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日軍失利的真正原因就在這個作戰計劃上。首先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由於山本曾擔任過“赤城”號航母艦長、海軍航空本部技術部長、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部長,又策劃指揮了偷襲珍珠港,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山本是比較早認識到航母和艦載機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的航空派,但實際上山本的骨子裏還是巨艦大炮派,這就注定了在戰役部署上對於航母的輕視,“瑞鶴”號和“翔鶴”號兩艘航母,因為在珊瑚海海戰中受傷和補充飛行員而在本土休整,最多一個月就能恢複戰力,但山本並沒有等這兩艘航母歸隊再發動中途島作戰,這也說明了山本對航母還是不夠重視。在中途島海戰中他還是將戰列艦作為主力,航母不過是作為開路先鋒,先用航母去襲擊中途島,既可以削弱美軍實力,又能夠作為誘餌將美軍艦隊引出來,自己再親自率領由戰列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與之進行傳統的海上決戰,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才會將戰列艦艦隊遠遠地布置在最後麵,以保障決戰主力的安全。在南雲航母艦隊向中途島開進途中,山本的聯合艦隊監聽到在中途島附近海域出現了美軍航母的無線電信號,如此重要的情報,山本居然出於保障戰列艦艦隊絕對安全必須實行無線電靜默的考慮,沒有通知南雲,直接導致南雲還以為附近根本沒有美軍艦隊,最終在發現美軍艦隊後手足無措應對失當。
負責製訂作戰計劃的聯合艦隊先任參謀黑島龜人大佐為了顯擺自己的能耐,將整個計劃搞得無比複雜繁瑣,明明實力遠遠超過美軍,卻還要大費周折搞聲東擊西的花招,先要去佯攻阿留申群島,在中途島的主攻方向,也是分為三路,一路是登陸艦隊,另一路是南雲的航母艦隊,最後一路就是山本親自指揮的戰列艦艦隊,而且三支艦隊之間都有段距離,特別是南雲航母艦隊和山本戰列艦艦隊距離足有300海裏,也就是要至少航行十小時,一旦出現狀況,根本無法相互支援。
當時日軍實力幾乎是美軍的三倍,如果不是這樣複雜的計劃自己分散了兵力,全部艦艇都集中在中途島方向,根本不需要什麽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花樣,就是最簡單的全軍出擊,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撲中途島,美軍就是破譯了密碼,知道日軍來襲的方向和時間,麵對懸殊的實力對比,也很難有翻盤的機會。日軍隻要憑借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堂堂正正強攻硬打,如果美軍航母艦隊避戰就直取中途島,如果美軍航母迎戰,那就來個一鍋燴。所以,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根子就在這個計劃上,越是複雜精巧的計劃,隻要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就越容易全盤皆輸。當日軍這個計劃出台之時,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日本海航並沒有元氣大傷
中途島一戰日軍第1航空艦隊4艘航母全被美軍擊沉,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海軍航空兵就此元氣大傷,但其實並不是這麽回事。日軍總共損失艦載機322架,其中空戰損失隻有39架,其餘283架都隨航母沉沒而損失的,而飛行員損失隻有110人,其中在空戰中損失81人,航母沉沒時損失29人。但4艘航母上的編製飛行員再加上準備作為中途島岸基航空兵的飛行員,總共約有700人,傷亡110人隻占參戰飛行員總數的15%,遠遠談不上傷亡慘重。和美軍相比,美軍此戰損失的飛行員有208人,幾乎是日軍的兩倍。
不過日軍采取的是精兵路線,飛行學員就是百裏挑一精選出來,飛行學員完成飛行訓練的過程中淘汰率更是達到了50%,這樣精挑細選再經過高淘汰率嚴格培訓出來的飛行員,絕對都是精英,所以戰爭初期日軍飛行員的素質普遍要超過美軍、英軍,戰鬥機飛行員就不用說了,加上零式的出色性能,300架零式就已經能夠橫掃東南亞,打得盟軍飛行員都有了“零式恐懼症”,看到零式就望風而逃。日軍魚雷機飛行員也都是高手,在擊沉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戰鬥中,發射15枚魚雷,命中7枚,命中率高達46.7%,這樣高的命中率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水平轟炸機飛行員同樣在擊沉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戰鬥中表現不俗,3000米高度水平投彈命中率達到7.7%,在當時都是非常罕見的高水準了。
