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雙雙敗北
公孫瓚聞聲向後觀看,夕陽暗淡的光暈中,一隊騎軍揚起漫天塵土向他這邊衝來。塵土遮蔽之下一時看不清有多少人馬。
“鳴金”公孫瓚立即下令收兵,敵情不明,身陷前後夾攻之下,豈如兒戲。
隨著撤兵信號發出,公孫瓚的軍士如同『潮』水般湧了回來,那速度比進攻時快了許多。
他這邊兵馬剛一退回,那隊騎兵便到了近前。公孫瓚都不用看旗號就知道這支騎軍是人家淩雲的人。因為對方剛一靠近,雨點般的箭矢就『射』將過來。這是淩雲大軍的招牌攻擊方式,他剛才已領教了一番。
大軍撤回之初,人馬混『亂』,軍心不穩,又遭到對方箭雨『亂』『射』,許多軍士中箭倒地。好容易公孫瓚控製住局麵,令他的三千騎軍上馬迎敵,步軍隨後跟上。
那三千騎軍先前本來已經下馬跟在步軍後麵攻城,因為位置靠後,進攻時沒有幾人傷亡,故而得以在第一時間撤了下來。他們得令後立即冒著箭雨向敵軍衝去,在付出了相當的傷亡後,他們終於靠近了淩雲的騎軍。
不料那隊騎軍並沒有與他們混戰的意思,他們剛一靠近,對方就邊放箭邊向後退去。公孫瓚怕對方有詐,擔心騎軍中伏,沒有讓他們前去追趕。
騎軍剛一撤回,淩雲的人馬又策馬轉了回來,繼續放箭襲擾。
無奈之下,公孫瓚隻得令騎軍步軍再次上去衝殺,僅剩的兩千多弓箭手隨同騎軍一起禦敵。
這次公孫瓚一直將那支騎軍『逼』出了很遠才再次停住大軍。先前他已看清,淩雲的那支騎軍不過三千人左右,應該沒有太大的威脅。在追擊的時候,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到了漁陽城上。他擔心城中的守軍出城與那支騎軍形成夾攻之勢。後來他放心了,漁陽城的守軍依然在城內防守,沒有出來一兵一卒。
倒是他沒放在心上的那支豈軍給他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對方幾次三番的侵襲之下,他這邊被『射』殺的軍士已達三千人之多。
當公孫範把這一傷亡數字報給他的時候,他幾欲抓狂,等那隊騎軍再次上來襲擾時,他令新補充的騎軍務必追上去與對方決一死戰。
騎軍得令後再次衝了上去,這次的情況與以往不同,對方放了一陣箭之後,不再繼續糾纏,而是快速向東方退去。
看看追軍要接近城牆了,公孫瓚的騎軍才停住,再往前他們就到了守城軍的『射』程之內了,他們可沒膽量靠近。
目送淩雲的騎軍進城後,公孫瓚的騎軍立刻回轉城西歸隊。
倒不是淩雲的那隊騎軍怕了公孫瓚的人馬,而是他們所帶箭矢將盡,不便再與對方纏鬥。
這支騎軍的主將正是獷平的陳前,他率領的都是騎軍,比公孫瓚到得還要早。與展熊取得聯係後,他率軍從東麵轉到西方,在遠處埋伏著伺機行動。
而展熊接到淩雲的命令是讓他堅守住漁陽,除非情況極其特殊,否則不得主動出擊。當然這個特殊情況淩雲也給他做了界定,比如公孫瓚臨時起意攻打燕山大營,或者陳前的人馬被公孫瓚包圍。
這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展熊自然不敢違背淩雲的軍令。如今公孫瓚損失的人馬已經近萬,他這邊又來了三千援軍,兩邊的兵力基本持平,守住漁陽城更是沒有問題。
公孫瓚得知淩雲的騎兵進城之後,立即帶領殘軍撤出十裏之外。
清點萬人馬之後,他感覺到一陣頭暈,隻這麽一仗所帶大軍便折損了三成。這場仗太出乎的意料之外。
