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唐的時候,日本人就試圖吞並朝鮮了。唐高宗的時候,朝鮮半島有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互相混戰。日本人趁機聯合百濟,試圖控製整個朝鮮。隻可惜,被唐朝x新羅聯合軍爨隊給打了回去。二十年前,日本人再次卷土重來,試圖吞並朝鮮,結果,和明王朝足足打了八年,最後還是不得不撤兵了。
正是因為這場戰事,前前後後,居然打了八年的時間,讓日本人察覺到了明王朝的虛弱。
盡管最後的結果,是他們不得不將部隊主力撤退回去了日本本島,宣告入侵的失敗,但是,他們對朝鮮的覬覦,卻始終沒有停止過。他們隻不過是在等待更好的機會而已。
這一次,明王朝國內大亂,既有徐興夏這樣的反賊,又有南北朝庭的分裂,遼東又有建虜入侵,日本國內的暴力分子,又開始蠢蠢欲動。為首的正是德川家康。在兩年前,德川家康成功的臣服了豐臣秀賴,正式統一了全國。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朝鮮。曾經的德川幕府四大天王,十六神將的後人,都牛皮哄哄,躍躍欲試的,發誓要一雪前恥,將朝鮮半島納入日本的版圖。
要說朝鮮這個地方,也的確是悲催,幾乎無時無刻不處在日本人的陰影之下。隻要日本人有實力,他們就一直試圖占領朝鮮。二十年前的戰爭,還沒有將日本人打痛,結果,日本人又要來了。這個消息,朝鮮方麵應該也是剛剛收到。不知道朝鮮方麵,會有什麽樣的反應。估計,他們應該還是習慣性的向明王朝求援。
隻不過,以現在明王朝的實力,是不可能援救朝鮮半島了。南京的明王朝,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拯救朝鮮人的,隻有白衣軍。換言之,如果朝鮮人不是特別愚蠢的話,他們應該是派人向白衣軍求助了。
袁可立說道:“倭寇執迷不悔,應當迎頭痛擊。”
孫元化試探著說道:“那……咱們立刻派遣軍爨隊,登陸蘄鮮?”
徐興夏微笑著搖搖頭,沒有說什麽,隻是看了袁應泰一眼。袁應泰也跟著搖搖頭,緩緩的說道:“咱們現在不應該派兵。咱們應該先等倭寇大量在朝鮮半島登陸,然後再出動軍爨隊。”
孫元化有些擔心的說道:“萬一倭寇在朝鮮半島站穩腳趴…咱們要消滅他們,豈不是要耗費很多的功夫?”
袁應泰冷靜的說道:“初陽啊,你想想,我們要打敗倭寇,最關鍵的條件是什麽?又或者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什麽?”
孫元化謹慎的說道:“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將倭寇的海上運輸線切斷。日本和朝鮮,中間有大海相隔,咱們隻要在大海上切斷日本和朝鮮之間的關係,登陸朝鮮的倭寇,就要全部完蛋。”
徐興夏意味深長的說道:“你說得很對,我們需要強大的海軍。”
袁應泰同樣意味深長的說道:“建設海軍,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咱們的海軍初創,確實是騰不出人手來啊!”
