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張武欣慰的是,第二次勸進的時候,他麾下所有文武官員都選擇站隊支持張武,包括原劉備一係的文武官員,如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諸葛亮、糜竺、簡雍等文官。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站隊表態,文官至少得太守以上級別,武官至少得中郎將以上級別。
時至今日,其實包括劉備在內,一些人對於複興漢室已經不再抱有多大的希望了,尤其是曹丕逼漢帝禪位之後,天下人皆知大漢朝已經無可挽回。隻不過劉備畢竟是漢室宗親,在感情上有些難以接受,更加不願在這個時候去支持另一個人去稱帝。
但是稱王可以暫時緩解一下,畢竟大漢已經沒了,他們這些人還要繼續跟曹丕對抗,而且誰不想讓自己的官職再升一升。
在原著中,當曹丕篡位後,諸葛亮等人可是非常積極地勸劉備稱帝,諸葛亮更是明確的對劉備說道,大家之所以跟著劉備出生入死,還不是為了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等劉備成就大業之後,下麵的人能夠享受榮華富貴。
你當大家真的是全心全意要光複漢室?你以為大家心中真的還有那個被人玩壞的天子?否則人家糜竺當初何必看好劉備這個一窮二白的家夥,不但把妹妹嫁給劉備,還將自己的全部家資送給劉備招兵買馬,人家直接送給天子不好嗎?
不可否認,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心中的確是有信念、有情懷,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心也是會變的,屠龍少年最終變成惡龍的事情還少嗎?
當初袁紹何嚐沒有恢複朝綱的理想,甚至在董卓要廢掉漢帝的時候,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拔劍反對董卓。後來袁紹掌握大權,兵強馬壯之後,哪裏還有這個心思,甚至他自己都想當皇帝。
劉備後來發達之後,也未嚐沒有想自己當皇帝的心思,因為人的想法會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和手中權力、財富的多少而改變的。
尤其是處在張武這個位子上,有些事也不能由著他自己的心意去做,還需要照顧手下所有人的利益。
俺們這些人為你出生入死,還不是為了將來能夠封侯拜相,封妻蔭子?現在你推來推去不肯上位,豈不寒了大家的心?大家還不如去投奔曹丕算了!
劉備不肯稱帝的時候,手下眾將還直接對劉備說道:“主公若是再推來推去,恐怕大家的心就散了。”
當老大的,哪個不知道“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的道理。
所以,劉備對於張武稱王這件事,是既理解也支持的,至於以後的事嘛,到時候再說。畢竟現在張武是他的女婿,假如最終是曹丕贏了,那張武稱不稱帝也沒啥意義,假如最終是張武勝利了,不管怎麽樣,他劉備的後代也不愁榮華富貴。
但古代要想稱王稱帝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可以的,你得有個說得過去的名義,否則便是僭立,你建立的王國或者王朝便是僭偽政權。
尤其是外姓稱王稱帝,很難被人承認,所以更需要找很多借口。
如袁術稱帝時,不但手持象征天子的“傳國玉璽”,還弄出“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漢武帝曾說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曹丕篡漢更是效仿上古堯舜禹之禪讓故事,就是為了名正言順,要證明自己的帝位是合法的。
而在古代有哪些名正言順的獲得王爵的途徑呢?
