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時候,行宮準備了盛大的放河燈。
數千盞河燈順水飄蕩,星星熒熒,與中天之月遙遙呼應,在夜色中美得很奇幻。
皇帝先在船上觀看。靠在窗邊能看見水邊一群群的宮女放燈,她們或在水邊默默祝禱,或三三兩兩嬉戲,她們知道或不知道皇帝正在看著她們。
船上都是後宮親眷。皇後和德妃都在,還有幾個孩子。小公主尤其乖巧,一直細聲細氣地和乳娘學話。小孩子兩三歲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性格,大皇子不如二皇子頑皮,話說得更有條理,會問船為什麽會浮在水上;二皇子更好動,在船上蹦來蹦去,以為能搖晃大船,逗得宮人直笑。
皇後穿著件紫衣,頭戴鳳紋金冠。德妃呂氏穿淡色,頭上隻簪了玉搔頭。兩人與淡州時候正相反了。如今皇後不得不更華貴些,呂氏卻素淡起來,卻都比以前更好看了。皇後本身五官平淡些,裝飾之後顏色更好。呂氏生得俏些,淡妝宜人。
兩人平常不常聚在一起,隻是一碰到一起必然互相暗暗較勁比兒子。皇後自從皇帝去過一次馮家後心中安定許多,馮家後來又給她送過一次金銀,對她越發殷勤。她心中本不該再將呂氏視作對手。但皇帝一直似乎也很喜歡呂氏生的老二。雖然呂氏失了寵,孩子卻沒有失寵。凡是大皇子有的東西,二皇子也總是有。這叫呂氏有了些底氣和希望。
皇後叫大皇子背首詩,呂夫人就叫二皇子也背一首。皇後說大皇子來京之後就沒生病,呂夫人就說二皇子都會打拳了。
中元的夜色最叫人感懷,李諭仿佛第一次發現她們是這樣年輕一樣。二十歲還未到。他二十歲未到的粉絲還在上學,旅遊,幻想,或是戀愛。她們已經對男人失望,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了。
李諭終於回過身,走到小公主的乳娘身邊,伸手抱過公主。公主眨著長長的睫毛,向李諭甜甜地微笑了。這個微笑叫李諭心痛。他真想告訴她,一千年多年後的世界有多美好。
他用額頭碰了碰公主的額頭,然後大聲叫兩個兒子:“阿九!瑞兒!”
兩個男孩立刻跑到皇帝身邊。
“父皇!”他們齊刷刷的,仰著臉。
李諭和他們柔聲說:“你們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嗎?”
“很多!”
“很多很多!”
李諭笑起來,他和孩子說些小故事和小科普。船上安靜下來,宮人們都輕手輕腳,生怕打攪皇帝。皇後與呂氏都微笑著,悵然看向皇帝和孩子們。她們端起茶盞時有一瞬目光相觸,知道彼此都在想同一件事——若皇帝的這份關愛隻屬於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船上的家宴結束後,皇後和德妃都離開了,孩子們也該睡覺了。但夜晚才剛剛開始,李諭換了個地方繼續賞月和河燈。
皇帝擺駕去了捧月樓。高樓共三層,樓上極其寬敞,夜風涼爽。這次席間沒有內眷。一層樓是忙碌的宮人和伶人為酒宴和賞月做準備。二樓是京中的世家子弟,其中不乏些紈絝。三樓是皇帝所在,召了些近臣與宗室子弟陪伴。
馮佑遠本該是在第二層卻因為得寵的原因出現在第三層。書法課還在一天不落的上著,上次皇帝去馮家的時候馮佑遠也在。馮家準備時候,馮佑遠就委婉提過,沒必要造那個百米長的花幛,馮家沒聽。後來果然丟了醜,這才明白馮佑遠天天伴在皇帝身邊,還是有作用的。
全是男人在一起時候,伶人就上場了。隔著屏風忽然一聲清冽的笛聲,驟然之間,室內空氣都為之一變。
李諭握著筷子的手就放了下來,這笛聲很妙,一下子就抓住人耳朵,更妙在它不是沒完沒了,短短一會兒就結束了,之後便是洞簫,尺八與古琴合奏。那笛聲卻叫人最難忘。
李諭問左右:“是何人吹笛?”