如此精銳的飛行員在中途島海戰的損失還遠沒有到讓日本海軍無法承受的地步,雖然損失了4艘航母,但是此時還有“瑞鶴”號、“翔鶴”號、“龍驤”號、“祥鳳”號、“瑞鳳”號和“隼鷹”號等六艘航母,而美軍在太平洋隻有“企業”號、“大黃蜂”號和“黃蜂”號三艘航母(“薩拉托加”號因傷還在本土修理),優勢依然在日軍一邊。隻有從1942年8月到1943年1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中,戰前日軍培養的精銳飛行員才逐漸損失殆盡,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日軍熟練飛行員數量開始短缺,隻好用縮短飛行學員訓練時間的辦法來加快飛行員的補充,但這種飲鴆止渴式的方法帶來的惡果就是訓練不足的菜鳥飛行員在戰鬥中損失速度很快,隻好再縮短後續飛行學員的訓練,最終導致了越縮短訓練時間,新手飛行員損失越快,新飛行員損失越快,就要更進一步縮短訓練的惡性循環。而美軍後續經過充足訓練的新飛行員源源不斷投入戰場,此消彼長之間,日本海軍航空兵流幹了最後的鮮血,最後淪落到隻能用經過十幾小時飛行訓練的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自殺攻擊了。
由此可見,把中途島海戰的結局提高到決定戰爭進程的高度,顯然還是有些誇大了。
負責製訂作戰計劃的聯合艦隊先任參謀黑島龜人大佐為了顯擺自己的能耐,將整個計劃搞得無比複雜繁瑣,明明實力遠遠超過美軍,卻還要大費周折搞聲東擊西的花招,先要去佯攻阿留申群島,在中途島的主攻方向,也是分為三路,一路是登陸艦隊,另一路是南雲的航母艦隊,最後一路就是山本親自指揮的戰列艦艦隊,而且三支艦隊之間都有段距離,特別是南雲航母艦隊和山本戰列艦艦隊距離足有300海裏,也就是要至少航行十小時,一旦出現狀況,根本無法相互支援。
當時日軍實力幾乎是美軍的三倍,如果不是這樣複雜的計劃自己分散了兵力,全部艦艇都集中在中途島方向,根本不需要什麽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花樣,就是最簡單的全軍出擊,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撲中途島,美軍就是破譯了密碼,知道日軍來襲的方向和時間,麵對懸殊的實力對比,也很難有翻盤的機會。日軍隻要憑借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堂堂正正強攻硬打,如果美軍航母艦隊避戰就直取中途島,如果美軍航母迎戰,那就來個一鍋燴。所以,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根子就在這個計劃上,越是複雜精巧的計劃,隻要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就越容易全盤皆輸。當日軍這個計劃出台之時,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日本海航並沒有元氣大傷
中途島一戰日軍第1航空艦隊4艘航母全被美軍擊沉,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海軍航空兵就此元氣大傷,但其實並不是這麽回事。日軍總共損失艦載機322架,其中空戰損失隻有39架,其餘283架都隨航母沉沒而損失的,而飛行員損失隻有110人,其中在空戰中損失81人,航母沉沒時損失29人。但4艘航母上的編製飛行員再加上準備作為中途島岸基航空兵的飛行員,總共約有700人,傷亡110人隻占參戰飛行員總數的15%,遠遠談不上傷亡慘重。和美軍相比,美軍此戰損失的飛行員有208人,幾乎是日軍的兩倍。
不過日軍采取的是精兵路線,飛行學員就是百裏挑一精選出來,飛行學員完成飛行訓練的過程中淘汰率更是達到了50%,這樣精挑細選再經過高淘汰率嚴格培訓出來的飛行員,絕對都是精英,所以戰爭初期日軍飛行員的素質普遍要超過美軍、英軍,戰鬥機飛行員就不用說了,加上零式的出色性能,300架零式就已經能夠橫掃東南亞,打得盟軍飛行員都有了“零式恐懼症”,看到零式就望風而逃。日軍魚雷機飛行員也都是高手,在擊沉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戰鬥中,發射15枚魚雷,命中7枚,命中率高達46.7%,這樣高的命中率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水平轟炸機飛行員同樣在擊沉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戰鬥中表現不俗,3000米高度水平投彈命中率達到7.7%,在當時都是非常罕見的高水準了。
如此精銳的飛行員在中途島海戰的損失還遠沒有到讓日本海軍無法承受的地步,雖然損失了4艘航母,但是此時還有“瑞鶴”號、“翔鶴”號、“龍驤”號、“祥鳳”號、“瑞鳳”號和“隼鷹”號等六艘航母,而美軍在太平洋隻有“企業”號、“大黃蜂”號和“黃蜂”號三艘航母(“薩拉托加”號因傷還在本土修理),優勢依然在日軍一邊。隻有從1942年8月到1943年1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中,戰前日軍培養的精銳飛行員才逐漸損失殆盡,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日軍熟練飛行員數量開始短缺,隻好用縮短飛行學員訓練時間的辦法來加快飛行員的補充,但這種飲鴆止渴式的方法帶來的惡果就是訓練不足的菜鳥飛行員在戰鬥中損失速度很快,隻好再縮短後續飛行學員的訓練,最終導致了越縮短訓練時間,新手飛行員損失越快,新飛行員損失越快,就要更進一步縮短訓練的惡性循環。而美軍後續經過充足訓練的新飛行員源源不斷投入戰場,此消彼長之間,日本海軍航空兵流幹了最後的鮮血,最後淪落到隻能用經過十幾小時飛行訓練的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自殺攻擊了。
由此可見,把中途島海戰的結局提高到決定戰爭進程的高度,顯然還是有些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