第一就是皇親國戚被天子封王,如皇帝封自己的兄弟和兒子為王,有時候也會出現封外戚為王。如劉邦的老婆呂後封了自己娘家呂姓親戚一大堆當王,外戚王便是異姓王。
第二是亡國皇帝被新皇帝封為王,如魏國的末代皇帝曹奐,被篡位者司馬炎降格為陳留王;後周末代皇帝柴宗訓,被篡位者趙匡胤降格為鄭王等等。
第三是附屬國的君主,這些人受封為異姓王比較順理成章,因為嚴格意義上講,這些人在地位上甚至和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平等的。隻不過,一方麵是實力不如中原王朝,不敢直接硬懟,隻得自降身份,接受封王表示臣服。如西漢初年的南越王趙佗、東甌王姒搖,清朝的科爾沁郡王等等。
第四是軍功封王,這是異姓封王的主力軍,能占到異姓王總數的一半以上。不過功臣封王也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死後追封,第二類是活著受封。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獲勝之後,便以軍功封了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等八個人為異姓王。
第五就是割據一方的軍閥自己稱王稱帝,如之前的袁術稱帝,曆史上的孫權稱帝,還有唐王李淵、鄭王王世充、晉王李克用等等。
前麵四種都是在道統上合法的,是被普遍承認的,而第五種就屬於“成王敗寇”,誰能最終取得天下,誰就能書寫史書,把自己寫成正統,把其他人寫成僭偽政權。
張武稱王嚴格上來說就是第五種,如果要從大義名分上來說,他甚至還不如當初的袁術有名分,人家袁術好歹還有“傳國玉璽”在手上呢。但張武的實力強,占據了半壁江山,甚至還有很大的可能會一統天下。
不過,張武畢竟也要些臉麵,所以還是盡量找了一些理由。
首先便是以黃射為首的禦用文人團隊出手,他們鋪天蓋地地宣傳張武的文治武功,各大媒體頭條全都是張武的功績,將張武吹捧為五百年才出一個的聖人,整個江南能得享太平,全都是張武的功勞。
這是想往軍功封王上靠,雖然沒有天子來給張武下詔書,但有這些真真實實的功績在,大家也都服氣。尤其是江南四郡的世家和百姓,基本上都是非常擁護張武的,因為是張武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讓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吃飽穿暖還能讀書識字。
其次是以譙周、左慈為首的一群神棍,包括太平道、五鬥米道的一眾教眾,他們用種種證據來證明張武便是楚霸王轉世。當初項羽兵解之後,被封為天神,現在又轉世而來,目的就是要結束亂世,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楚霸王項羽當年便是帝王,連劉邦的漢王都是項羽封的,現在他的轉世繼續稱王應該沒有問題吧?
最後便是以顧雍、士燮、張鬆等人為首的儒家知識分子,據他們考證,“張”姓源自“姬”姓,乃是黃帝之後。上古之時,黃帝之孫揮發明了弓箭,被黃帝封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也稱弓長。
後來揮以官職稱謂為姓,張揮便是“張”姓的始祖,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麵)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而據張武述說,他的老家就是那一片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站隊表態,文官至少得太守以上級別,武官至少得中郎將以上級別。
時至今日,其實包括劉備在內,一些人對於複興漢室已經不再抱有多大的希望了,尤其是曹丕逼漢帝禪位之後,天下人皆知大漢朝已經無可挽回。隻不過劉備畢竟是漢室宗親,在感情上有些難以接受,更加不願在這個時候去支持另一個人去稱帝。
但是稱王可以暫時緩解一下,畢竟大漢已經沒了,他們這些人還要繼續跟曹丕對抗,而且誰不想讓自己的官職再升一升。
在原著中,當曹丕篡位後,諸葛亮等人可是非常積極地勸劉備稱帝,諸葛亮更是明確的對劉備說道,大家之所以跟著劉備出生入死,還不是為了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等劉備成就大業之後,下麵的人能夠享受榮華富貴。
你當大家真的是全心全意要光複漢室?你以為大家心中真的還有那個被人玩壞的天子?否則人家糜竺當初何必看好劉備這個一窮二白的家夥,不但把妹妹嫁給劉備,還將自己的全部家資送給劉備招兵買馬,人家直接送給天子不好嗎?
不可否認,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心中的確是有信念、有情懷,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心也是會變的,屠龍少年最終變成惡龍的事情還少嗎?
當初袁紹何嚐沒有恢複朝綱的理想,甚至在董卓要廢掉漢帝的時候,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拔劍反對董卓。後來袁紹掌握大權,兵強馬壯之後,哪裏還有這個心思,甚至他自己都想當皇帝。
劉備後來發達之後,也未嚐沒有想自己當皇帝的心思,因為人的想法會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和手中權力、財富的多少而改變的。
尤其是處在張武這個位子上,有些事也不能由著他自己的心意去做,還需要照顧手下所有人的利益。
俺們這些人為你出生入死,還不是為了將來能夠封侯拜相,封妻蔭子?現在你推來推去不肯上位,豈不寒了大家的心?大家還不如去投奔曹丕算了!