宮人回答是宮中教坊的老人,入宮已有十五年。李諭沒有召見,隻吩咐了賞賜笛手二十兩銀子。
酒宴上眾人又談論起今年風調雨順,自從皇帝登基之後未有大災害,各種馬屁吹得飛起。李諭聽著漸漸覺得不快起來。
李諭臉色淡淡的,命宮人撤掉了酒宴,伏案痛哭起來,隻道眾人的話勾起了他的心思,叫他想起早亡的孝宗皇帝。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畢竟不是虛言。”
他哭得哀切,倒叫眾人都驚醒起來。畢竟今年還未過去,仍用著孝宗的年號,說什麽風調雨順,若傳出去,實在不像話。
剛剛幾個說話最響亮的,這會兒都縮著肩膀。酒宴就此戛然而止。
眾人退下去時,馮佑遠溫柔安慰了皇帝幾句。李諭怕他看出破綻,隻用手帕捂著眼睛,嘶啞著聲音道:“你與旁人也是一樣,隻當我沒心沒肺,退下去吧。”
馮佑遠聽他話中卻並沒有厭惡之意,心中稍定。
三樓的客人離開,二樓的年輕人們立刻也散去了。不消片刻,整座華美的高樓,都屬於李諭了。他收起了眼淚,擦了擦眼睛,慢慢起身。
皇帝走過寥落的宮人。宮人都紛紛屈膝行禮。李諭並不看他們,隻是走到闌幹邊,月色正好,河燈已經飄遠了,點點燈光已經到了水與天的邊界。
他自嘲地微笑了。
做一個皇帝,也並沒有那麽難。
數千盞河燈順水飄蕩,星星熒熒,與中天之月遙遙呼應,在夜色中美得很奇幻。
皇帝先在船上觀看。靠在窗邊能看見水邊一群群的宮女放燈,她們或在水邊默默祝禱,或三三兩兩嬉戲,她們知道或不知道皇帝正在看著她們。
船上都是後宮親眷。皇後和德妃都在,還有幾個孩子。小公主尤其乖巧,一直細聲細氣地和乳娘學話。小孩子兩三歲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性格,大皇子不如二皇子頑皮,話說得更有條理,會問船為什麽會浮在水上;二皇子更好動,在船上蹦來蹦去,以為能搖晃大船,逗得宮人直笑。
皇後穿著件紫衣,頭戴鳳紋金冠。德妃呂氏穿淡色,頭上隻簪了玉搔頭。兩人與淡州時候正相反了。如今皇後不得不更華貴些,呂氏卻素淡起來,卻都比以前更好看了。皇後本身五官平淡些,裝飾之後顏色更好。呂氏生得俏些,淡妝宜人。
兩人平常不常聚在一起,隻是一碰到一起必然互相暗暗較勁比兒子。皇後自從皇帝去過一次馮家後心中安定許多,馮家後來又給她送過一次金銀,對她越發殷勤。她心中本不該再將呂氏視作對手。但皇帝一直似乎也很喜歡呂氏生的老二。雖然呂氏失了寵,孩子卻沒有失寵。凡是大皇子有的東西,二皇子也總是有。這叫呂氏有了些底氣和希望。
皇後叫大皇子背首詩,呂夫人就叫二皇子也背一首。皇後說大皇子來京之後就沒生病,呂夫人就說二皇子都會打拳了。
中元的夜色最叫人感懷,李諭仿佛第一次發現她們是這樣年輕一樣。二十歲還未到。他二十歲未到的粉絲還在上學,旅遊,幻想,或是戀愛。她們已經對男人失望,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了。
李諭終於回過身,走到小公主的乳娘身邊,伸手抱過公主。公主眨著長長的睫毛,向李諭甜甜地微笑了。這個微笑叫李諭心痛。他真想告訴她,一千年多年後的世界有多美好。
他用額頭碰了碰公主的額頭,然後大聲叫兩個兒子:“阿九!瑞兒!”
