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羅司令官對亞利桑德羅?莫拉萊斯的建議大加懷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在宇航時代的太空海戰中,進行瞄準射擊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首先在太空海戰中,目標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停地進行機動,而且太空海戰和古代大海上的海戰還不一樣,大海上的海戰隻能進行同一個平麵上的二維機動,既不可能上天也不可能入水。太空海戰就大不一樣了,可以進行三維機動,可供機動的方向選擇非常多,動作更加複雜和不可捉摸。


    另外一個因素是速度不可同日而語,海水的阻力非常大,而且當時的技術水平決定了發動機的功率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古代海戰中艦艇的機動速度大多在二十七、八節至四十節之間,這種速度對於當時進行火力控製的電子設備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對於炮彈或者導彈的速度也同樣影響很小。


    但是太空戰艦的最快速度甚至可以達到高亞光速,就算是兩艘戰艦距離很近,例如三百萬千米,但是如果敵艦正在以半光速逃逸,己方戰艦發出的激光束想要追上敵艦也需要二十秒鍾的時間。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敵艦可以逃出六百萬千米。我們從這兩個數據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在太空海戰中想進行瞄準射擊是多麽的困難了。


    所以說太空海戰和水麵上的海戰之間的差別完全是天差地別,完全沒有可比性。


    這種情況就造成一個很戲劇化的對比,在水麵上發生的海戰中,追擊敵艦的時候命中率比雙方排成戰列線進行對轟的時候要高;而太空海戰的時候卻恰恰相反,雙方進行對轟的時候命中率反而要高得多。


    造成這個局麵的原因很簡單,雙方對進的時候炮火到達目標所需要的時間能夠減少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兒,所以進行預判瞄準所需的計算量要少得多,因此也容易得多。


    另外,雙方進行對轟的時候和潰散的時候最大的區別之一是,對轟的時候艦隊形成了作戰隊形,因此機動動作就會受到約束,不可能像潰散的時候那樣想怎麽飛就怎麽飛,想怎麽跑就怎麽跑。這種陣型的約束也給了對方進行預判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好看的小說


    說到陣型的約束還有一件趣事,太空艦隊在作戰的時候速度是很快的,為了防止在密集陣型的時候戰艦相互碰撞,製造戰艦的工程師們可是費了好大的勁兒,不知道揪下了多少根兒頭發,死了多少腦細胞,就這樣一直都沒能夠完美解決,最後人類還是放下身段兒向動物學習才真正解決了這個難題。


    大家都知道很多動物喜歡群體行動,比如母星海洋中的竹莢魚,再比如安卡拉星上麵的彩虹無雙鳥,動輒就是成千上萬甚至多達數百萬一起行動,在躲避天敵的時候經常做出非常複雜的躲避動作,但是它們從來沒有彼此相撞過。無論魚群或者鳥群多麽密集,無論躲避的速度有多麽快,魚和魚之間,鳥和鳥之間從來不會因為慌不擇路彼此之間發生撞擊悲劇。


    經過研究,科技人員發現竹莢魚身體兩邊有側腺,彩虹無雙鳥脖子上有炸毛,側腺和炸毛可以敏銳的感受的奧水壓或者氣壓的微小變化,然後指揮身體做出相應的躲避動作,正是憑借這種經過長期進化衍生出來的專業工具,它們彼此之間絕對不會發生碰撞。


    太空戰艦的設計人員虛心向動物們學習,在戰艦的合適部位安置了相應的、專用波段的激光測距儀,終於解決了集群機動的時候避免彼此相撞的問題。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仿生學就算是在宇航時代也是一門顯學,這裏麵是有大道理滴。


    閑話不說了,讓我們回到太空海戰的火力控製上麵來。正規海戰中,進行瞄準射擊的時候從來不是對準某一個點進行,而是對準預判的某一個區域進行集火射擊的,這是長期戰爭實踐得出的結論,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射擊的有效性。


