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臣在看什麽?”康允之的聲音突然在背後響起。


    李昂心頭一驚,轉身過去後卻也沒有隱瞞,如實道:“方才在此間遇到,相公掌上明珠……”


    康允之聞言失笑道:“什麽掌上明珠?她小字惜月,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昂倒有些臊眉耷眼:“知道歸知道,直呼小字似乎有些不太合適。”


    “你是我學生,她是我女兒,你二人便如姐弟一般,叫聲阿姊吧。”康允之隨口道。心中卻想著,別看這李藎臣平時說話行事頗有些少年老成的模樣,這會子倒害起羞來。


    李昂比他更意外,姐弟?惜月小娘子竟比我大?


    不過,這不是他今天來見知府的重點。


    二人繞過黃堂,到後頭書房裏坐定,康知府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關切詢問,見李昂確實沒有大礙後方才放了心。隻是,他那番熱情較之以往似有不同,搞得小李很有些不自在。


    “也不瞞你,我是真真以為你回不來,甚至都要給你準備追榮撫恤了。如今你有驚無險,我方信那‘吉人天相’之說。”康允之感慨不已。


    李昂自然不可能告訴他自己預知曆史,所以能夠忽悠那些軍漢,隻是連稱“僥幸”而已。


    “不是僥幸。”康允之搖頭道。“換成任何人去,倘若沒有你那樣的見識口才,應變之能,隻怕早已作了刀下鬼。你也不用謙虛,大功就是大功,隻是如今國難當頭,朝廷也完全崩潰,不然該替你請功才是。”


    提起朝廷,李昂收起了謙謙之態,正色道:“相公,康王已去了濟州。”


    “濟州?”康允之愕然。“聖上不是任命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集師勤王麽?怎跑到山東去了?”


    “康王在河北開大元帥府,隨即移屯北京大名,繼而渡河到東平,眼下在濟州還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康允之初聽趙構不去救援東京,反而越跑越遠時,還很有些不忿。但這麽多年的官也不是白當的,仔細一思量,若康王真去東京,那也是自投羅網,不過給金軍多添一個人質罷了。眼下二帝及諸皇子並宗室,都在金人控製之下,萬一還有什麽不測,康王在外頭,各地官員軍民也不至於抓瞎。


    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金人會如何安置二帝?當他拿這個去問李昂時,後者什麽都沒說,隻指了指北麵。


    康知府臉都白了,好半天緩不過來。


    但自從去年八月金國二度南侵以來,至今已半年有餘,什麽駭人聽聞的都經曆過了,他也終於明白這些事真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且經過這回的教訓,他深知人貴有自知之明,還是把治下這一府五縣搞好才是正理。


    一念至些,喟然長歎。


    李昂正想勸他“不必灰心,事猶可為”,卻見知府相公又換出一副笑臉來問道:“這些日子顧不得用功,學業怕是生疏了吧?”


    “不敢瞞相公,確實如此。”


    “這可不行。”康允之笑容盡斂。“不管局勢再亂,總歸有平定下來的一天,治國須用讀書人,朝廷早早晚晚都要開科取士。我還是之前那句話,你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沒個進士出身,也是枉費心機。”


    李昂苦笑一聲:“學生倒是想用功,可這幾天家中門庭若市,實在靜不下心來。”


    “此番府城得以保全,你可謂至功至偉,人家念你的好,來拜會拜會也是人之常情。讓你父母接待就是,與你何幹?”


    李昂笑得更無奈了:“若隻是來拜會的,學生也不至於苦惱,隻是……”


    “隻是什麽?”康允之猜到幾分,追問起來。


    “隻是訪客中多有受人之托,上門說媒撮合者。學生固然想先立業,後成家,但父母……尤其是家母,總想著幾代人丁不旺,學生有綿延子嗣之重任,因此難免有些心急。”


    “哦……”康允之就這一聲,然後沒了下文。


    李昂見狀,隻道是知府相公政務繁忙,哪有閑心管你家那點破事,遂起身告辭。


    康允之心不在焉地應了一聲,直到人家已經走出書房,他才趕緊喚道:“藎臣回來!”


    “相公還有吩咐?”李昂隻能又回來屋中站定。


    “你回去轉告令尊,就說是我說的,大丈夫隻患功名未立,何患無妻?眼下還是用功讀書為要,至少過省試之前,暫不考慮婚娶之事,以免分心。”


    李昂雖覺得你哪怕是一府之尊,也管不了人家為子求婦,但對方也是一片好意,謝過之後,再次告辭。


    打這起,便閉門在家,除蔣縝等個別至交外,既不會客,也不訪友,********放在書本上。


    不是他愛書,而是隻有這塊敲門磚才能扣開那扇門。


    他雖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曆史仍舊照著他記憶裏的軌跡,一成不變地朝前發展。


    就在壽春被圍之時,金國上層就已經決定廢宋太上皇趙佶,皇帝趙桓為庶人,並將他們的後妃、皇子、皇孫、帝姬全部召至金營為質。


    這讓還作著傀儡夢的趙家父子以及朝廷文武驚駭莫名,以至於金人催促趙桓脫下黃袍換上布衣時,在場大臣無一人敢言,隻有吏部侍郎李若水大聲抗議,卻被金兵打得昏死過去。


    這還不算,女真人廢掉趙桓後,中原、河北、河東這些地方不能無主,他們自己又還在消化遼國故土,顧不上大宋這一攤。


    於是,金軍南征二帥奉金帝旨意,命大宋的文武百官相商,另立外姓為帝。


    結果,幾個宋廷養士製度養出來的無恥文官們,提出擁立太宰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為帝。宗翰和宗弼一看,這人好,自從咱們跟南朝開戰以來,他就一直主張求和,若登上大位,必定忠心耿耿。


    就在此時,一個後人或者會覺得意外的人站了出來,堅決反對立外姓為帝,要求立趙氏後嗣繼統,更揭發張邦昌的罪行,認為他掃大街都不合格,更不用說作人主了。


    金軍二帥大怒,把本在東京城內的此人逮至金營審問,並最終押解北上。


    就此,造出了中國曆史上天字第一號大漢奸。


    這個人,叫秦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一品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實並收藏大宋一品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