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地下洞穴
帝陵:尋找始皇的十二銅人 作者:少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爬了半天,仍舊未能爬出這個蜿蜒曲折的盜洞。隻好原地休息,回複一下體力再繼續前進。
隻是我心頭有一個疑惑一直找不到答案,索性說了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明明之前有兩具女屍是被我踢了下來的,隨後我們也是從那個請示隧道上方的通道口進入到青石隧道的。可是奇怪的是,一路上竟然沒有發現在任何女屍的蹤跡。難道在那個通往青石隧道的斜路上,還有其他通道?可是如果有其他通道,那為什麽會有人在青石隧道裏打這個一個工程巨大的盜洞?
“大家都是滾下來的,哪有功夫去細細觀察那個斜路上的情況。就算兩具女屍躺在斜路上,也不一定會發現啊?還是省點力氣,早點爬出這個盜洞再說吧。”胖子這種人屬於那種想不通幹脆就不想的人,他的觀點永遠都建立在走一步是一步的基礎上。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盜洞有點奇怪?我們爬了這麽久,感覺一直是向下延伸的。我們遇到女屍之前所走的坑道,粗略估計那個大煙囪一樣的建築直徑不可能有這麽大才對。難道說我們已經爬出了那個大煙囪的直徑範圍?那為什麽沒有遇到我們之前所走過的那個坑道?”除了我之外,好像隻有崔齡鴻沒感覺到累一般,一邊細細摸索著這個盜洞的石壁,一邊皺著眉頭問道。
“建築學我可是一竅不通,不過根據我們這一段時間的經曆。我大體感覺到這個古墓的建築雛形應該是一個塔狀建築物。越是通往上方,麵積越小。相反越是往下走,反而麵積越大。所以我們現在要做好心理準備,下麵的空間可能遠遠超出上麵的空間。而且誰也不知道,從巨型八卦圖上掉落進去的那個坑道,是不是真的就在這個塔狀古墓的最底端。也許那個坑道僅僅是建造在塔腰也說不定,而且看樣子我們應該離這個盜洞的出口不是很遠了。就算是古人,也不可能在這種環境裏打出一個超長距離的盜洞出來。這個盜洞隻能夠讓我們匍匐前進,加上之前體力消耗巨大,我們的速度其實並不快,在這個盜洞裏爬行半小時,也許還沒有我們平常步行十分鍾所走的路程遠。你們也沒必要詛喪惶恐,權當燃燒卡路裏,健身減肥吧。”我知道在這種時候,穩住大家的心態最重要,要知道恐懼是會跟睡意一樣具備傳染性質的,所以我盡可能的穩住大家的情緒,一邊說一邊朝著胖子使眼色。
胖子心領神會,連忙接口道:“你看我們走到這裏,洞壁上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水漬了。這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已經離洞口非常接近了。你們簡直是瞎子摸象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這麽點小刺激都受不了,將來怎麽跟著你胖爺我幹出一番大事?那座古墓裏還沒幾個機關?就拿我們剛才經曆的青石板隧道來說吧,那個坑底布滿青銅短劍的陷阱就是古墓裏常見的連環翻板。隻是這個墓主有點喪心病狂,跟普通的連環翻板不太一樣罷了。”
胖子頓了頓又接著說到:“不知道你們聽說過蘇州的虎丘劍池沒有,相傳是吳王闔閭的秘密墓葬,池下暗藏3000柄利劍。漢代趙曄在《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吳王)闔閭死,葬於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塚池四周,水深丈餘,槨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由此可見吳王墓葬的危險,而“池下暗藏3000柄利劍”的做法就是連環翻板。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在雲門山發現一大塚,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當時坑中有積水,等到把水抽幹,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在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錘子、繩索等工具,顯然這兩個人就是盜墓者。”
我怕胖子說起來越來越恐怖,連忙接過話頭說到:“但連環翻板也不是十全十美,萬無一失,雲門山大塚應該都聽說過吧。被發現的時候,墓室中的器物所剩無幾,而且連環翻板之下有兩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經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狀,這就是後來的盜墓者想出的頗解的方法,隻要將木梯放入墓道,盜墓者沿梯而入,則如履平地,一切翻板與陷坑、利刃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了。所以即便是想盡辦法阻止盜墓賊的入侵,但是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免不了一場空。”
我見大家都休息的差不多了,就不再多說,而是招呼大家繼續前行。畢竟雖然一路上也沒碰到過走在我們前麵的那幫人,但多少還是讓我心裏有點發怵。
我們順著這個盜洞,摸索著又前進了大約十分鍾。就已經看到了盜洞的出口了,出口處甚至有微光透露出來。等到爬到洞口的時候,我才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
洞口下麵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水潭的直徑大約隻有一米左右。而且就在這個盜洞的出口正下方,水潭的四周看起來像是一個天然的石洞。我自信我可以躍過這個水潭,落到地麵。但是我後麵的三個人,怎麽才能不掉入這個水潭而安全著陸,卻是個異常棘手的問題。
胖子見我蹲在洞口沒有動作,忍不住催促道:“你蹲洞口堵著路幹嘛?難道下麵有什麽千年粽子不成?”
我懶得搭理他,將掛在腰間的繩索解開。然後一邊將其中一端交給我身後的胖子,一邊縱身一躍,穩穩的落在了水潭的對麵。
跳出這個盜洞我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了這個石洞,裏麵沉積著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歲月的參天古木。這些殘肢朽木亂糟糟的遍布了整個石洞,橫七豎八的躺在洞裏。我一時也來不及仔細觀察,還是先想辦法固定住繩索,把他們三個人給接下來。
我試探性的用腳踩了踩地上的古木,竟然比我想象中要結實得多。就在我準備在一棵巨大的古樹枝丫上固定繩索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棵古樹的樹身裏藏著一具玉石棺槨。
隻是我心頭有一個疑惑一直找不到答案,索性說了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明明之前有兩具女屍是被我踢了下來的,隨後我們也是從那個請示隧道上方的通道口進入到青石隧道的。可是奇怪的是,一路上竟然沒有發現在任何女屍的蹤跡。難道在那個通往青石隧道的斜路上,還有其他通道?可是如果有其他通道,那為什麽會有人在青石隧道裏打這個一個工程巨大的盜洞?