此時天『色』已經全黑,他坐在郊野的一塊大石上,望著漁陽城方向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說漁陽城不應該有這麽多的兵馬,如果他所占領的城池都有這麽多兵馬,至少他的總兵力得十萬以上。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那隻有一種可能,除非淩雲把所有城池的兵馬都集中在了漁陽,才會出現現在的狀況。
公孫瓚一想到這點,立刻變得興奮起來。如果真的如此,那麽平穀一線肯定兵力空虛,單經應該會輕易拿下平穀。而且從漁陽守軍沒敢出來追擊,還有那一支騎軍進城的情況上看,也驗證了先前的猜測。
肯定那支騎軍是從某一個地方趕來支援的,因為來晚了,所以沒來得及進城。恰巧與他們打了個碰頭。
公孫瓚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測絲毫沒錯,當即令大軍就地休整,而後派出了幾撥人去漁陽附近監視城中動靜。
另外派人前往平穀一線,通知單經攻破平穀之後立即安排人將所得糧食運回潞縣,而後放棄平穀城來漁陽支援。隻要殲滅漁陽守軍,肯定會令淩雲元氣大傷,其餘城池不攻自破。就是徹底消滅淩雲也指日可待。
他在這邊等著單經的援軍,卻沒料到單經也在平穀城外懷著同樣的想法,等著他的支援。
此時的單經比公孫瓚還要慘,在平穀城外二十裏左右的地方『摸』黑休整。
他率領兩萬五千人馬趕到平穀城外時比公孫瓚抵達漁陽時還要早一些。他接近平穀城後略微休整一下便令大軍攻城。
平穀和漁陽是淩雲兵馬最多的兩個城池。漁陽有一萬五千人,而平穀則有一萬三千人。除去被趙雲、趙正帶走的五千兵馬,城中的防守力量尚有八千人。
單經依然采取在昌平圍攻劉虞時的打法,從四麵同時攻城。自然城中的弓箭、連弩齊發,把單經打了一個暈頭轉向。
攻城開始沒多久,淩雲便來了兩路援軍,一路是傂奚城龐春帶來的三千人馬,一路是無終城趙正帶來的五千五百人。
兩路大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麵配合守軍對單經的人馬進行夾攻。由於單經從四麵同時攻城,兵力分散,指揮不便。被淩雲的幾路人馬打得落花流水。
單經見形勢不妙,立即率軍撤退,秦濤帶人出平穀城掩殺。加上龐春和趙正的這兩路人馬,一直把單經攆出了十餘裏地才收兵回城。
單經所帶的騎軍比公孫瓚多一些,但也隻有四千之數。淩雲的前來追殺的大將軍都是騎軍,總數逾萬。
萬餘騎軍從後麵掩殺,聲勢極其浩大,單經帶領騎軍當先潰逃,對後麵的步軍根本無暇顧及。
淩雲的騎軍對付步軍簡直如虎入羊群一般,那些步軍見單經當先逃命,他們根本無心戀戰,紛紛跪地請降。倒是有一些腦袋反應慢的,隻顧著悶頭向前跑的軍士,被後麵的追兵擊殺,或者直接被大批的戰馬踩死。
整個追殺從始至終都是一麵倒的局麵,這一戰,淩雲俘獲了七千餘人。
因為處置那些步軍的事情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再去追單經的時候,他已經帶著大部分騎軍跑沒影了。
按照淩雲的吩咐,幾路人馬沒有繼續追趕,他們清掃戰場之後,押著俘兵回城。
而單經在距離平穀城二十餘裏的地方欲哭無淚,此時他身邊的騎軍已不到兩千人。
攻城失利,幾近全軍覆沒,單經不敢擅自返回潞縣,而是派人立刻趕往漁陽向公孫瓚報信。
