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農副產品限產令
益州的土地被分配完之後,李白帶著部隊就馬上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富商敢怒不敢言,默默的忍受柴瑞蠻橫霸道。雖然鮮於仲通已經非常的無恥,經常勒索他們,但是鮮於仲通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財富。
可是柴瑞什麽也沒給他們帶來。而且還厚顏無恥的把他們的所有土地給瓜分出現。
而此時,柴瑞卻又拋出一個政策。
凡是被沒收土地的貴胄,可以享受二十年免稅。而且如果經商的話,更可以享受財政補貼。雖然土地沒了,但這些人也不是什麽都沒有。二十年免稅,那可也是一大筆財富。
而他們現在沒了土地,經商隻能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他們不知道,他們現在正麵臨著非常好的機遇。四川地上人多,他們不用擔心人手問題。而且他們的財富已經積累的非常多。資本主義萌牙,所需要的兩個條件都很滿足。要人手,有人手,要財富,有財富。
而且百姓有了土地之後,解決了溫飽問題,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而他們的商機也在孕育而生。
可是他們現在隻是抱怨著柴瑞。當多年以後,其中不少人正是得惠於此,而成為大商人,有著比以前幾倍的財富。而到那個時候,他們才會明白,固守著土地,隻會桎梏了自己。
當這些商人紛紛的想經商的時候,柴瑞主動找了他們。
這一次,益州商會,可謂是陰氣沉沉。那些貴胄大多不說話,他們心理恨死了柴瑞。柴瑞一句話,就讓他們的財富減少了八成以上。
柴瑞當然知道這些人心理很不舒服。誰被人強行的搶了東西,都不高興何況是被搶了大量的良田。
柴瑞對著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心理恨我,但是我不介意。因為你們終究有一日會感謝於我。我知道,你們現在的生活,不是你們滿意的。可是這也是你們新的機遇。”
“機遇?我看是黴運還差不多。”薛則仕很不屑的說。反正他現在什麽都沒有了,現在還真不怕柴瑞把自己怎麽了。
柴瑞淡然的說:“如果我在我管轄的範圍內禁止小戶人家養豬,而你聘請人專門養豬,你會如何?”薛則仕想了想回答柴瑞:“如果獨家經營的話,豈會有不賺錢的道理?”
“這就是了。”
“什麽?”薛則仕沒有明白。可是其他人卻有不少人明白了柴瑞的意思。於是他們那陰鬱的臉上慢慢的露出笑臉。
打一巴掌,給個棗。
當初杜甫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點子,就是給那些被搶了土地的人一些實惠,例如免稅,補貼之類。柴瑞馬上就通過杜甫的點子,想了更多。
讓他們獨家經營某一類,而禁止普通百姓生產或者養殖。而一旦禁止百姓養豬的話,就是打破自給自足經濟的開始。
這些貴胄開始詢問柴瑞,有什麽他們是可以經營的。
衣服,瓷器,木具,鍋碗瓢盆,雞,鴨,豬,羊,狗等等等等,柴瑞都做了安排。那些百姓雖然得到了土地,卻不得在家養殖超過四隻雞或者鴨。而且不準養殖豬牛羊之類。
此政策完全是和土地政策綁定在一起。一是可以選擇放棄土地所有權,而租用土地,這樣則不受農副產品限製令的製約。而另一方麵就是接受土地所有權,但是農副產品必須受限。
雖然百姓微微有點微詞,但是他們並沒有多少餘糧可以去養雞養鴨養豬的。而這個政策對他們的影響還不很大。
當百姓接受了農副產品限製令之後,益州一座大型的養豬場建立起來。這個養豬場是柴瑞和另一個商人合夥開的。有此賺錢的機會,柴瑞怎麽能過放過。柴瑞現在不是一個人,而是要擔負那麽多人。
不久,又有一間大型的養雞場出現。雖然益州出現很多專門的一類農場。甚至出現了專門製作糕點大型加工場。看來這些人在柴瑞的建議之下,開始走上專業化的道路。
而且柴瑞對於家庭紡織也做了更為嚴格的限製。一個家庭養蠶不得超過五籃,而且棉花等其他製作布的材料也做了限製。這也是給那些人的回報。既然他們的土地已經讓了出來,柴瑞自然不會讓他們白白的做出犧牲。