    在這中間,預判是最複雜的問題,其中牽涉到雙方的態勢,陣型,航行速度,戰艦的機動性能,攻擊能力等等方麵。


    另外還要考慮太空的環境因素,包括戰場中有無天體存在,比如羅梅羅司令官製定的“雷暴”作戰計劃就是完美的利用了碎星帶的特殊情況,給巴馬斯藍聯邦地方艦隊以致命打擊。


    如果戰場之中或者戰場附近沒有天體,並不等於天體的影響就不存在了。天體的影響無處不在,其表現形式就是引力場,或者大家習慣稱呼的重力場。(.$>>>棉、花‘糖’小‘說’)來自不同天體的引力在太空中糾纏在一起,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引力通道。順之則成為前進的助力,逆之則會變成阻礙。因此了解戰場的引力場分布情況也是進行預判的重要依據之一。


    影響預判成敗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因素,也就是主觀因素。


    和前麵那些客觀因素不同,主觀因素是最不容易琢磨的。主觀因素和官兵的訓練水平相關,和官兵的平均心理素質相關,和臨戰狀態和戰鬥狀態下官兵的戰鬥欲-望,勇氣等因素綜合而成的士氣相關,也和指揮官的能力,學識,性格等等因素有關。


    古人雲,為將者不知天時,不識地利,不懂人和則無以為將,放在預判上麵同樣適用。那方的信息收集能力強,信息儲備全,那一方的預判就更準確,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戰勝敵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說了這麽多,但是預判隻是集火射擊中的一個方麵,集火射擊之中還要包括射擊的頻率怎樣安排,彈道的密度和散布麵積之間的矛盾怎樣處理(密度越大則散布麵積越小,覆蓋的預判區域就越小,反之亦然,這一對是主要矛盾之一),射擊時的功率多大合適(射擊的功率和頻率也是一對矛盾,全功率射擊一次則可以滿足半功率連續射擊兩次)等等等等。


    總起來說,射擊是太空海戰中最困難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占用戰艦上麵大部分的計算資源。因此火力控製對於一艘戰艦本身而言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如果還要兼顧其他戰艦,那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更何況其他戰艦並不是固定炮台,它們在戰鬥中需要不停的進行航行,而且在絕大多數時間還需要繼續無規律機動以躲避敵人的反擊炮火。要想在這種情況下對另外的戰艦進行遙控指揮,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別怪人家羅梅羅司令官不相信,換成任何一個稍微懂行一點兒的都不會相信。再怎麽不信,人家亞利桑德羅?莫拉萊斯艦長也是一片好意,羅梅羅司令官不好僵硬的拒絕,略微考慮了一下,幹脆安排了戰場邊緣的由三艘戰艦組成的小組給潘內巴廷烏爭取權利委員會號試試手。


    這個戰艦小組追擊的那一艘巴馬斯藍聯邦戰艦很明顯狀態不錯,不知道當時就沒有在核聚變電磁炸彈的攻擊下遭受太大的創傷呢,還是經過緊急搶修恢複了大部分功能,總之這艘敵艦表現出的*縱靈活性以及逃逸速度全部都超出其他敵艦一籌,而且炮火反擊也很犀利,讓追擊的阿瓜斯卡裏安斯特星戰艦無法放手追擊,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此艦的光子計算機基本上恢複了正常工作狀態。


    現在這艘戰艦明智的躲到了戰場的邊緣,而且一直利用引力通道的牽引作用幫助他們逃跑。畢竟巴馬斯藍聯邦的技術水平高出諾伊荷人民共和國聯盟一大截,高衝壓比等離子體發動機的技術水平也不例外,隻要巴馬斯藍聯邦戰艦狀態正常,那麽阿瓜斯卡裏安斯特星戰艦不但無法追上,而且還會越拉越遠。