想等公孫瓚攻克漁陽之後,率軍前來支援,再攻平穀城一雪前恥。
公孫瓚聞聲向後觀看,夕陽暗淡的光暈中,一隊騎軍揚起漫天塵土向他這邊衝來。塵土遮蔽之下一時看不清有多少人馬。
“鳴金”公孫瓚立即下令收兵,敵情不明,身陷前後夾攻之下,豈如兒戲。
隨著撤兵信號發出,公孫瓚的軍士如同『潮』水般湧了回來,那速度比進攻時快了許多。
他這邊兵馬剛一退回,那隊騎兵便到了近前。公孫瓚都不用看旗號就知道這支騎軍是人家淩雲的人。因為對方剛一靠近,雨點般的箭矢就『射』將過來。這是淩雲大軍的招牌攻擊方式,他剛才已領教了一番。
大軍撤回之初,人馬混『亂』,軍心不穩,又遭到對方箭雨『亂』『射』,許多軍士中箭倒地。好容易公孫瓚控製住局麵,令他的三千騎軍上馬迎敵,步軍隨後跟上。
那三千騎軍先前本來已經下馬跟在步軍後麵攻城,因為位置靠後,進攻時沒有幾人傷亡,故而得以在第一時間撤了下來。他們得令後立即冒著箭雨向敵軍衝去,在付出了相當的傷亡後,他們終於靠近了淩雲的騎軍。
不料那隊騎軍並沒有與他們混戰的意思,他們剛一靠近,對方就邊放箭邊向後退去。公孫瓚怕對方有詐,擔心騎軍中伏,沒有讓他們前去追趕。
騎軍剛一撤回,淩雲的人馬又策馬轉了回來,繼續放箭襲擾。
無奈之下,公孫瓚隻得令騎軍步軍再次上去衝殺,僅剩的兩千多弓箭手隨同騎軍一起禦敵。
這次公孫瓚一直將那支騎軍『逼』出了很遠才再次停住大軍。先前他已看清,淩雲的那支騎軍不過三千人左右,應該沒有太大的威脅。在追擊的時候,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到了漁陽城上。他擔心城中的守軍出城與那支騎軍形成夾攻之勢。後來他放心了,漁陽城的守軍依然在城內防守,沒有出來一兵一卒。
倒是他沒放在心上的那支豈軍給他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對方幾次三番的侵襲之下,他這邊被『射』殺的軍士已達三千人之多。
當公孫範把這一傷亡數字報給他的時候,他幾欲抓狂,等那隊騎軍再次上來襲擾時,他令新補充的騎軍務必追上去與對方決一死戰。
騎軍得令後再次衝了上去,這次的情況與以往不同,對方放了一陣箭之後,不再繼續糾纏,而是快速向東方退去。
看看追軍要接近城牆了,公孫瓚的騎軍才停住,再往前他們就到了守城軍的『射』程之內了,他們可沒膽量靠近。
目送淩雲的騎軍進城後,公孫瓚的騎軍立刻回轉城西歸隊。
倒不是淩雲的那隊騎軍怕了公孫瓚的人馬,而是他們所帶箭矢將盡,不便再與對方纏鬥。
這支騎軍的主將正是獷平的陳前,他率領的都是騎軍,比公孫瓚到得還要早。與展熊取得聯係後,他率軍從東麵轉到西方,在遠處埋伏著伺機行動。
而展熊接到淩雲的命令是讓他堅守住漁陽,除非情況極其特殊,否則不得主動出擊。當然這個特殊情況淩雲也給他做了界定,比如公孫瓚臨時起意攻打燕山大營,或者陳前的人馬被公孫瓚包圍。
這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展熊自然不敢違背淩雲的軍令。如今公孫瓚損失的人馬已經近萬,他這邊又來了三千援軍,兩邊的兵力基本持平,守住漁陽城更是沒有問題。
公孫瓚得知淩雲的騎兵進城之後,立即帶領殘軍撤出十裏之外。
清點萬人馬之後,他感覺到一陣頭暈,隻這麽一仗所帶大軍便折損了三成。這場仗太出乎的意料之外。