孫元化還要說些什麽,忽然間意識到什麽,兩眼一翻,逐漸的明白了兩人的意思。敢情,徐興夏和袁應泰,早就想到一塊兒去了。什麽海軍初創,需要較長的時間,都是廢話。其實,根本的目的,就是讓日本人和朝鮮人互相對砍,弄個兩敗俱傷,又或者是同歸於盡,那就最好了。白衣軍最後出來收拾殘局,輕鬆愉快。
無論是徐興夏,還是袁應泰,其實都是標準的大漢主義者。除了漢家王朝,其他的國家,在他們的眼裏,都是另類,都是異端。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對其他的國家和勢力,絕對是不放心的。如果有機會削弱,甚至是消滅對方,他們絕對不會放過。很不幸的,日本和朝鮮,都剛好處於這個非我族類的行列。
朝鮮王國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屬國,朝鮮國王一直都尊稱中原王朝為宗主國,表麵上,朝鮮王國和中原王朝的關係,是非常和諧的。但是,這絕對不意味著,朝鮮王朝對中原王朝就是俯首聽命,百依百順的。在很多事情上,朝鮮王朝都有自己的陰謀小動作。比如說,朝鮮王國目前的國王李琿,就是通過篡位掌握政權的,明王朝一直不肯承認他的政權合法性。但是,卻又拿他沒有辦法。
徐興夏和袁應泰的意思,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任憑倭寇登陸朝鮮,讓朝鮮人和倭寇互相拚消耗。如果沒有外界幹涉的話,估計朝鮮人是打不過倭寇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時間。隻有等到朝鮮人完全支撐不住了,就要滅亡了,才出動大軍,一舉收拾倭寇。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朝鮮人的實力。老實說,當下的朝鮮國王李琿,和明王朝的關係,相當的不好。無論是明王朝,又或者是白衣軍,都一直想換掉這個國王。這次倭寇再次入侵,就是最好的機會。最好是李琿死在倭寇的手裏,那就更加完美了。白衣軍打著為李琿複仇的名義,完全可以另立一個新的國王。
要達到這個目的,其實不是很難,隻要白衣軍裝聾作啞就行了。無論朝鮮人派來什麽樣的使者,拋出什麽樣的**,白衣軍都不用搭理對方。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朝鮮人肯定就支撐不住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朝鮮王國必須答應白衣軍提出的條件,哪怕是最最最苛刻的條件。否則,朝鮮王國隻有滅亡的份。
至於倭寇是否會在朝鮮半島站穩腳跟,又或者是朝鮮王國會不會幹脆投降日本,這些都不重要。在白衣軍的屠刀麵前,倭寇根本不夠看的。這不是徐興夏在藐視對方,而是確實如此。普遍還在使用滑膛槍的倭寇軍爨隊,怎麽可能是漢式步爨槍的對手呢?除非是徐興夏自己腦殘了,犯下了天大的錯誤,否則,倭寇絕對沒有機會。
第二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倭寇的力量。白衣軍的根本戰略方針,就是四個字,有來無回。簡單的說來,就是倭寇在朝鮮半島登陸多少,就被消滅多少,休想有一個跑回去。倭寇最好是來得越多越好。上次來了十五萬,這次最好是來夠三十萬。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完全封鎖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海上聯係。無論朝鮮半島的日本多麽的強大,一旦海上運輸線被切斷,他們就隻有被屠殺的份。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充分的證明了一點。對付日本,最好的辦法,就是海軍封鎖。隻要將日本本土封鎖起來,日本人馬上就招架不住了。
二十年前的抗日援朝戰爭,就是因為大明水師的實力不夠強,無法完全封鎖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海域,才會讓大量的倭寇軍爨隊順利的撤退的。
如果大明水師的實力足夠強大,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爨隊,根本就沒有返回日本的可能。如果沒有了這十五萬的精銳軍爨隊,日本人肯定是要元氣大傷的,對於白衣軍以後登陸日本本土,很有好處。可以說,這是一個長遠的戰略行動。
“海軍,是關鍵中的關鍵。”袁應泰謹慎的說道。
“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去登州。”徐興夏當機立斷的說道。
徐興夏一行人從開封府出發,首先到了濟南,再從濟南一路到達登州。一路上花費了大約八天的時間。
在登州短暫的停留以後,一行人又直接來到了威海衛軍港。這時候的威海衛,已經有白衣軍騎兵負責駐守了。在不久的將來,海軍陸戰隊將會接手這裏。
