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稱帝之始華夏聖火傳遞第一百日,徐聖王率百官登泰山祭天。


    李唐太上皇李淵正式禪位,李唐歸入華夏,隻有華夏,再無李唐。


    華夏百姓,除了近泰山之民,參與登山同慶之外,其餘多數民眾。


    耐心等待徐聖王的登基大典。


    洛陽聚眾百萬。


    巨街大道上人頭湧湧,人人忙碌準備,以待徐聖王率百官返回。


    登基稱帝。


    更加同喜的是,徐聖王與軍師沈落雁、飛馬場主商秀珣、小公主單琬晶、佛緣女宋玉致將同日完婚,喜上加喜。


    對於徐聖王與四位皇妃的婚期一拖再拖,百姓們心感不安。


    因為長年的戰事,四妃勞心勞力。


    分身無睱,以致婚期一拖再拖。


    現在天下一統,正好於登基大典之日完婚,讓普天百姓為之同慶。


    據說四位皇妃會分於洛陽四門而入,聚於中心大廣場與聖王相會,有許多狂熱支持者和誌願者到四門大街上等候,準備給皇妃呐喊。


    以助人氣。


    洛陽處處華夏血旗招展,無數的祝賀條幅寫滿吉語,牆壁樹木,無不貼上紅紙,以示喜慶。


    大紅燈籠。


    由婦孺手持成排,健壯男子,參與獅鼓舞龍,或拿三齒刀叉,驅邪化吉。


    有財者早早雇人做一巨大紅幡,上書‘大吉’或者‘雙喜’;有才者,舞弄文墨,於酒家店鋪高竿之上,寫下讚美詩句,然後顧盼自得。


    深恐人所不知。


    滿街男子,有酸儒,故作大方;有小商人,見麵相互請請;有小攤商販,滿臉笑容吆喝;有工人,一邊忙碌一邊喊著號子……街心之中,有華夏鐵軍肅立,或者巡邏隊操步而行,整齊如一的步伐極具精神,不時惹來陣陣掌聲。