而且柴瑞這樣做,就是為了留住這些人。沒有了這些富商,偌大的益州城馬上就會變得冷冷清清。而且柴瑞現在不僅讓他們沒走,反而讓他們在益州大展拳腳。有了柴瑞的政策上的支持,加上免稅。這二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們大肆的賺錢。
他們沒想到柴瑞這個“打一巴掌,給個棗”的策略更毒。在他們心滿意足的賺錢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他們的錢財再也無法購買大量的土地。而此時他們的錢會有大部分再次流入市場。擴大經營,開設分店。
而一旦這樣,他們的經濟利益和柴瑞則緊密相連。誰都沒想到原本和柴瑞關係勢同水火的那些貴胄,開始慢慢的靠向柴瑞。
他們雖然沒有了土地,不少有識之士,已經發現柴瑞的政策對他們的巨大幫助。那些百姓雖然手中握有土地,但是他們卻再也不能自給自足。柴瑞強行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讓百姓的錢開始在社會上流通。
每人六畝土地,平均每戶都可以分得四十畝的土地。四十畝不多,但也不少。家裏的人手足夠耕種。而且四十畝土地所產的糧食等農作物,起碼可以賣個幾十兩左右一年。
這個收入,就已經相當於過去的十倍左右。而且家中的女子,老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那些商人開始的紡織廠,染布廠,製衣廠大量的需要女工。而這些女人在家本就練就一手好的女紅,現在更可以為家裏賺取不少的銀兩。至於老人,可以去養雞場之類的地方養雞,養豬。這些不需要很大的力氣。百姓富裕了,則會用多餘的錢經常購買肉類以及日用品,同時也會不時的買些新衣服。
益州的土地被分配完之後,李白帶著部隊就馬上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富商敢怒不敢言,默默的忍受柴瑞蠻橫霸道。雖然鮮於仲通已經非常的無恥,經常勒索他們,但是鮮於仲通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財富。
可是柴瑞什麽也沒給他們帶來。而且還厚顏無恥的把他們的所有土地給瓜分出現。
而此時,柴瑞卻又拋出一個政策。
凡是被沒收土地的貴胄,可以享受二十年免稅。而且如果經商的話,更可以享受財政補貼。雖然土地沒了,但這些人也不是什麽都沒有。二十年免稅,那可也是一大筆財富。
而他們現在沒了土地,經商隻能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他們不知道,他們現在正麵臨著非常好的機遇。四川地上人多,他們不用擔心人手問題。而且他們的財富已經積累的非常多。資本主義萌牙,所需要的兩個條件都很滿足。要人手,有人手,要財富,有財富。
而且百姓有了土地之後,解決了溫飽問題,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而他們的商機也在孕育而生。
可是他們現在隻是抱怨著柴瑞。當多年以後,其中不少人正是得惠於此,而成為大商人,有著比以前幾倍的財富。而到那個時候,他們才會明白,固守著土地,隻會桎梏了自己。
當這些商人紛紛的想經商的時候,柴瑞主動找了他們。
這一次,益州商會,可謂是陰氣沉沉。那些貴胄大多不說話,他們心理恨死了柴瑞。柴瑞一句話,就讓他們的財富減少了八成以上。
柴瑞當然知道這些人心理很不舒服。誰被人強行的搶了東西,都不高興何況是被搶了大量的良田。
柴瑞對著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心理恨我,但是我不介意。因為你們終究有一日會感謝於我。我知道,你們現在的生活,不是你們滿意的。可是這也是你們新的機遇。”
“機遇?我看是黴運還差不多。”薛則仕很不屑的說。反正他現在什麽都沒有了,現在還真不怕柴瑞把自己怎麽了。
柴瑞淡然的說:“如果我在我管轄的範圍內禁止小戶人家養豬,而你聘請人專門養豬,你會如何?”薛則仕想了想回答柴瑞:“如果獨家經營的話,豈會有不賺錢的道理?”