威海衛,是山東境內條件最好的軍港之一。日後的北洋水師,就是在這裏建立基地的。徐興夏等人來到威海衛的時候,先期集爨合起來的原大明水師骨幹,都已經被召集起來了。軍官總共有三百多人,普通的水手士卒則有一千八百多人。這些人,都是經曆過抗日援朝戰爭的,有一定的作戰經驗。在領取了拖欠已久的錢糧以後,士氣也還算可以。對於加入白衣軍海軍,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這一次,徐興夏的要求,比較特殊,就是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他統統不要。無論指揮才華多麽的出色,他都不要。作為補償,這些人隻能是作為海軍的顧問團存在。徐興夏可以發放給他們一定的薪水,卻不能讓他們擔任實職。當然,他們也可以擔任海軍的教員,負責教導年輕的水手和士卒。
這裏麵的原因,比較複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徐興夏不希望白衣軍海軍,有太多大明水師的思想。海軍,顧名思義是向著大海去的,是進攻型的,進取型的。而水師,聽起來多少有點在家門口打轉轉的感覺。保守有餘,進取不足。
正是因為這場戰事,前前後後,居然打了八年的時間,讓日本人察覺到了明王朝的虛弱。
盡管最後的結果,是他們不得不將部隊主力撤退回去了日本本島,宣告入侵的失敗,但是,他們對朝鮮的覬覦,卻始終沒有停止過。他們隻不過是在等待更好的機會而已。
這一次,明王朝國內大亂,既有徐興夏這樣的反賊,又有南北朝庭的分裂,遼東又有建虜入侵,日本國內的暴力分子,又開始蠢蠢欲動。為首的正是德川家康。在兩年前,德川家康成功的臣服了豐臣秀賴,正式統一了全國。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朝鮮。曾經的德川幕府四大天王,十六神將的後人,都牛皮哄哄,躍躍欲試的,發誓要一雪前恥,將朝鮮半島納入日本的版圖。
要說朝鮮這個地方,也的確是悲催,幾乎無時無刻不處在日本人的陰影之下。隻要日本人有實力,他們就一直試圖占領朝鮮。二十年前的戰爭,還沒有將日本人打痛,結果,日本人又要來了。這個消息,朝鮮方麵應該也是剛剛收到。不知道朝鮮方麵,會有什麽樣的反應。估計,他們應該還是習慣性的向明王朝求援。
隻不過,以現在明王朝的實力,是不可能援救朝鮮半島了。南京的明王朝,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拯救朝鮮人的,隻有白衣軍。換言之,如果朝鮮人不是特別愚蠢的話,他們應該是派人向白衣軍求助了。
袁可立說道:“倭寇執迷不悔,應當迎頭痛擊。”
孫元化試探著說道:“那……咱們立刻派遣軍爨隊,登陸蘄鮮?”
徐興夏微笑著搖搖頭,沒有說什麽,隻是看了袁應泰一眼。袁應泰也跟著搖搖頭,緩緩的說道:“咱們現在不應該派兵。咱們應該先等倭寇大量在朝鮮半島登陸,然後再出動軍爨隊。”
孫元化有些擔心的說道:“萬一倭寇在朝鮮半島站穩腳趴…咱們要消滅他們,豈不是要耗費很多的功夫?”
袁應泰冷靜的說道:“初陽啊,你想想,我們要打敗倭寇,最關鍵的條件是什麽?又或者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什麽?”
孫元化謹慎的說道:“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將倭寇的海上運輸線切斷。日本和朝鮮,中間有大海相隔,咱們隻要在大海上切斷日本和朝鮮之間的關係,登陸朝鮮的倭寇,就要全部完蛋。”
徐興夏意味深長的說道:“你說得很對,我們需要強大的海軍。”
袁應泰同樣意味深長的說道:“建設海軍,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咱們的海軍初創,確實是騰不出人手來啊!”
孫元化還要說些什麽,忽然間意識到什麽,兩眼一翻,逐漸的明白了兩人的意思。敢情,徐興夏和袁應泰,早就想到一塊兒去了。什麽海軍初創,需要較長的時間,都是廢話。其實,根本的目的,就是讓日本人和朝鮮人互相對砍,弄個兩敗俱傷,又或者是同歸於盡,那就最好了。白衣軍最後出來收拾殘局,輕鬆愉快。
無論是徐興夏,還是袁應泰,其實都是標準的大漢主義者。除了漢家王朝,其他的國家,在他們的眼裏,都是另類,都是異端。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對其他的國家和勢力,絕對是不放心的。如果有機會削弱,甚至是消滅對方,他們絕對不會放過。很不幸的,日本和朝鮮,都剛好處於這個非我族類的行列。
朝鮮王國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屬國,朝鮮國王一直都尊稱中原王朝為宗主國,表麵上,朝鮮王國和中原王朝的關係,是非常和諧的。但是,這絕對不意味著,朝鮮王朝對中原王朝就是俯首聽命,百依百順的。在很多事情上,朝鮮王朝都有自己的陰謀小動作。比如說,朝鮮王國目前的國王李琿,就是通過篡位掌握政權的,明王朝一直不肯承認他的政權合法性。但是,卻又拿他沒有辦法。