劉備不肯稱帝的時候,手下眾將還直接對劉備說道:“主公若是再推來推去,恐怕大家的心就散了。”
當老大的,哪個不知道“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的道理。
所以,劉備對於張武稱王這件事,是既理解也支持的,至於以後的事嘛,到時候再說。畢竟現在張武是他的女婿,假如最終是曹丕贏了,那張武稱不稱帝也沒啥意義,假如最終是張武勝利了,不管怎麽樣,他劉備的後代也不愁榮華富貴。
但古代要想稱王稱帝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可以的,你得有個說得過去的名義,否則便是僭立,你建立的王國或者王朝便是僭偽政權。
尤其是外姓稱王稱帝,很難被人承認,所以更需要找很多借口。
如袁術稱帝時,不但手持象征天子的“傳國玉璽”,還弄出“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漢武帝曾說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曹丕篡漢更是效仿上古堯舜禹之禪讓故事,就是為了名正言順,要證明自己的帝位是合法的。
而在古代有哪些名正言順的獲得王爵的途徑呢?
第一就是皇親國戚被天子封王,如皇帝封自己的兄弟和兒子為王,有時候也會出現封外戚為王。如劉邦的老婆呂後封了自己娘家呂姓親戚一大堆當王,外戚王便是異姓王。
第二是亡國皇帝被新皇帝封為王,如魏國的末代皇帝曹奐,被篡位者司馬炎降格為陳留王;後周末代皇帝柴宗訓,被篡位者趙匡胤降格為鄭王等等。
第三是附屬國的君主,這些人受封為異姓王比較順理成章,因為嚴格意義上講,這些人在地位上甚至和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平等的。隻不過,一方麵是實力不如中原王朝,不敢直接硬懟,隻得自降身份,接受封王表示臣服。如西漢初年的南越王趙佗、東甌王姒搖,清朝的科爾沁郡王等等。
第四是軍功封王,這是異姓封王的主力軍,能占到異姓王總數的一半以上。不過功臣封王也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死後追封,第二類是活著受封。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獲勝之後,便以軍功封了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等八個人為異姓王。
第五就是割據一方的軍閥自己稱王稱帝,如之前的袁術稱帝,曆史上的孫權稱帝,還有唐王李淵、鄭王王世充、晉王李克用等等。
前麵四種都是在道統上合法的,是被普遍承認的,而第五種就屬於“成王敗寇”,誰能最終取得天下,誰就能書寫史書,把自己寫成正統,把其他人寫成僭偽政權。
張武稱王嚴格上來說就是第五種,如果要從大義名分上來說,他甚至還不如當初的袁術有名分,人家袁術好歹還有“傳國玉璽”在手上呢。但張武的實力強,占據了半壁江山,甚至還有很大的可能會一統天下。
不過,張武畢竟也要些臉麵,所以還是盡量找了一些理由。
首先便是以黃射為首的禦用文人團隊出手,他們鋪天蓋地地宣傳張武的文治武功,各大媒體頭條全都是張武的功績,將張武吹捧為五百年才出一個的聖人,整個江南能得享太平,全都是張武的功勞。
這是想往軍功封王上靠,雖然沒有天子來給張武下詔書,但有這些真真實實的功績在,大家也都服氣。尤其是江南四郡的世家和百姓,基本上都是非常擁護張武的,因為是張武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讓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吃飽穿暖還能讀書識字。
其次是以譙周、左慈為首的一群神棍,包括太平道、五鬥米道的一眾教眾,他們用種種證據來證明張武便是楚霸王轉世。當初項羽兵解之後,被封為天神,現在又轉世而來,目的就是要結束亂世,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楚霸王項羽當年便是帝王,連劉邦的漢王都是項羽封的,現在他的轉世繼續稱王應該沒有問題吧?
最後便是以顧雍、士燮、張鬆等人為首的儒家知識分子,據他們考證,“張”姓源自“姬”姓,乃是黃帝之後。上古之時,黃帝之孫揮發明了弓箭,被黃帝封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也稱弓長。
後來揮以官職稱謂為姓,張揮便是“張”姓的始祖,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麵)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而據張武述說,他的老家就是那一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