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當年痛失徐州,從此自己隻能四處流浪,再也沒有實力跟曹操對抗。假如當初翼德不喝酒誤事的話,假如徐州一直在手中的話,此時可能是另外一番光景吧,往事不堪回首呀!
劉備問道:“離開荊州後,我們能去哪裏?”
“去益州!”諸葛亮展開一份地圖,指著益州說道:“現在的益州牧劉璋與主公同為漢室宗親,主公以投靠之名前去,他應當會接納。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又重用東州人士,早已引起益州當地家族勢力的不滿。亮聽聞那劉璋與漢中張魯有殺母之仇,張魯屢屢進犯益州,劉璋竟不能擋。主公可以幫助劉璋抵擋張魯為借口,逐漸掌控軍權,再暗中聯絡不滿劉璋統治的益州集團勢力,待時機成熟便可一舉取劉璋而代之。益州險塞,沃野千裏,民殷國富,高祖曾憑借益州之地成就帝業,主公若取了西川,然後再謀取東川,便進可攻退可守,大業可期呀!”
劉備聽後有些心動,但隨後說道:“劉季玉與備同宗,若先投之而又攻取,恐被天下人唾罵呀!”劉備這輩子就混了個名聲,若真按照諸葛亮說的那樣做,即使能取益州,那名聲也徹底壞了。
諸葛亮有些無奈,現在哪還有無主的地盤?你不去搶奪別人的基業,難道還指望別人把自己的地盤讓給你嗎?曹操願意讓給你?孫權願意讓給你?劉琦願意讓給你?你以為人人都是陶謙那!!再說了,隻要能拿下益州,名聲嘛,就算有人議論也不要緊,高祖當初還是個小地痞流氓呢!
“主公,方今亂世,大丈夫應當努力建功立業,可若無根本,如何跟曹賊抗衡?到時候主公再好好善待劉季玉便是了,主公若是不取,假如被曹賊取去,悔之晚矣!”
劉備還是猶豫不決,不僅是顧忌到名聲,還有對這個方案到底有多大成功率的考慮,有些事也不是計劃做的好就能成功,何況是奪人基業這種事,哪有說的那麽輕鬆。
於是劉備說道:“軍師,且容我再考慮考慮。”
諸葛亮也清楚劉備在顧慮什麽,說實話,他自己對這個計劃也沒有百分百的信心,甚至連一半的成功率都不好說,但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出路了,除非劉琦和張武忽然腦子進水了,非要把荊州讓給劉備,讓劉備來當荊州牧。
諸葛亮便告退回去休息了,要是沒有張武就好了!!
劉備在諸葛亮走後,獨自沉思良久,內心感慨萬千,什麽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正當他思緒萬千的時候,下人稟告荊州大都督張武前來拜會。
劉備連忙出來迎接。“大都督前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武笑著道:“玄德公,打擾你休息了,勿怪啊!”
“哪裏,哪裏,請進。”
兩人坐下後,張武開口道:“玄德公,故州牧大人劉景升曾有遺命,想讓玄德公輔佐現州牧大人,州牧大人有意讓玄德公擔任襄陽太守一職,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張武這次來拜訪就是要把事情趕緊定下來,免得諸葛亮一看在襄陽沒機會了,再忽悠劉備跑路。
“大都督文韜武略,忠義勇猛,有大都督輔佐便足夠了,備實當不起呀!”劉備也不傻,雖然襄陽太守這個職位地位很高,在荊州所有行政職務中僅次於州牧,當初蔡瑁就是兼任襄陽太守。但蔡瑁那時候有實權,他劉備沒有實權呀,軍權和底下的人都是你張武的人,我就是個擺設。
劉備也清楚,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會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而變化的,當初張武隻是江夏偏將軍的時候,劉備的地位是要高於張武的,倆人偶爾還可以說一些朋友之間的話。現在張武身為荊州大都督,其權力地位已不是劉備能比得上的,所以說話就不能那麽隨意了。就像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和曹操還互相敬佩,私下裏關係也不錯,後來慢慢的就成了敵人。
“玄德公此言差矣,我就是一個武夫,帶兵打仗嘛還能湊合,但若論治理地方,安撫百姓嘛,就比玄德公差遠了,這天下誰人不知劉皇叔仁義之名?玄德公既是漢室宗親,又是州牧大人的叔父,正適合輔佐州牧大人。”張武這番話也說的很明白,讓你輔佐劉琦是讓你在政務上幫忙的,軍事上的是就不用你操心了。
劉備也明白,他可不想那樣做,他還想有所作為呢,實在不行的話,孔明的那個計劃也可以試試。於是劉備道:“大都督過謙了,現在荊州誰人不知道大都督文武雙全,麾下人才濟濟。實不相瞞,備這次來襄陽是想向劉琦賢侄和大都督告別的,有大都督輔佐劉琦賢侄,備也放心了。”
他們果然有跑路的心思,看來是還想再奮鬥一下啊,可是你們還能去哪?