    人們翹首以待,每每有華夏官員,或者某些知名商人經過。


    皆被拉住問話一番。


    第一百零八日辰時,即為徐聖王登基大典之吉時。


    早了三四天前,人們便站立不安,數著手指盼著太陽下山,登基大典的早日到來。


    有眾多工人商鋪,早早穿好整齊如一的衣服。


    站在大街上占好位置,又由人指揮。


    練習喊叫的吉祥祝福。


    一家有,百家效,結果所有店鋪的店員們都出來了,少人的店鋪雇傭平民百姓。


    不求男女老少,隻要肯穿上統一店衣行服,然後大聲呐喊就好。


    能壓過鄰近對手的,重重有賞。


    鑼鼓,獅頭,高架,花盆,彩帶,幡竿,鞭炮。


    等等等等,無有不齊。


    讓洛陽人們更加激動的是,徐聖王將宴請天下客,三大球館、西苑遊園、洛陽原址王宮、城中大小公園空。


    無處不有華夏士兵守衛。


    此舉非擔心有人刺殺武功天下莫敵又民心盡傾的徐聖王。


    而是不讓百姓們看見徐聖王將用什麽東西宴請百姓。


    據說,每桌最少坐有一名華夏士兵,或者官員,教導大家飲食。


    而所有禮物,徐聖王紅榜早出,一概不收,所有心意。


    將由華夏軍士,到慶典之日,由華夏軍士分發一人一袋。


    到時再積交於徐聖王的麵前即可。


    據某些內部秘密的人探知,這些盒裝紙封的物品,應是玉石一類的寶物,非百姓所有,故徐聖王不需百姓之禮,而代百姓自備。


    早於五天前,包括董家酒樓、半醉樓等在內的大酒樓在內的諸多酒樓店館。


    已經宣布免費酬客。


    但無人肯白食而歸,不論是洛陽人,或是遠道而來的彭梁人、襄陽人、長安人、揚州人、嶺南人、樂壽人、曆陽人、成都人等等。


    皆豪氣萬分。


    口出:子知慷慨二字,豈不知吾是骨氣之士?不過敬師宴和狀元紅等美酒,仍是熱賣。


    而諸多酒樓,也是爆滿。


    最恐怖是曼清寶舍,日夜歌舞不斷。


    遊樂人士,簡直不能讓諸多花女休息半晌。


    詩詞歌賦,吟詠不下千百,卻是詞藻華麗堆疊,少有佳句;人物花鳥,臨摹千百,難有好圖。


    常可見,新明月軒之前,諸多風流儒士之輩。


    折扇灑張,搖頭晃腦,唱那《千年等一回》或《愛你一萬年》,隻求美人開顏。


    得以進內一見,令人忍俊噴飯……常可見,胖胖店鋪老板,親上屋頂,旗舞招搖,揮汗如雨,號召眾多員工大聲呐喊,以作慶典時練習。


    常可見,赤腳平民。


    於扛搬抬運相遇而過時,大聲說笑,相約到時同站某一好位,邀家拖口,若有不齊之應,便大聲嘲弄。


    皆道畏妻懼內之類,又一笑而過,再遇,再問,直到皆點頭應諾。


    常可見,華夏士兵操步而過,軍姿颯颯,不管傷痕猙獰的老兵,還是稚看未盡的新丁,都抬頭挺胸,昂首闊步,雄糾糾,氣昂昂,喊著號子,於大街上巡察,令人們為之歡呼讚歎。


    最令人激動的是各部各軍,比如虎狼、血河、複仇等等。


    一旦有人練習過街。


    頓時萬人圍觀,掌聲久久不絕。


    看華夏軍士那振奮人心和殺氣凜凜的步操策騎,是洛陽最動人的風景線。


    每日金烏將起,有華夏軍士殺氣騰騰由東門而進,踏破黎明,手持華夏軍旗,每日升旗,當華夏血旗升起,達到極致,但有陽光剛照於頂,如華夏之,沐戰火破黑暗而重生,看那血旗似火,鮮豔欲滴;聽那萬人軍歌嘹亮,精忠報國,觀者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難禁。


    有軍士當街購物,也會引得眾人觀看,惜多半是參戰一場兩場的新丁。


    那種殺氣騰騰,或者肢殘麵傷的華夏鐵血軍士,極為少見。


    洛陽商人從來不與軍士講物價幾何,非是不想,而是不敢。


    華夏軍嚴厲律令,強買強賣者,輕則賠償物價十倍,當街鞭策,嚴重害民者則斬首。


    常有軍士初期購物時因為價賤而被隊人拉回,當街責打。


    又賠償十倍。


    更有收下婆婦雞蛋沒有付錢,被剝下衣甲,鞭痕深印一十,不足印現而鞭不止。


    一心報國,不擾民,不侵民。


    不擅拿百姓一物,不貪圖錢財一文,這是華夏鐵律。


    洛陽人早知,隻是遠道而來的熱心之民。


    慷慨之商,常使不注意的軍士挨鞭,更有甚者,軍士難禁百姓擁戴之心,唯有收下老婦太婆親手煮的雞蛋,當街吃掉,然後解衣,由鐵麵執法之衛生打十鞭,仍笑稱:能吃得太婆手煮雞蛋,雖鞭背心但心甜。