此時天『色』已經全黑,他坐在郊野的一塊大石上,望著漁陽城方向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說漁陽城不應該有這麽多的兵馬,如果他所占領的城池都有這麽多兵馬,至少他的總兵力得十萬以上。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那隻有一種可能,除非淩雲把所有城池的兵馬都集中在了漁陽,才會出現現在的狀況。
公孫瓚一想到這點,立刻變得興奮起來。如果真的如此,那麽平穀一線肯定兵力空虛,單經應該會輕易拿下平穀。而且從漁陽守軍沒敢出來追擊,還有那一支騎軍進城的情況上看,也驗證了先前的猜測。
肯定那支騎軍是從某一個地方趕來支援的,因為來晚了,所以沒來得及進城。恰巧與他們打了個碰頭。
公孫瓚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測絲毫沒錯,當即令大軍就地休整,而後派出了幾撥人去漁陽附近監視城中動靜。
另外派人前往平穀一線,通知單經攻破平穀之後立即安排人將所得糧食運回潞縣,而後放棄平穀城來漁陽支援。隻要殲滅漁陽守軍,肯定會令淩雲元氣大傷,其餘城池不攻自破。就是徹底消滅淩雲也指日可待。
他在這邊等著單經的援軍,卻沒料到單經也在平穀城外懷著同樣的想法,等著他的支援。
此時的單經比公孫瓚還要慘,在平穀城外二十裏左右的地方『摸』黑休整。
他率領兩萬五千人馬趕到平穀城外時比公孫瓚抵達漁陽時還要早一些。他接近平穀城後略微休整一下便令大軍攻城。
平穀和漁陽是淩雲兵馬最多的兩個城池。漁陽有一萬五千人,而平穀則有一萬三千人。除去被趙雲、趙正帶走的五千兵馬,城中的防守力量尚有八千人。
單經依然采取在昌平圍攻劉虞時的打法,從四麵同時攻城。自然城中的弓箭、連弩齊發,把單經打了一個暈頭轉向。
攻城開始沒多久,淩雲便來了兩路援軍,一路是傂奚城龐春帶來的三千人馬,一路是無終城趙正帶來的五千五百人。
兩路大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麵配合守軍對單經的人馬進行夾攻。由於單經從四麵同時攻城,兵力分散,指揮不便。被淩雲的幾路人馬打得落花流水。
單經見形勢不妙,立即率軍撤退,秦濤帶人出平穀城掩殺。加上龐春和趙正的這兩路人馬,一直把單經攆出了十餘裏地才收兵回城。
單經所帶的騎軍比公孫瓚多一些,但也隻有四千之數。淩雲的前來追殺的大將軍都是騎軍,總數逾萬。
萬餘騎軍從後麵掩殺,聲勢極其浩大,單經帶領騎軍當先潰逃,對後麵的步軍根本無暇顧及。
淩雲的騎軍對付步軍簡直如虎入羊群一般,那些步軍見單經當先逃命,他們根本無心戀戰,紛紛跪地請降。倒是有一些腦袋反應慢的,隻顧著悶頭向前跑的軍士,被後麵的追兵擊殺,或者直接被大批的戰馬踩死。
整個追殺從始至終都是一麵倒的局麵,這一戰,淩雲俘獲了七千餘人。
因為處置那些步軍的事情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再去追單經的時候,他已經帶著大部分騎軍跑沒影了。
按照淩雲的吩咐,幾路人馬沒有繼續追趕,他們清掃戰場之後,押著俘兵回城。
而單經在距離平穀城二十餘裏的地方欲哭無淚,此時他身邊的騎軍已不到兩千人。
攻城失利,幾近全軍覆沒,單經不敢擅自返回潞縣,而是派人立刻趕往漁陽向公孫瓚報信。
想等公孫瓚攻克漁陽之後,率軍前來支援,再攻平穀城一雪前恥。