“大家都是滾下來的,哪有功夫去細細觀察那個斜路上的情況。就算兩具女屍躺在斜路上,也不一定會發現啊?還是省點力氣,早點爬出這個盜洞再說吧。”胖子這種人屬於那種想不通幹脆就不想的人,他的觀點永遠都建立在走一步是一步的基礎上。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盜洞有點奇怪?我們爬了這麽久,感覺一直是向下延伸的。我們遇到女屍之前所走的坑道,粗略估計那個大煙囪一樣的建築直徑不可能有這麽大才對。難道說我們已經爬出了那個大煙囪的直徑範圍?那為什麽沒有遇到我們之前所走過的那個坑道?”除了我之外,好像隻有崔齡鴻沒感覺到累一般,一邊細細摸索著這個盜洞的石壁,一邊皺著眉頭問道。
“建築學我可是一竅不通,不過根據我們這一段時間的經曆。我大體感覺到這個古墓的建築雛形應該是一個塔狀建築物。越是通往上方,麵積越小。相反越是往下走,反而麵積越大。所以我們現在要做好心理準備,下麵的空間可能遠遠超出上麵的空間。而且誰也不知道,從巨型八卦圖上掉落進去的那個坑道,是不是真的就在這個塔狀古墓的最底端。也許那個坑道僅僅是建造在塔腰也說不定,而且看樣子我們應該離這個盜洞的出口不是很遠了。就算是古人,也不可能在這種環境裏打出一個超長距離的盜洞出來。這個盜洞隻能夠讓我們匍匐前進,加上之前體力消耗巨大,我們的速度其實並不快,在這個盜洞裏爬行半小時,也許還沒有我們平常步行十分鍾所走的路程遠。你們也沒必要詛喪惶恐,權當燃燒卡路裏,健身減肥吧。”我知道在這種時候,穩住大家的心態最重要,要知道恐懼是會跟睡意一樣具備傳染性質的,所以我盡可能的穩住大家的情緒,一邊說一邊朝著胖子使眼色。
胖子心領神會,連忙接口道:“你看我們走到這裏,洞壁上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水漬了。這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已經離洞口非常接近了。你們簡直是瞎子摸象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這麽點小刺激都受不了,將來怎麽跟著你胖爺我幹出一番大事?那座古墓裏還沒幾個機關?就拿我們剛才經曆的青石板隧道來說吧,那個坑底布滿青銅短劍的陷阱就是古墓裏常見的連環翻板。隻是這個墓主有點喪心病狂,跟普通的連環翻板不太一樣罷了。”
胖子頓了頓又接著說到:“不知道你們聽說過蘇州的虎丘劍池沒有,相傳是吳王闔閭的秘密墓葬,池下暗藏3000柄利劍。漢代趙曄在《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吳王)闔閭死,葬於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塚池四周,水深丈餘,槨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步。”由此可見吳王墓葬的危險,而“池下暗藏3000柄利劍”的做法就是連環翻板。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在雲門山發現一大塚,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當時坑中有積水,等到把水抽幹,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在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錘子、繩索等工具,顯然這兩個人就是盜墓者。”
我怕胖子說起來越來越恐怖,連忙接過話頭說到:“但連環翻板也不是十全十美,萬無一失,雲門山大塚應該都聽說過吧。被發現的時候,墓室中的器物所剩無幾,而且連環翻板之下有兩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經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狀,這就是後來的盜墓者想出的頗解的方法,隻要將木梯放入墓道,盜墓者沿梯而入,則如履平地,一切翻板與陷坑、利刃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了。所以即便是想盡辦法阻止盜墓賊的入侵,但是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免不了一場空。”
我見大家都休息的差不多了,就不再多說,而是招呼大家繼續前行。畢竟雖然一路上也沒碰到過走在我們前麵的那幫人,但多少還是讓我心裏有點發怵。
我們順著這個盜洞,摸索著又前進了大約十分鍾。就已經看到了盜洞的出口了,出口處甚至有微光透露出來。等到爬到洞口的時候,我才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
洞口下麵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水潭的直徑大約隻有一米左右。而且就在這個盜洞的出口正下方,水潭的四周看起來像是一個天然的石洞。我自信我可以躍過這個水潭,落到地麵。但是我後麵的三個人,怎麽才能不掉入這個水潭而安全著陸,卻是個異常棘手的問題。
胖子見我蹲在洞口沒有動作,忍不住催促道:“你蹲洞口堵著路幹嘛?難道下麵有什麽千年粽子不成?”
我懶得搭理他,將掛在腰間的繩索解開。然後一邊將其中一端交給我身後的胖子,一邊縱身一躍,穩穩的落在了水潭的對麵。
跳出這個盜洞我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了這個石洞,裏麵沉積著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歲月的參天古木。這些殘肢朽木亂糟糟的遍布了整個石洞,橫七豎八的躺在洞裏。我一時也來不及仔細觀察,還是先想辦法固定住繩索,把他們三個人給接下來。
我試探性的用腳踩了踩地上的古木,竟然比我想象中要結實得多。就在我準備在一棵巨大的古樹枝丫上固定繩索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棵古樹的樹身裏藏著一具玉石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