徐興夏和袁應泰的意思,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任憑倭寇登陸朝鮮,讓朝鮮人和倭寇互相拚消耗。如果沒有外界幹涉的話,估計朝鮮人是打不過倭寇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時間。隻有等到朝鮮人完全支撐不住了,就要滅亡了,才出動大軍,一舉收拾倭寇。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朝鮮人的實力。老實說,當下的朝鮮國王李琿,和明王朝的關係,相當的不好。無論是明王朝,又或者是白衣軍,都一直想換掉這個國王。這次倭寇再次入侵,就是最好的機會。最好是李琿死在倭寇的手裏,那就更加完美了。白衣軍打著為李琿複仇的名義,完全可以另立一個新的國王。
要達到這個目的,其實不是很難,隻要白衣軍裝聾作啞就行了。無論朝鮮人派來什麽樣的使者,拋出什麽樣的**,白衣軍都不用搭理對方。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朝鮮人肯定就支撐不住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朝鮮王國必須答應白衣軍提出的條件,哪怕是最最最苛刻的條件。否則,朝鮮王國隻有滅亡的份。
至於倭寇是否會在朝鮮半島站穩腳跟,又或者是朝鮮王國會不會幹脆投降日本,這些都不重要。在白衣軍的屠刀麵前,倭寇根本不夠看的。這不是徐興夏在藐視對方,而是確實如此。普遍還在使用滑膛槍的倭寇軍爨隊,怎麽可能是漢式步爨槍的對手呢?除非是徐興夏自己腦殘了,犯下了天大的錯誤,否則,倭寇絕對沒有機會。
第二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倭寇的力量。白衣軍的根本戰略方針,就是四個字,有來無回。簡單的說來,就是倭寇在朝鮮半島登陸多少,就被消滅多少,休想有一個跑回去。倭寇最好是來得越多越好。上次來了十五萬,這次最好是來夠三十萬。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完全封鎖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海上聯係。無論朝鮮半島的日本多麽的強大,一旦海上運輸線被切斷,他們就隻有被屠殺的份。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充分的證明了一點。對付日本,最好的辦法,就是海軍封鎖。隻要將日本本土封鎖起來,日本人馬上就招架不住了。
二十年前的抗日援朝戰爭,就是因為大明水師的實力不夠強,無法完全封鎖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海域,才會讓大量的倭寇軍爨隊順利的撤退的。
如果大明水師的實力足夠強大,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爨隊,根本就沒有返回日本的可能。如果沒有了這十五萬的精銳軍爨隊,日本人肯定是要元氣大傷的,對於白衣軍以後登陸日本本土,很有好處。可以說,這是一個長遠的戰略行動。
“海軍,是關鍵中的關鍵。”袁應泰謹慎的說道。
“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去登州。”徐興夏當機立斷的說道。
徐興夏一行人從開封府出發,首先到了濟南,再從濟南一路到達登州。一路上花費了大約八天的時間。
在登州短暫的停留以後,一行人又直接來到了威海衛軍港。這時候的威海衛,已經有白衣軍騎兵負責駐守了。在不久的將來,海軍陸戰隊將會接手這裏。
威海衛,是山東境內條件最好的軍港之一。日後的北洋水師,就是在這裏建立基地的。徐興夏等人來到威海衛的時候,先期集爨合起來的原大明水師骨幹,都已經被召集起來了。軍官總共有三百多人,普通的水手士卒則有一千八百多人。這些人,都是經曆過抗日援朝戰爭的,有一定的作戰經驗。在領取了拖欠已久的錢糧以後,士氣也還算可以。對於加入白衣軍海軍,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這一次,徐興夏的要求,比較特殊,就是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他統統不要。無論指揮才華多麽的出色,他都不要。作為補償,這些人隻能是作為海軍的顧問團存在。徐興夏可以發放給他們一定的薪水,卻不能讓他們擔任實職。當然,他們也可以擔任海軍的教員,負責教導年輕的水手和士卒。
這裏麵的原因,比較複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徐興夏不希望白衣軍海軍,有太多大明水師的思想。海軍,顧名思義是向著大海去的,是進攻型的,進取型的。而水師,聽起來多少有點在家門口打轉轉的感覺。保守有餘,進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