“哦?玄德公要離開荊州嗎?不知玄德公要去何處?”
“這個嘛,暫時還沒有定下來。”劉備當然不會把諸葛亮的謀劃告訴張武,現在他跟張武之間的關係可不好說。
張武心中暗笑,龐統和徐庶早就把諸葛亮可能采取的計策都算到了,他們一致認為如果孔明要勸劉備出走的話,下一步十有八九是去西川。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孔明應當是勸玄德公去益州投靠劉璋吧?”
“啊!你……”劉備大吃一驚,他怎麽知道的!
“哈哈,皇叔勿驚,我知皇叔有誌匡扶漢室,也知道孔明給皇叔製定的規劃,方今亂世,誰不想有一番作為,好名垂青史?但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七八’,有些事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順利。玄德公自討伐黃巾以來,征戰天下已有二十載,但至今尚無安身立命之處,隻能說時也,命也!荊州本是劉景升之基業,傳給大公子劉琦為州牧也是名正言順,劉景升有恩於荊州百姓,隻要劉琦尚在,誰能把荊州奪去?除卻荊州外,天下之大,恐怕也隻有益州劉璋有可能會接納玄德公。但是,我想問一句,玄德公是打算真心投靠劉璋為下屬,還是借投靠之名,行搶奪基業之實?”
劉備問道:“離開荊州後,我們能去哪裏?”
“去益州!”諸葛亮展開一份地圖,指著益州說道:“現在的益州牧劉璋與主公同為漢室宗親,主公以投靠之名前去,他應當會接納。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又重用東州人士,早已引起益州當地家族勢力的不滿。亮聽聞那劉璋與漢中張魯有殺母之仇,張魯屢屢進犯益州,劉璋竟不能擋。主公可以幫助劉璋抵擋張魯為借口,逐漸掌控軍權,再暗中聯絡不滿劉璋統治的益州集團勢力,待時機成熟便可一舉取劉璋而代之。益州險塞,沃野千裏,民殷國富,高祖曾憑借益州之地成就帝業,主公若取了西川,然後再謀取東川,便進可攻退可守,大業可期呀!”
劉備聽後有些心動,但隨後說道:“劉季玉與備同宗,若先投之而又攻取,恐被天下人唾罵呀!”劉備這輩子就混了個名聲,若真按照諸葛亮說的那樣做,即使能取益州,那名聲也徹底壞了。
諸葛亮有些無奈,現在哪還有無主的地盤?你不去搶奪別人的基業,難道還指望別人把自己的地盤讓給你嗎?曹操願意讓給你?孫權願意讓給你?劉琦願意讓給你?你以為人人都是陶謙那!!再說了,隻要能拿下益州,名聲嘛,就算有人議論也不要緊,高祖當初還是個小地痞流氓呢!
“主公,方今亂世,大丈夫應當努力建功立業,可若無根本,如何跟曹賊抗衡?到時候主公再好好善待劉季玉便是了,主公若是不取,假如被曹賊取去,悔之晚矣!”