    旁觀者難禁號啕大哭,亦有指責執法衛士過於無情。


    執法衛士兵眾即分食雞蛋,一個個同受鞭責。


    皆稱:執法無情,人卻有情。


    自此之後,洛陽商人從不與軍士議價。


    既不敢高價,也不敢低價,往往相互提醒小心。


    別犯軍責。


    而華夏紅榜高高貼出,任職內百官。


    看同軍士,皆不得有虧民財。


    否則同樣鞭刑。


    對於華夏軍士,人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與他們同席,敬酒三百杯。


    洛陽每日有遊客絡繹不絕。


    波斯王雲帥,穆斯林王穆罕默德,東波斯征夷大將軍及躍馬平西王李靖,迦太基新國王艾腓力克和西西裏王查理曼,皆早早派出重臣前來祝賀大典。


    至於附國埃及、吐穀渾、車師和屬國高句麗、鐵勒、龜茲、粟末、南蠻、羌、彝、蒙兀室韋等等,自然全臣朝賀。


    黑狼可汗的龍卷風突利和阿史那。


    鬆花江的別勒古納台和不古納台兄弟,鐵勒烈侯菩薩,車師越克篷客專,吐穀渾王伏允和伏騫王子。


    大將邢漠飛,太原王李元吉忠侯李南天,等等一眾外族征戰高手,也隨著班師回朝,參與慶典。


    華夏各大城主,也紛紛朝賀,襄陽鄭淑明、彭梁任媚媚、曆陽輔公佑、九江宋明強、揚州桂錫良、成都範卓、南陽呂重……萬事具備,隻等慶典。


    看著華夏血河、複仇、狼虎、疾風、暴雷等威名戰騎護著聖火送回洛陽,人們登時大喜。


    眼巴巴盼著太陽下山,明日慶典快快到來。


    華夏百官,以及眾多將帥也緩緩而回,其中魏征與王通春風滿麵,仿佛是他兒子娶媳婦似的高興。


    胡子亂抖,笑逐顏開。


    房玄齡杜如晦等原李唐百官也高興萬分,終於名正言順同稱華夏麵官,此時與魏征李福成等人平起平坐,相互之間的政績較量,方才開始。


    最後是蕭銑、林士宏、李子通、高開道、王薄、歐陽希夷、竇建德和杜伏威等諸王。


    卻不見華夏聖帝徐子陵及眾女出現,百姓陣陣呼喚,希望一見。


    杜伏威與竇建德哈哈大笑。


    笑稱明日辰時,華夏聖帝徐子陵將騎龍自天而降,讓大家耐心等候。


    華夏聖帝,騎龍天降?這一個消息極速在洛陽傳開,轟動之極。


    雖然聽華夏官員傳說過徐聖王有一條碧玉真龍,通體透翠,但小比兒臂,常盤於徐聖王之案,卻沒有人親眼看過,有許多人口中不說,心裏卻暗猜世間不會有龍,縱然高祖之人,也僅是斬白蛇而號,莫說有人見過真龍。


    當然,更多人是深信不疑,現一聽說聖帝將騎龍天降,不由個個激動得相擁而狂呼。


    真龍天子,什麽是真龍天子?能夠在登基之日騎龍天降的徐聖帝,方可稱為真龍天子!於是,人人皆為猜測爭論明日之龍而毫無睡意,幹脆圍火而坐,各人據理而爭,仿佛此龍非他所見過不可。


    再問巡街軍士,卻無人知道,有個別階高將領,看過小碧玉龍之人,也不顧忌,繪聲繪色描述一番,聽得人們口水長流,仿佛喜歡噴水的碧玉龍將水流噴到自己麵上一般。


    入夜時分,華夏百官與軍士,將人們分發牌子,希望他們以牌而隨為首軍士入住,又有軍士尋來,確認自己管帶之民。


    大家大族,多有十數軍士前來,讓他們激動非常。


    是否連號,是否所有人同坐一桌,他們並不在乎。


    在乎的是有軍士管理,再不太擔心婦孺老弱,因為還有軍士照顧。


    而外之民,也按旅館住宿而分,人皆有份。


    不時,有人燃響鞭炮,以添喜慶;而酒潑入火,以加旺氣,更是隨處可見。


    太婆婦人等上香祈福平安,而小孩子則意想明白能吃多少糖果,能有多少玩伴一起熱鬧……長夜漫漫,無心睡眠。


    人人望天,以期明日。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大唐MM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霞飛雙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霞飛雙頰並收藏拯救大唐MM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