“這就是了。”
“什麽?”薛則仕沒有明白。可是其他人卻有不少人明白了柴瑞的意思。於是他們那陰鬱的臉上慢慢的露出笑臉。
打一巴掌,給個棗。
當初杜甫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點子,就是給那些被搶了土地的人一些實惠,例如免稅,補貼之類。柴瑞馬上就通過杜甫的點子,想了更多。
讓他們獨家經營某一類,而禁止普通百姓生產或者養殖。而一旦禁止百姓養豬的話,就是打破自給自足經濟的開始。
這些貴胄開始詢問柴瑞,有什麽他們是可以經營的。
衣服,瓷器,木具,鍋碗瓢盆,雞,鴨,豬,羊,狗等等等等,柴瑞都做了安排。那些百姓雖然得到了土地,卻不得在家養殖超過四隻雞或者鴨。而且不準養殖豬牛羊之類。
此政策完全是和土地政策綁定在一起。一是可以選擇放棄土地所有權,而租用土地,這樣則不受農副產品限製令的製約。而另一方麵就是接受土地所有權,但是農副產品必須受限。
雖然百姓微微有點微詞,但是他們並沒有多少餘糧可以去養雞養鴨養豬的。而這個政策對他們的影響還不很大。
當百姓接受了農副產品限製令之後,益州一座大型的養豬場建立起來。這個養豬場是柴瑞和另一個商人合夥開的。有此賺錢的機會,柴瑞怎麽能過放過。柴瑞現在不是一個人,而是要擔負那麽多人。
不久,又有一間大型的養雞場出現。雖然益州出現很多專門的一類農場。甚至出現了專門製作糕點大型加工場。看來這些人在柴瑞的建議之下,開始走上專業化的道路。
而且柴瑞對於家庭紡織也做了更為嚴格的限製。一個家庭養蠶不得超過五籃,而且棉花等其他製作布的材料也做了限製。這也是給那些人的回報。既然他們的土地已經讓了出來,柴瑞自然不會讓他們白白的做出犧牲。
而且柴瑞這樣做,就是為了留住這些人。沒有了這些富商,偌大的益州城馬上就會變得冷冷清清。而且柴瑞現在不僅讓他們沒走,反而讓他們在益州大展拳腳。有了柴瑞的政策上的支持,加上免稅。這二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們大肆的賺錢。
他們沒想到柴瑞這個“打一巴掌,給個棗”的策略更毒。在他們心滿意足的賺錢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他們的錢財再也無法購買大量的土地。而此時他們的錢會有大部分再次流入市場。擴大經營,開設分店。
而一旦這樣,他們的經濟利益和柴瑞則緊密相連。誰都沒想到原本和柴瑞關係勢同水火的那些貴胄,開始慢慢的靠向柴瑞。
他們雖然沒有了土地,不少有識之士,已經發現柴瑞的政策對他們的巨大幫助。那些百姓雖然手中握有土地,但是他們卻再也不能自給自足。柴瑞強行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讓百姓的錢開始在社會上流通。
每人六畝土地,平均每戶都可以分得四十畝的土地。四十畝不多,但也不少。家裏的人手足夠耕種。而且四十畝土地所產的糧食等農作物,起碼可以賣個幾十兩左右一年。
這個收入,就已經相當於過去的十倍左右。而且家中的女子,老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那些商人開始的紡織廠,染布廠,製衣廠大量的需要女工。而這些女人在家本就練就一手好的女紅,現在更可以為家裏賺取不少的銀兩。至於老人,可以去養雞場之類的地方養雞,養豬。這些不需要很大的力氣。百姓富裕了,則會用多餘的錢經常購買肉類以及日用品,同時也會不時的買些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