劉備還是猶豫不決,不僅是顧忌到名聲,還有對這個方案到底有多大成功率的考慮,有些事也不是計劃做的好就能成功,何況是奪人基業這種事,哪有說的那麽輕鬆。
於是劉備說道:“軍師,且容我再考慮考慮。”
諸葛亮也清楚劉備在顧慮什麽,說實話,他自己對這個計劃也沒有百分百的信心,甚至連一半的成功率都不好說,但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出路了,除非劉琦和張武忽然腦子進水了,非要把荊州讓給劉備,讓劉備來當荊州牧。
諸葛亮便告退回去休息了,要是沒有張武就好了!!
劉備在諸葛亮走後,獨自沉思良久,內心感慨萬千,什麽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正當他思緒萬千的時候,下人稟告荊州大都督張武前來拜會。
劉備連忙出來迎接。“大都督前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武笑著道:“玄德公,打擾你休息了,勿怪啊!”
“哪裏,哪裏,請進。”
兩人坐下後,張武開口道:“玄德公,故州牧大人劉景升曾有遺命,想讓玄德公輔佐現州牧大人,州牧大人有意讓玄德公擔任襄陽太守一職,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張武這次來拜訪就是要把事情趕緊定下來,免得諸葛亮一看在襄陽沒機會了,再忽悠劉備跑路。
“大都督文韜武略,忠義勇猛,有大都督輔佐便足夠了,備實當不起呀!”劉備也不傻,雖然襄陽太守這個職位地位很高,在荊州所有行政職務中僅次於州牧,當初蔡瑁就是兼任襄陽太守。但蔡瑁那時候有實權,他劉備沒有實權呀,軍權和底下的人都是你張武的人,我就是個擺設。
劉備也清楚,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會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而變化的,當初張武隻是江夏偏將軍的時候,劉備的地位是要高於張武的,倆人偶爾還可以說一些朋友之間的話。現在張武身為荊州大都督,其權力地位已不是劉備能比得上的,所以說話就不能那麽隨意了。就像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和曹操還互相敬佩,私下裏關係也不錯,後來慢慢的就成了敵人。
“玄德公此言差矣,我就是一個武夫,帶兵打仗嘛還能湊合,但若論治理地方,安撫百姓嘛,就比玄德公差遠了,這天下誰人不知劉皇叔仁義之名?玄德公既是漢室宗親,又是州牧大人的叔父,正適合輔佐州牧大人。”張武這番話也說的很明白,讓你輔佐劉琦是讓你在政務上幫忙的,軍事上的是就不用你操心了。
劉備也明白,他可不想那樣做,他還想有所作為呢,實在不行的話,孔明的那個計劃也可以試試。於是劉備道:“大都督過謙了,現在荊州誰人不知道大都督文武雙全,麾下人才濟濟。實不相瞞,備這次來襄陽是想向劉琦賢侄和大都督告別的,有大都督輔佐劉琦賢侄,備也放心了。”
他們果然有跑路的心思,看來是還想再奮鬥一下啊,可是你們還能去哪?
“哦?玄德公要離開荊州嗎?不知玄德公要去何處?”
“這個嘛,暫時還沒有定下來。”劉備當然不會把諸葛亮的謀劃告訴張武,現在他跟張武之間的關係可不好說。
張武心中暗笑,龐統和徐庶早就把諸葛亮可能采取的計策都算到了,他們一致認為如果孔明要勸劉備出走的話,下一步十有八九是去西川。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孔明應當是勸玄德公去益州投靠劉璋吧?”
“啊!你……”劉備大吃一驚,他怎麽知道的!
“哈哈,皇叔勿驚,我知皇叔有誌匡扶漢室,也知道孔明給皇叔製定的規劃,方今亂世,誰不想有一番作為,好名垂青史?但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七八’,有些事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順利。玄德公自討伐黃巾以來,征戰天下已有二十載,但至今尚無安身立命之處,隻能說時也,命也!荊州本是劉景升之基業,傳給大公子劉琦為州牧也是名正言順,劉景升有恩於荊州百姓,隻要劉琦尚在,誰能把荊州奪去?除卻荊州外,天下之大,恐怕也隻有益州劉璋有可能會接納玄德公。但是,我想問一句,玄德公是打算真心投靠劉璋為下屬,還是借投靠之名,行搶奪基業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