史官,你把他們記為窮愚極蠢之徒,也無有不可。”


    徐子陵嗬嗬笑道。


    “主公是小混混,手下也全是流氓混混……”宋玉華嗔怪他一眼,沒有辦法追究下去了。


    “大史官大發善心積積德,否則華夏四虎就真會變成華夏四流氓了。”


    徐子陵拱拱手,微笑道:“對敵人當然得用點手段,否則真如那些大儒口中仁義說教那一套,難道能敵狼騎手中的弓箭彎刀?”“仗怎麽打我管不著,但史書怎麽寫,你卻不能強行捉筆,否則你讓別人來記。”


    宋玉華又嗔他一眼。


    “是是,我又怎麽會以強權欺負大史官呢?大史官不以強權欺負我這個小混混就不錯了。


    哈哈!”徐子陵打個哈哈,卻得美人大惱,狠狠一嗔,別過小臉不再理他。


    不過在史冊倒是記下:統萬一戰,天降飛雪,積之盈尺,馬匹屍僵,柴炭俱無,狼騎無火,無食無衣,餓死其中……“謝謝大史官筆下留情!”徐子陵將留情兩字說得特別重,宋玉華也不抬頭,隻是向湊近自己麵前看記錄的徐子陵舉筆,意用墨塗畫他臉,玉臉露出小女兒的羞態,道:“那我再在你的臉上筆下留點什麽吧!你這人說話特壞,你要記住,你是我妹夫,對我要有尊儀,不得無禮!”“我對大史官一向有禮,隻是大史官一向對我無禮。”


    徐子陵輕輕躲開,一邊隨口調笑。


    他還沒說完,宋玉華馬上起來,拿笑追他,決心非塗黑這人的嘴唇以示懲辦不可。


    “姐姐近來性格開朗多了,人也變漂亮了。”


    遠處的小亭,一身白衣的小琴心和宋玉致深坐在銀裝雪裹裏麵,更勝邊間萌梅幾枝。


    兩人都在用千裏目望遠鏡看著追出門口嚇得徐子陵逃入湖中的宋玉華,看著宋玉華她那沐浴陽光之下的嬌笑之顏,不由相視一笑。


    “哥哥追求女孩子的本事,比他的武功還要厲害!”這是華夏三大軍師之一琴心評價。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大唐MM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霞飛雙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霞飛雙頰並收藏拯救大唐MM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