兩個男孩立刻跑到皇帝身邊。
“父皇!”他們齊刷刷的,仰著臉。
李諭和他們柔聲說:“你們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嗎?”
“很多!”
“很多很多!”
李諭笑起來,他和孩子說些小故事和小科普。船上安靜下來,宮人們都輕手輕腳,生怕打攪皇帝。皇後與呂氏都微笑著,悵然看向皇帝和孩子們。她們端起茶盞時有一瞬目光相觸,知道彼此都在想同一件事——若皇帝的這份關愛隻屬於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船上的家宴結束後,皇後和德妃都離開了,孩子們也該睡覺了。但夜晚才剛剛開始,李諭換了個地方繼續賞月和河燈。
皇帝擺駕去了捧月樓。高樓共三層,樓上極其寬敞,夜風涼爽。這次席間沒有內眷。一層樓是忙碌的宮人和伶人為酒宴和賞月做準備。二樓是京中的世家子弟,其中不乏些紈絝。三樓是皇帝所在,召了些近臣與宗室子弟陪伴。
馮佑遠本該是在第二層卻因為得寵的原因出現在第三層。書法課還在一天不落的上著,上次皇帝去馮家的時候馮佑遠也在。馮家準備時候,馮佑遠就委婉提過,沒必要造那個百米長的花幛,馮家沒聽。後來果然丟了醜,這才明白馮佑遠天天伴在皇帝身邊,還是有作用的。
全是男人在一起時候,伶人就上場了。隔著屏風忽然一聲清冽的笛聲,驟然之間,室內空氣都為之一變。
李諭握著筷子的手就放了下來,這笛聲很妙,一下子就抓住人耳朵,更妙在它不是沒完沒了,短短一會兒就結束了,之後便是洞簫,尺八與古琴合奏。那笛聲卻叫人最難忘。
李諭問左右:“是何人吹笛?”
宮人回答是宮中教坊的老人,入宮已有十五年。李諭沒有召見,隻吩咐了賞賜笛手二十兩銀子。
酒宴上眾人又談論起今年風調雨順,自從皇帝登基之後未有大災害,各種馬屁吹得飛起。李諭聽著漸漸覺得不快起來。
李諭臉色淡淡的,命宮人撤掉了酒宴,伏案痛哭起來,隻道眾人的話勾起了他的心思,叫他想起早亡的孝宗皇帝。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畢竟不是虛言。”
他哭得哀切,倒叫眾人都驚醒起來。畢竟今年還未過去,仍用著孝宗的年號,說什麽風調雨順,若傳出去,實在不像話。
剛剛幾個說話最響亮的,這會兒都縮著肩膀。酒宴就此戛然而止。
眾人退下去時,馮佑遠溫柔安慰了皇帝幾句。李諭怕他看出破綻,隻用手帕捂著眼睛,嘶啞著聲音道:“你與旁人也是一樣,隻當我沒心沒肺,退下去吧。”
馮佑遠聽他話中卻並沒有厭惡之意,心中稍定。
三樓的客人離開,二樓的年輕人們立刻也散去了。不消片刻,整座華美的高樓,都屬於李諭了。他收起了眼淚,擦了擦眼睛,慢慢起身。
皇帝走過寥落的宮人。宮人都紛紛屈膝行禮。李諭並不看他們,隻是走到闌幹邊,月色正好,河燈已經飄遠了,點點燈光已經到了水與天的邊界。
他自嘲地微笑了。
做一個皇帝,也並沒有那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