    如果情況沒有太大的變化的話,再過二十三、四分鍾這艘巴馬斯藍聯邦戰艦就將跳出戰場,接下來巴馬斯藍人成功地逃之夭夭的機會就很大了。


    諾大的一個戰場上逃掉一、二十艘敵艦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本來羅梅羅司令官對這個局部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但是既然潘內巴廷烏人提出來能夠進行遠程火力控製,而且還能夠大幅度提高命中率,那麽就不妨拿這個戰例作為試金石,不成的話對全局沒有太大的影響,成了當然就更好了,接下來的戰鬥就都按照這個模式進行下去。羅梅羅司令官剛才在心裏麵毛算了一下,如果亞利桑德羅?莫拉萊斯艦長所言不假的話,完全可以在巴馬斯藍聯邦地方艦隊逃出阿瓜斯卡裏安斯特星係之前把他們全部留下。


    亞利桑德羅?莫拉萊斯艦長並不知道遠程火控的來龍去脈,實際上這個功能是為了列大戰神自己方便而開發出來的,他手裏有小半支區艦隊規模的強大艦隊,但是這支艦隊從上到下就隻有他一個自然人,剩下的都是智能機器人,如果所有的射擊過程都需要大少穿越超空間來進行的話,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過於辛苦了。


    自從進行恒星能量轉化聯係一來,為了快速轉移地方,列大戰神穿越超空間簡直成了家常便飯。後來解救二妹列飄弶,報複巴馬斯藍聯邦等一係列行動下來,列大戰神進出超空間的次數就更多了。加入超空間內有時間流逝的話,列大戰神在超空間內的時間絕對遠遠超過了在現實世界的時間。這種經曆並不是毫無價值的,呆在超空間的次數多了以後,列大戰神對超空間的認識和理解也相應的取得了巨大進展,再次豐富了他自己構架的超空間數學模型。


    反映在實際應用上麵,現實世界的變動對超空間的影響經過數學模型處理以後得到的數據同樣也更加精確。超空間內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但是超空間同樣有變化,隻不過這種變化因為沒有時間概念無法用速率之類的物理概念來解釋,列大戰神把這種變化用另外一組概念進行了總結——映射和延遲映射,這樣的話這一組概念就可以進入數學模型進行模擬演算,並且可以投入實際應用。


    映射和延遲映射是一組非常抽象的概念,因為和現實世界的四維概念不具備統一性,所以無法進行一一對應,隻能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分別進行相對性處理。


    舉個現實的例子——火力控製來進行說明,在現實世界先進行初步預判,然後按照預判進行模擬射擊,這個過程在超空間數學模型中就是映射,模擬射擊的數據經過超空間數學模型處理以後得到的結果就是延遲映射。


    實際上映射反應的就是艦炮發射的一瞬間情況,包括射擊的方位角,射擊的功率,射擊的準確時間等。


    而延遲映射反應的就是炮火擊中目標或者落空的情況,包括擊中的部位,攻擊的效果,或者偏離的方位等情況。


    如果延遲映射的結果表明擊中了目標,那麽映射的原始數據就是正確的,艦炮就可以按照這個計劃進行射擊。如果延遲映射表明偏離了目標,那麽就應該按照偏離的數據進行修正,如此反複一直到達到目的為止。


    說簡單點兒就是醬紫的:超空間內是沒有時間的,在現實世界現在開始射擊,十分鍾以後到達目標附近。


    超空間沒有現在和十分鍾以後的概念,但是可以做出十分鍾以後的反應,讓你知道十分鍾以後到底擊中還是沒擊中。


    如果擊中了就這樣射擊,沒擊中就進行修正,一直到超空間數學模型表麵擊中為止。


    再簡單點兒說,原來是列大戰神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結果,現在是通過超空間數學模型來“看”結果。


    唯一的區別是,列大戰神親自*作幾乎沒有誤差,但是超空間數學模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會產生誤差。


    就算是有誤差,潘內巴廷烏爭取權利委員會號進行遙控射擊產生的效果,也讓羅梅羅司令官驚訝地合不上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戰指揮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一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一杠並收藏星戰指揮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